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2.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在教师引导下,能从运动会上同学们赛跑场景的观察中,提出怎样比较运动快慢的问题。

3.能依据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比较中,选择正确的外出旅游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尊重证据,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3.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样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通过了解运动物体的位置,了解科学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2.结合高速列车的速度提升,意识到人类的需求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难点】判断运动物体位置的方法,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卷尺等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活动准备的图片。

2.提出问题:外出途中,你是怎样向他人描述你所处的位置的?
3.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交流如何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的。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时用到的材料。

二、导入新课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他认为这是一只小昆虫,就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

令这位飞行员惊诧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

同学们,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可能发生吗?本节课我们来揭秘。

三、探究过程
(一)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
1.教师故意走动,问:老师现在在干什么?(走动)为什么说老师动了?(位置发生了变化)那么同学们呢?(没动)同学们的位置没有变化,这就是静止。

同学们是怎样判断我是动了,而又怎样判断你们没有动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2.汽车行驶在公路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判断,并说明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3.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需要选择另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4.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5.跳远图片。

6.蜗牛爬行和玩滑梯图片
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物体位置的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做出判断。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教师指导学生多选择几种物体,多选择几种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提高学生选择参照物和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能力。

(二)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活动要求
五个同学一组,一同学位置不变作为参照物;另一个同学带着计时工具按照一定路线行走,边走边报出时刻和自己相对另一个同学的方向,每隔一段时间报一次自己的位置,两个同学标记出报时时运动同
学所处的位置,并测量出站立不动同学和运动同学之间的距离;另一个同学记录好报出的时间、方向和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

2.学生按照活动要求进行活动,记录好测量的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依据记录描述运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要求小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要描述,各小组之间相互补充,完善运动物体相对位置的描述。

提示学生描述时,仿照教科书上“10时15分,小红在小明的南方,距离小明……”进行描述。

4.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测量跑的时间和距离
(1)测量同学跑50米所用的时间。

(2)测量同学8秒钟跑的距离。

(3)测量同学用不同时间,跑出的距离。

2.分析、比较谁跑的快
(1)距离相同时,比时间。

提出问题: 50米跑是怎样决出名次的?谁能和大家说明一下?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在运动会上,我们确实是通过比较竞赛运动员所用时间的多少,来比较他们跑得快慢的。

(2)时间相同时,比距离
提出问题:跑相同时间怎样比较谁跑得快?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不错,在平时我们也经常通过比较运动员在相同时间所跑路程的长短,来比较他们跑得快慢的。

距离相同比时间时间少的快;时间相
同比距离距离长的快
(3)时间、距离都不相同时,比速度
提出问题:跑不同时间,不同距离,怎样比较谁跑得快?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提示: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转化成第1个或第2个问题)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时间、距离都不相同时,人们确实是把这种问题转化成了第1个或第2个问题来解决的:
A:比较单位时间(1秒钟、1分钟、1小时……)内物体通过的距离,物体通过的距离长的运动得快。

计算方法:路程÷时间B:比较物体通过单位路程(1米、1千米……)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少的物体运动得快。

计算方法:时间÷路程
人们通常是采用A: 比较单位时间(1秒钟、1分钟、1小时……)内物体通过的距离,来比较物体运动得快慢的。

这就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距离)。

速度=路程÷时间
运动得快慢的可以用速度大小来表示。

速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小时、米/秒。

4.测速度的方法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总结:根据速度的计算方法,我们要想法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同时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用公式“速度=路程÷时间”进行计算。

常用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二)交通工具的选择
1.常用交通工具速度资料:
人:4-20公里/小时(刘翔比赛中是30公里/小时!马拉松的平均速度24公里/小时!)
自行车:10-40公里/小时(在比赛中最高可达60公里/小时)
摩托车:30-100公里/小时(在比赛MOTOGP中可达320公里/小时)汽车: 40-180公里/小时(在F1大赛中最高记录好像是380公里/小时)
火车;80-300公里/小时(磁悬浮列车可达430公里/小时)
机:500-1800公里/小时(某些高速侦察机可超过3600,相当于一秒钟跑一公里!!)
在生活的一般速度可定为:人5公里/小时,自行车15公里/小时,摩托车60公里/小时,汽车80公里/小时,高速列车300公里/小时,飞机1000公里/小时。

(2)提出问题
A:北京到上海路程大约是1200公里,王明一家从上海到北京去旅游,你认为选择那种交通工具较为合适?李强有急务要从北京去上海,你认为该选择那种交通工具较为合适?请你简单说出理由。

B:王老师家离学校10公里,你认为该选择那种交通工具较为合适?请你简单说出理由。

C:16岁的小明家离学校1公里,你认为该选择那种交通工具较为合适?请你简单说出理由。

(3)学生分组讨论,班内交流。

(4)教师小结:交通工具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任务需求、时间成本、财力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才能选择出最佳的交通工具。

四、拓展活动
1.课下查阅列车及铁路沿线各地之间的距离,分析一下,说说你的发现。

分析各个车站之间的距离和列车在各个站点之间用的时间,计算列车在各个站点之间的运行速度,比较速度的变化。

【板书设计】
运动物体的位置和快慢
参照物
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距离相同比时间时间少的快
时间相同比距离距离长的快
速度=路程÷时间
运动得快慢的可以用速度大小来表示。

速度的常用单位有千米/小时、米/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