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铭的历史价值与教育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墓志铭的历史价值与教育作用
墓志铭的历史价值与教育作用
——析南宋傅察夫人《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
墓志铭是记述墓主生平行状,藏在墓圹中,留传后人的铭文。

它的主要内容有:介绍墓主的姓名字号、籍贯家乡、历任官职、主要业绩,自己与父母妻室诰受封号、儿女孙曾婚配举业任官情况、遗闻逸事、生卒年月日时、享受岁数、墓葬时间地点方位、立墓志铭的子孙、子孙对墓主的哀悼与颂扬等。

拜请墓主生前有名望任官职的挚友撰文与书写,或由墓主的子孙自己撰文与书写。

它是第一手珍贵的实物史料,比正史志书的传记具体细微,供后世史志的人物传记撰写作依据,补其所不及,匡其谬误。

我国古代妇女没有政治地位,除“烈女”“贤媛”等外,极少被写进传记,墓志铭却可写女性墓主。

爱国英雄、清官名宦、文儒义士、良母贤媛等的墓志铭,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历史教材。

文彩、书法、雕刻优美的墓志铭,还可供研究该时代文学、书法、雕刻艺术作参考。

当然,由于我国古代有“为亲者讳”和“隐恶扬善”的陋习,不敢如实写出墓主的过失和缺点,因而我们在使用墓志铭时,还要与后世撰写的史志传文进行比较鉴别,决定取舍。

“文革”期间的1968年4月间,泉州紫帽山北麓灵应岩下太平岭上的南宋初年泉州名宦傅自得母亲赵氏太夫人的坟墓被毁,其《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碑石露出墓圹外边,由泉州市文管会办公室运回保存。

这当是泉州发现较早的古墓志铭之一,弥足珍贵。

原石系黑页岩,长1米,宽0.7米,厚0.04米,额高0.14米。

碑额阴刻隶书“太夫人墓志铭”6字,字径0.08×0.08米,分3行竖排,每行2字,没有写篆额者。

碑名《清源郡先太夫人墓志》9字、正文1900字,共1909字,均阴刻楷书,字径均0.04×0.04米,由傅自得“泣血谨志”,其弟傅自修“泣血谨书。

”顶头,自右至左竖排,碑名自成一行,碑文39行,共40行,不分段,每行平均50字,遇神明、皇帝名讳处,上头空两字。

现将碑文加以标点分段,用简化汉字横排于下,误别字的原字后写正字加(),泯灭推测者在字外加[ ]。

傅氏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
先太夫人姓赵氏,崇宁宰相、清宪公挺之幼女。

年十九,归先待制府君,先君年三十七。

宣和末,奉使大金,首以全节死国事。

太夫人哀毁过礼,守节自誓。

倾资橐供佛饭僧,盖不膏沐者逾三年,终其身不复御铅华。

遭时方乱离,资产荡空,挈携诸孤,自中原南度(渡),转徙领(岭)表,极其险阻艰难,晚乃寓居于泉州。

既素匮于财,太夫人清苦勤俭,自力以成其家。

食饮服用,自少至老,未尝随俗,少徇华靡。

至于祭祀、宾客之奉,则必戒蠲洁。

训诸子一以礼法,少或戾于义,辄对之终日不食,而谓之曰:“待制亡身殉国,汝曹如许,其何以持门户耶?”言发涕流,继以号恸。

以故,自得兄弟持官持身,不敢豪(毫)发自恕。

太夫人生三子:长曰自强,右朝请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尝守延平郡,以岂弟(恺悌)廉平称,秩满连丐外祠,以便庭闱之奉;次曰自得,右奉议郎,知
化军;次曰自修,右朝散大夫,新除两沂东路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自强等既列朝籍,间遇天子郊祀上帝,或朝廷讲和大典礼,推恩天下,未尝不及太夫人,累封令人、硕人、淑人。

隆兴二年,始疏汤沐于永嘉,后更通义、清源两郡。

两女:长适右朝请大夫、权发遣惠州军州事赵棕,早卒;次适故右通直郎致仁黄逸。

孙男九人,曰:伯高,右迪功郎,新差监行在文思院上界门;伯寿,左迪功郎,新差充建昌军军学教授;伯禄,右迪功郎,新差监行在编估打奋局门;伯成,左迪功郎,充明州学教授;伯益,右迪功郎,新授潮州潮阳县主簿;伯召、伯祥、伯瑞,未冠,皆业进士;拱老尚幼。

孙女八人,皆适名族。

曾孙男女合五人,曰重孙、永孙、通孙、清孙、源孙。

乾道五年夏四月戊子,自得奉安舆,再临莆郡,太夫人欢然就养。

先是自修守潮州,拊民殄盗,以治最闻,天子嘉之。

既下增秩褒陟之诏,逾二时矣。

五月丁卯,申锡浙东之命,邸吏以状报。

自得再拜,为太夫人贺,太夫人曰:“汝兄弟闲弃日久,今圣王子一旦褒擢,委以符节,汝辈宜悉心奉公,以图称塞上恩,庶几不坠其家声,吾死瞑目矣!”因泣数行下,曰:“吾闻忠谊之门,其后必大。

吾老矣,惧不能生于兹世,安享汝曾之养,而不及见汝曹立事赴功,以大傅氏之门也。

”自得亦泣。

太夫人则屈指以计自修之还期,曰:“大都不过两晦朔,其必至此矣。

汝当为我招大兄来,同为十日欢。

”自得曰:“诺。

”后数日,命轻车至郡圃,举酒属自得,使同饮爵。

六月戊戍夜,漏上三刻,[忽]以微疾就枕。

自得亟取常所御汤剂及丹砂投之,比明良愈。

辛未日加未申,颜色犹红润,精神略不衰乱。

与自得语如平时,曰:“吾年来所恃粥当酒耳,今二者俱不能进,殆将不起乎?”薄暮,疾证(症)骤变,痰上而加喘逆。

自得仓皇失措,自乙夜达旦,药石之不能投,祷祠之不暇及,号天叫地,竟即大罚。

亟以书招大兄,后三日至,则无及矣。

又七月辛已,自得兄弟徙跣,奉太夫人之丧发兴化。

秩七月丙辰,还次泉州,权厝于城东之法石寺。

呜呼痛哉!呜呼痛哉!自得九岁而孤,凡所以长养成就者,唯母慈是恃。

中间以罪,谪徙岭表。

太夫人念自得深,涕泣连日夜。

自得身在万里之外,每一思念庭帏,则必北望白云,以首顿地,号呼恸哭,泣尽继之以血。

居融凡四年,太上皇帝仁恩深厚,轸念太夫人垂老,首许生还。

遭遇今上皇帝老蜚,遂复玷缺,用侍从官列荐,重临故郡。

盖一斥十五年,而至郡才七十五日。

呜呼!自得为太夫人子,罪逆不肖,其所以贻太夫人忧者,岁月何其久?而所以为太夫人荣养者,又何其艰耶?天乎!神乎?宁使自得至斯极乎?而今而后,自得岂复有意于人间世也哉?
辛酉,自修自潮州解官来奔丧。

兄弟三人更相抱持,恸哭号绝。

既乃收泪相语曰:“太夫人得年八十一,不为不寿。

”生平喜佛法,尝躬阅《大藏经》周一彻,心夷而色庄,未尝妄出一语。

待诸妇有恩意,御奴婢虽严,而不忍加楚挞。

方自得辈幼学时,贫甚不能办膏油,太夫人至燃松以为明,课使读书。

至自得南迁,教自得诸子尤力。

自得、自修曩数举于礼部,无所成名,太夫人意常歉然不满。

隆兴初元,自得二子伯寿、伯成同年登进士科,太夫人乃为之喜曰:“是可以贺我矣!”又其识见绝人,而隐德密行不可概举。

自得兄弟既出仕,间会宾客,太夫人率常立屏间,听其论议,观其容止。

客退,则必语自得辈曰:“某人它日必为名公卿,汝其识之!”后多如其言。

方待制府君奉使时,家无以备私觌,尝从达官贷白金三百两。

既南渡,避地临江,时达官谪居广右。

会其子经从,太夫人罄囊中所有,如其数尽偿之。

泣谓自得兄弟曰:“乃父死于国,吾忍使其负金于
幽冥耶?”以是家益寡。

靖康初,转侧兵间,朝不谋夕。

道高密,有亲戚庄媪以黄金一箧附大夫人,使携至江南,遗其主翁者。

太夫人受之不辞,挈提不离左右。

至建康,卒访寻其家,举以还之。

其家不意得此金,大小至于感泣,时人以为难。

呜呼!人之处世如此,固可以无愧无憾。

而在佛法中,亦当不昧矣。

今吾兄弟累然在哀疚之中,要当持形立气,以襄大事,而期大吾门,以无负太夫人生平之言,无徒毁瘠,不胜丧为也。

则相与忍哀痛,奔走山谷间,凡十有六日,而后得吉卜于紫帽山之麓。

遂以九月庚申,举太夫人之丧葬焉。

呜呼痛哉!呜呼痛哉!幽堂一闭,不可复启矣。

音容日远,不可复闻见矣。

三釜无复可乐矣,菽水无复致养矣。

重惟先君之丧,囊厝于济源堂先茔之佛庐,[渺]邈在异域,四十有四年矣。

相望万里,间以山川。

抚事追思,痛贯心膂。

呜呼!尽南山之竹,不足以写此时之哀情;倒沧海之水,不足以供此时之苦泪。

此身有尽,此痛难忘。

呜呼痛哉!呜呼痛哉!自得殒越荒迷,而即事仓卒,故纪述无次,姑掇大概,碑(俾)而纳诸圹中,异日万一未死,当求今世之名公巨人,勒为铭诗,昭示万世,庶几仰有以显扬太夫人之懿德烈操,俯以慰自得兄弟无穷之孝思云。

自得泣血谨志自修泣血谨书
《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具备墓志铭写作的各种要素与作用,是一篇典范之作,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与教育作用。

首先,墓志铭撰者自述傅家详况和其母赵氏的生平简历。

据元编《宋史》傅察传,及赵挺之传、明万历何乔远《闽书》、清乾隆《泉州府志》、乾隆《晋江县志》、道光《晋江县志》等志书有关傅自得及其母赵太夫人传记的记载,我们可知傅自得是北宋末至南宋初人,正直清廉的爱国名宦。

祖籍孟州济源(今河南济源县)。

父傅察,进士出身,官至吏部员外郎,是抗金爱国名宦。

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出使金国,不屈被害,追赠徽猷阁待制,赐谥忠肃。

母赵氏是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县)人,宋宗室、徽宗崇宁年间爱国名相赵挺之的幼女,著名爱国金石家赵明诚的胞妹,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的小姑。

丈夫死后,她携带子女避乱,南来泉州,入籍晋江(今鲤城区)。

自得以父死国事,恩补承务郎,有弟自修,子伯寿、伯成。

志书的“烈女传”、“贤媛传”,对赵氏的记载极其简略。

如果根据墓志铭及其他有关资料,我们则可详知她的生平经历和傅家情况。

赵氏出生与出嫁的都是爱国名宦的家庭,受其薰陶教育,她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女子。

19岁时,嫁给37岁的傅察为妻,生下三子二女。

傅察使金死节,赵氏“资产荡空”,茹苦含辛,“挈携诸孤”,历尽乱离“险阻艰难”,“转徙岭表”(今两广),最后定居泉州城西三朝铺涂山(今傅府山)。

当与南外宗正司及其兄长赵思诚迁居泉州有关。

她教育子孙要读书当好官。

晚年有孙男女17人,曾孙男女5人,蔚成名族,受诰封清源郡君。

卒于自得奉养任所莆田,还葬泉州紫帽山,享寿81岁。

根据本墓志铭的一些年代记载,以虚岁计,我们还可以推算傅察和赵氏的生卒岁寿。

赵氏逝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81岁,则当生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

19岁出嫁,即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

是年傅察37岁,则傅察当生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

宣和七年(1125年)傅察死节,当是55岁。

傅察死节,自得才9岁,可知自得当生于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

志书只写自得有弟自修,墓志铭则说赵氏生有自强、自得、自修
三子。

这些均可补志书之缺漏。

志书又记,赵氏扶傅察灵柩南下,葬于泉州西南紫帽山北麓的太平岭。

墓志则说傅察灵柩“厝于济源堂先茔之佛庐,渺邈在异域,四十有四年矣。

相望万里,间以山川”。

这则墓志铭可纠志书之谬误,说明当是以后傅察孙儿迎傅察之柩南下,移葬于此。

其次,本墓志铭列举许多事例,热烈颂扬赵太夫人处世待人的“懿德烈操”。

赵氏是一位刚强节烈而又温馨仁慈的妇女,太夫殉国后,她“哀毁过礼,守节自誓。

”信奉佛教,倾资“供佛饭僧”,“不膏沐者逾三年,终其身不复御铅华”。

因“素匮于财”,便“清苦勤俭,自力以成其家。

饮食服用,自少至老,未尝随俗,少(稍)徇华靡”。

为人“心夷而色庄,未尝妄出语。

待诸妇有恩意”,待下人虽严,“而不忍加楚挞。

”济贫困,守信誉,全夫名。

丈夫傅察出使全国时,家贫“无以备私觌”,曾向某达官借贷300两白金,赵氏南来后,该官谪贬广西。

她“罄囊中所有,如其数尽偿之”,对儿女泣道:“乃父死于国,吾忍使其负金于幽冥耶?”“以是家益寡”。

靖康初年,她家辗转兵乱之间,朝不保夕。

路经高密(在今山东西南)时,一个当佣人的亲戚庄氏老妇,托她带一箧黄金到江南给主人。

她不推托,“挈提不离左右”。

到了建康(今江苏南京),寻到其家,全部交还。

其家不意得到此金,“大小至于感泣,时人以为难”。

这样的“隐德密行,不可概举”。

再次,墓志铭撰者满怀感激与孺慕之情,详述其母赵太夫人如何精心教育儿子继承父亲爱国爱民遗志,读书做人,为国为民效力。

其时家“贫甚,不能办膏油”,赵太夫人就“燃松(香)以为明,课使读书”。

“训诸子一以礼法,少或戾于义,辄对之终日不食”,而说汝父“亡身殉国,汝曹如许,其何以持门户耶?”“言发涕流,继以号恸”。

自得、自修兄弟“数举于礼部,无所成名,太夫人意常歉然不满。

”而当朝廷派自得到浙东任职,全家喜庆之时,她却泣勉儿子说:“汝兄弟闲弃日久,今圣天子一旦褒擢,委以符节,汝辈宜悉心奉公,以图称塞上恩,庶几不坠其家声”,“立事赴功,以大傅氏之门”。

晚年“教自得诸子尤力”。

孝宗隆兴元年(1162年),自得两子伯寿、伯成同登进士,赵太夫人大喜说:“是可以贺我矣!”自得兄弟出仕后,会见宾客时,“太夫人常常立屏间,听其议论,观其容止”,教育儿子要善交好人。

最后,墓志铭撰者说明自己和兄弟们都很教顺母亲,谨遵母教,严格要求自己,当官为国为民做好事。

自得兄弟“凡所以长养成就者,唯母慈是恃”,“持官持身,不敢豪(毫)发自恕”。

如长兄自强封右朝请大夫,“尝守延平郡(今福建南平市),以岂弟(恺悌)廉平称”。

三弟自修进士出身,封右朝散大夫,“守潮州,拊民殄盗,以治最闻。

天子嘉之”,“下增秩褒陟之诏”。

慈母病逝,兄弟“恸哭号绝”,但都表示要“持形立气,以襄大事,而期大吾门,以无负太夫人生平之言”。

自得撰述墓志铭,不提自己的功劳。

但他立身处世刚正,不为奸臣秦桧所动,屡历坎坷,政绩尤为突出,《闽书》、《泉州府志》、《晋江县志》都为他及弟自修,子伯寿、伯成立传,《宋史》还为伯成立传。

总之,我们认为《清源郡(赵)先太夫人墓志》,是一篇富有史料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好墓志铭。

这样的墓志铭,泉州一定还有,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一定会不断涌现出来,希望文博工作者多加发掘保护,整理研究,以作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

作者廖渊泉泉州市博物馆特
聘研究人员
傅算宝泉州市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