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S优质学校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DS优质学校计划”(顺义项目)
工作简报(第24期)
关注初中数学学法转变的切入点——课前预习
-- 记一次数学教师研修活动
萤火虫告诉我们:只有在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
行动起来吧,只有在行动中才是美丽的,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取得成功!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发展,首师大与顺义区教委联手开展优质校建设项目,为教师成长搭建了有力平台,教师们真正的行动起来。
“整体理解数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这是UDS优质校项目数学研修的主题,也是教师在课改实验中积极探索的内容。
围绕主题,在李延林教授的带领下,数学组开展了系列研修活动。
11月11日上午,在李桥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进行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数学研修活动,除了研修小组成员外,李桥全体数学教师也都参加了活动。
首师大李延林教授主持了此次活动,研修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展开:
第一阶段,由李桥中学初一年级的李雪梅老师为大家上了一节数学课:“解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课上,李老师与学生关系融洽,互动环节把握到位,她是以关注学生学法转变为切入点,提倡课前预习为主要方法,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整体结构清晰,并且突出了以新带旧的教学策略。
之后,由李雪梅老师简要介绍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本节课的设计意图,重点介绍了她如何实施的课前预习。
她认为:“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完善人格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过程。
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除了教师有适合学生的良好教法,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所以学习方法得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只重视对教法的研究与探讨,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和指导。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不再只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而应当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使其具有较好的迁移能力的引领者。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学会学习的技能’作为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帮助学生转变学法,树立新的学法很重要。
做好数学课的课前预习,就是转变初中数学学法的切入点和契机,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
李雪梅老师的发言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有的老师提问:“课前预习是如何检查的?你怎么知道谁预习谁不预习呢?有什么方法吗?”
李雪梅老师说:“我就是利用自习课,在黑板上明确出问题,让学生做在作业本上,第二天交作业时,我能看见。
不同层次的学生预习效果和疑问能呈现出来,在课上学生能讲的就让学生讲,我当听众,学生有疑问的解决不了的我给予提示。
”
又有的老师提问:“你觉得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李雪梅老师说:“学生接受好点,节省时间,重点突出,课堂上容量大点。
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体性增强了。
”
针对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与会教师积极参与评课活动,发言踊跃,意见中肯。
杨镇二中的张臣老师说:“我认为本节课内容安排得较多,问题探究能否变为一个成不成?还有的老师说:学生总结完后,老师对数学思想应突出体现一下,如本节课的
“化归”思想很重要。
小结要起到点睛、升华的作用,当学生离开教室时应带着问题离开,回去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大家都明确指出了课堂教学中值得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探讨的方面,授课者与听课者均获益匪浅。
第二阶段,大家一同欣赏了由李延林教授带来的著名数学教育家孙维刚老师执教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教学录像。
全体教师积极发言谈了自己的感受,谈了观课后受到的震撼:
“本节课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思维始终处在积极的思考状态,总是想在老师的前面,像老师(包括课本挑战)这样,他们自己’历
尽险阻,熟知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甚至终生难忘’,而’大脑及其高速运转习以为常’之时,正是‘强大的头脑日臻成熟之日’”。
“整节课感觉很亲切、自然、像在讲故事一样,没有跑神儿的时间,与其说孙老师是一位教育家,不如说是一位表演家,与其说是一节数学课,不如说是一节哲学课,表演课,抛出一个个问题吸引你来听。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跟着思考问题。
”
“孙老师语言幽默,诙谐,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提示学生,使学生理解起来很轻松,记忆深刻。
”
“教学不在题多,一题充分发挥效应,体现建模思想,如何去列,如何把数字转化成数学符号问题。
”
“本节课由浅入深,有宽度,体现发散思维,体现分层教学,照顾全面。
”
“孙维刚老师就是从保护孩子们思维的盎然生机开始,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根本的解
放,一步一步走进数学,掌握了数学的思维方式。
逐步形成一种学习方法即在寻求与已掌握的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
就这样不知不觉的下课了,想一想学生的收获呢,反而比就题论题的收益大得多,学生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数学学习的方法,更是有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大家意犹未尽地还在谈着。
最后李延林教授作了总结性的发言,他说:“新课程不是推翻一切,它并不抛弃以往好的东西,是重新构建,是回归。
”“教学不在题多,应抓住一个问题充分发挥。
” 全体教师都感到收获颇丰。
第三阶段,在李教授的带领下,全体与会教师围绕着我们的研修主题探讨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就“教学如何吸引、抓住所有的学生”;“教学生什么”两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李教授说“我们的工作应该开展在平时,所以应该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的效益。
”下面是李雪梅老师的研究思路、效果和反思。
附:李雪梅老师的研究
在优质校的数学组活动中,我代表李桥中学上了一节课,题目是:“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这节课的初稿是我写的,我在这节课中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去掉方程中的括号;二是如何解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我们数学组的第一次研讨,决定把问题变成一个,去括号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第二次研讨是针对我在本节课的语言进行了修改。
第三次研讨是在听了我一个班的课后,几位老师针对时间,板书,容量等进行修改。
通过这次研修和各位老师给予的意见和建议,我收获很多。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下。
首先是从教师教的角度上来谈:
1、在时间的把握上和课堂容量上,我们应该保质,而不应该只保量;
2、在分层教学上,尽量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让好学生吃好;
3、对于一个问题的研究,要循序渐进,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让学生很容易掌握;
4、在小结时,不光让学生说出这节课所研究的知识,还应让学生结合这节课的内容,找出它和前后课的联系,并由此找出学这类知识的重点。
其次是从学生学(即学生预习)的角度来谈一下这次研修的收获。
本学期我做初一年级的数学教师。
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我实施过一段学案教学,效果较好,但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如何检查,因为学案内容比较多,教师没有时间在上课前检查效果。
于是我打算在初一教学班进行学生有效预习实验,预习问题不用太多,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就行,问题少,教师也可及时反馈。
开学以来,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内容是教学生怎么读数学书。
由我做示范,并且带着学生读书。
第二阶段是后来的两个月,内容是学生自己课下读书。
开始时要求不高,只是回答一些书上可以找到的问题,并结合例题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
随着时间推移,学生能力在增强,现在我会问一些书上不能直接找到答案、需要学生思考回答的问题。
通过近三个月的预习实验,学生已经习惯了预习这个环节,大部分学生会看数学书了,上课的效率提高了,学生在上课前就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课上会抓重点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有一部分学生开始主动问问题了,也会提出问题了。
预习也为课上练习和检测留下了时间。
这种实验刚刚开始,希望能在数学教师研修中得到大家的帮助。
这次在李桥中学围绕“整体理解数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主题,以李雪梅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为研究案例,从学生的课前预习入手研究;以孙维钢老师生前的一节录像课为示范,给参加研修的数学老师们带来了真真切切的感受:关注学生学法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大家的问题和讨论将延续到研修结束以后。
首都师大“ UDS合作学校发展共同体2010
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