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4.3 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溯源侵蚀遇到较硬的岩石 • 河流遇到断层
• 溯源侵蚀过程遇到坚硬的岩石形成瀑布〔黄河壶口瀑布〕
• 河流遇到断层形成瀑布〔委内瑞拉天使瀑布〕
二、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1
三角洲 3
河流堆积 地貌
2 河漫滩平原
二、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 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小结:河流侵蚀地貌---河谷
初期:以向下侵蚀和 向源头侵蚀为主,河 谷横剖面呈V字型。
中期:向下的侵蚀减 弱,向河谷两岸的侵 蚀加强,河谷出现连 续的河湾。
成熟期:向河谷两岸 的侵蚀为主,河谷横 剖面呈U型。
• 瀑布
瀑布又称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 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其成因大致有两种:
3.三角洲平原
案例3 黄河三角洲快速发育的原因
1977年
1986年
2000年
u 思考: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
沉积物来源 输沙量大; 堆积作用 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力弱。
练习: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
蛇曲
8
• 发育初期
横剖面成 V 型
〔河谷深而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向下侵蚀 向源头侵蚀
河谷加深 河谷延长
3.河谷发育的中期
落差减小,侧蚀增强
• 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凹岸凸岸 •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 一般位于河流中游
10
3.河谷发育的中期
A
B
凸岸
凹岸
A
B
A
B
3.河谷发育的中期
凸岸 -堆积 凹岸 -侵蚀
【你来判定】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需要特别加固?
u 思考: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流速明显减慢〕的位置?
山前
河流入海口
河流中下游
1. 洪积平原
冲(洪)积平原 —发育在山前
1.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缓、河道开阔,流速减小→搬运能力降低 →沙石堆积、形成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u 思考:冲积扇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从顶端到边缘怎样变化?
A
B
凸岸 A
B 凹岸
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
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AB
• 发育中期
A凹岸侵蚀 B凸岸堆积
连续的河湾
向河谷两岸侵蚀
v 长江荆江段
河谷展宽
• 成熟期
横剖面成 U型 〔河谷宽而浅〕
不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更宽
从 上游 到 下游
• 落差减小,流速减小,下蚀减弱,河谷变浅 • 水量增加,侧蚀增强,河谷拓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讲授:龚雪梅
目录
一、河流侵蚀地貌
• 河谷 • 瀑布
二、河流堆积地貌
• 洪积扇(平原) • 河漫滩平原 • 三角洲平原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平原 • 山地 • 高原
一、河流侵蚀地貌
1 河流的侵蚀作用 2 河谷发育初期
3
河谷发育中期
4 河谷发育成熟期
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2.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
2.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 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长江:荆江河段〔局部〕
3. 三角洲
三角洲 ---河口处
亚马逊河口三角洲
3.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
入海处坡度平缓、水流扩散→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海水顶 托→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
1. 河流的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 侧蚀
下蚀
4
溯源侵蚀
图解
河源背后的松散岩石被冲走。
河源向后退〔后退/前进〕
河谷的长度增加。
下蚀
图解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沖走。
下蚀使河谷加深 。
侧蚀
图解
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
侧蚀使河谷展宽。
2. 河谷发育的初期
“V〞形河谷
• 落差大,下切作用强烈 • 溯源侵蚀
• 一般位于河流上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