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初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 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 . 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 .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2.正常情况下,人每呼吸1次的时间大约( ) A . 1秒 B . 5秒
C . 10秒
D . 20秒
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 . 0~5 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
B . 0~7 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C . 2s ~5 s 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5s ~7 s 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4.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 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A . 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 . 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 . 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和B 一样
D . 以上都不可取.
5.我们使用的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于( ) A . 1 dm B . 1 cm
C . 1 mm
D . 1um
6.“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 nm =10-9 m 纳米技术是以0.1 nm ~100 nm 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目前我国对纳米技术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85×109nm
最接近下列哪个物体的长
度()
A.教室黑板的长度B.物理课本的长度C.课桌的长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 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
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 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
B.健康人的脉搏,1 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 min
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 m
8.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赛跑,甲比乙提前10 m到达终点.若两人速度保持不变,甲退到起跑线后10 m开始与乙再比赛(乙仍从起跑线开始跑),那么这次比赛谁先到达终点()
A.甲、乙同时到达终点B.甲、乙谁先到达终点难以判断C.甲先到达终点D.乙先到达终点
9.运动会上某运动员百米赛跑成绩为10 s,公共汽车以30 km/h的速度行驶,非洲草原上羚羊的奔跑速度20 m/s,则这三者的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A.公共汽车、运动员、羚羊B.运动员、羚羊、公共汽车C.羚羊、运动员、公共汽车D.公共汽车、羚羊、运动员
10.寓言“刻舟求剑”中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岸边的山B.水中的剑C.乘坐的船D.江中的水
11.据报道:某国际科研小组以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介质”,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到17米/秒.下列哪项运动速度比这速度快?()
A.苍蝇的飞行速度可达每秒11米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秒可行驶22米C.乌龟每小时爬行40米
D.奥运冠军刘翔用12秒91跑完110米栏
12.如图,小李在经过图A处时看了手表如图甲,经过B处时看了手表如图乙,则AB间的平均速度是()
A. 80 km/h B. 40 km/h C. 80 km/s D. 40 km/s
13.在配窗玻璃时,需要测量玻璃的长度,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是()
A.厘米B.毫米C.分米D.米
14.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
A . m
B . cm
C . nm
D . mm
15.下列各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 的是( ) A .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 人打一个哈欠
C .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 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E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E 点是作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 点运动到E 点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m/s.
17.(1)300 ms =________s ;(2)1.2×108μs =________min ;(3)360μs =____h 18.中学生一节课45 min =________h =________s.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 ,所用的时间为7 s 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20.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 ,所用的时间为7 s
,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
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快/慢)一些较好;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4)数据分析: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________(正比/反比)关系,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________(不变/变化)的.因此,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________________运动;
(5)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如果说是静止的,请说明理由;如果说是运动的,请说明运动的方向.
21.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 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南京和上海之间的高速路长约300 km,如果一辆汽车以100 km/h的速度跑完全程,则需要多长时间?
23.下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动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福州到泉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列车在8:18的速度多大?
24.一列火车长200 m,以36 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 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本选项正确;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1 min呼吸的次数在15次次左右,所以呼吸一次的时间在4 s左右,5 s 符合实际.
3.【答案】A
【解析】根据路程-时间坐标图像可知,在0~2 s时间段,小车前进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成正比,即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5 s时间段,小车的路程没有发生改变,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5~7 s时间段,小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比0~2时间段增大.所以,C、D选项错误.0~5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0.4 m/s,选项A正确;0~7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2 m/s,所以B选项不正确.
4.【答案】B
【解析】MN为曲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很难测量也不准确;可以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采取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故B正确;因为橡皮筋有弹性,不能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把它拉直后测量值会变大.故C错误.
5.【答案】B
【解析】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μm或1 mm太薄,不符合实际,故CD错误;1 cm比较符合实际,故B正确;1 dm=10 cm太厚,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
6.【答案】A
【解析】教室黑板的长度大约为这个值,符合题意;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多厘米,不符合题意;课桌的长度大约为80多厘米,不符合题意;一个篮球场的长度为28米,不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A,较快速度读书,1 min大约能读300个字,故A不正确;B,健康人的脉搏1 min大约跳动70次,故B正确;C,人们呼吸一次的时间大约为3 s~5 s,故C不正确;D,正常骑自行车
1 min大约行驶150 m~300 m,故D不正确.
8.【答案】C
【解析】甲的速度v==,乙的速度v==;第二次甲跑了110 m,根据公式t=,所以甲用时为t,第二次乙跑了100 m,根据公式t=,所以乙用时为t,通过比较可知甲用时较少,所以甲先到达终点.
9.【答案】A
【解析】把运动员的速度、汽车的速度、羚羊的速度,统一单位,比较速度的大小.运动员的速度为:v员===10 m/s.v车=30 km/h≈8.3 m/s.v羊=20 m/s.v羊>v员>v车.
10.【答案】C
【解析】以河岸上的景物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而剑与运动的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乘坐的船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11.【答案】B
【解析】苍蝇的飞行速度是每秒11米,苍蝇的速度是11 m/s,由于11 m/s<17 m/s,故A错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秒可行驶22米,速度是22 m/s>17 m/s,故B正确.乌龟每小时爬行40米,速度v==≈0.01m/s,0.01 m/s<17 m/s故C错误.奥运冠军刘翔用12秒91跑完110米栏,速度v==≈8.5 m/s<17 m/s,故D错.
12.【答案】A
【解析】(1)由图示手表可知,从A到B的运动时间:t=2:30-2:00=30 min=0.5 h;
(2)由图示交通标志牌可知,由A到B的路程:s=180 km-140 km=40 km;
(3)平均速度v===80 km/h;
13.【答案】B
【解析】窗户玻璃长达几十厘米,甚至一米,如果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过大,按所测尺寸切割的玻璃过大或过小,不能安装,所以安窗玻璃时要求准确到毫米,所以选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
14.【答案】D
【解析】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 cm左右,约合0.24 m、2.4×10-7nm,240 mm,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A,人眼睛迅速一眨,需要的时间很短,大约在0.12~0.2 s之间;不会接近1 s;故A错误;B,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5 s左右,远远大约1 s;故B错误;C,人的正常呼吸频率在每分
钟16~20次,即呼吸一次的时间为3 s多一点;故C错误;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 s;故D正确.
16.【答案】变速0.1 m/s
【解析】(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运动的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的变速直线运动;(2)有图像可得,从A到E的路程为s=8.00 cm=0.08 m,时间t=0.8 s,所以从A到E的平均速度v===0.1 m/s
17.【答案】(1)0.3(2)2(3)10-10
【解析】(1)因为1ms=10-3s,所以300ms=300×10-3s=0.3 s;
(2)因为1 min=60 s=60×106μs=6×107μs,
所以1.2×108μs=1.2×108×min=2 min
(3)因为1μs=10-9s,1s=h;
所以360μs=360×10-9×h=10-10h
18.【答案】0.752700
【解析】45 min=45×h=0.75 h;45 min=45×60 s=2 700 s
19.【答案】(1)运动(2)0.08 m/s(3)慢
【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2)由题意知,路程S为0.56米,时间t为7 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
=0.08 m/s
(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20.【答案】(1)0.08
(2)慢
(3)
(4)正比;不变;匀速直线
(5)运动的;向下
【解析】(1)由题意知,路程S=56 cm=0.56 m,时间t=7 s.则气泡的速度:v===0.08 m/s.
(2)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3)将表一中的坐标点(0,0),(10,1),(20,2),(30,3),(40,4.),(50,5)在s-t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象,
如下图:
(4)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因此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又因为气泡的运动的路线是直的,所以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5)因为塞子向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因气泡是在上升过程中,所以若以上升的气泡为参照物,塞子是向下运动的
21.【答案】(1)v=s/t;
(2)如图所示
(3)匀速直线运动
(4)晓彤的实验不合理.用10 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1分).(图像显示)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解析】(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
(2)先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如下图所示:
(3)根据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4)晓彤的实验不合理;用10 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美较大;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故答案为:(1)v=;(3)匀速直线运动;
22.【答案】解:南京到上海所需的时间为:
t===3 h
答:需要3小时时间.
【解析】题目告诉了南京到上海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所以可以根据v=,计算出需要的时间.23.【答案】同上
【解析】(1)从表格中可知,列车从福州到泉州行驶的路程s=174 km-0 km=174 km;
运动时间t=8 h17 min-7 h12 min=1 h5 min=1h;
平均速度v===160.6 km/h;
(2)列车在8:18的速度是零.
24.【答案】解: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s=1 600 m+200 m=1 800 m
火车速度:v=36 km/h=10 m/s
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t===180 s
答: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80 s.
【解析】本题应注意:火车全部通过大桥通过的路程等于列车车身长加上大桥的长度,即车头驶上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通过的距离,利用公式t=,计算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