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2-12-27T06:19:51.704Z 来源:《教育学》2022年9月总第298期作者:赵霞[导读]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提出时来已久,很多一线语文教师早已展开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陕西省榆林市教育技术中心719000摘要: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部于2018年4月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
学的学习型社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进一步开展了信息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期提高教学实效,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本文主要就此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为中学语文教学信息化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 中学语文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提出时来已久,很多一线语文教师早已展开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深度整合后,不仅能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还能提高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再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能更有效地指导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我们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作为一个关键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努力将宏观的顶层设计具体落实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层面,形成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与同仁共享。
一、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我们提倡教师用微课导入。
微课是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教师而言,微课革新了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传统课堂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以微课视频作为导课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能够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得更为主动,进而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效果。
例如,部编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海伦·凯勒作品《再塑生命的人》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将介绍海伦·凯勒的相关视频作为素材,对素材进行筛选剪辑,形成一个时长3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
课始与学生一道去看看命运多舛的她,是如何让自己焕发出光彩的,面对人生的磨难,面对绝境,我们是选择自暴自弃还是迎难而上?会在给予学生有益的启示之余也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视频播放后,课堂气氛也立即活跃了起来,由此顺势切入正题,自是水到渠成。
二、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突破课堂难点
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不仅包含了基础的现代汉语言知识,还涉及到不少篇目的古文言文知识,不同类型的课文还具备了各种不同思想情感的表达。
初中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也缺少对于生活的各种体验,很多课文想表达的思想情感对他们来说是极为抽象的概念,想象不足,理解不够,体味不出,容易造成学习障碍,而这也是教学中需要努力突破的重难点。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信息化技术降低教学中遇到的抽象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加深学生的融入感,增加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七年级上册曹操的《观沧海》一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诗歌意思、解说诗句的意思,能够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这篇课文在学生看来,其语言晦涩,内容难懂,而且就学生现有的生活经历,很难想象到作者当时所处的场景以及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对于全诗的磅礴气势和苍凉悲壮更是难以感悟。
为了突破这些重难点,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与古诗景色描绘相似的图片,配上带有背景音乐的诗朗诵作品,创设出较为理想的教学情境,再与学生一道反复诵读,在吟诵中理解诗的内容,一点点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切身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举突破重难点。
三、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拓展学习空间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在“实施行动”条块下专门提出了“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自由、自主地学习。
而且,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也离不开利用信息化技术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
初中语文教学起着各学科教学任务的引领作用,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宽泛,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的知识,这必然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教师可以以微课、视频短片等方式,或是录制重难点的教学片断,或是依据自己所学系统整理单元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或是推荐学习素材,将相应的内容推送到共享网络空间。
同时,电教系统可以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微课”竞赛、“新媒体新技术”大赛等活动,征集并上传大量的课堂实录,让学生自由选择下载学习,在补充学习空间的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所需。
总之,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必将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育信息化2.0行动已推开四年有余,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成为当今教育系统性革新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当对此深入研究探索,不断发现信息化技术与中学语文课堂整合的新途径,促使中学语文的教学步入科学化、信息化的轨道,并在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服务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让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