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学情调研化学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选C。
15.2018年11月,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定义进行了修改。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任何物质所含有 分子数都相同
B.摩尔是物质 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
C.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目与微观粒子的数目联系起来
D. 水分子中含有 氢分子和 氧原子
【答案】B
【解析】
【解析】
【详解】①Fe(OH)3胶体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①不符合题意;
②水是纯净物,不是胶体,不具有丁达尔效应,②符合题意;
③云、雾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③不符合题意;
④NaCl溶液是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④符合题意;
⑤蔗糖溶液属于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⑤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②④⑤,故选C。
①是胶体②是溶液③能产生丁达尔现象④不能透过滤纸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的分散系;溶液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于1nm的分散系;浊液是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的分散系;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它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故选B。
16.与3.6g 含有相同原子数的是
A.0.6mol氦气B.标况下4.48L
C.1.7g D. 个HCl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3.6g 为0.2mol,0.2mol H2O含有原子0.6mol。
【详解】A.氦气为单原子分子,0.6mol氦气含有原子0.6mol,A正确;
B.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
C.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D.石墨烯可导电,但它不是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碳酸能电离出离子是电解质,而碳酸饮料是电解质溶液,A正确;
B.身体有汗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是因为人的汗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无机盐离子,例如钠离子等,B正确;
B.称量前Na2CO3⋅10H2O固体已失去部分结晶水,则计算过程中结晶水的质量就少了,但是Na2CO3的质量就多了,使所配Na2CO3溶液浓度偏大,故B正确;
C.称取后的Na2CO3·10H2O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容量瓶不可以作为溶质溶解的仪器,在烧杯中溶解完成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错误;
D.移液时,用玻璃棒进行引流,玻璃棒的下端应伸入容量瓶环形刻度线的下方,故D正确;
A.2gH2含有1mol氢分子
B.2mol氧气的摩尔质量为64g·mol-1
C.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D.质量相等的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2∶3
【答案】A
【解析】
【详解】A.2gH2的物质的量为 =1mol,即含有1mol氢分子,故A正确;
B.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与氧气的物质的量无关,故B错误;
C.16g臭氧中含有 个原子
D.通常状况下,1mol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臭氧O3的摩尔质量是48g/mol,A错误;
B.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设氧气和臭氧的质量均为1g,则n(O2)=1/32mol,n(O3)=1/48mol,故体积比为1/32:1/48=3:2,B错误;
【详解】A.50mL 1mol•L-1氯化钠溶液中的c(Cl-)=1mol/L×1=1mol/L,故A不选;
B.50mL 2mol•L-1氯化铵溶液中的c(Cl-)=2mol/L×1=2mol/L,故B不选;
C.100mL 1mol•L-1氯化钾溶液中的c(Cl-)=1mol/L×1=1mol/L,故C不选;
C.16g臭氧O3中含有NA个原子,约为6.02×1023个原子,C正确;
D.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硫酸
氨气
小苏打
氧化钙
干冰
B
烧碱
食盐
C
冰醋酸
( )
纯碱
胆矾
氧化钾
二氧化硫
D
碳酸钙
氧化铁
C.1.7g NH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原子为0.4 mol,C错误;
D.1.505×1022个HCl分子,为0.025mol,原子为0.05mol,D错误;
故选A。
17.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
A.氯化钠是一种化合物
B.氯化钠易溶于水
C.溶于水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பைடு நூலகம்
D.通电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故选A。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需要用到容量瓶,容量瓶上没有标明的是
A.刻度线B.温度C.浓度D.规格
【答案】C
【解析】
【详解】容量瓶上必须标明容量规格、温度和刻度线,不会具体标明浓度,C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C。
6.于谦的《石灰吟》,赞颂了石灰石(碳酸钙)“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品格。石灰( )可用于治病在我国早已有之。《本草经注》中记载有“今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烧竟,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末矣”,该记载描述了碳酸钙煅烧成石灰,石灰再遇水时的现象。石灰石煅烧成石灰的反应属于
C.称取后的 固体置于容量瓶中进行溶解
D.移液时,用玻璃棒进行引流,玻璃棒的下端应伸入容量瓶环形刻度线的下方
【答案】C
【解析】
【详解】A.100mL0.1mol/L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为n=cV=0.1L×0.1mol/L=0.01mol,所取Na2CO3·10H2O固体的质量为m=nM=0.01molx286g/mol=2.86g,故A正确;
【详解】A.物质可能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比如1 mol O2其分子数为NA,而1 mol Fe其原子数为NA,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是物理量,其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故B正确;
C.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是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的中间桥梁,故C错误;
D.1个H2O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不含有氢分子,故D错误;
19.工业上粗硅的生产原理为2C+SiO2 Si+2C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B。
20.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K2SO4=K +SO B.Ba(OH)2=Ba2++2OH-
A.单质B.酸C.碱D.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硫酸铝是金属离子结合酸根,属于盐;
故答案为: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该溶液中含有
B.加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 沉淀不溶解,溶液中含有
C.加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
D.某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该物质一定是钠单质
C.CaCl2=Ca+2+2Cl-D.H2SO4=2H++S6++4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K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 ,A错误;
B.B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B正确;
C.CaCl2的电离方程式为CaCl2=Ca2++2Cl-,C错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B。
7.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发生化合价改变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改变,A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利用反应 ,反应产生的NH3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来检验 ,故A正确;
B.加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 沉淀不溶解,溶液中可能含有 ,也可能含有银离子,故B错误;
C.加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不一定含有氯离子,故C错误;
D.某物质焰色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但该物质不一定是钠单质,也可能是含钠元素的化合物,故D错误;
【详解】若将纳米颗粒碳酸钙均匀的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
故选D。
14.已知 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 ,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16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0.5mol,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16g/mol;
B.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改变,B不符合题意;
C.H元素化合价从0升高到+1,O元素化合价从0降低到-2,C符合题意;
D.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实验室需用 的 溶液,现选取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称取 固体
B.称量前 固体已失去部分结晶水使所配 溶液浓度偏大
C.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能导电,但二氧化碳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是非电解质,C错误;
D.石墨烯可导电,但它属于单质,不是电解质,D正确;
故选C。
10.雾霾天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 的监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g
B.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2:3
D.H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 ,D错误;
故答案选B。
21.下列溶液中 与 氯化铝溶液中的 相等的是
A. 氯化钠溶液B. 氯化铵溶液
C. 氯化钾溶液D. 氯化镁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c(Cl-)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与溶质浓度及其化学式组成有关,如:50mL 1mol•L-1氯化铝溶液中的c(Cl-)=1mol/L×3=3mol/L,以此分析解答。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情调研试卷
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本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光纤通信容量大,一对光纤上可同时传送3万门电话。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O2,则SiO2属于
A.酸B.碱C.盐D.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SiO2酸性氧化物,故答案为D。
2.分液操作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液操作需要的仪器:铁架台、分液漏斗、烧杯,冷凝管、蒸发皿、圆底烧瓶都用不到,B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B。
3.土壤中游离Al3+越多,绣球花的颜色越蓝。若想种出蓝色绣球花,可向土壤中加入硫酸铝。下列对硫酸铝分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
【详解】氯化钠溶于水形成了大量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发生定向移动而导电,故C符合。
答案选C。
18.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Fe(OH)3胶体②水③云、雾④NaCl溶液⑤蔗糖溶液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C
C.并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如NaCl由离子构成,所以并不是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故C错误;
D.1gCO的物质的量为 mol,1g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 =11:7,故D错误;
答案为A。
13.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制造出了比头发还要细上千倍的分子机器的三名科学家,如只有1纳米左右大小的“分子电梯”等。他们把纳米技术的应用发展提升至分子层面上的运动控制。若将纳米颗粒碳酸钙均匀的分散到蒸馏水中,下列对有关形成的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故本题选C。
9.很多人喜欢逛超市,走进超市可以看到饮料区的货架上放有碳酸饮料,顾名思义,碳酸饮料就是饮料中溶解了碳酸;人身体有汗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石墨烯可导电。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是电解质,而碳酸饮料是电解质溶液
B.身体有汗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是因为人的汗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无机盐离子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氨气溶于水形成的一水合氨为弱碱,但氨气不是碱,故A项不符合题意;
B.CO不能与水和酸反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项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故C项不符合题意;
D.各项物质的分类均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15.2018年11月,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定义进行了修改。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任何物质所含有 分子数都相同
B.摩尔是物质 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
C.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目与微观粒子的数目联系起来
D. 水分子中含有 氢分子和 氧原子
【答案】B
【解析】
【解析】
【详解】①Fe(OH)3胶体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①不符合题意;
②水是纯净物,不是胶体,不具有丁达尔效应,②符合题意;
③云、雾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③不符合题意;
④NaCl溶液是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④符合题意;
⑤蔗糖溶液属于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⑤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②④⑤,故选C。
①是胶体②是溶液③能产生丁达尔现象④不能透过滤纸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胶体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的分散系;溶液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于1nm的分散系;浊液是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的分散系;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它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故选B。
16.与3.6g 含有相同原子数的是
A.0.6mol氦气B.标况下4.48L
C.1.7g D. 个HCl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3.6g 为0.2mol,0.2mol H2O含有原子0.6mol。
【详解】A.氦气为单原子分子,0.6mol氦气含有原子0.6mol,A正确;
B.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
C.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D.石墨烯可导电,但它不是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碳酸能电离出离子是电解质,而碳酸饮料是电解质溶液,A正确;
B.身体有汗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是因为人的汗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无机盐离子,例如钠离子等,B正确;
B.称量前Na2CO3⋅10H2O固体已失去部分结晶水,则计算过程中结晶水的质量就少了,但是Na2CO3的质量就多了,使所配Na2CO3溶液浓度偏大,故B正确;
C.称取后的Na2CO3·10H2O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容量瓶不可以作为溶质溶解的仪器,在烧杯中溶解完成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错误;
D.移液时,用玻璃棒进行引流,玻璃棒的下端应伸入容量瓶环形刻度线的下方,故D正确;
A.2gH2含有1mol氢分子
B.2mol氧气的摩尔质量为64g·mol-1
C.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D.质量相等的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2∶3
【答案】A
【解析】
【详解】A.2gH2的物质的量为 =1mol,即含有1mol氢分子,故A正确;
B.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与氧气的物质的量无关,故B错误;
C.16g臭氧中含有 个原子
D.通常状况下,1mol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臭氧O3的摩尔质量是48g/mol,A错误;
B.同温同压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设氧气和臭氧的质量均为1g,则n(O2)=1/32mol,n(O3)=1/48mol,故体积比为1/32:1/48=3:2,B错误;
【详解】A.50mL 1mol•L-1氯化钠溶液中的c(Cl-)=1mol/L×1=1mol/L,故A不选;
B.50mL 2mol•L-1氯化铵溶液中的c(Cl-)=2mol/L×1=2mol/L,故B不选;
C.100mL 1mol•L-1氯化钾溶液中的c(Cl-)=1mol/L×1=1mol/L,故C不选;
C.16g臭氧O3中含有NA个原子,约为6.02×1023个原子,C正确;
D.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硫酸
氨气
小苏打
氧化钙
干冰
B
烧碱
食盐
C
冰醋酸
( )
纯碱
胆矾
氧化钾
二氧化硫
D
碳酸钙
氧化铁
C.1.7g NH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原子为0.4 mol,C错误;
D.1.505×1022个HCl分子,为0.025mol,原子为0.05mol,D错误;
故选A。
17.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
A.氯化钠是一种化合物
B.氯化钠易溶于水
C.溶于水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பைடு நூலகம்
D.通电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故选A。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需要用到容量瓶,容量瓶上没有标明的是
A.刻度线B.温度C.浓度D.规格
【答案】C
【解析】
【详解】容量瓶上必须标明容量规格、温度和刻度线,不会具体标明浓度,C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C。
6.于谦的《石灰吟》,赞颂了石灰石(碳酸钙)“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品格。石灰( )可用于治病在我国早已有之。《本草经注》中记载有“今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烧竟,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末矣”,该记载描述了碳酸钙煅烧成石灰,石灰再遇水时的现象。石灰石煅烧成石灰的反应属于
C.称取后的 固体置于容量瓶中进行溶解
D.移液时,用玻璃棒进行引流,玻璃棒的下端应伸入容量瓶环形刻度线的下方
【答案】C
【解析】
【详解】A.100mL0.1mol/L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为n=cV=0.1L×0.1mol/L=0.01mol,所取Na2CO3·10H2O固体的质量为m=nM=0.01molx286g/mol=2.86g,故A正确;
【详解】A.物质可能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比如1 mol O2其分子数为NA,而1 mol Fe其原子数为NA,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是物理量,其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故B正确;
C.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是将微观粒子数目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的中间桥梁,故C错误;
D.1个H2O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不含有氢分子,故D错误;
19.工业上粗硅的生产原理为2C+SiO2 Si+2C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B。
20.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K2SO4=K +SO B.Ba(OH)2=Ba2++2OH-
A.单质B.酸C.碱D.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硫酸铝是金属离子结合酸根,属于盐;
故答案为: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该溶液中含有
B.加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 沉淀不溶解,溶液中含有
C.加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
D.某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该物质一定是钠单质
C.CaCl2=Ca+2+2Cl-D.H2SO4=2H++S6++4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K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K2SO4=2K++ ,A错误;
B.B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B正确;
C.CaCl2的电离方程式为CaCl2=Ca2++2Cl-,C错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B。
7.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发生化合价改变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改变,A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利用反应 ,反应产生的NH3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来检验 ,故A正确;
B.加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 沉淀不溶解,溶液中可能含有 ,也可能含有银离子,故B错误;
C.加入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不一定含有氯离子,故C错误;
D.某物质焰色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但该物质不一定是钠单质,也可能是含钠元素的化合物,故D错误;
【详解】若将纳米颗粒碳酸钙均匀的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
故选D。
14.已知 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 ,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16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0.5mol,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16g/mol;
B.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改变,B不符合题意;
C.H元素化合价从0升高到+1,O元素化合价从0降低到-2,C符合题意;
D.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实验室需用 的 溶液,现选取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称取 固体
B.称量前 固体已失去部分结晶水使所配 溶液浓度偏大
C.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能导电,但二氧化碳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是非电解质,C错误;
D.石墨烯可导电,但它属于单质,不是电解质,D正确;
故选C。
10.雾霾天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 的监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的摩尔质量是48g
B.同温同压条件下,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体积比为2:3
D.H2SO4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 ,D错误;
故答案选B。
21.下列溶液中 与 氯化铝溶液中的 相等的是
A. 氯化钠溶液B. 氯化铵溶液
C. 氯化钾溶液D. 氯化镁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c(Cl-)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与溶质浓度及其化学式组成有关,如:50mL 1mol•L-1氯化铝溶液中的c(Cl-)=1mol/L×3=3mol/L,以此分析解答。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情调研试卷
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本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光纤通信是一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光纤通信容量大,一对光纤上可同时传送3万门电话。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O2,则SiO2属于
A.酸B.碱C.盐D.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SiO2酸性氧化物,故答案为D。
2.分液操作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液操作需要的仪器:铁架台、分液漏斗、烧杯,冷凝管、蒸发皿、圆底烧瓶都用不到,B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B。
3.土壤中游离Al3+越多,绣球花的颜色越蓝。若想种出蓝色绣球花,可向土壤中加入硫酸铝。下列对硫酸铝分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
【详解】氯化钠溶于水形成了大量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发生定向移动而导电,故C符合。
答案选C。
18.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Fe(OH)3胶体②水③云、雾④NaCl溶液⑤蔗糖溶液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C
C.并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如NaCl由离子构成,所以并不是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故C错误;
D.1gCO的物质的量为 mol,1gCO2的物质的量为 mol,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 =11:7,故D错误;
答案为A。
13.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制造出了比头发还要细上千倍的分子机器的三名科学家,如只有1纳米左右大小的“分子电梯”等。他们把纳米技术的应用发展提升至分子层面上的运动控制。若将纳米颗粒碳酸钙均匀的分散到蒸馏水中,下列对有关形成的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故本题选C。
9.很多人喜欢逛超市,走进超市可以看到饮料区的货架上放有碳酸饮料,顾名思义,碳酸饮料就是饮料中溶解了碳酸;人身体有汗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石墨烯可导电。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是电解质,而碳酸饮料是电解质溶液
B.身体有汗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是因为人的汗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无机盐离子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氨气溶于水形成的一水合氨为弱碱,但氨气不是碱,故A项不符合题意;
B.CO不能与水和酸反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项不符合题意;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故C项不符合题意;
D.各项物质的分类均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