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兰屯一中2014-2015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理科历史)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1.汉代我国古代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2.“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由此可见汉文帝重视发展()
A.手工业
B.对外贸易
C.商品经济
D.农业生产
3、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
B.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
D.官营手工业生产X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4.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 “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 “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5.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但中国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未能茁壮成长,下列各项中对其影响因素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大量外国商品进入,中国手工业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C.商人赚得的钱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D.清朝实行文字狱、八股取士等,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
6. 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
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
A. 闭关锁国
B. 文字狱
C. 重农轻商
D. 政治腐败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某某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输出黄金是殖民扩X的重要方式
8.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C.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D.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9.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下列发明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时代”特征的是( )
A.蒸汽机 B.电灯 C.飞机 D.汽车
10.汤姆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的关于的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11.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状元实业家”X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 实业救国
B. 工商皆本
C. 重利轻义
D. 重商轻农
12.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
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下列对20世纪70年代初一位普通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利用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
B.通过“安居工程”住上了宽敞舒适的住房
C.穿着草绿色的军装,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D.周末在家用移动和人聊天
1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
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15.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16.1952—1957年,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上升。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完成 B.“一五”计划实施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7.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并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讲话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8.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19.1980年4月,向阳人召开了选举大会,选举产生了人民代表,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乡长,副乡长,随即摘下了“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挂上了“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
由此,向阳因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牌子,而后被誉为中国第一乡蜚声海内外。
向阳人( )
A.开创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 B.迈开了农村改革重要一步
C.勇敢尝试城市政治体制改革 D.真正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20.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
A.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
B.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21.1978
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22.“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确立美元这一特殊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关税贸易总协定》签定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3.《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与《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数据相比:跨国公司增加了2000家,国外分支机构增加了10万家。
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经济本土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统一趋势加强 D.单极格局趋势加强
24.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国际复兴开发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5.《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
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种“文明”的行为是()
A.接受马歇尔计划B.参加经互会 C.加入北约组织 D.成立欧共体
26.20世纪90年代,规X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欧盟的成立 B.世界银行的成立和运作
C.世贸组织正式开始运作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和运作
27.下列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A.是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下成立的
B.是地跨最广的区域组织
C.是中国倡导建立的
D.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
28.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此中“智慧”是指( )
A.“兼爱”和“尚贤”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D.“有教无类”
29.高一年级某文科班在排练《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下列哪一句最有可能是扮演孟子的同学的台词?( )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宇宙便是吾心”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30.某学生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史上有个著名思想家为:思想上“矛盾”,政治上“无为”。
这个思想家应该是()
A.孔子
B.孟子
C.韩非
D.老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苏联的故事》材料二斯大林时代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
材料三
图一图二
【解读】图一: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
图二:新中国第一X股票。
1983年7月8日由某某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
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2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二中的“社会主义体制”是指什么?该体制的弊端是什么? (8分)
32.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繁荣,美国尤为突出。
人们一片欢呼,认为资本主义进入了千年繁荣时期。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突然崩溃,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由此爆发,人们的千年梦被击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危机爆发的原因?(6分)
(2)美国是如何摆脱危机的?在社会救济方面的措施有哪些?(4分)
(3)美国实施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
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材料三:下表是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供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4分)
(3)你认为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4分)
扎兰屯一中2014-2015年度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答题纸(理科历史)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0.5mm 签字笔将密封线内各项填写清楚。
2.用黑色0.5mm 签字笔将答案写在规定区域内,不要超出密封线,否则答案无效。
3.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4.请注意题号顺序。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2)(4分)
(3)(2分)
33.(16分)
(1)(8分)
(2)(4分)
(3)(4分)
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一历史理科答案
1---5 CDBBB 6---10 ABCBC 11---15 ACCCB
16---20 BBABB 21---25 BDADD 26---30 CCBCD
31.(1)新经济政策。
(2分)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2分)
(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分)弊端:导致农重轻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6分)
32.(1)原因: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二、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三、股票投机(6分)
(2)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法》和以工代赈(4分)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2分)
33.(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二、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其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三、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其发展消除了障碍;四、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8分)
(2)问题:社会财富激增,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南北对立的问题日趋严重。
(4分)
(3):我国应顺应趋势,把握机遇,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一方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之,应因势利导、趋得避害。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