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南怀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南怀瑾
作者:柴爱新
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0年第9期
南怀瑾1917年出生于浙江,少时受过严格的私塾教育,一生有从戎、修道、经商、执教的丰富经历,又因其精通儒、释、道各家经典,著有《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易经杂说》
《金刚经说什么》等多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声名远播。
文/柴爱新
南怀瑾一袭深蓝色棉布长袍,翻出雪白的袖口,一头银发。
右手的拐杖,只有在上下讲台
时才拄一下地,平地走路就提在手中,步履轻盈。
他每次外出讲课必有弟子陪伴,不离左右。
弟子中有家资万贯的商人,也有一身道袍的方外之人。
他讲课时,弟子们就坐在下面,吃饭时,弟子们就坐在身边。
每天晚餐时,他会在餐厅出现,看着与他同桌的弟子们吃饭,他常常悠闲
地吸烟,有时喝一点稀粥。
他戏称自己是“顽固地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老顽童”。
2009年10月上旬,记者受太湖大学堂邀请参加了其开办的禅修课,在太湖大学堂几日,
听南怀瑾先生讲课,就有关问题向老先生请教,与其共餐、聊天,受益良多。
“你拿着手枪,我拿双筷子,我也能制服你”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少时受过严格的私塾教育,一生有从戎、修道、经商、执教的丰富经历,又因其精通儒、释、道各家经典,著有《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易经杂说》
《金刚经说什么》等多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作,声名远播。
2006年起,他暂居于太湖大学堂,著书立说,少与外界接触,也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
听说记者姓柴,他说:“几百年前赵家欺负你们家孤儿寡母,抢走了柴家的江山。
”(指
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夺后周皇权的历史。
)
谈到写文章,他说:“文人写文章有一个限度,到某一个程度打死了都不说。
汉武帝把司
马迁阉了,他应该把汉武帝骂得狗血喷头啊,但是没有,他写刘邦没有屁本事,可是读了史记,没有觉得他在骂人,这是太史公的笔法。
”
“做新闻记者很苦的,真话不敢说,假话不愿意说,你看多苦啊。
”他又调侃记者。
禅修期间,每天下午和晚上,南怀瑾都给家长们讲课,除讲《楞严经》,其余时间都讲有
关教育的问题。
讲课时,南怀瑾语速颇缓,语气像话家常,上下五千年如在眼前。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几千年人类基本的错误观念。
”在讲课中,南怀瑾多次说,
“从古至今,外国也一样,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天下事为什么要你的儿女好,别人的怎么办?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现在都要考清华北大,一百年后大家知道清华的第一
名是谁?”
“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
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
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
什么叫修佛修道?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就是要有好的人品和
教育修养。
”
他接着说:“古语说‘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
孩子将来能有自我谋生的技术,比如
做木匠、泥水匠,跟学问、身份、地位没有关系,这是起码的。
学问归学问,吃饭归吃饭。
中
国原来有很多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来做‘仕’的,因为他有谋生的本事。
朱熹的祖师
爷程颐、程颢,在成都悟道,他们的学问从哪里来的呢?箍桶匠,在街上做箍桶生意的,二程
遇到他,哦哟,大学问家,跪下来拜师,他(箍桶匠)传他们易经,箍桶匠的名字叫什么,没
有留下。
中国的十大商帮中,徽商列在首位,当地有句俗语,‘前生不修,生在徽州。
十二三
岁向外一丢’,孩子长到十二三岁就撵出门谋生。
”
因南怀瑾深居简出,外界有人打着他的招牌大谈私塾,甚至办了只读古代经典的学校。
对此,他纠正道:“现在社会上大家带领儿童读经,乱读。
儿童读经,我在台湾提倡了几十年,
李素美、郭姮晏她们到不发达地区去推广,现在差不多普及了。
但是大家不要弄错了,不要把
读经和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对立,不要以为读经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养,不要以为读经就可以
当饭吃了,也不要每天读很久,读烦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钟快乐地朗诵慢慢就容易背下来了,不要变成负担。
”
“外面有人说我提倡私塾,主张专门读古书,那是瞎说,是害死人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私塾’是民国以后出来的名词,与公立学校相对的。
推翻满清以后,我们学习西
方的教育体制,国家为了普及教育,成立了教育部,学校由国家办,如果私人家庭办学,不是
政府登记申请,叫做‘私塾’。
现在为什么要标榜私塾呢?为什么一定跟时代、跟政府对立呢?我们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政权。
我们做现代人,遵守现在政治法律社会规则,慢慢地改嘛!吴江
太湖国际实验学校是向政府立案的。
”
他接着说,“孔子的教育也是分科的,‘礼、乐、射、御、书、数’,孔门当年还有四科:‘德行’,做人的道德、品格;‘言语’,要懂外文、中文、方言,狭义说是学会说话;‘政事’,懂得做事,如果出来做官可以做得很好;‘文学’,文章写得好。
我们(大学堂)中文、英语、算术各种科学都在学。
不能死读书,外面的事情都要知道。
”
一次讲课时,南怀瑾指着座中的一个人说,“李(李传洪)老板是个博士,从来没有好好
读书的(‘死读书’),但是功课很好。
还有一个我,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文凭,但十八般武艺
都会,我十七岁曾经拿过武术比赛第一名。
别看我现在手里拿着拐棍,(当年,即使)你拿着
手枪,我拿双筷子,我也能制服你。
”
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静坐(打坐),不是修道也不是修佛,而是中国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的人生修养,最基本
的东西,在中国文化中叫修心养性的方法,简称‘心法’。
不要看到静坐(打坐)就是学佛学
道了,那就笑死人了。
”禅修的几日,打坐是课程中的重点,南先生第一次讲课时就这样解释。
讲堂的讲桌上摆着一尊象牙佛像,讲课中,他忽然停下来指着佛像说:“为什么放尊佛像
在这里,我怕人家拜我,我不是佛,只是普通人,你别拜我,你拜他,你拜我也拜。
”
记者询问:在太湖大学堂国际学校的教育中为什么这么强调身心修养?
南怀瑾说: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
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
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
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
上古在轩辕黄帝以后,唐尧、虞舜、大禹这三代,除了传国家以外,也传心法。
有十六个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现在国家给你去管了,你要注意呀,人心太危险了,坏的太多了。
“道心惟微”,你做帝王的,要修养自己的心性学问,思想情绪太难控制,太微妙,看不
见摸不着的,可是你要找出心性中道德方面的功能。
“惟精惟一”,这是修养功夫了,你的心念不要乱,万事要很精细精到,心性要专一,有
一点不小心,就容易向恶的方向走。
后来佛学传过来,佛经上有两句话“染缘易就,道业难成”。
我们习惯被社会环境、被外在的物质诱惑,或者被情绪、思想迷惑,容易把清静自在的
心性挡住了,一个人学坏非常容易,要回过来恢复“惟精惟一”的境界、修养,很难。
“允执厥中”,慢慢修养到中道境界。
“中”不是中间,是恰当。
譬如善与恶,是与非,
好与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的。
把握中道,不是说偏向善就完全对,要治天下,有时候也
只好用“不善”的方法达到“至善”的目的,这就靠智慧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乱了,那个时候不但中国乱,印度也在乱,欧洲也在乱。
这时候
中国出来孔子,孔子整理六经,但最重要的是传心法,孔子怎么讲?“吾十五而志于学。
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死后,他的心法弟子是曾参,曾子著《大学》,我前几年出了《原本大学微言》就是
讲这个。
“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讲身心修养的。
所以“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至善”,这是纲要,是身心修养的“三纲”。
下面接着讲修养阶段程度,“知止而后有定,定
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为什么要静坐。
我叫它七个阶段:知、止、定、静、安、虑、得。
这个修行不一定要静坐,不一定要盘腿,随时都可以修养,站
在那里也好,走路也好,都可以修养心性的宁静。
《大学》接下来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
根本。
一百年来教育没目标
“我常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究竟想要我们国家的孩子学成什么样子?教育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
《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
方法。
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
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
”南怀瑾对中国
教育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观点明确。
“过去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坐着,学生站着;现在跟西方学习的,学生坐着,老师站着;我看将来,学生睡着,老师跪着。
”一次在开讲之前,南先生如此调侃。
“我曾公开讲过,现代教育没有方向。
现在大学生那么多,就业有问题,教了知识,没有
教他谋生的技能,(毕业了)按理说应该贡献社会,但是现在找婆家(工作)也成了教育部的
责任,这是从何说起啊。
现在几千个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希望到北京、上海,拿高薪,他
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拿到高薪,自己也不清楚。
这就是说教育没有目标的,基本的都是错误的。
一个学校的教育要讲修身养性,主要是三个部分,教务,总务,训导。
训导就是人品的修养,
现在还离不开,但后来把训导变成政治,就变味了……再说,家庭在品德修养教育中也负有重
要责任。
但是现在很多中年以上的家长本身就没有资格做家长啊。
他们受白话文教育开始,中
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都没有,西方的也不懂,大家向钱看,赚钱,买房子,买股票最重要,怎么
教育人啊?
求人不如求己
“我从小读书时,我的老祖母告诉我:‘孩子啊,读书可以,不要去做官啊,’因为古语
说‘一代做官九代牛’,你这一辈子做官,你来生要九次变牛还债,因为做官容易犯错误。
现
在没有这个观念了。
”
一日晚饭后,有来自美国、智利等国家的管理学、物理学、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
者在座。
座中,麻省理工大学一位教授彼得·圣吉向南先生发问:“现在科技文明发展了,可
是整个人类的道德堕落了,怎样重建人类的道德,与科技文明接轨?”
南怀瑾答道:“科技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生活上的很多方便,但没有给人类带来真
正的幸福,甚至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烦恼。
科技文明发展的同时,全世界东西方道德文
化都堕落了。
西方文化过去靠宗教,中国文化靠传统的道德观念,东西方有个共同点,人怕什么?怕因果。
西方文化说好人死后上天堂,坏人下地狱。
现在西方宗教衰退了,中国的文化道德也堕落了,所以现代人不怕因果。
那么,过去的道德是以因果报应为基础,现在有没有道德呢?有呀,是什么?以经济为基础的所谓价值观,凡事都问有没有价值。
这个价值观是对现世的,不管死
后下不下地狱。
”
有时开讲之前,因为在场的外国客人需要翻译,老先生说道:“30年前,美国人说全世界
不懂英文活不了,30年后有.人又说全世界人不懂中文活不了,(转向美国客人)不过,对不起,你们都老了,来不及学了。
”众人皆笑。
记者说,你说30年后全世界人不懂汉语没法活,跟前不久去世的季羡林先生的观点很像,他说21世纪西方不亮,东方亮。
南怀瑾答道:这句话是香港以前的总督、彭定康之前的葛亮红讲的,他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说说而已,捧捧中国人,中国人就别“拿着鸡毛当令箭”。
现在很好啊,人家外国人
都跑来中国学。
你好好读书,人家就来向你学,很简单,求人不如求己嘛。
说到教育的力量何在时,南怀瑾强调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乱了近300多年,一个国
家分成两半。
后来,出来一个人叫王通,隋朝的,他和隋炀帝的父亲谈,想改变世界,但做不到,就到山西等地讲学了,培养后一代。
30年后出来的唐朝开国英雄,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文官武将统统是他的学生,才有唐朝的局面。
太平天国乱了,罗泽南在湖南办书院,后
来碰到太平天国打湖南,曾国藩带领书院学生出来带兵打仗。
文化教育的力量就在这里,不是
追求现在的。
所以你们不要担心,文化推广不如自己求学读书,影响后一代,我们太湖大学堂培养这些
孩子,撒种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