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云南省保山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云南省保山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1.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酒一般在农历七月制酒药,九月制麦曲,十月制淋饭(酒娘)。
大雪前后正式开始酿酒,到次年立春结束,发酵期长达八十多天。
酿酒以糯米为原料,经过筛米、浸米、蒸饭、摊冷、落作(加麦曲、淋饭、鉴湖水)、主发酵、开耙、灌罐后酵、榨酒、澄清、勾兑、煎酒、灌罐陈酿(3年以上)等步驟造出成品酒。
据此完成1﹣2题。
在绍兴黄酒从正式开始酿酒到酿酒结束这段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绍兴昼渐长夜渐短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C.绍兴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变大
D.绍兴日均温不断上升
2.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酒一般在农历七月制酒药,九月制麦曲,十月制淋饭(酒娘)。
大雪前后正式开始酿酒,到次年立春结束,发酵期长达八十多天。
酿酒以糯米为原料,经过筛米、浸米、蒸饭、摊冷、落作(加麦曲、淋饭、鉴湖水)、主发酵、开耙、灌罐后酵、榨酒、澄清、勾兑、煎酒、灌罐陈酿(3年以上)等步驟造出成品酒。
据此完成1﹣2题。
关于绍兴黄酒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易于在现代商业模式下大量扩大生产规模
②水质是重要的生产区位因素
③制麦曲时浙江的晚稻刚刚成熟
④工艺复杂,传承难度较大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3.如图为青海春季气温异常年份的欧亚大陆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单位;hPa)及差值t 检验图。
图中等值线数值越大代表相应地点气压越高。
据此完成3﹣5题。
下列关于地形地貌特征的描述,符合青海的是()
A.地势高,险峻高山和盆地相交错
B.地表崎岖破碎,多坝子
C.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雪山连绵
D.地势起伏和缓,山脉少,多戈壁
4.如图为青海春季气温异常年份的欧亚大陆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单位;hPa)及差值t 检验图。
图中等值线数值越大代表相应地点气压越高。
据此完成3﹣5题。
若将该图看作一即时气压图,推测图示A点当时天气应为()
A.有风,雨雪B.有风,晴朗C.无风,雨雪D.无风,晴朗5.如图为青海春季气温异常年份的欧亚大陆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单位;hPa)及差值t 检验图。
图中等值线数值越大代表相应地点气压越高。
据此完成3﹣5题。
推测当年青海春季均温与正常年份相比()
A.变高B.变低C.不变D.无法确定
6.城乡建设用地占比表征城乡建设用地在自然生态单元的分布状况。
图2为高程与城乡建设用地占比关系及其散点图。
据此完成6﹣8题。
根据图中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城乡用地分布大体呈现为东多西少
B.序号81﹣89的地区必定在长三角地区
C.区域平均高程与城乡用地占比成反比例关系
D.从第一阶梯到第三阶梯城乡建设用地密集的自然生态单元集中度逐渐减小
7.城乡建设用地占比表征城乡建设用地在自然生态单元的分布状况。
图2为高程与城乡建设用地占比关系及其散点图。
据此完成6﹣8题。
以下根据图中一股规律对各大河流域的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状况的推断中,错误的是()A.西北诸河流域和西南诸河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表现为低密度的均衡分布格局
B.珠江流域区内地势起伏大,在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平原和三角洲城乡建设用地相对
集聚
C.辽河、海河、淮河和东南诸河流域平均高程较小,城乡建设用地为高密度的均衡分布格局
D.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东西跨度大,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相对集聚在流域东部的中下游地区
8.城乡建设用地占比表征城乡建设用地在自然生态单元的分布状况。
图2为高程与城乡建设用地占比关系及其散点图。
据此完成6﹣8题。
图2(b)中部有几个深色“异点”,分别代表海河流域黄土高原区、黄河流域鄂尔多斯高原区、黄河流域秦巴山地区等几个传统意义上不适宜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的自然生态单元,但它们的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高于与其高程相近甚至东北和西南地区某些平均高程更低的平原及丘陵自然生态单元。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
A.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B.快速的人口集聚与城市扩张迫使当地“上山造城”
C.当地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D.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
9.日本富田农场有113年的历史,1958年开始引进薰衣草栽培。
农场由七个室外花田和七个室内花舍组成。
园内种植花卉品种由以薰衣草为主,变成多达一百五十种花卉品种多品类农场。
农场依托规模化产业形成的大地景观,发展产业观光旅游,在营业时间内可以免费入园。
农场内建有设施,加工和销售是花卉成品,农场内还有配套完善的交通和休闲设施。
图1为富田农场所在地区气候图,图2为日本地图。
据此完成9﹣11题。
推测富田农场在图2中的()
A.1地B.2地C.3地D.4地
10.日本富田农场有113年的历史,1958年开始引进薰衣草栽培。
农场由七个室外花田和七个室内花舍组成。
园内种植花卉品种由以薰衣草为主,变成多达一百五十种花卉品种多品类农场。
农场依托规模化产业形成的大地景观,发展产业观光旅游,在营业时间内可以免费入园。
农场内建有设施,加工和销售是花卉成品,农场内还有配套完善的交通和休闲设施。
图1为富田农场所在地区气候图,图2为日本地图。
据此完成9﹣11题。
富田农场从每年4月到9月一直处在花期,游人络绎不绝,原因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花卉盛开
B.气候具有海洋性,4﹣9月始终较温和
C.花卉品种繁多
D.高超的农业技术克服自然障碍
11.日本富田农场有113年的历史,1958年开始引进薰衣草栽培。
农场由七个室外花田和七个室内花舍组成。
园内种植花卉品种由以薰衣草为主,变成多达一百五十种花卉品种多品类农场。
农场依托规模化产业形成的大地景观,发展产业观光旅游,在营业时间内
可以免费入园。
农场内建有设施,加工和销售是花卉成品,农场内还有配套完善的交通和休闲设施。
图1为富田农场所在地区气候图,图2为日本地图。
据此完成9﹣11题。
下列选项中,与富田农场农业模式最接近的是()
A.默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
B.潘帕斯草原的牧场放牧与牛肉加工
C.日本关东平原发展稻田画(用水稻种植出有画面的稻田)的水稻种植
D.云南某与苹果醋厂合作并发展水果温泉的温泉果园
二、非选择题(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必考题(共2小题)
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三大主题的试验区。
建立以后,试验区以三大主题为基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狠抓关系试验区实现长足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工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生态治理不断向好,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局面。
目前,毕节试验区形成了“一因多区”的发展新布局,煤炭、电力、烟酒、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冶金、食品药品、纺织服装、水泥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和新兴产业也在不断建设中,煤电和“两烟”是全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点。
如图为贡州省地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毕节试验区建立前毕节地区发展面临的困难。
(2)分析毕节试验区重视生态建设的意义。
(3)当地对毕节是否应大力建设创意产业园区持有不同观点。
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
理由。
13.(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
波罗的海海冰中有一个完善的具有活跃生物区的卤水通道系统。
波罗的海相对较低的盐度造成卤水(浓缩盐水)体积相对偏低,因而限制了波罗的海海冰内部的生物分区。
初级生产者(冷水性硅藻类腰鞭毛虫和其他种类)细菌和原生动物都可以在波罗的海的海冰区栖息。
由于卤水通道中的空间聚集,从而使海冰食物网结构的特征呈现为物质和能量流的各种短循环。
如图1为波罗的海地区示意图,图2为波的尼亚湾海冰示意图,图3为海冰横截面压力脊示意图。
(1)波罗的海盐度低的一个原因是其蒸发量较小,分析波罗的海蒸发量小的原因。
(2)分析波的尼亚湾的海冰厚度较大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气候变暖对波罗的海带来的影响。
(4)如图2、图3,与极地地区的海冰不同,波罗的海海冰上往往有一个雪一冰层,试描述该雪一冰层形成的原因。
(二)选考题(共1小题,共25分)请考生在剪14、15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地理--选修3:游地理】
14.(10分)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旅游产品是指具有使用价值的,从旅游准备一直到旅游结束后所涉及的一切不包含服务的实物及非实物产品。
不同旅游季节、目的地或在同一目的地行程中的不同阶段所涉及的旅游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也相互交叉。
近年来,天津的旅游业发展较快,但旅游产品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和缓慢。
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一些商家只看别的旅游地哪种纪念品销量大就照搬别人的商品和销售模式,久而久之导致民俗旅游产品被机械地随意庸俗化。
同时,一些民间艺人由于经营不善被迫改行,导致天津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大量流失。
分析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意义并根据材料指出天津旅游产品发展面临的问题。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15.荆门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农耕文化悠久,生态农业资源尤其丰富。
近年来,荆门市农耕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气不断提升,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日益体现。
荆门生态旅游的主要建设内容是逐步建成“四条旅游带、四大旅游区”的“四带四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为此荆门市正加快风景廊道建设,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完善配套服务,发展多元旅游业态;切实改善旅游通达条件,建设和改造干线公路和景区连接线,做到重点景区间无缝对接,构建旅游微循环通道;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大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强力推进“互联网+旅游”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传统旅游产业的融合,建设智慧旅游城市。
分析生态农业旅游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2019年云南省保山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1.【解答】解:A、大雪到立春是12月上旬到次年2月上旬,绍兴昼长先变短后变长,夜长先变长在变短,不符合题意。
B、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不符合题意。
C、太绍兴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大雪到冬至在减小,从冬至到次年立春增大,故正确。
D、影响气温的因素比较多,所以日均温变化无法确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答】解:由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可知,其工艺复杂,难以大规模商业化,①错;九月制麦曲,浙江晚稻11月成熟,故③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A、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有五个海拔最高的盆地,所以其地表是险峻高山和盆地相交错,故正确。
B、地表崎岖破碎,多坝子是我国云贵高原的地表特点,不符合题意。
C、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地表特点,但雪山连绵是青藏高原的特点,不符合
题意。
D、地势起伏和缓,山脉少,多戈壁是内蒙古高原的地表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解答】解:读图可知,该点受高压脊控制,应为晴朗天气;但根据等压线分布,应有偏北风。
故选:B。
5.【解答】解:根据图中显示,乌拉尔山附近为异常正距平中心,高压脊前的偏北气流使北方的干冷空气南下影响青海高原;加尔湖﹣中国为明显的负距平区域,并向东扩展至太平洋区域,使蒙古等地的冷空气影响中国北方地区。
因此青海在内的中国北方地区,气温偏低。
故选:B。
6.【解答】解:按照图中规律,高程与用地占比大致成反相关关系,故推断A正确;
B项过于绝对,无法确定;
C项“反比例”说法不够严谨;
D项应该是第三阶梯到第一阶梯逐渐较少,青藏高原为主体的第一阶梯最少。
故选:A。
7.【解答】解:A.西北诸河流域和西南诸河流域涵盖西部大部分地区,流域内地形复杂且平均海拔较高,城乡建设用地表现为低密度的均衡分布格局,A正确。
B.松花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区内地势起伏大,在海拔较低、地势平坦的平原和三角洲城乡建设用地相对集聚,B正确。
C.辽河、海河、淮河和东南诸河流域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多平原丘陵,平均高程较小,城乡建设用地表现为高密度的均衡分布格局,C正确。
D.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东西跨度大,涵盖东中西三大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相对集聚在流域东部的中下游地区,并由东向西递减。
松花江流域并不符合该项特征,D错误。
故选:D。
8.【解答】解:由题,A选项,农业技术发展并未到如此程度;C选项与事实不符,当地气候并不算特别优越;D选项,当地在传统意义上不适合城乡发展,说明并非十分适合农业发展。
故选:B。
9.【解答】解: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可知,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较为温暖,东京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因此该地应位于最北边的北海道地区。
故选:C。
10.【解答】解:由题中材料可知,该地仍是季风气候;但即使气候适合花卉盛开,也没有花卉能够一直开五个月。
因此花期一直能够持续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花卉品种繁多,开花期互相接替,从4~9月一直有不同种类的花卉开放。
故选:C。
11.【解答】解:根据材料可知,当地的农业模式集旅游观光、农业和加工业为一体,A、B 两项并无突出旅游观光产业,AB错;C项则没有明显的加工业,C错;南某与苹果醋厂合作并发展水果温泉的温泉果园和富田农场农业模式最接近,D对。
故选:D。
二、非选择题(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必考题
(共2小题)
12.【解答】解:(1)该地位于贵州中部,交通条件较差,同时贵州多山,加之当地生态环境较差,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2)毕节试验区属生态脆弱区和环境事件多发区,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具有全局性意义。
同时建立试验区能够促进其工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3)一方面大力建设创意产业园区能够带动就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该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劳动力数量不足,对人才吸引力不足。
故答案为:(1)传统农耕生产占主导,产业单一落后;人口众多而素质较低,人地矛盾突出;生态问题突出,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交通闭塞,对外封闭;经济贫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2)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为经济效益更大化提供生态保障;提高生态效益,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当地发展的长久和可持续;为构筑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起到积极作用。
(3)支持:长期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和产业基础;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和转型;附加值更高,对于自然资源损耗更少。
反对:毕节地区教育水平较低,本地难以提供高素质劳动力;毕节地处西部,交通不便,吸引人才的动力不足;资金不够充裕,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
13.【解答】解:
(1)根据波罗的海的纬度位置和周围地形特征可知,该地区纬度高,温度低;四面陆地环绕,加之受副极低低气压带控制,风力较小;同时,冰期内海冰覆盖,夏季部分海区多浮冰,减少海水蒸发。
(2)读图文材料可知,波的尼亚湾在波罗的海中纬度最高,温度低;波的尼亚湾远离北海,且蒸发小,盐度低易封冻。
(3)根据波罗的海地理环境,气候变暖会使温度升高,浮冰减少,蒸发量增大;盐度发生变化,与北海间的洋流受扰动;海冰融化,海冰内生态系统遭破坏,导致物质能量循环紊乱。
(4)根据波罗的海和极地纬度差异,波罗的海的气候较极区域温暖,波罗的海海冰一部分由由融雪形成,冷热交替导致积雪表面融化,积雪和碎冰重压于冰面而形成了雪﹣冰层。
故答案为:
(1)纬度高,温度低;四面陆地环绕,加之受副极低低气压带控制,风力较小;冰期内海冰覆盖,夏季部分海区多浮冰,减少海水蒸发。
(2)波的尼亚湾在波罗的海中纬度最高,温度低;波的尼亚湾远离北海,且蒸发小,盐度低易封冻。
(3)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温度升高,浮冰减少,蒸发量增大;盐度发生变化,与北海间的洋流受扰动;海冰融化,海冰内生态系统遭破坏,导致物质能量循环紊乱。
(4)波罗的海的气候较极区域温暖,波罗的海海冰相当大一部分是由融雪形成;冷热交替导致积雪表面融化﹣﹣结冰过程反复频繁发生,形成重叠冰;积雪和碎冰重压于冰面而形成了雪﹣冰层。
(二)选考题(共1小题,共25分)请考生在剪14、15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地理--选修3:游地理】
14.【解答】解:根据旅游常识,结合所学知识,旅游产品对旅游意义主要体现在使游客更好感知当地文化,带来良好的旅游和审美体验;作为纪念品留存旅游记忆,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具有实用性价值,满足用户的个人需求。
根据材料信息,部分旅游产品存在内容肤浅,缺乏内涵;缺乏足够的知名品牌;特色不够鲜明,难以体现当地特征;优秀技艺传承者缺乏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
故答案为:
意义:使游客更好感知当地文化,带来良好的旅游和审美体验;作为纪念品留存旅游记忆,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具有实用性价值,满足用户的个人需求。
问题:部分旅游产品内容肤浅,缺乏内涵;缺乏足够的知名品牌;特色不够鲜明,难以体现当地特征;优秀技艺传承者缺乏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15.【解答】解:生态农业旅游是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从利用内涵为主题而开发出的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为内容,具有极大参与性的一种旅游活动。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所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改变地形地貌,产生水土流失,破坏动植物生长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大量游客涌入增加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管理和保护难度;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置难度大。
故答案为:
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改变地形地貌,产生水土流失,破坏动植物生长环境;建设和游客产生的噪声可能对动物栖息繁殖造成不良影响;天然次生林减少,人工林增加,生物多样性受影响;大量游客涌入增加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管理和保护难度;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置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