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制
钟宇明;文励洪
【摘要】文章介绍了作者研制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该系统由光伏电池、蓄电池、逆变器、数据采集板、上位机等几部分组成.对该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联系进行
了分析,其中逆变器的电路结构与目前常用的结构不同,所以丈中重点叙述逆变器的
设计,包括电路结构、DSP软件的流程图、PWM波形的产生原理.该系统在实验室运行稳定可靠,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正弦度好,谐波小,通过数据采集板和上位机可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可为住宅光伏发电提供技术上的参考.
【期刊名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9)001
【总页数】4页(P3-6)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DSP;脉宽调制波;数据采集板
【作者】钟宇明;文励洪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55;深圳职业技术学
院机电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615
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最有可能规模应用的新能源.太阳能规模化应用的一个
最大的方向就是发电,称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目前,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都推
出了相应的屋顶光伏计划.作为屋顶光伏系统的核心,逆变器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产
业界的关注[1].
目前的单相光伏逆变器中,一般是以下2种结构:一种是DC-DC和DC-AC两级能量变换的结构,其结构和控制方法可参阅文献[2];另一种是DC-AC的单级式结构,再用工频变压器进行升压,其结构和控制方法可参阅文献[3,4].
本文介绍自主研制的一种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的逆变器与目前常用的两级式和单级式逆变器均不同,采用DSP数字化控制,控制由软件算法完成,硬件电路
简单,配合研制的数据采集板、上位机界面,构成一套完整的系统,为住宅光伏发电提供技术上的参考.
1 系统结构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光伏电池阵列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输
出直流电压接蓄电池,给蓄电池充电;逆变器把直流电变换为工频的正弦交流电输出;数据采集板负责采集外界环境的相关数据;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运行;逆变器通过SCI与上位机和数据采集板通信.
图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
2 逆变器
逆变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2.1 主电路
主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图中Q1-Q8是开关管MOSFET;T是高频变压器;D1,D2组成二极管全波整流.电感L、电容C组成LC滤波器.其工作原理为[5]:利用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控制Q1-Q4组成的全桥逆变电路,然后经高频变压
器T进行升压,经D1,D2全波整流,LC滤波,最后经Q5-Q8组成的工频换
向电路,变换为工频的正弦交流电输出.
图2 主电路结构框图
2.2 控制电路
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控制电路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以DSP为核心的控制电路框图
TMS320F2812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公司)推出的32位定点DSP,其主要性能有[6]:
1)50MHz的时钟频率;
2)低功耗设计(内核电压为 1.9V;主频150MHz;I/O端口为3.3V);
3)执行32位×32位乘和累加操作;
4)128K×16位 Flash存储器;
5)2块4K×16位的单口随机存储器(SARAM),1块8K×16位的SARAM和2块1K×16位的SARAM;
6)2个事件管理器(EVA和EVB);
7)3个32位CPU定时器;
8)12位ADC,16个通道;
9)可支持45个外部中断;
10)有SPI,SCI,eCAN等多种通信接口.
图3中,输入输出电压、电流采样信号送入DSP的A/D.DSP通过环路运算,输出脉宽调制(PWM)波控制逆变器开关管Q1-Q4及工频换向电路Q5-Q8的开通与关断.
逆变器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记录大量的当前数据,所以外部扩展了存储器RAM.DSP 有2套 SCI串口通信的相关寄存器:SCIA和SCIB.DSP通过SCIB与数据采集板上的单片机通信,单片机把采集到的相关数据传给DSP;再通过SCIA通信把所有的数据(包括逆变器本身运行的信息以及数据采集板采集的数据)传送给上位机.
2.3 DSP软件
逆变器采用DSP数字化控制.早期的DSP速度慢,要用汇编语言编写控制程序.而TMS320F2812的主频达到了150MHz,采用C语言编写可以满足控制速度的要求,软件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DSP软件流程图
主程序主要完成各种初始化设置及 SCI通信、显示处理等.其中SCI通信包括与数
据采集板的通信和与上位机的通信.
每40µs发生一次PWM定时中断(即开关频率为25kHz).PWM定时中断服务
程序主要完成读A/D采样值、软件滤波、环路运算、PWM发波、故障时的软件
保护等.当DSP读出的A/D值超过设定的最大门限值时,说明发生了过压或过流,程序中将禁止PWM发波,从而实现软件保护.
当逆变器输出过压或过流时,除了上述软件保护外,还有硬件自动保护.图3中,
交流过压、过流检测电路输入到DSP的PDPINT引脚,当引脚检测到故障信号时,DSP的PWM引脚自动变成高阻态输出,即禁止PWM发波,同时将发生功率保
护中断.所以当发生过压或过流故障时,逆变器有软件禁止PWM和硬件禁止PWM双重保护.
2.4 PWM波的产生
PWM5-PWM8是工频的脉冲,控制简单.在交流过零点时,控制PWM5-PWM8进行工频换向,即在交流正半周,控制Q5,Q8导通,Q6,Q7截止;而在交流负半周,切换为控制Q5,Q8截止,Q6,Q7导通.
PWM1-PWM4波是高频(开关频率)的,产生比较复杂,方法如下:定时器采用增/减计数方式,设置定时器的周期值T1PR.设置DSP的PWM脚电平转换方式为:PWM1:高有效(active high).PWM2:低有效(active low).PWM3:低有效.PWM4:高有效.另外要设置好死区时间.把环路运算得出的脉宽值 PIout写入比
较寄存器CMPR1,CMPR2:
CMPR1=T1PR-PIout;
CMPR2= PIout.
PWM1-PWM4发波原理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PWM1与PWM2相反(称为互补)且留有死区时间,即开关管 Q1,Q2的工作情况相反,死区时间保证了 Q1,Q2在切换时刻不会发生直通[7].同样,PWM3与 PWM4相反且留有死区时间.而PWM1与PWM3则是脉宽相同,相位相差180度.
图5 PWM发波原理
3 数据采集板及上位机界面
数据采集板主要由PIC16F877A-I/PG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各种传感器、放大电路组成.负责采集外界环境数据,如光照强度、光伏电池温度、光伏电池输出电压、光伏电池输出电流、蓄电池电压、蓄电池电流、外界环境温度等.单片机通过SCI通信,把采集数据传送给逆变器的DSP.DSP在掌握外界环境数据的同时,也把相应的数据传送给上位机.
上位机界面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上位机通过SCI与DSP通信.上位机整理DSP传送过来的当前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并绘制相应的曲线显示出来,可以很直观的反映系统当前的运行状况.另外,上位机能下发命令,控制逆变器的启动、停止,及改变输出电压的幅值、频率等.上位机界面及通信软件设计可参考文献[8].
4 实验结果
在实验室建立了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图6是在某一时刻逆变器的输出交流电压波形图,从图6波形可以看出,输出电压波形正弦度好,畸变小.显示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图6 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
参考文献:
[1] 杨海柱,金新民,刘洁.500W光伏并网逆变器[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6,3:50-52.
[2] 罗明,杨金明.双级式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9,43(5):20-21.
[3]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等.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稳定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6):73-77.
[4] 叶满园,官二勇,宋平岗.以电导增量法实现MPPT的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J].
电力电子技术,2006,40(2):30-32.
[5] 陈道炼.DC-AC逆变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徐科军,张瀚,陈智渊.TMS320X281x DSP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出版社.
[7] 陈坚.电力电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8] 文励洪,钟宇明,刘家恒.太阳能综合利用教学、实训装置的研发(IV)[J].深
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