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招生宣传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招生宣传工作总结
一、2011年招生总体情况
1、广东省生源情况
我校今年在广东省共录取本科2501人,其中文科569人,理科1807人,体育类125人。

今年广东省第一批本科录取分数线为:文科580分,理科568分。

我校本省本科专业录取最高分为:文科612分,理科621分;最低分为:文科568分,理科549分,其中文科降分12分,理科降分19分。

我校广东线上文科录取105人,占文科录取人数18.92%;理科录取474人,占理科录取人数26.23%。

其中,广东省本科第一志愿考生共计629人,占总数25.29%。

中医学(中医学临床方向七年制)(最低录取线591)比重点线高出23分,同比去年提高8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方向七年制)(最低录取线585)比重点线高出17分,同比去年提高3分。

部分专业有补录及降分录取情况。

其中体育补录5人,文科降分补录450人,理科降分补录1333人。

2、外省生源情况
我校外省生源情况较好,今年外省共录取本科498人,各省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大部分高于该省本批次最低控制线的10分以上,在海南、贵州、江西、天津、辽宁、安徽等地超出最低控制线20分以上。

3、非医学专业生源情况不理想
在我校广东省本科各专业录取中,除了中医学七年制相关专业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生源较好,第一志愿填报率较高之外,其余专业第一志愿填报的人数比较少,其中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第一志愿无人填报,往年生源较好的药学相关专业,今年缺口很大。

同比我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这几个招生困难专业的就业率却比较高,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护理学等专业就业率均达到100%,特别是护理学这几年以来就业率均达到100%,出现了就业率高,报考冷门的情况。

二、全校招生宣传工作总结
1.贯彻政策,深入探讨,确保招生宣传方案科学可行
今年3月,在校党委陈英华副书记的统一指挥下,招生办会同各二级学院分
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坚持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就2011年的招生宣传工作计划进行讨论研究,并制定了招生宣传工作的总方案,为接下来的各项工作形成指导性的纲领。

确定方案后,召开全校学生工作会议,贯彻方针政策,落实分工合作,明确责任到位。

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部及二级学院老师积极配合,出谋献策,对各自牵头的宣传路线提前做好安排、联络工作,保证招生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

2.突出重点,图文并茂,整体推广学校形象
早在4月份招生办就印刷好了招生简章,通过精简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重点宣传我校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学校、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将我校系统的教学管理、雄厚的师资力量、优雅的教学环境、广阔的就业市场以及大学城校区建设发展等闪光点进行辐射性宣传。

共制作宣传海报1万张,宣传单张3万张,宣传手册3万份。

3.扩大宣传队伍,教师宣传和学生宣传并举
学校根据招生宣传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学生管理干部为主体,成立由40人组成的教工招生宣传队。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扩大宣传的影响力,面向在校学生,招募并组建一支由30人组成的学生招生宣传队,以地市分组,遴选报考我校人数相对较多的优质中学,利用节假日(尤其寒暑假)前往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并对招生队伍在招生政策、学校介绍及我校招生各相关信息,提高招生宣传工作队的业务能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招生宣传任务。

4.扩展宣传载体,平面宣传和网络宣传并举
在总结以往宣传效果的基础上,我们对2011年招生宣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反复推敲,力求宣传内容全面准确,宣传形式喜闻乐见,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除了在省招办《招生专业目录》、市招办《报考指南》中发布我校的招生信息外,还在信息时报等媒体上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招生宣传咨询活动,精心制作学校的招生网站,开通招生办微博,及时更新招生信息,充分利用网站信息量大、资料齐全、图文并茂等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和综合实力;并通过招生网站开设了“在线答疑”和热线电话,及时解答考生和家长提出的问题共3000多条。

三、“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情况
1、领导重视,开创招生宣传工作新局面
建立“优质生源基地”是我校加强和创新招生宣传工作的重大举措,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开会研讨,结合我校近年来的招生录取情况,我校于2010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遴选部分重点中学作为我校优质生源基地,并悬挂“广州中医药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牌匾。

近两年学校领导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并将“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工作列入2011年学校工作重点。

2010年5月24日,学校领导黄斌书记、徐志伟校长、陈英华副书记、王新华副校长、林培政副校长等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不顾路途遥远,驱车三个小时参加了汕尾市五所重点中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首批优质生源基地”挂牌仪式。

两年以来,陈英华副书记多次对“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并亲自带队参加“优质生源基地”挂牌仪式及宣讲活动。

学校领导的重视及亲自参与,对我校的“优质生源基地”建设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开创了我校招生宣传工作新局面。

2、克服困难,合力开拓基地建设
在基地建设期间,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身先士卒、亲力亲为。

校党委陈英华副书记在南海中学挂牌仪式上,冒着瓢泼大雨,坚持主持完整个仪式。

校党委常委、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古展群书记多次前往梅州与当地中学联系,为当地学子义诊送医送药,并与梅州五华中学、安流中学建立了优质生源基地,提高我校在当地的知名度;经济与管理学院前党委书记凌子平同志,结合个人社会资源,成功与东源中学、惠东中学、惠东高级中学建立了优质生源基地,为基地建设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信息技术学院鄢来均副书记在人员紧缺、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多次前往中山、珠海、佛山等地接洽,成功建立了珠海一中,中山市第一中学等六所基地。

在基地的联系和接洽中,各学院老师顾全大局,克服困难,为基地建设贡献了力量。

例如:体育健康学院张婷老师在怀孕期间,不顾自身身体情况,多次前往云浮市与各中学接洽联系,为该地区的基地的建设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在经费紧张,人员紧缺,车辆等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下,2010年学生处以及各二级学院克服困难,通力合作,最终分别与广州市、汕尾市、汕头市、潮州市、梅州市、云浮市、韶关市、阳江市、中山市、佛山市、珠海市、河源市、惠州市、湛江市等14个地级市的包括汕头金山中学、珠海一中在内的34所重点中学确定
成立了首批“广州中医药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为了继续扩大影响力,我校在2011年继续推进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工作,先后与广州市、中山市、湛江市,云浮市的包括广东广雅中学、湛江市第二中学在内的8所重点中学确立“优质生源基地”。

两年以来,我校在全省各地与42所重点中学建立了“优质生源基地”。

3、创新形式,组建优秀教师宣讲团,进一步推进基地建设
2011年,为进一步推进基地建设,我校创新性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在校党委陈英华副书记的关心支持和悉心指导下,组建了包括广东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邱鸿钟教授、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信使”得主、“岭南汤王”佘自强药师、健康咨询专家陈瑞芳教授等专家学者以及优秀中青年教师在内的心理类和中医类优秀教师宣讲团,同时确定了宣讲的主题和内容。

在经济与管理学院邱鸿钟院长的关心指导下,宣讲团成员多次进行集体备课和试讲,经过反复修改和提炼,最终确定了宣讲的课件。

各二级学院克服种种困难,以诚挚的沟通获取基地的信任,为宣讲活动顺利开展作好前期的铺垫。

宣讲团的专家和青年教师尽管日常教学任务繁重、事务繁多,以大局为重,不顾舟车劳累前往了包括广东广雅中学、湛江市第一中学在内的23所优质生源基地举办心理及保健知识讲座,听讲座的学生人数一共达到2万多人次,同时得到了学校宣传部的大力支持,联系到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广东科技报、信息时报等十余家媒体的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本次宣讲活动,通过介绍高考前心理调适、中医饮食调护以及考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向考生展示了我校办学特色、学术特长,传达我校办学精神,介绍我校学科优势和相关专业的特色,宣传我校招生政策,受到各基地老师、同学的一致欢迎,同时也激发考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情,增进考生对我校的了解,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1、招生宣传队伍人员及经费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校专职招生人员严重不足,无法应对日益严峻的招生困难局面;二级学院无固定的招生宣传人员,招生宣传队伍缺乏稳定性;除了学生工作队伍人员参与招生宣传外,专业老师及其他职能部门人员参与相对较少;学校对招生宣传工作的经费投入,支撑和保障远远落后于兄弟院校。

2、招生宣传时间过于集中以及宣传形式相对单一
目前我校招生宣传时间基本上安排在每年的4月~6月之间,招生宣传时间过于集中,在这个时间段,高考学生正处于最紧张的备考状态,各个中学均处于封闭状态,难与高考学生面对面接触,给我们进入中学举行挂牌仪式及宣讲活动造成很大障碍,宣传效果不甚理想。

各学院主要是通过参加各地市以及中学咨询会派发招生宣传资料、现场解答志愿填报等问题的形式进行招生宣传,招生宣传形式相对单一。

3、基地建设推进工作有待加强
部分学院与所负责对接的优质生源基地联系缺乏主动性,交流与合作的形式缺乏创新,借助社会媒体的宣传不够,未能与各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对我校招生宣传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1、加强非医药专业的建设
我校中医临床专业在全国中医院校,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科水平、临床专科水平都是名列前茅,但受整体大环境,传统观念,就业面过于受限等影响,生源情况已经出现下滑趋势,招生人数相对饱和,长远发展应走精英培养模式;而非医药专业生源情况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科发展不均衡,非医药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科建设不完善、社会资源欠缺、社会影响力不足,但就业面广,就业形势较好。

学校要持续发展,要维持及扩大招生规模,在发展中医药传统优势专业的情况下,则必须重点加强非医药专业的建设,提升我校非医药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2、积极实施“全员招生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逐渐大众化,招生工作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阶段性工作,转变为现在的买方市场、全年性工作。

而学校的招生工作是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生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人才培养及学校的建设发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招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招生工作提升到全校性的工作层面来推进。

增加招生工作人员,增加对招生宣传工作的投入,支撑和保障;继续推进“全员招生”,加强机关部门和学院直接的联动,充分利用教授、专家的专业优势及社会资源,积极投入到招生宣传工作中去;招生部门与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加强协作,共同努力提高招生工作质量,使招生工
作成为学校公共事务工作。

3、进一步加强二级学院招生宣传的主动性
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招生工作领导负责制,明确招生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招生宣传工作,推进该项工作的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主动性,二级学院应研究和提炼本学院有特色的“亮点”,制订完善的招生宣传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招生宣传;二级学院应从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社会资源、社会需求等多方面重新探讨和论证学院专业设置问题,专业设置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需求适时调整和细化专业方向。

4、继续推进优质生源基地建设
继续推进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增强与基地联系的主动性,各牵头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队伍,制定工作计划,根据本学院实际情况积极主动与相关中学沟通,组织落实与优质生源基地间的合作联系,增强合作交流紧密性,充分发挥两校间沟通合作的桥梁作用;丰富与基地合作形式,结合我校中医学、管理学、体育保健等多门学科专业优势,在科技与文体活动、中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可针对学生进行应考心理调整与考前饮食保健宣传教育,亦可针对中学教师组织心理解压、身体保健与饮食保健等相关活动,在合作交流中展现我校学术专长和学科优势;基地建设工作保持常态化,长期与基地之间保持联系,定期前往基地举办相关讲座以及寄送校报等资料,通过关心学生成长所带来的良好社会效应和支持中学教育培养工作等多元化的宣传思路来增强情感,生化效果。

5、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队伍建设
近几年参与招生宣传工作的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组成,使原本系统的招生宣传工作成了季节性、突击性的工作。

组建一支相对稳定,工作能力突出,责任心强,富有牺牲精神,能够独挡一面的招生宣传队伍;组建包括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优秀青年专业教师在内的学术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宣讲团;组建一支形象佳、口才好、责任心强、集体荣誉感强、爱校爱专业的学生志愿者招生宣传队伍;定期组织各支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

6、进一步规范招生宣传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使招生宣传工作常态化
制定招生宣传工作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招生宣传相关费用的使用、报销;进一步规范各二级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做到二级学院有固定招生宣传负责人员,每年有招生宣传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制定招生宣传工作激励机制,进行每年一度的招生宣传工作总结及评优;加强招生宣传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学校招生网站建设,积极利用各类网络媒介展现我校浓厚的文化底蕴、突出的学科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我校、了解我校、报考我校;注重借助各类社会媒体的宣传,积极联系各类媒体关注我校,宣传我校,增强我校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做好招生宣传学生志愿者工作,发挥学生的朋辈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进在校生假期回中学母校宣传计划;延伸招生宣传的时间和手段,实现集中宣传与不定期宣传的结合,除了每年4~6月份集中深入中学开展招生咨询期间做好宣传工作外,招生宣传及基地建设工作要常态化,长期化;整体调研,科学分析,发掘学校的“亮点”,精心包装,制作编印简洁明了、设计精美的简报及宣传片等各类招生宣传资料。

2010年-2011年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情况一览表
2011年招生宣讲团行程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