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室内梁与柱装修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民居室内梁与柱装修研究
[摘要] 客家民居建筑中梁与柱这两个建筑构件,它们不仅是客家民居建筑的承重构件,而且是组织空间、塑造室内空间形象的重要要素。
它们的最大特点是既具有承重功能,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性。
[关键词] 客家民居;梁;柱
中图分类号:tu2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 魏爱敏(1977-)女,广东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教师。
在客家民居建筑中,梁与柱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构件,它们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与审美魅力。
它们不仅是客家民居建筑的承重构件,而且是组织空间、塑造室内空间形象的重要要素。
它们的最大特点是既具有承重功能,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性。
一、立柱架梁
客家民居建造时,土墙夯筑至一层楼高时,便要立柱架梁(俗称”企柱”)。
方楼架梁,按事先设计的房间尺寸,在大墙上挖好放置挑梁的小槽,在楼内相应的房间分隔线上定出房间深度的点,即为底层房间间面柱(俗称”金柱”)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安放石柱础,立柱。
两根间面柱间的横梁(俗称”扛身”)架于木柱上端槽中,其上架挑梁(俗称”龙骨”)。
”棚盛”(承托楼板的横梁)放在”扛身”上。
这种结构方式简称”龙骨起”。
放置”龙骨”
与”棚盛”,埋入大墙一端要适当抬高(俗称”让水”),土墙干透收缩后,”龙骨”和”棚盛”才能保持水平。
二层以上立柱,在下一层挑梁头上还要立一根廊柱(俗称”步柱”)。
圆楼架梁的技术则比较复杂。
由于圆楼各间的”扛身”长度要实地测量才准确,并且”扛身”不是直线连接,因此,木匠师傅要按照放样时定出的”金柱”位置,用”丈高”和”活尺”等工具一一测定每一根”金柱”上的”扛身”连接的角度,以及每一根”扛身”的长度,再据此下料。
这样”金柱”上端的槽与”扛身”咬接才能准确密切。
4层以上的大楼,一般一二层、三四层的”金柱”分别上下垂直连接,而三层的”金柱”比二层的向房间一侧内移一定的尺寸,以增强稳固性。
有的土楼夯筑”子墙”分隔房间,这种结构方式简称”子墙起”。
其第一层无须”企柱”,只是墙夯至6枋高时要”牵墙”,即在两扇”子墙”头上用竹竿连接,以防子墙倾斜。
墙够一层楼高度(一般为8枋高)时,在”子墙”上埋入挑梁。
”子墙起”的”棚盛”架放在”子墙”内的挑梁身上。
二层以上才在挑梁头立廊柱。
”子墙起”预放土墙缩水,是在廊柱下端楔入两个楔子,随着土墙逐渐干燥收缩,将楔子渐渐退出,使墙缩水后的高度与柱高相同。
有少数土楼”子墙起”又立间面柱的。
还有一些土楼从底层开始就砌砖柱作廊柱,挑梁的一头架在砖柱上。
二、梁架
梁架在客家民居中较少使用, 多数仅出现于具公共功能的三堂、龙厅之中。
单个民居中的梁架往往风格统一。
通过功能的不同, 我们又将梁架分为结构类梁架和装饰类梁架两类:
1. 结构类梁架
结构类梁架是指承受并传递屋面荷载的梁架, 这一类梁架仅出现在三堂的中厅, 客家民居的梁架融合了独特的地域风格。
梁架是古代建筑中构成房屋的骨干,亦是决定古建筑比例尺度与形体的重要因素,由柱、梁、枋、檀、斗拱、瓜柱等构件组成。
2. 装饰类梁架
装饰类梁架多与檀条同一走向, 一般布置于檀条下方空间, 起到空间的界定和美化作用。
不少土楼的门厅、中厅等处梁柱间装饰木雕,有卧狮、飞鹤、莲花、松苞等。
如永康楼门厅左右挑梁与副梁间的卧狮,不事粉饰,温顺可爱;中厅前向与外环连通的廊道上,承托覆檐的梁柱木构架装饰华丽,屋脊下的瓜柱与梁架间及其梁柱交接处,都有镂空的饰物镶嵌其间,立柱旁的悬柱下端,雕刻着莲花座。
振福楼内环中厅梁间的镂空莲花,工艺精致,各有变化。
有的雕饰还敷以浓墨重彩,显得更加鲜艳夺目。
如奎聚楼中厅内的梁饰,色彩鲜明,绚丽多姿;缀于飞檐斗拱悬柱下的饰物,末端雕成或松蕊,或莲花,或葫芦,雕工精巧,全楼就有8对。
荣禄第大厅的台、柱,雕镂着龙、凤、飞禽、走兽和花木,各具神态。
三、柱子
客家民居中常见的柱子以材质来区分有石柱、木柱、石木拼接柱、砖柱、灰塑柱五大类。
其中以石柱、木柱和拼接柱的使用最为频繁, 砖柱多使用于过廊且年代偏晚, 灰塑柱则仅使用于门楼且多为壁柱, 由于露天现存状态多不佳。
石、木类型的柱子出现在中轴线系列的公共建筑中且分布位置相对固定, 从门厅开始沿中轴线向后依次为前厅、前天井院、中厅、后天井院、后厅(祖堂) , 通常门厅设柱一对,前厅一对(如有凹肚则为两对), 前天井院不设柱子或为两对, 中厅设柱三或四对, 后天井院与后厅未见设有柱子的实例。
其中的石柱以截面来划分有八边形柱、方柱两种, 木柱仅圆柱一种, 拼接柱仅下端石柱、上端木柱一种, 且上下两部分均为圆柱。
1
两侧邻近门扇的柱子多为木柱, 石柱多出现在天井院的连廊和中厅, 值得注意的是客家民居在柱子材质的使用上较为随意, 同一
民居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材质, 同一部梁架下也有可能出现两种
材质类型的柱子。
柱身线脚有八边形、方形、圆形等。
[参考文献]:
1. 陈亮构件的年代意义—以粤东南地区客家民居为例《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
2. 杨传健熊青珍客家民居中门的设计及其对现代建筑装饰的启
示《艺术百家》2011年第1期
3. 杨传健客家民居建筑中窗的艺术研究《艺术理论》2009年第2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