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能量流动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能量流动基础知识填空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
①输入: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②传递:途径:;能量形式:
③转化:有机物中
④散失:途径:;形式:
2、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和输出
该营养级的同化量= 摄入量-
= 呼吸消耗量+
= 呼吸消耗量+ +
= 呼吸消耗量+ + + (暂时还留在生物体内的一部分)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图解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丁:___________,
戊:___________。
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____ _______。
各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1)通过自身________ ___散失。
(2)被__________ _分解。
(3)流向__________(最高营养级不含有该去向)。
生产者:主要使通过
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
其他营养级:
4、特点: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关计算:能量传递效率= ,大约为
6、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提高;②帮助人们合理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地流向的部分。
7、能量金字塔:每一阶的含义是食物网每一营养级中的多少,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倒置,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生物数量金字塔______________(可以/不可以)倒置。
限时训练
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A. B.
C.甲→乙→丙→丁 D.
2、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
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3、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
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4、如图为某一鱼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初级消费者流向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 )/b
B.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
C.生产者的能量最多,个体内积累的难分解杀虫剂也最多
D.在高密度鱼塘中众多的植食性鱼所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a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数量越多,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越低
B.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
C.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就越大
D.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多
6、“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千耦其耘,徂隰徂昣”出自《诗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去除
杂草,翻松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翻松土壤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对腐殖质的吸收
B.翻松土壤促进所有土壤微生物的细胞呼吸,提高土壤肥力
C.去除杂草后,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到提高
D.杂草经处理后可用来培养食用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7、某同学在分析羊食草的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能量流动模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肥中化学能的主要流向是被草吸收、同化、利用
B.流经该生态系统能量的唯一来源是过程①固定的光能
C.羊所排粪便中的能量应该属于羊同化的能量
D.③中的能量应该来自羊“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8、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
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1 2 3 4 5 6 7 8
9、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Ⅰ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
(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
年的检测,结果如图。
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
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
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
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
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
⑴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
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⑵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⑶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11、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
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_
(答出2 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_______。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12、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
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
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
(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__________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13、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
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
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
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池塘生物群落从简
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
(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
呈__________型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
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
__________。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9 [答案](1)性别比例
(2)捕食
(3)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
(4)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10(1)2.2头/km2 2头/km2(每空2分,共4分)
由于乙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2)大于(1分)
11【答案】 (1). 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 (2).
(3). 竞争
12【答案】避免自己没有食物,无法生存下去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赛达伯格湖)湖泊
13【答案】群落的物种组成次生“S”环境容纳量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含碳有机物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