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初三初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初三初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乱悠悠。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衰落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政治上的原因在于
A.北方人口南迁B.社会比较安定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D.自然条件好
4.如果给下图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远洋航行,扬我国威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5.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③交子④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朝
7.明朝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A.实行三省六部制B.创立科举制
C.设立军机处D.废除丞相制度
8.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B.设立驻藏大臣
C.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10.某班拟举办“辛亥革命”主题纪念活动。
小明同学收集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资料,其中不可采用的是
A.创立中国同盟会B.提出三民主义
C.发动南昌起义D.成立中华民国
11.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②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③《新青年》杂志的创办④公车上书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
12.下列口号或标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外抗强权,内除国贼”B.“誓死力争青岛”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13.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B.北伐战争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14.“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
”这个“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军队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召开,全党空前团结
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
15.下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
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16.《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7.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 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B.殖民霸权的确立
C.垄断组织的出现D.工业革命的发展
18.“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
”下列哪一事件能够证明这一结论A.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形成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19.下列措施中,既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寻求美国大力支持D.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
20.“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潮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
B.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C.当今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经贸往来频繁
D.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巨大影响
二、综合题
1.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自由、平等、民主,成为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18世纪,在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日益腐朽的形势下,出现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他们揭露、批判旧制度的腐败现象,他们的学说启发人们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和宗教束缚,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并贯彻革命的始终。
材料二(在叛乱各州)“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民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
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三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
美国。
为什么说“林肯拯救了美国”?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8世纪后期体现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法律文件有哪些?(举两例)(3分)⑵材料二中的文件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颁布的?材料三中为什么说“林肯拯救了美国”?(2分)⑶19世纪末 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化之路。
请列举其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纵观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你有什么启示?(2分)
2.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真可谓“一图胜千言”。
阅读下列图片,完成后面题目。
(8分)
第一组路线图
第二组结构简图
第三组漫画
第四组历史遗迹
⑴图一是汉朝时开辟的一条贯穿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其名称是什么?图二中标注的航线A是由谁开辟的?(2分)
⑵为图三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哪一场战役?图四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分)
⑶《辛丑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直接反映图五《扯线木偶》漫画的寓意?图六反映的二战后美苏之间怎样的关系?(2分)
⑷写出与图七相关的历史事件。
图八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写出其名称。
(2分)
3.名人信件和日记能够反映时代风貌。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
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
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
——摘编自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943年2月,美国总统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
⑴材料一中罗斯福“明智试验”的背景是什么?“明智实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
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3分)
⑵依据材料二并从经济的角度看,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苏联“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取得了怎样的成就?(1分)罗曼·罗兰认为苏联“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有何具体表现?(1分)
⑶美苏两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对20世纪四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1分)
⑷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1分)
4.2014年,新中国的年轮将刻上第六十五圈,一个甲子的岁月既有风风雨雨,也有辉煌灿烂。
有的学者曾将六十
多年的历史分成两段,“前三十年收获的是民心,后三十年收获的是美元(发展经济)”。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前三十年”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二是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材料二上世纪80年代初,齐鲁大地开始“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少数群众惋惜地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
解放前”,但是更多的人坚信:“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⑵列举20世纪50年代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挫折。
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2分)
⑶根据材料二指出,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大包干就是好”?(2分)⑷材料三反映出,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这应得益于1978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经济方面作出了什么重
大决策?1992年后,我国经济更是快速发展,这与建立的什么经济体制有关?(2分)
江苏初三初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乱悠悠。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衰落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内容。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反映了分封制的衰落,C项符合题意;世袭制、禅让制不符合史实,A、B排除;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出现,排除;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2.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王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内容。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
立起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项符合题意;其它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政治上的原因在于
A.北方人口南迁B.社会比较安定
C.农业生产工具先进D.自然条件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相关知识内容。
在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
开发,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政治上的原因,所以B项正确;A、C、D不是政治上的原因;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
4.如果给下图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远洋航行,扬我国威
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炀帝的相关知识内容。
鉴真,中国唐朝僧人,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故选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5.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③交子④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的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内容。
注意关键词语是创新,依据所学知识,①②④是隋唐社会发展的创新情况;③是宋朝的社会发展的创新情况;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的社会发展
6.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相关知识内容。
由图中的行省可知是元朝,元朝开创行省制度,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元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7.明朝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A.实行三省六部制B.创立科举制
C.设立军机处D.废除丞相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知识内容。
注意时间限制是明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是唐朝,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军机处是清朝,废除丞相制度才是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主专制加强
8.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B.设立驻藏大臣
C.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知识内容。
注意题中是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所以B、C、D都与此有关,排除;设置西域都护是汉代,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内容。
材料中强调了时间是1514年之后的325年,即1839年,实际上材料要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分界线,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B项,故答案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10.某班拟举办“辛亥革命”主题纪念活动。
小明同学收集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资料,其中不可采用的是
A.创立中国同盟会B.提出三民主义
C.发动南昌起义D.成立中华民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A、B、D都属于孙中山革命活动,不合题意,排除;南昌起义是1927年,与主题“辛亥革命”不符,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11.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②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③《新青年》杂志的创办④公车上书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内容。
①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于1865年,②中国同盟会的建立于1905年,③《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于1915年④公车上书发生于1895年,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②③,故
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近代重大历史事件
12.下列口号或标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A.“外抗强权,内除国贼”B.“誓死力争青岛”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内容。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外争国权”指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中国主权;“内除国贼”指的是反对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所以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3.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B.北伐战争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内容。
题目中给出了关键词句“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根据所学知识知道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且在1926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注意统治,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A项是是打响了武装防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第一枪;C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的事件;D项是抗战时期彭德怀组织八路军在敌后战场;所以本题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北伐战争
14.“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
”这个“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军队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召开,全党空前团结
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这个“奇迹”是抗日战争胜利,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故选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
15.下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
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内容。
A项是指辛亥革命的意义;B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D指的是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的成就;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6.《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知道,“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7.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 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君主立宪制的形成B.殖民霸权的确立
C.垄断组织的出现D.工业革命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内容。
根据示意图中的时间为1760~1825 年,当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专利的申请与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有关。
A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是在1689年;B项18世纪中期英国确
立世界殖民霸权;C垄断组织出现于19世纪晚期,均与图表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18.“为了共同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
”下列哪一事件能够证明这一结论A.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形成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相关知识内容。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加剧,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
战争的爆发,为了应对法西斯国家的战争,美国等国家倡议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宣言,即《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创建联合国组织奠定了基础,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下列措施中,既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寻求美国大力支持D.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相关知识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既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值得我们借鉴;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20.“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潮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
B.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C.当今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经贸往来频繁
D.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巨大影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内容。
根据材料“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潮中,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可知B、C、D项理解正确,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说法不符合
史实,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
二、综合题
1.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自由、平等、民主,成为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18世纪,在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日益腐朽的形势下,出现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他们揭露、批判旧制度的腐败现象,他们的学说启发人们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和宗教束缚,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并贯彻革命的始终。
材料二(在叛乱各州)“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民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
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三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
美国。
为什么说“林肯拯救了美国”?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8世纪后期体现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法律文件有哪些?(举两例)(3分)⑵材料二中的文件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颁布的?材料三中为什么说“林肯拯救了美国”?(2分)⑶19世纪末 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化之路。
请列举其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纵观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案】⑴理性主义(1分)《独立宣言》、《人权宣言》(2分)
(2)历史事件:南北战争;(1分)原因:维护国家统一。
(1分)
(3)举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任选其一,1分)
启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意思相近或言之有理即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