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诗词曲赋文精选300篇大全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 位,国号晋,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 十几年。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 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灭 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 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 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 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公元191年董卓迁都长安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 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南北朝前期仍是士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士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 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南北朝诗歌300首》大全集 上卷(1—100篇)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南北朝诗歌300首》大全集 中卷(101—200篇) 《南北朝诗歌300首》大全集 下卷(201—300篇)不贵声。贵意深。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 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设立“西域都护府”,史称“昭宣中 兴”。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长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先秦诗歌300首》大全集 上卷(1—100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秦诗歌300首》大全集 中卷(101—200篇)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先秦诗歌300首》大全集 下卷(201—300篇)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汉朝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 时期,被承认的皇帝计24位,享国四百零七年。
蜀汉为刘备所建立的国家,西元221年,刘备称帝於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统治区域有 今四川、云南、贵州全部和陕西的一部分。西元263年为曹魏所灭,共历二帝、43年。
孙吴为孙权所建立的国家,西元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建都於建业,史称孙 吴或东吴。统治区域有今长江中下游、浙江、福建和两广地区。西元280年为晋朝所灭,共历四 帝、59年。
从“魏晋”一词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上的西晋与东晋。
三国包括了魏、蜀、吴,分别是曹操父子、刘备父子及孙权父子所建立。
曹魏的年代始於西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都洛阳,史称魏或曹魏。统治范围有整个黄河流域、 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游的江北及甘肃、陕西、辽宁的大部分地区。亡於西元265年,共历五 帝、46年。
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孙恩、卢循之乱。谯纵亦据蜀地自 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经济方面,东晋庄园经济占据的比例比西晋更大。由于农业技术提升等因素,在侨姓世族与吴 姓世族密集开发下,江南获得全面发展而繁荣兴盛,中国的经济中心也逐渐南移,后来才有大 运河的出现。此外,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有长足进步。
这时诸国彼此混战,仅有前秦苻坚时,曾经一度统一北方,但为时不久。
《魏晋诗歌300首》大全集 上卷(1—100篇)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魏晋诗歌300首》大全集 中卷(101—150篇)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魏晋诗歌300首》大全集 下卷(151—300篇)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则包含北魏、 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 朝。
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据有中国南方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 南迁,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稳 定局势。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 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 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 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决战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 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
中国历朝历代诗词曲赋文精选 300篇大全集
先秦
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是指三皇五帝时期至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旧石器 时代到战国时代。
先秦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 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 历史。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先秦比作中华文明的头颅。
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 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 领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在这 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这一时期视为中华文明的头 颅,带有信仰、智慧等寓意 [3] 。先秦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诸子 如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史称“百家争鸣”。
匈奴人刘渊建立汉政权(後改国号曰赵,史称前赵),西元316年,刘渊族子刘曜攻占长安,俘 晋愍帝,西晋亡国,共历四帝、52年,北方从此进入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於建康,史称东晋。 西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曰宋,东晋亡,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 年。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两汉极盛时东并 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 ,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
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代诗歌300首》大全集 卷一(1—50篇)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代诗歌300首》大全集 卷二(51—100篇)人生几时,怀忧终岁
《汉代诗歌300首》大全集 卷三(101—150篇)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汉代诗歌300首》大全集 卷四(151—200篇)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汉代诗歌300首》大全集 卷五(201—300篇)佳人不存。能不永叹
魏晋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指东汉瓦解后,三国到两晋的时期,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这段历史的前一阶段。
魏晋中“魏”指的是三国北方政权曹魏,而“晋”指的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 此时北方正是五胡十六 国时期。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开放。文化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学、思想、美 术、书法、音乐都诞生了影响后世的大家。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 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文化史上化中衰之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等方面也有新 的发展。汉代以前,政治主权完全在华夏族,而他族则作为被统治者而同化,汉代以后,政治 主权不全在华夏族,而他族或以征服华夏族者而同化,边疆民族带来的草原游牧文化也融于中 原文化。时天下大乱,士族文人多不以道义为重,儒学中衰。旷达之士,目击衰乱,不甘隐 避,则托为放逸,遂开清谈之风。晋室之兴,世乱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与印度东 传之佛教交汇,中国文化逐渐转变为儒释道融合之状况。
晋朝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区别于五代时期的后晋,又称为司马晋 。晋朝可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即西晋(265年-316 年)与东晋(317年-420年),合称“两晋”。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定都洛阳;东晋为 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定都建康。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 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西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西 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 西南至云南、广西,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但晋武帝死後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 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深远。当 今的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而 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的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观相辅相成。
曹魏
魏是三国(220年-280年)时期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这时主要有曹魏、蜀汉及 孙吴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 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184年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之乱,为了安定地方,州牧拥有地方控制权。而后朝廷因内乱被军阀 董卓控制,各地实力派州牧举兵反抗董卓。190年董卓挟持朝廷迁都,地方州牧纷纷划地一方, 群雄割据。董卓最后被吕布和王允设计刺杀,长安最后被李傕占领。汉献帝趁机东逃,于196年 被曹操迎到许昌,改元建安。曹操采纳“奉天子以令不臣”(俗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击 败多股势力,于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至208年时大致掌控了中国北方。然而于该年冬季 的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形。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 让,立国号为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亦称 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双方多次发生 纠纷与战争,最后刘备在222年的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绝大部分。刘备于隔年病死,辅 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至229年才称 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者东吴。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 魏朝廷渐渐被司马氏一手掌控。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于280年发动 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五胡十六国,自西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北方各民族纷纷建立起各霸一方的王国,直到西元439 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共历135年。在此期间,共有六个种族各自建立王 国,包括:运、匈奴、鲜卑、氐、羌、羯等;这些王国的统治区域分布在北方和四川一带,共 计有成汉(巴氐人李氏)、夏(匈奴赫连氏)、前赵(匈奴刘氏)、後赵(羯族石氏)、前秦 (氐族苻氏)、後秦(羌族姚氏)、西秦(鲜卑族乞伏氏)、前燕(鲜卑族慕容氏)、後燕 (鲜卑族慕容氏)、南燕(鲜卑族慕容氏)、北燕(汉族冯氏)、前凉(汉族张氏)、後凉 (氐族吕氏)、西凉(汉族李氏)、南凉(鲜卑族秃发氏)、北凉(匈奴族沮渠氏)等十六 国。但另外还有汉人冉闵的魏、鲜卑族慕容氏的西燕、及北魏前身的代国等不被计算在内,此 即史称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