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教师:
学期总教学目标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准备:《国歌》、《大中国》、《我的祖国》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唱《国歌》。

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师: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回到1931年。

(学生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2. 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一——《控诉》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3.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二——《抗日游行》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4.学一学
(1)老师领读《国歌》歌词。

(学生学着抗日游行的样子,跟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试着读歌词)
(3)学生领读歌词
(由一名同学带读歌词,全班学生跟读歌词)
(4)介绍田汉
三、学习《国歌》旋律
1. 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三
学生观看电影。

2. 认识三连音
(1)聆听全曲
学生聆听《义通军进行曲》全曲。

(2)拍一拍
学生拍一拍两组三连音节奏。

(3)听一听
学生聆听全曲后,再说一说三连音在模仿什么声音。

(4)唱一唱
学生视唱歌曲旋律:
3.体验力度渐强的乐句
(1)唱一唱
学生视唱乐句: 5 ︱1. 1︱ 3. 3︱ 5 -
(2)说一说
学生讨论这句旋律的进行方向。

(3)再唱一唱
学生结合歌词学唱这一乐句,注意力度变化,并讲出力度渐强的原因。

4.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旋律
(1)视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四、演唱《国歌》
1.齐唱《国歌》
师:《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奖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齐声演唱《国歌》。


2. 演唱《国歌》
师: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

唱好国歌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做的。

让我们热爱祖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唱国歌做起。

(学生起立演唱《国歌》)
五、学习音乐知识:三连音
第二课时
一、学唱《大中国》
(一)、说说我们的大中国:
师:“前一阶段我们进行了《我的祖国》,大家已经了解了中国的许多知识,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生:回答
师:“你们讲的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中国很大。

今天,我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听一听。


提问:这首歌曲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生:回答
(二)、感受、理解歌曲:
1、欣赏歌曲一遍。

(仔细倾听)
提问: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
(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2、欣赏歌曲第二遍
(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
(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什么意思?
(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教师以歌词总结)
(4)长城在古代是派什么用处的?(抵御敌人的入侵)
(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6)“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是什么意思?(祖国经历了很多磨难,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珍惜。


(三)、学唱歌曲
二、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导入新课
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

课件轻声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师:有一位歌唱家,用自己平实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描绘祖国,就像在唱自己的妈妈一样。

她就是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请听她的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

2. 聆听《我的祖国》
师: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配乐。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
(1)首唱者——郭兰英
师:歌唱家郭兰英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

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

《我的祖国》是她为电影《上甘岭》演唱的插曲。

(2)歌曲创作的背景
师: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十四天,终于迎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

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

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了解电影创作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
老师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学生跟唱《我的祖国》,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第二课
教学目标:
1、学会饶口令二部歌曲《老鸟,小鸟》。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奉献爱心的美好、甜蜜。

3、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音乐演唱,从中享有集体合作音乐的乐趣。

4、听赏《美丽的花儿》、《飞来的花瓣》
5、学习音乐知识:全音和半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部歌曲。

难点:启发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好歌曲。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flash制作的动画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上一堂很有特色的音乐课。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居住着许多只漂亮的鸟儿,因为鸟儿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就成为了鸟儿们的王国,他们每天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你们看:课件(说明: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动作是如此协调,画面是多么精彩美观,这一幕幕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习
1|旋律学习
师:小鸟是怎么叫的?(啾啾,啾啾啾)
好,下面我们玩个游戏,老师弹琴,你们模仿小鸟的叫声来演唱
3 3 啾啾 | 3 3 啾啾 | 6 6 6 啾啾啾 | 6 6 6 啾啾啾||
1 1 啾啾 | 1 1 啾啾 |
2 2 2 啾啾啾 | 2 2 2 啾啾啾||
师:刚才我们听到小鸟们的音乐象声乐的哪种演唱形式呢?(合唱)
原来我们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二部歌曲,可是听小鸟演唱的二部还是第一次听到哦,好,下面我们来接触一下,学唱一首二部歌曲《老鸟,小鸟》
(课件二出示:出现歌谱)
全曲视唱
重点练习:
(1)、1=F 4/4
5 3 3 3 3 3 0 | 3 2 2 2 2 2 0 | 2 1 1 1 1 1 1 1 | 1 1 2 1 0||
3 1 1 1 1 1 0 | 1 6 6 6 6 6 0 | 6 5 5 5 5 5 5 5 | 5 5 6 5 0||
啾啾啾啾啾啾(啪)啾啾啾啾啾啾(啪)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啪)“啪”可以拍腿,也可以带舞蹈性拍手。

(2)、1=F 4/4
53 33 30 30| 0 0 55 55 | 3 - 0 0 |33 33 20 20 | 0 0 32 32 |25- -||
22 22 10 10| 0 0 22 22 | 1 - 0 0 |11 11 60 60 | 0 0 16 16 |12 - -||
啾啾啾啾啾啾(啪啪)啾啾啾啾啾(啪啪)啾啾啾啾啾啾(啪啪)啾啾啾啾啾
2、歌词学习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啊。

刚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听
(1)熟悉歌词
师:大树爷爷看到这一幕,说起了绕口令呢,你们听
(课件五出示)
绕口令:
老鸟小鸟
老鸟,喜欢小鸟,
小鸟,喜欢老鸟,
老鸟喜欢小鸟,
小鸟喜欢老鸟,
小鸟小的时候,老鸟喂小鸟,
老鸟老的时候,小鸟喂老鸟。

师:我们也来试试(学生熟悉带绕口令风味的歌词)
师:鸟儿们看到这一幕,他们又是怎样的呢?(唱歌)
(课件六出示:出现歌单)
(2)唱词
师:我们也来唱一唱(练习歌曲,处理难点)
a、分声部演唱,注意鸟叫声的处理
b、加入拍手跺脚律动
c、学生可以根据对歌词的理解随意有节奏的变化律动
3、整体演唱
分声部演唱
三、感受表现
1、歌曲艺术表现
师: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老鸟和小鸟,也就是领唱1和领唱2,再分男女声部演唱,提示学生注意声部之间男女角色的变换。

2、欣赏《美丽的花儿》
师:老鸟一日复一日,默默的哺育着小鸟,这是一种什么样精神体现呢?(爱心的奉献),小鸟最初的蛮横不讲道理,最后认识到错误,并找回纯洁善良的心灵。

老鸟和小鸟之间的这种相互照顾、彼此爱护的行为感动了美丽的花儿,你们瞧,花儿也在为他们歌唱。

(课件七出示)
四、总结全课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了《老鸟和小鸟》,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来说说。

(学生说完后,老师总结)
在欣赏鸟儿们尽情歌唱时,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一只能歌善舞的小鸟特别的突出。

师:这只小鸟小名儿叫皮皮,那是它特别调皮而得来的,因为它能唱会跳,经常是
处于主角的位置,所以很骄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它的父母。

你们瞧,这会儿啊,它又跟妈妈在斗嘴呢。

师:皮皮和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同学们可以来说一说啊,(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不管怎样,结果如何呢?(小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演唱《老鸟和小鸟》
二、学习音乐知识:全音和半音
1.导人新课
用风景画面配上钢琴曲作为开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并弓!出课题"半音,全音及C大调音阶",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进入到主菜单
2、利用动画,看色识音
用键盘的涂色展示半音、全音的键盘位置关系,并通过文字总结和学生共同归纳对比。

3、识音阶,唱音阶
在大调式音阶的组成中,利用8位音符先后爬上台阶来形象表述,他们头顶唱名,各自位于自己的台阶级数上排列成有特点的位置关系,这时让学生自己分析大音阶组成规律,最后计算机给出总结答案应为:"全、全、半。

全、全。

全、半"的组成规律。

最后请学生跟教师弹奏的画面中的钢琴一起唱一遍C大调音阶的上下行。

这样从听觉上巩固他们对大调式音阶的音高概念。

三、听赏《飞来的花瓣》
1、导入:这首歌是写的学生寄来的信笺,如同是赤诚的怀念,就是写给老师的问候与答卷,也是全社会的人们对老师的祝愿。

2、聆听歌曲《飞来的花瓣》:《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

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

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之情。

歌曲的旋律优美,与语言的节奏、声调非常贴切,其和声效果使音乐的意境更富于诗意。

要求:首先明白歌名《飞来的花瓣》的含义;其次,明白歌词的主题思想
3、全班师生讨论题材与内容。

4、再欣赏《飞来的花瓣》。

设问:
(1)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独唱、重唱、齐唱、合唱、混声合唱?
(2)讨论为什么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

5、复听《飞来的花瓣》。

知道歌曲从什么地方加进混声合唱的。

如果不加会是什么效果?
6、找一找歌曲高潮在哪里。

7、第一乐段的旋律中,休止符起了什么作用?生动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谆谆教导的感激之情,他们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了对老师的无比怀念、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形成了一种声断情不断的艺术效果。

试着学唱歌曲A段。

感受歌曲中力度变化对传达歌曲情感产生的作用。

8、了解著名曲作家瞿希贤。

作者简介:瞿希贤(1919~2008 ) 女作曲家。

自幼爱好音乐。

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师从佛兰克尔、谭小麟等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她勤奋多产,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且具有艺术的独创性。

主要作品有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新的长征新的战斗》,大型声乐作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和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了和平》、《元帅之死》等。

此外,她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早操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和你们》等。

第三课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

2.能认真听赏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认识云南民族乐器——葫芦丝,初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3.能在地图上标出玉溪、丽江和西双版纳,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4、学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5、听赏《飞歌》
教学重点:
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
教学难点:
辨认两件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并感受《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基本情绪。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分组收集云南少数民族歌、舞、乐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交流
1. 将学生按照民歌组、乐器组、舞蹈组排列座位。

2.学生分组介绍课前收集的云南民歌、舞蹈、乐器等资料。

3.教师归纳并播放课件。

二、学唱云南民歌《猜调》
1.导入
师:云南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刚才民歌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云南民歌,今天我们来唱一唱云南的少儿歌曲。

请听!
2.听赏《猜调》
3.提问
(1)歌声在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

(2)这首歌运用了声乐演唱形式中的哪一种?
(生:对唱)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歌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一个长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

通过一串串问题,双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
横生。

4.学唱歌曲
(1)师生以对答形式学唱歌曲旋律。

(出示歌谱)
(2)跟伴奏唱歌词。

(要求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与十六分音符对应的歌词要唱清楚。


(3)加入前倚音演唱。

师:歌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生:(歌曲结尾处加入倚音,表现出对歌双方自信、得意的情绪,生动地表现出儿童顽皮、可爱的性格。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问多答,多问一答等等。


5.猜谜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谜语并用对歌形式表现。


(2)学生参与表现。

(分组进行对答游戏。


三、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云南山水秀丽,少数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劳动中,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民族音乐和乐器。

唱完了云南的歌,让我们来听听云南的音乐吧!
1.初听《月光下的凤尾竹》
2.交流感受
3.介绍乐器
出示乐器图片:葫芦丝。

简单介绍这种乐器,并播放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乐器的音色及特点。

4.复听
(1)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2)乐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情绪有何不同?你能哼唱它的主旋律吗?
5.参与表现
(1)介绍云南少数民族——傣族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内容,傣族舞舞姿优美。

婀娜多姿,不仅能展现少
女的美妙身段,还能体现男子汉的气魄和内在的温柔。

(2)云南音乐之旅音乐会
①学跳傣族舞。

(男生做吹葫芦丝状,女生跳傣族舞)
②学生围成圆圈随着《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优美旋律,进行舞蹈表现。

四、课堂小结
云南的歌美、乐美、舞美,多少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云南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我很感谢同学们,是你们课前准备的丰富材料让我更多地了解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很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不断努力探索,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将它们发扬光大。

第二课时
一、演唱《猜调》
二、学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1、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四川吗?有谁去过四川,请大家把自己所了解的四川,相互交流一下。

生:交流
(1)、欣赏VCD《太阳出来喜洋洋》,通过歌曲题目了解歌曲情绪。

让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

(高兴、欢快、自豪)
(2)、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画出合适的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师: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区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那里的人们经常要上山砍柴,而他们上山砍柴的时候,特别喜欢唱山歌,他们的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自己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

(3)、提问:本课歌曲有何特点?
2、新歌教学,寓教于乐
(1)、让学生讨论并且说一说如何学唱这首歌曲。

(2)、鼓励学生跟琴轻声模唱,要求咬字清晰
(3)、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歌曲,教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并及时纠正唱错的地方,可以由小老师来教。


(4)、让学生提出过去中较难唱的地方,大家来讨论如何解决困难,如何跨过歌曲的3个“陡坎”。

(5)、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中“波音”的唱法。

通过手指的摆动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波音的唱法。

(6)、介绍跨小节的连音线。

(7)、集体将歌曲演唱一遍。

(8)、学唱歌谱:教师先范唱歌谱,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教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并即使纠正错误。

3、情感表达,体验乐趣
(1)、由学生讨论,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如:领唱、齐唱、轮唱、一领众合,演唱时要表现好歌曲的情绪,声音要清晰明亮、情绪要乐观爽朗。

(2)、师范唱第一和第五段,让学生从词理解歌曲情绪变化。

(3)、让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感受不同的速度所表现的不同效果。

(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分组进行表演。

三、听赏《飞歌》
1、导入
2、聆听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与语言的节奏、声调非常贴切,其和声效果使音乐的意境更富于诗意。

要求:首先明白歌名的含义;其次,明白歌词的主题思想
3、全班师生讨论题材与内容。

4、再欣赏歌曲。

设问: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独唱、重唱、齐唱、合唱、混声合唱?
5、找一找歌曲高潮在哪里。

第四课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乐曲《丰收锣鼓》的教学活动,并能认识演奏这首乐曲的各种乐器,听辨出主旋律的主奏乐器。

2、能学会唱《栗子大丰收》这首歌,感受音乐的美感与丰收的喜悦。

3、欣赏《打麦号子》,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体验、表现丰收乐。

2、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热情饱满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唱好歌曲,注意声部间的音准与声音的和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栗子大丰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活泼而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唱《栗子大丰收》这首歌。

2、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3、能用活泼、明快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好《栗子大丰收》,参与设计《栗子大丰收》丰收喜悦的场面,从中感受丰收、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体验、表现丰收乐。

二、难点: 引导学生唱好歌曲,注意声部间的音准与声音的和谐。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山乡的彩云》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习歌曲,体验表现“丰收乐”
1、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山乡的彩云》,欣赏了《丰收锣鼓》。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观看我们村的丰收的景象的录像。

瞧一瞧我们今年是什么大丰收?并播放音乐《栗子大丰收》。

2、学习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表述栗子大丰收的歌曲。

欣赏《栗子大丰收》歌曲(课件出现《栗子大丰收》的歌单)
a、轻声朗读歌词,领会歌词大意(这首歌曲两声部内容有些相互补充,通过朗读学生对歌曲结构有了一些了解,为后面歌谱的视唱有较好的帮助。

要求学生两声部划拍朗读,不对之处教师给予纠正)
b、歌谱的视唱,难点的解决
(1)学生分小组分别视唱各自声部,相互解决难点
(2)还有难点不能解决的,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方法:一位同学提出他有困难的地方,会的同学帮他解决,如果都不会,教师帮助解决如:“”下滑音的演唱等(3)合唱乐谱方法:学生用口琴分声部视奏乐谱
师生合作(即学生唱一声部,教师唱弹另一声部)
生生合作(即声部合唱,发现不和谐之处再单独练习)
如:1=D 2/4 333 23|57 6|555 35|13 2|555 33|3 7 5 | 6 -|| 111 21|77 6|333 32|31 2|333 22|1 3 7 |6 - ||
c、合***曲方法:学生分小组把歌词加入各自声部唱一唱,然后随琴唱各自声部,再合唱
体验表现歌曲
(师):请同学们结合音乐说一说歌曲是怎样表现栗子丰收的景象方法: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体会音乐的形象(同学们的回答有些可能是字面的如:“栗子熟,打嘟噜,嘟噜嘟噜挂枝头”的意思以及为什么要渐强,也有些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想象如:开始低声部的“啦啦”可以想象成农民挑着满筐的栗子发出的声音,第二段的“啦啦啦,啦啦啦”就象农民在选栗子时,由于栗子饱满而发出的声音等等,在体会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应该用什么声音、力度来表现。

每一句都可能会有多种想象,只要符合情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这种体验为创设表演丰收乐情景作好了铺垫。


在学生感受体验的基础上有表情的唱好歌曲
三、创设情景,表演“丰收乐”
师:栗子有了好的收成怎么不叫农民高兴呢?于是村长号召村民们开一个庆丰收大会,怎么开呢?村长请同学们替他设计,要我给他选一选,把最好的方式带给村民们,你们愿意吗?
1、同学们分小组设计丰收的情景。

(教师巡视提供帮助或参与表现)
2、学生汇报创设表演
3、师生点评
(在评价时要看是否把农民喜庆丰收高兴快乐的心情表现出来)
4、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创作表演,放音乐《丰收锣鼓》或《栗子大丰收》
四、小结激励,情感升华
师: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容易结束,而我们的同学也为村长提出了自己最宝贵的意见,村长也很乐意接受!让我们再一起欢歌这首丰收歌曲,为我们村明年的大丰收提前庆贺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打夯号子》《打麦号子》,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饱满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热情饱满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琴、道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体验号子。

1.拔河比赛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玩一个拔河的游戏,怎么样啊?哪些同学愿意上来比试比试的?!其余同学做啦啦队,跟着老师一起为他们加油!
××××︳××××︳
师:一二三呀生:加油加油
使把劲呀加油加油
往后拉呀加油加油
快胜利啦加油加油
2.让学生讨论加油声所起的作用。

师:我们为获胜的队伍鼓鼓掌。

另一队的参赛队员也很了不起,因为你们一直在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