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探寻有效教学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优化教学策略,探寻有效教学路径
作者:殷定芳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02期
“文包诗”是一种独特的文体,这类课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一首古诗或古文名句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文中。

“文包诗”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出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文包诗”解决了传统古诗教学中繁琐讲解的弊端,开创了古诗学习的新方法,开启了古诗学习的新模式。

一、借文解诗,水到渠成
传统的古诗教学,教师通常会带领学生先对诗的字词进行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连贯起来说说诗意,最后通过一些资料的补充来挖掘诗中的内涵。

教师一味的讲解,全然不顾学生学习的意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习古诗变得无趣。

“文包诗”中的“文”为学生理解古诗起到了铺路石的作用。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学习古诗变得不再枯燥无味,同时给学生阅读古诗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材料,学生学习古诗更加主动,对古诗内涵的体会也水到渠成。

《黄鹤楼送别》是一首文诗兼美的文包诗,描绘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过程,既描绘了美丽的江景,又再现了李白和孟浩然分别的场景,饱含着两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并通过两人的对话,表达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这种复杂的情感,仅靠学生读诗和教师讲解是不能完全体会到的。

课文描绘了赏景、话别、送别三个场面,营造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气氛,对诗作了有效的“补白”。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同时增强了语言感受力。

二、学诗明文,溯本求源
我们学习“文包诗”,不只是为了学习一首诗,还同时学习了一篇课文。

古诗虽是“文包诗”的重点,但它不是全部,教学不能重诗轻文。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重视课文的学习,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古诗的意思,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完古诗,理解了诗意,品味了诗情,再次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品读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会有更深的体会。

《游子吟》一诗中,诗人孟郊用深情的描写,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母亲的恩情》这篇“文包诗”课文用朴实的语言介绍了孟郊创作这首诗的过程,情感真摯,适合学生阅读。

学完古诗,我们再来研读课文。

第一句诗描写的深夜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情景,课文中在描写时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心理,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第二句诗是送别的场景,课文通过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呈现了母子依依惜别的场面;第三句诗是中心所在,以小草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课文中将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