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2021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川市2021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 (2018九上·灯塔月考) 我市开发的多处温泉度假村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温泉水富含钾、钙、镁、氟、硅等,这里的“钾、钙、镁、氟、硅”指的是()
A . 原子
B . 分子
C . 元素
D . 单质
2. (2分) (2018九上·平定月考)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加热KMnO4后的残余固体
B . 液氧
C . 食盐水
D . 清新的空气
3. (2分)今年4月同学们参加了南通市实验技能考查,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B . “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C .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D . “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4. (2分)(2014·百色)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O2
B . MgO
C . Mg(OH)2
D . ZnCl2
5. (2分)据2010年12月14日《柳州日报》报道,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铯原子喷泉钟可达到1500万年不差一秒。
已知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其质子数是55,则这种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 133
B . 55
C . 78
D . 188
6. (2分)(2016·徐州模拟) 如图中X,Y,Z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X是稀盐酸
B . Y是水
C . Z是石灰水
D . X与Z反应会生成Y,这属于化合反应
7. (2分)打开盛有酒精的试剂瓶,可闻到酒精的气味,其主要原因是()
A . 分子质量减轻
B . 分子体积增大
C .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 . 分子在不断运动
8.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NaOH和MgO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40%,NaOH和MgO的质量比为任意值
B . 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5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5克水,又析出b克晶体,a与b一定相等
C . 已知金属活动性越强其对应碱的碱性越强,则NaOH碱性强于Mg(OH)2
D . 将98%的浓H2SO4稀释成49%的稀H2SO4 ,加入水的质量与浓硫酸质量一定相等
9. (2分) (2018九上·定州期中)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获取的信息是()
A . 该元素的质子数为52
B . 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4
C . 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52.00%
D .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10. (2分) (2016九下·巴州期中) 根据下面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结论错误的是()
A .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 丙物质属于化合物
C . 乙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 参与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2:1
11. (2分) (2016九上·兰州期中) 纳米级材料二氧化钛(TiO2)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TiO2中Ti的化合价为()
A . +4
B . +3
C . +2
D . +1
12. (2分)(2017·枝江模拟) 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B . 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 . 浓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涂上盐酸中和
13. (2分)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4. (2分) (2017九上·无锡期中)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氧气极易溶于水
B .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C .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 .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二、填空题 (共5题;共37分)
15. (6分)(2016·大邑模拟) 根据要求填空
①煤、石油、天然气属于1(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2(填化学式).
②氯化钠中所含的阴离子是3(填离子符号).
③N(NO2)3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 ,它的一个分子中共含5个原子.
④按体积计,6约占空气体积的21%.
16. (6分) (2015九上·云南期中) 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________+4H2O,请在横线上填写化学式以完成该化学方程式.(2)请计算9.6kgN2H4完全燃烧需要助燃物N2O4的质量.
17. (7分)(2017·吴中模拟) 下表是NaCl、KCl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020*********
S(NaCl)35.736.036.637.338.439.8
S(KClO3) 3.37.313.923.837.556.3
(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40℃时,将20g KClO3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
(2)“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_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工业上用氯化钠溶液制备氯酸钾,主要流程如下:
①上述流程中,氯化钠溶液中的水是否参与第I步化学反应?________(填“是”或“否”),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
②写出第III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溶液A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18. (10分) (2015九上·德州期末)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多采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探究微粒的运动性.
(1)【回忆课本】课本上采用图A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该实验不仅说明微粒的运动性,还说明氨分子运动的速率比酚酞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____.
(2)【发现问题】虽然课本上这个实验的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实验装置无法固定、有很多氨气逸出大烧杯等.
【查阅资料】①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
②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
③T形三通管属于微型化学仪器.
【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改用图B装置探究微粒的运动性.
①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
②用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
③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段纱布条变成红色.
④微热细弯管处的浓氨水,纱布条变红的速率会加快.
(3)【实验结论】改进实验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________;氨分子在空气中主要向________运动,且温度升高其运动速率________.
(4)【实验反思】改进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
(5)【实验拓展】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还利用T形三通管设计了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图C实验.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9. (8分)(2017·南宁模拟) 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氯原子.如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微观过程示意图,试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填空.
(1)
图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图示中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
(2)
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氯化氢是由________构成,每个氯化氢分子由________构成.
(3)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1个氢气分子和1个氯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________个氯化氢分子.可见,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发生变化,________不变.
三、简答题 (共2题;共12分)
20. (6分)(2017·本溪)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品尝到酸酸的食物,比如柠檬、酸奶…,因此,人们常认为有酸味的物质就是酸.但是,这种判断方法是错误的,在化学世界里,“酸”是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而“碱”是在水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二者一见面,就会“水火不容”﹣﹣结合成水.
我们平时吃柠檬、苹果的时候感觉到酸酸的,那它们是酸性食物吗?答案:不是.因为判断食物的酸碱性,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后生成的最终代谢物的酸碱性而定.例如,酸性食物有肉、蛋、鱼、油脂、糖类等;碱性食物有蔬菜、茶叶、水果(高糖水果除外)、豆制品、牛奶等.
(1)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A . 硫酸
B . 碳酸氢钠
C . 醋酸
(2)请写出有氯化钠生成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研究发现,多吃碱性食物有益健康.判断食物的酸碱性的依据是.
A . 人体的味觉
B . 食物溶于水中的酸碱性
C . 食物在体内最终代谢物的酸碱性.
21. (6分)(2016·大冶模拟)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 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 F能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是否属于中和反应________;(填是或否)
(3)分别写出物质H的一种用途________.
四、实验题 (共2题;共17分)
22. (7分) (2017九上·赵县期末)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设计了如表实验方案.
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编
号
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1)
在盛有2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
小块白磷,并通入空气
无明显变化
(2)
在盛有5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
小块白磷
无明显变化
(3)在盛有5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
小块白磷,并通入空气
白磷燃烧
(4)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大理石放
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大理石不是可
燃物
(5)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
烧杯
蜡烛熄灭
(1)
请你帮助完成实验并记录相应的现象和结论(填写在横线上).
实验编
号
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1)在盛有2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
块白磷,并通入空气
无明显变化________
(2)在盛有5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
块白磷
无明显变化
________
(3)在盛有50℃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
块白磷,并通入空气
白磷燃烧________
(4)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大理石放在
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________
大理石不是可
燃物
(5)
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烧
杯
蜡烛熄灭
________
(2)
通过探究得知,燃烧需要满足条件:________ .
(3)
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除以上(5)的灭火方法外任答一种)________ .
23. (10分)如图1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关问题.
(1) 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请按照气流从左到右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在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CO2,产生沉淀的质量与通入CO2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反应:CaCO3+H2O+CO2=Ca(HCO3)2,其中CaCO3、Ca(HCO3)2 均属于盐且Ca(HCO3)2易溶于水.
①请描述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
②请计算通CO2气体前石灰水中溶质Ca(OH)2的质量________g.
③为使溶液的质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为最大值,理论上至少应通入CO2质量________g.(不考虑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④向含有Na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缓通入CO2直到过量.其现象为:沉淀….
请按照先后顺序写出相应生成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共2题;共14分)
24. (5分)(2017·北京模拟)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某热水器以天然气为燃气,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煤燃烧生成的CO2、SO2、CO等气体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_.
(3)化工厂排放的SO2可用某物质的粉末处理,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日活动主题的是.
A . 焚烧垃圾
B . 开发新能源
C . 提倡使用化石燃料
D .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
25. (9分)(2017·杭州模拟) 某些食品包装袋内常放入还原性铁粉作“双吸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某课外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包破损的还原性铁粉(含少量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如表,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食品袋内放入“双吸剂”是为了吸收________,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________.(2) a的数值为________.
(3)第4次实验,所得到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列式计算该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填空题 (共5题;共37分)
15-1、
16-1、
16-2、17-1、17-2、
17-3、18-1、18-2、18-3、18-4、18-5、19-1、19-2、
19-3、
三、简答题 (共2题;共12分) 20-1、
20-2、
20-3、
21-1、
21-2、
21-3、
四、实验题 (共2题;共17分)
22-1、
22-2、
22-3、
23-1、
23-2、
23-3、
23-4、
五、计算题 (共2题;共14分) 24-1、
24-2、
24-3、
24-4、
25-1、
25-2、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