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化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济源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
化学试卷
1. 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A. 蒸发、蒸馏、过滤、萃取
B. 过滤、蒸馏、蒸发、萃取
C. 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D. 萃取、蒸馏、蒸发、过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四种装置分别是过滤、蒸发、蒸馏、分液,选C。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此时剩下的少量液体可以利用余热蒸发干,选项A错误;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选项B错误;C.活塞到漏斗管口还残留一部分下层液体.如果将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残留的下层液体会一起被放出,上层液体就不纯净了,故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选项C正确;D.在萃取实验中,萃取剂要求与原溶
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更大而不是考虑密度大小,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水中含有2mol 氢和 1mol 氧
B. 6.02×1022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C. 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D. 标况下,1摩尔任何物质的体积为22.4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指代不明,正确的说法为1mol水中含2mol氢原子和1mol氧原子,选项A错误;
B. 6.02×1022个SO2分子的质量为,选项B错误;
C. 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选项C正确;D、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只有1mol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是22.4L,选项D错误;答案选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CO2的质量为44g/mol
B. CO2的摩尔质量为44g
C. 64gO2中含有4mol氧原子
D. N A个CO2分子的质量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A、质量的单位是g;
B、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D、N A个CO2的质量为44g,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详解】A、1 mol CO2的质量为44g,选项A错误;B、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因此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选项B正确;C、64gO2的物质的量为,每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则64gO2中含有4mol氧原子,选项C正确;D、N A个CO2的质量为44g,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选项D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定义、单位,难度不大,注意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数值上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5.下列溶液与20mL 1 m ol·L—1 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A. 10 mL 0.5 mol·L—1 Mg(NO3)2溶液
B. 10 mL 2 mol·L—1 AgNO3溶液
C. 5 mL 1 mol·L—1 Al(NO3)3溶液
D. 10 mL 1.5 mol·L—1 Cu(NO3)2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离子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没有关系,1 mol·L-1 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A、10 mL 0.5 mol·L—1 Mg(NO3)2溶液NO3-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10 mL 2 mol·L-1 AgNO3溶液NO3-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C.5 mL 0.8 mol·L-1 Al(NO3)3溶液NO3-物质的量浓度为 2.4 mol·L-1; D.10 mL 1.5 mol·L-1 Cu(NO3)2溶液NO3-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
所以A正确,本题选A。
6.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 HCl
B. H2S
C. NH3
D. 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等质量时,根据V=V m计算其体积大小,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等质量时,根据V=V m知,气体体积与其摩尔质量成反比,HCl的摩尔质量是36.5g/mol、H2S的摩尔质量是34g/mol、NH3的摩尔质量是17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所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其体积越大,所以NH3的体积最大,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物质的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V、M之间的关系解答,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为易错点。
7.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 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 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 加入稍过
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 过滤,下列操作顺序合理
..的是
A. ①③②⑤④
B. ③①②④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①③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电离的角度分析粗盐中的杂质可知: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为钙离子、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
【详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
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②①⑤④;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粗盐提纯。
除杂问题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类重要问题,除杂时不仅要能把杂质除掉,还不能引入新杂质,而且方法要简便易行,把握好此原则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缜密的思维。
8.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O2,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分子数相等④碳原子数相等⑤电子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2和CO,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等,碳原子个数相等,根据m=nM可知,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结合分子中电子数目判断含有电子数目。
【详解】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2和CO,二者物质的量相同,①CO与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二者质量不相等,故①错误;②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O与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密度不相等,故②错误;③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含有分子数相等,故③正确;④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每个分子都含有1个C原子,故含有碳原子数相等,故④正确;⑤CO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含有电子数目不相等,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电子数不相等,故⑤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9.在标准状况下,如果1g氧气含有n个氧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A. 32n
B. 1/32 n
C. 16n
D. 1/16 n
【答案】A
【解析】
【详解】1mol氧气的质量为1mol×32g/mol=32g,
由于1克氧气中含n个氧气分子,所以32g氧气含有的氧气分子数为×n=32n。
故阿伏加德罗常数为32nmol-1。
答案选A。
10.在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的氧气(O2)和B容器中的氨气(NH3)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则
A、B两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之比是
A. 1∶2
B. 2∶1
C. 2∶3
D. 3∶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A容器中的氧气(O2)和B容器中的氨气(NH3)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
由N=n×N A,可知2n(O2)=4n(NH3),
则n(O2):n(NH3)=2:1,
根据V=n×V m可知,
V(O2):V(NH3)=2V m:V m=2:1,
故选B。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根据相关计算公式n= N/N A= V/V m计算,注意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
11.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CO气体,另一个盛有N2和O2的混合气体。
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 质量
B. 密度
C. 分子数
D. 质子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根据一氧化碳、氮气、氧气都是双原子分子可以判定: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的原子数一定相等。
【详解】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A、由于氮气和氧气的组成比例不能确定,无法判断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所以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选项A错误;B、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一氧化碳与氮气和氧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不相同,二者的密度不同,选项B错误;C、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两种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的分子数相同,选项C正确;D、N原子质子数为7,O原子的质子数为8,另一容器中不能确定N2和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故质子数无法确定,两种容器中的质子数不一定相等,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本题着重于原子结构的考查,注意把握原子、分子的组成,试题能够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 A
B. 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数为0.02 N A
C. 通常状况下,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 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一个数为1 N A
【答案】B
【解析】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A不正确;B中1.06g碳酸钠是0.01mol,含有0.02mol钠离子,B不正确;C不正确,再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是22.4L;D不正确,因为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答案选B。
13.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A. 10g H2和10g O2
B. 5.6L N2和11g CO2
C. 9 g H2O 和0.5 molBr2
D. 224mL H2(标况)和0.1 mol N2
【答案】C
【解析】
【详解】A、10gH2的物质的量为=5mol,10gO2的物质的量为=mol,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所含分子数不相等,选项A错误;B、标况下,5.6LN2的物质的量==0.25mol,
但没有说明标况下,不一定为0.25mol,11g CO2的物质的量==0.25mol,二者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故含有分子数目不一定相等,选项B错误;C、9gH2O物质的量为=0.5mol,与0.5 molBr2的物质的量相同,故所含分子数相同,选项C正确;D、标准状况下,224mLH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与氮气的物质的量不相同,所含分子数不相同,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4.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O2和O3具有相同的( )
A. 密度
B. 原子数
C. 质量
D. 分子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O2和O3具有相同的分子数,D 正确;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是摩尔质量之比,A不正确。
根据氧气和臭氧的化学式可知,B 和C是错误的,答案选D。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有关判断
点评: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又叫四同定律,也叫五同定律(五同指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个数、同物质的量)。
其推论有(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时,M1/M2=ρ1/ρ2。
15.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 SO2气体和 SO3气体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 密度比为 4:5
B. 物质的量之比为 4:5
C. 体积比为 1:1
D. 原子数之比为 3:4
【答案】A
【解析】
设气体的质量为m,由n==可知,ρ==,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所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64:80=4:5,A项正确; n(SO2)=mol,n(SO3)=mol,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80:64=5:4,B项错误;根据V=n·Vm 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所以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5:4,C 项错误;根据分子组成可知,两种气体的原子数之比为:5×3:4×4=15:16,D项错误。
16.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过滤 B.分液 C.蒸馏 D.萃取分液
(1)________分离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2)________分离氯化钾溶液和沙子的混合物
(3)________分离酒精(沸点为78.1℃)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4)________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答案】 (1). B (2). A (3). C (4). D
【解析】
【分析】
(1)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分层;(2)氯化钾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3)酒精(沸点为78.1℃)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沸点不同;(4)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详解】(1)水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B;
(2)氯化钾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故答案为:A;
(3)酒精(沸点为78.1℃)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故答案为:C;
(4)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采取萃取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7.(1)3.6gH2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含有_________ 个H2O。
(2)标准状况下,11.2L的H2S气体质量为17g,则H2S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等物质的量的NH3与H2S质量比为___________,1.7g氨气与________mol H2O含有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 (1). 0.2 (2). 0.2N A或1.204×1023 (3). 34g/mol (4). 1:2 (5).
0.1
【解析】
【详解】(1)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所以.3.6g H2O的物质的量是=0.2mol。
根据可知,水分子数是0.2N A;
(2)标准状况下,11.2L的H2S的物质的量为n===0.5mol,而质量为17g,则:M
(H2S)===34g/mol;根据n=可知,等物质的量的NH3与H2S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17:34=1:2;1.7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7+3×1)=1mol,则水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也为1mol,一个水分子含有的电子数为(2×1+8)=10,所以水的物质的量为=0.1mol。
18.23.75g某+2价金属M的氯化物中含有3.01×1023个氯离子,则该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
_________,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
【答案】 (1). 95g/mol (2). 24
【解析】
【分析】
利用n=来计算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再由化学式可确定MCl2的物质的量,然后利用M=计算摩尔质量,最后计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MCl2的物质的量为0.5mol×=0.25mol,则MCl2的摩尔质量为=95g/mol,MCl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5,设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35.5×2=95,解得x=24,即为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
【点睛】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明确n=、M=等计算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来解答。
19.在标准状况下,有①6.72 L CO2②6.02×1023个HCl分子③0.1mol NH3④4g氢气,请回答:
(1)它们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④②①③ (2). ②①④③ (3). ①②③④
【解析】
【详解】(1)CO2的体积是 6.72L,3.01×1023个HCl分子的体积=×22.4mol/L=11.2L,0.1mol NH3的体积=0.1mol×22.4L/mol=2.24L,4g氢气的
体积=×22.4L/mol=4.48L,所以气体体积大小顺序是④>②>①>③;
(2)CO2的质量=×44g/mol=13.2g,氯化氢的质量
=×36.5g/mol=18.25g,NH3的质量是0.1mol×17g/mol=1.7g,氢气的质量4g,
所以质量大小顺序是②>①>③>④;
(3)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根据ρ=知,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所以
密度大小顺序是①>②>③>④。
20.某学生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0.2mol/L的硫酸溶液480mL.请
回答下列问题:
(1)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2)从下列用品中选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__________(填序号).
A.1000mL烧杯B.100mL烧杯C.10mL量筒 D.100mL
量筒E.500mL容量瓶.F.1000mL容量瓶 G.广口
瓶H.托盘天平I.玻璃棒
除选用上述仪器外,尚缺少必要的仪器或用品是_____________.
(3)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如下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计算所需体积的浓硫酸;
②向量筒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③立即将稀释后的溶液转入容量瓶中;④将
蒸馏水直接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⑤把容量瓶盖盖紧,再振荡摇匀.
指出上述实验中错误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用编号表示).
(5)若实验中出现下列现象,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_______。
a、浓硫酸稀释后未冷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进行定容。
b、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再加水。
c、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答案】 (1). 5.4 (2). BCEI (3). 胶头滴管 (4). 检漏(5). ②③④ (6). ad
【解析】
【详解】(1)实验室没有480mL规格的容量瓶,必须配制成500mL硫酸溶液;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8.4mol/L,设需要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mL,根据溶液稀释定律C浓V浓=C稀V稀可知:18.4mol/L×VmL=0.2mol/L×500mL,解得V=5.4mL;
(2)配制0.2mol/L的硫酸溶液500mL稀硫酸,操作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2-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
所以需要的仪器为:烧杯、筒量、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还需要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答案为:BCEI;胶头滴管;
(3)因为最后需颠倒摇匀,所以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4)①用量筒量取计算所需体积的浓硫酸,故①正确;②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溶液,故②错误;
③浓硫酸稀释后放热,应恢复至室温后再将将稀释后的溶液转入容量瓶中,故③错误;④蒸馏水至液面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故④错误;⑤把容量瓶盖盖紧,振荡摇匀,故⑤正确;答案选②③④;
(5)a、浓硫酸溶解后未冷至室温即进行转移、定容,一旦冷却下来会导致体积偏小,浓度偏高,选项a符合;b、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加入蒸馏水,否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选项b不符合;c、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选项c不符合;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选项d符合;e、定容时加水加多了,溶液体积偏大,导致浓度偏低,虽用滴管吸出溶液至刻度线,浓度也和原来一样,选项e不符合;答案选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