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物质的元素》 学历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物质的元素》学历案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在地壳、生物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3、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二、学习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学习难点
1、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四、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种类繁多,如氧气、水、二氧
化碳、铁、铜等等。
那么,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就是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组成物质的元素”。
(二)知识讲解
1、元素的概念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氧气(O₂)和臭氧(O₃),它们的分子构
成不同,但都含有氧原子。
像这样,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比如,我们可以说“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但不能说“水中含有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
元素”。
2、元素的种类
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一百多种。
这些元素组成了世间万物。
为了便于交流和研究,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
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例如,氢元素用“H”表示,氦元素用“He”
表示,碳元素用“C”表示,铜元素用“Cu”表示。
3、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依次是:氧(O)、硅(Si)、铝(Al)、铁(Fe)。
4、元素在生物细胞中的分布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氧(O)、碳(C)、氢(H)、氮(N)。
5、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和原子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区别:
(1)元素是宏观概念,原子是微观概念。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联系:
(1)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C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3、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氢_____ 氧_____ 碳_____ 氮_____ 钠_____ 镁_____ 铝_____ 硅_____ 磷_____ 硫_____ 氯_____ 钾_____ 钙_____ 锰_____ 铁_____ 铜_____ 锌_____ 银_____ 钡_____ 汞_____ 碘_____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种类、元素在地壳和生物细胞中的分布,以及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常见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学习评价
1、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情况。
2、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表现。
3、对元素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拓展延伸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元素的发现和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能会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关注科学前沿,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能够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