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建昌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小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葫芦岛建昌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
小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古人在交际或著述中,谈及年龄,除了直接用数量词,还常使用隐喻、转喻和借助诗词、典故来代称。
下列选项中,代称与所表示的年龄对应不正确的是()
A.豆蔻年华—13岁
B.桃李年华—30岁
C.知天命—50岁
D.古稀—70岁
答案::B
解析::
桃李年华指20岁女子的代称,故B错误。
2.甲、乙、丙、丁四位球迷有一段对话。
甲说:“Y球队能进入决赛。
”乙说:“如果X球队能进入决赛,那么Y球队也能进入决赛。
”丙说:“我看Y球队不能进入决赛,但x球队能进入决赛。
”丁说:“X球队不能进入决赛。
”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是对的,那么可以推出()
A.X和Y球队都能进入决赛
B.X球队不能进入决赛,Y球队能进入决赛
C.X和Y球队都不能进入决赛
D.X球队能进入决赛,Y球队不能进入决赛
答案::D
解析::
乙和丙矛盾,必有一真。
甲错,可知Y球队不能进入决赛。
丁错,可知X球队能进入决赛,故选D项。
3.下列历史事件中,揭开中国全面抗战序幕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答案::B
解析::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台儿庄战役和平型关战役都发生在卢沟桥事变之后。
4.下列事件中,揭开全面抗战序幕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答案::B
解析::
1937年7月7日爆发的“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
5.凡年满___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人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_____周岁。
( )
A.六七
B.五六
C.七八
D.六八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6.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师在团队合作中,最好
首先做到()。
A.严于律己,以诚待人
B.谦虚为怀,戒骄戒躁
C.相互帮助,通力合作
D.凡事不要先出头
答案::B
解析::
题干说明教师要谦虚做人做事,教师在团队合作中应做到谦虚为怀、戒骄戒躁。
7.班主任的下列做法中,违反现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要求的是()
A.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B.组织本班学生自行制定和实施班规,负责收缴学生违规罚款,决定班费开支
C.组织、指导开展班会等班级活动,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安全防护工作
D.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评定学生的操行,向学生提出奖惩建议
答案::B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
A.防范意识
B.道德意识
C.法制意识
D.保护意识
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
9.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作用。
A.关键
B.桥梁
C.决定
D.主导
答案::D
解析::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10.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答案::C
解析::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11.“行教”是指用教师的()教育影响学生。
A.人格魅力
B.品德修养
C.思想观念
D.实际行动
答案::D
解析::
“行教”突出的是教师的实际行动在学生中的示范性影响。
1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
A.不承担安全教育职责
B.不承担自救教育职责
C.不承担监护职责
D.不承担保护职责
答案::C
解析::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13.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答案::D
解析::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14.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一个个事物,一个个现象
B.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C.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
D.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与关系
答案::B
解析::
文段最后一句“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是对前文的总结,分析此句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即可抓住文段主旨。
根据就近原则,此句中“这”指代的是前一个句子,即“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
结合文段最后的总结句,本文的主旨就是“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
15.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理解错误的是( )
A.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B.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语文教学应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
D.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答案::C
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16.在Excel中,下来方法可实现快速查找满足条件的数据内容的是( )
A.排序
B.自动筛选
C.数据单
D.分类汇总
答案::B
解析::
自动筛选是Microsoft Excel的一种功能。
自动筛选一般用于简单的条件筛选,筛选是将不满足的条件数据暂时隐藏起来,只显示符合条件的数据。
17.科举制是我国隋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新制度,在我围延续了一千多年。
新罗、Et本都曾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是( )
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C.地方官员推荐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D.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答案::B
解析::
科举制是要考试的,答案选B项。
18.秦代的官方文字是( ) 。
A.大篆
B.隶书
C.小篆
D.楷书
答案::C
解析::
秦代统一之后,官方所使用的文字是在大篆基础上化繁为简的小篆。
19.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焚毁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B
解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0.“如果你关掉了所有错误的大门.真理也将被拒之门外。
”与以上判断的含义最为接近的是( )
A.如果真理被拒之门外.那一定是你关掉了所有错误的大门
B.只有关掉所有错误的大门,真理才不会被拒之门外
C.如果真理没有被拒之门外.那么,一定是没有关掉所有错误的大门
D.若要接纳真理,必须拒绝错误
答案::C
解析::
复言命题推理。
“关掉了所有错误的大门”是“真理也将被拒之门外”的充分条件。
A、B项将其当成必要条件,错误;D项的意思跟题干不符;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故C项正确。
21.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定要求不包括( )
A.以谋生为主要目的
B.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C.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D.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答案::A
22.并非有的运动员有时竞技状态不好。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必假()
A.有时有的运动员竞技状态很好
B.所有的运动员在某一时刻竞技状态都好
C.有的运动员有时竞技状态不好
D.某个运动员在所有时刻竞技状态都好
答案::C
解析::
并非有的运动员有时竞技状态不好为真,其负命题必为假,直接去掉并非即可,故选C。
23.与归纳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法是( )。
A.综合
B.归类
C.演绎
D.分析
答案::C
解析::
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
演绎是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或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的或特殊的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归纳和演绎在思维方向上是相反的。
24.北宋张择端的一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
A.《人物龙凤帛画》
B.《洛神赋图卷》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答案::D
解析::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25.下列所述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虎门销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英国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
D.清廷的腐败无能
答案::D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了解。
【名师详解】促进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迫切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物倾销地,而英国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英国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状况。
同时,中国的禁烟运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因此本题选D。
26.在《天演论》中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魏源
D.严复
答案::D
27.下列倡议与“节能减排”的主题不符合的是( )
A.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家庭轿车
B.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塑料垃圾
C.提倡少用空调,减少用电
D.提倡城市亮丽工程,通宵亮灯,美化城市
答案::D
解析::
通宵亮灯会浪费很多的电能,不利于“节能减排”,符合题意。
28.在面对孩子的种种行为时,关老师虽然知道生气时也要摆正心态,但总是难免出现“爆粗口”的状况,引起学生的反感。
面对这样的情况关老师应该( )。
A.依然如故,处之泰然
B.无心之举,不必介怀
C.尽量避免,努力改正
D.积极改变,不再爆粗
答案::D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为人师表应当有高尚的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其行为具有示范性。
因此关老师需要自我反思。
同时“爆粗口”这样的行为是必须改变的,而不是尽量避免。
29.某中学规定:教师迟到一次,罚款10元;缺勤一次,罚款50元。
该校的做法()。
A 、正确,学校有教师管理权
B 、正确,学校有自主办学权
C 、不正确,学校没有罚款的权利
D 、不正确,警告无效后才能罚款
答案::C
解析::
学校不是行政主体,不具有罚款的权力,这种做法侵犯了教师的权利。
二、材料分析题
30.材料:
一天上午,晓轩突然在教室里大叫起来:“陈老师,我新买的钢笔不见了。
”这时,很多同学把怀疑的目光转向小明,有的想要打开他的书包检查,小明一边说“我没拿”,一边推开同学们的手。
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为班上同学丢的几件东西都是在小明那里找到的,我安慰了一下晓轩,然后让大家安静下来,说:“晓轩的钢笔肯定会找回来的,现在大家先安心上课。
”
中午,小明悄悄来到办公室,递给我一支钢笔,我问他:“这是晓轩的钢笔吗?”他点头。
我又问他:“你为什么要拿他的钢笔呢?”他说:“这支钢笔很漂亮。
”我说:“东西再漂亮也是别人的,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你知道吗?”小明惭愧地点点头。
经过调查我发现,小明平时去亲朋好友家里,想要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拿,久而久之,养成了“顺手牵羊”的坏毛病。
就此,我多次跟小明的父母沟通,要求家长不要溺爱孩子,帮助孩子意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
我还在班上组织班会活动,让大家熟练掌握向别人借东西的礼貌用语。
经过不断的努力,小明终于改变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
解析::
材料中陈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
(1)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
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当其他同学怀疑小明偷钢笔并要搜小明的书包时,陈老师并没有鼓励同学们这样做,而是让同学们先上课。
这是对小明的尊重与保护,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
(2)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
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陈老师对小明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并动员家长和班会活动对小明进行教育,最终让小明改变了乱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
这体现了陈老师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
31.刘静老师在自修课时发现刘晓翔、马立军、张三风三位同学在讲话,就过去训斥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他们的绰号(说话声音最响的刘晓翔为“大喇叭”,声音有点沙哑的马立军为“破喇叭”,头发厚黑粗硬的张三风为“黑刺猬”),并罚他们到教室外的走廊上站立至下课。
第二天上课,又听到马立军、张三风等在底下讲话,刘静老师顿时走到他们身边,拿出胶带纸,令班干部帮她把他们的嘴封起来。
问题: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
解析::
(1)刘静老师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以及“教书育人”的规定。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材料中的刘静老师批评(训斥)学生时叫绰号,是讽刺、挖苦学生,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罚站、用胶带纸封嘴,是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
这违背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要求。
刘老师因学生讲话就训斥学生,并对学生进行罚站,没有做到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学生,这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范。
32.学校规定初三学生必须在6点钟到校参加早自修,作为任课教师,第二天与学生一起参与早自修的我在班级中也强调了一下,可是,第二天仍有许多学生迟到,当时有关领导正好在场,看到这一情况,下令让迟到的学生在走廊罚站。
到了第三天,再也没有一个学
生迟到。
还有一次,初三(2)班的一位男同学总是不肯做一周一次的时政作业,每次问他为什么,都有原因,上次他说忘了,这次又说要点评的报纸没买,下次他会说作业本没带。
这样几个星期下来,我火了,不仅让他在办公室反思了一刻钟,写下保证书,还对他说,“下次再不交作业,甭来上课”,他这才有所收敛。
请用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要求分析“我”的做法,并提出合理解决此类问题的建议。
解析::
三、写作题
33.每人都有一块必须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
(2)角度自选;
(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解析::
耕种自己的土地
曾几何时,“我不相信”的北岛在自己精神的土地上耕种、质疑;曾几何时,“面朝大海”的海子在自己灵魂的土地上耕种、渴望;曾几何时,“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自己思想的土地上耕种、呐喊!
再看当下的中国文坛,是否还有人在耕种“自己”的土地?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作家不敢正视这个社会,甚至不敢仰视、斜视这个社会。
”当民族的危难已殆散,当文革的动荡已淡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却悲哀地发现太多的文人无法耕种属于自己的土地。
当今文坛,似乎弥漫着“文化”的韵味:有些人习惯了写一些心灵散文愉悦大众,习惯了配制一点“文化快餐”以赚取口腹之需,对于社会敏感的话题,不敢正视.甚至不敢仰视、斜视。
他们不敢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于是只能学学陶潜,打着“文化”的旗号,“采菊东篱下”,优哉游哉。
是的。
陶冶情操的文章固然需要,然而为何很少有人像鲁迅那样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剖析“国民的劣根性”以引起大众“疗救的注意”?
两岁女童小悦悦被无情的车轮碾过,无助地躺在那儿,7分钟内18名路人经过却无一伸出
援手,最终一位拾荒阿姨将小悦悦抱到路边。
悲哀啊!18比1的冰冷数字昭示着人情的冷漠!为什么?民众道德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作家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叩问民众良知的文章是否也应该写写了?是否也应该“放出眼光”、拿出勇气耕种属于自己的真实思想的土地?
中国文坛的弊病,主要体现在思想与文化独立性的缺失!
记得有一位张口即“之乎者也”以思辨著称的专家,动辄说“西方某某著作支撑起我的精神世界”。
呜呼!“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一个人的精神靠非本民族的著作支撑,这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悲哀!还有一篇报道,某天才自幼在英国读书,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并称“读完大英博物馆的所有藏书”是完成理想的第一步。
悲哉!中国第一位“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竞只读外国文学,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他可懂得分毫?再看看现今的文化市场,舶来品充斥:肯德基之类的快餐文化正在吞噬传统的饮食文化,摇滚布鲁斯的节奏震断了古琴弦,歌剧比京剧更受欢迎,甚至屈原和西施都戴上了高丽人的帽子……
我们五千年厚重文化的土地上,耕种的可是我们自己思想、文化的种子?
诚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是必需的,然而为何异邦文化充斥中国市场,为何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日渐隐没?
该好好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了!
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以韩寒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毫不避讳地表达着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周杰伦的《青花瓷》引发了一阵“中国风”;国家规定了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
是的,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警醒,并尝试着耕种我们自己的土地!
是的,我们需要耕种的是自己的思想土地,需要传承的是自己的民族文化!只因我们对自己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