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吴海光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情况,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颅内压评估法,实验组患者则连续监测颅内压1周左右。
若发现患者的血压在上升时立即给予降压措施。
比较2组患者的GCS评分、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差异。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入院前GCS评分(6.10±0.13)分,出院时GCS评分(6.86±0.21)分,住院时间
为(26.64±2.19)d;实验组患者的入院前GCS评分(6.08±0.17)分,出院时GCS评分(9.98±0.04)分,住院时间为(17.79±2.13)d.观察组出院时GCS评分、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显著优
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
在脑出血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1页(P89-89)
【关键词】颅内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监测
【作者】吴海光
【作者单位】江西 335500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颅内压增高是一种非常危急的重症,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采取治疗行动[1]。
所以
对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进行准确地了解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研究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情况,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人民医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期
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颅内压评估法,实验组患者则连续监测颅内压1周左右。
对照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6~78岁,平均年龄(71.54±4.26)岁,病程1~5h,平均病程(2.68±1.22)h。
实验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7~80岁,平均年龄(72.36±4.24)岁,病程1~6h,平均病程(2.97±1.31)h。
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并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评估,若体
征有变化则进行CT检查。
实验组患者: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监护,若患者的颅内压监测值上升在15~20mmHg之间则视为轻度,若患者的颅内压监测值上升20~
40mmHg之间视为中度,若患者的颅内压监测值上升大于40mmHg视为重度[2]。
轻度患者则给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体温适宜,把患者的中心静脉压维持在10cmH2O。
中度患者则给予脱水治疗。
重度患者在进行脱水治
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血肿腔穿刺引流以及过度通气作用。
1.3 观察指标比较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情况,GCS评分以三者分数相加总和来评估。
既睁眼反应评分+语言反应评分+肢体运动评分总和。
昏迷程度判断: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至14分为轻度意
识障碍;9至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状态[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1 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从研究结果可得,
实验组患者在入院时GC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小,出院时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
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颅内压增高的概率较大,并且容易引起患者发生继发性脑功能损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的伤害极大。
对患者进行持续的颅内压监测可以准确无误地监测到患者的颅内压随时的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降低对患者的伤害,减少危险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6]。
对中度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脱水治疗法,即联合应用甘油果糖以及浓度为20%的
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液、呋塞米以及人体蛋白等。
在进行脱水治疗时需要控制好各类药物的剂量以及脱水时间,并且保证患者的其他体征,如血氧分压、血糖、红细胞、电解质平衡等现象保持正常。
给患者进行合理的肌松治疗以及镇静治疗[7-8]。
而对于重度患者则需要立即进行血肿穿刺引流法进行治疗,目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伤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关文献】
[1] 史忠岚,袁绍纪,李博,等.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3):252-254.
[2] 叶亚芳.脑室出血引流术后颅内压动态监测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8):223-224.
[3] 刘文浩.颅脑手术术后动态颅内压监测的临床研究[D].汕头大学,2012.
[4] 文远超,余云湖,王飞,等.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破入脑室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9):54-56.
[5] 王云杰.动态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非清醒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7):163-164.
[6] 李想,陈新生.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5):825-827.
[7] 鲁春鹤,张磊,李明,等.颅内压监护在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
学,2013(7):165.
[8] 陈素媚.脑出血脑室穿刺术后动态颅内压监测护理探讨[J].医药前沿,2013(16):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