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_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指出,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免疫知识对健康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课标对本节主要要求是: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并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有关人体的健康问题,在知识方面主要介绍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相关知识,在应用价值方面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教材中的图片资料,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健康的生活。

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时分配为1课时。

教材主要讲述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人体总的防御功能,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人体就动员全部非特异性免疫与之进行斗争,但非特异性免疫较弱,由此人体利用特异性免疫,使人保持正常的状态,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不可分开,相辅相成。

免疫学的应用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

这节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在一定的条件下,科学技术又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的需求,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学生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如何清除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的相关知识,涉及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同时,该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对于计划免疫,学生均有过接种疫苗的经历,但是对于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却一知半解,甚至有些学生有接种过一次疫苗就能预防百病的错误认识。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了解抗体和抗原的概念;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2.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等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的归纳列表,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突出生本化课堂的特点,努力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新课改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提供来自于生活中的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名词和概念。

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全体参与的“多边互动式教学法”的方法,创设了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更是为了“会学”。

因此,在教学中,我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课堂通过让学生观察、质疑、通过资料分析、概括总结等活动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实现优化教学。

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计划免疫的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预习,查看自己的接种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前段时间流感特别严重,导致有些学校停课。

咱们学校也没有逃脱流感的魔爪,很多同学因流感告病回家,但是这个过程中依旧有很多同学安然无恙,你知道这和什么有关吗?生:免疫力。

师:那什么是免疫?它是如何保护我们人体健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人体的免疫功能。

(板书课题)
(二)了解目标:
学生通过大屏幕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点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
师:在我们身边一直潜藏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病原体,那什么是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的统称。

如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病毒就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本105页图3.6-1及阅读课本106页相应文字内容,从课本上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第一道防线是有什么构成的?作用是什么?(课本标注,对照图3.6-1快速记忆)
2.第二道防线是有什么构成的?作用是什么? (课本标注,对照图
3.6-1快速记忆)
3.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课本标注,快速记忆)
师生共同分析:
(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和屏障的作用?
(2)我们在呼吸时难免会吸进细菌或尘埃,为什么大部分吸进的细菌或尘埃不能对人体构
成伤害呢?
总结:人体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粘膜
师:有了这第一道防线的保护,很多病菌都被挡在了体外,但有时我们也会得病。

出示:“溶
菌酶作用”的动画、“吞噬细胞作用”的动画,运用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生活中常见狗、牛
用自己的舌头舔伤口,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归纳第二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总结: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吞噬杀菌)
师生共同总结:人人天生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而不是病原体侵染后才产生的,
它的作用没有特异性。

包括了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
杀菌作用。

这就是非特异性免疫。

学以致用
1.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种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手上,3分钟后检查,这种病菌有3000万个,60分钟后检查只有170万个,120分钟后检查仅剩3000个了。

这说明皮肤的
_____________功能。

2.当我们的皮肤瘙痒而身边又没有药物时,我们可以涂点唾液在上面,这能够缓解一定的
症状,是因为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__,有_________作用,属于___________免疫。

探点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师: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患第二次,他们能够抵抗腮腺炎病毒的侵袭,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么我们就从分析人体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过程入手,认真观察课本106页图3.6-2及阅读课本107-108页文字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 理解抗体产生的过程,将下列内容前的字母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抗体和抗原结合 b腮腺炎病毒 c抗体 d淋巴细胞
e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f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2.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3.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它们吗?
4.腮腺炎病毒的抗体能否清除天花病毒或其它病毒?
5.什么是抗原?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
6.小结:什么是特异性免疫?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什么构成?(课本标注)
7.什么是计划免疫?(课本标注)
师生共同分析:
出示“第三道防线”动画,引导学生观察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之后,人体发生免疫作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总结和概括,强调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引导学生简要概述抗原抗体作用的流程图。

教师根据课本指导学生了解儿童计划免疫的程序表,并根据插图向学生渗透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国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关心。

总结: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专一的,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抗体被清除后身体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人体就会产生大量抗体。

这种免疫就是特异性免疫。

随堂练习: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
探点三免疫概念及功能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07页文字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免疫的三个功能是什么?
2.什么是免疫?
3.免疫功能异常有哪些并举例?(相关链接)
分析生活中的过敏、肿瘤现象,更全面的了解免疫的功能。

随堂练习:需要植皮的病人应该用自己的皮肤呢,还是任何人都可以?为什么?
(四)小结:
正是由于我们人体具有这三道有力的保护防线,所以我们才能健康的生活,但我们身边的这些“敌人”时刻都在变化着,因此才有SARS病毒、H1N1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危害,但我们坚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一定能战胜这些疾病,健康的生活。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反馈练习:
1.下列为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卡介苗和牛痘
B.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C.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
D.半岁内婴儿不易患天花
2.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淋巴结对病原菌的过滤 B.皮肤对痢疾病原菌的屏障作用
C.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具不感染性D.人体唾液中的溶菌酶使大肠杆菌死亡
3.为预防乙型病毒性脑膜炎,学校组织学生注射乙脑疫苗,所注射的物质和免疫类型分别称为()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4.移植别人的器官到患者体内不易成活,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
D.疫苗
5.不属于人体免疫功能的是()
A.防御感染
B.自身稳定
C.免疫监视
D.协调运动
(六)板书设计:
人体的免疫功能
一、三道防线:
组成特点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特异性免疫
计划免疫 1.概念 2.意义
二、免疫的概念、功能
教学反思
本堂课总体感觉学生能比较好地把握所学知识,有一些优点,也有一些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1.构建“对话”、“沟通”、“交往”的教学新理念,重新定位师生角色。

将课堂教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过程是知识的生成和生长过程,教师要激活和播种活的知识,学生要生成和生长新的知识。

这样会真正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生物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及协作精神。

教师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3.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发掘各种教学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病原体历险记的动画,使复杂的过,程简单化。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
一步学习的需要。

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

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图表、结构导图等形式对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4. 以学生为主体,秉承先学后教的模式,学生自学之后,师生共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师退居幕后,做一个引导人。

提倡学生多参与。

5. 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如,在语言方面,可以更加活泼生动一些,以致于更好的吸引学生;计划免疫的处理上,由于时间问题,有点仓促,未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如何清除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的相关知识,涉及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

同时,该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对于计划免疫,学生均有过接种疫苗的经历,但是对于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却一知半解,甚至有些学生有接种过一次疫苗就能预防百病的错误认识。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

效果分析
本堂课总体感觉学生能比较好地把握所学知识,有一些优点,也有一些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1.构建“对话”、“沟通”、“交往”的教学新理念,重新定位师生角色。

将课堂教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过程是知识的生成和生长过程,教师要激活和播种活的知识,学生要生成和生长新的知识。

这样会真正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生物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及协作精神。

教师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3.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发掘各种教学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病原体历险记的动画,使复杂的过,程简单化。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

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图表、结构导图等形式对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4. 以学生为主体,秉承先学后教的模式,学生自学之后,师生共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师退居幕后,做一个引导人。

提倡学生多参与。

5. 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如,在语言方面,可以更加活泼生动一些,以致于更好的吸引学生;计划免疫的处理上,由于时间问题,有点仓促,未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教育。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发扬优点,改善不足,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指出,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免疫知识对健康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课标对本节主要要求是: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并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有关人体的健康问题,在知识方面主要介绍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相关知识,在应用价值方面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教材中的图片资料,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健康的生活。

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时分配为1课时。

教材主要讲述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人体总的防御功能,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人体就动员全部非特异性免疫与之进行斗争,但非特异性免疫较弱,由此人体利用特异性免疫,使人保持正常的状态,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不可分开,相辅相成。

免疫学的应用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

这节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在一定的条件下,科学技术又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的需求,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多,人体的免疫过程又很复杂,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片、播放flash
动画、表格、知识大纲图示、举例分析等方法,将问题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深入浅出,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讨论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了解抗体和抗原的概念;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2.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等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的归纳列表,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评测练习
1.下列为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卡介苗和牛痘
B.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C.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
D.半岁内婴儿不易患天花
2.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淋巴结对病原菌的过滤 B.皮肤对痢疾病原菌的屏障作用
C.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具不感染性D.人体唾液中的溶菌酶使大肠杆菌死亡
3.为预防乙型病毒性脑膜炎,学校组织学生注射乙脑疫苗,所注射的物质和免疫类型分别称为()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4.移植别人的器官到患者体内不易成活,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
D.疫苗
5.不属于人体免疫功能的是() A.防御感染 B.自身稳定 C.免疫监视 D.协调运动
课后反思
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新课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情感、态度培养目标。

本节在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点:
1.构建“对话”、“沟通”、“交往”的教学新理念,重新定位师生角色。

将课堂教学看作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过程是知识的生成和生长过程,教师要激活和播种活的知识,学生要生成和生长新的知识。

这样会真正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生物新课标大力提倡"
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
及协作精神。

教师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3.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发掘各种教学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病原体历险记的动画,使复杂的过,程简单化。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

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图表、结构导图等形式对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4. 以学生为主体,秉承先学后教的模式,学生自学之后,师生共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教师退居幕后,做一个引导人。

提倡学生多参与。

5. 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如,在语言方面,可以更加活泼生动一些,以致于更好的吸引学生;计划免疫的处理上,由于时间问题,有点仓促,未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教育。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发扬优点,改善不足,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指出,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免疫知识对健康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课标对本节主要要求是: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有关人体的健康问题,在知识方面主要介绍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相关知识,在应用价值方面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教材中的图片资料,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健康的生活。

《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多,人体的免疫过程又很复杂,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片、播放flash 动画、表格、知识大纲图示、举例分析等方法,将问题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深入浅出,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讨论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了解抗体和抗原的概念;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2.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等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的归纳列表,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