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铜山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铜山区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69分)
1. (6分) (2017高二上·大连期末)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诗是披沙拣金、去粗取精的过程。

诗人未必都是君子,①不都是好人,李国文先生在随笔中就列举过一系列令人不齿的诗人的行径。

②好诗总是人生最美好的部分、最真诚的感情、最真切的心志的反映。

③漫长时间的化学作用,去腐朽,凝神奇,“表里俱澄澈”。

钱钟书先生把文章喻为鸡蛋,作者喻为母鸡。

④随着时间的流逝,读者更多关心的是鸡蛋的质量,⑤不再注意那只母鸡当初是否贞洁,⑥这就是文化的自净功能。

A . A
B . B
C . C
D . D
2. (6分) (2017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礼运》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就是没有私心和阴谋诡计,抢劫偷盗与乱贼暴徒亦已灭绝,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即天下乃天下人共同的天下,从而区别于以世袭制度、“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等为特色的“天下为家”,即某个人及其家族将天下据为已有的时代。

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

儒家力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一个道德理想国——大同之世。

儒士集团天下为公的取向不仅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而且是后世儒者进行社会批判不得不遵循的基本点。

黄宗羲正是在与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的比较中,对世袭社会中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予以了无情的鞭笞。

朱熹也据此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省,他批评唐太宗“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而且认为相比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世袭社会“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

尽管其言论并未直接包含社会批判的内容,但是我们从张载著名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中,依然不难看出一个真正的儒者超越一家一姓的家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家一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和维护一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

这就不能不与儒士集团的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

而由于儒士集团虽以“道”的化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帝王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道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虐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自我期许的影响和作用。

这就不仅使得儒家在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存在境遇,而且不能不限制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我们说,儒学不仅不是能够为所谓“封建社会”所完全封限的,而且其终极的价值追求包含了对“家天下”鲜明的批判意识。

因而,儒学不仅不应当随着“家天下”的逝去而消失,而且“家天下”的被推翻恰恰是为儒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与中国传统社会相比,社会主义社会正是一个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的社会。

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契合性,其表现是都强调人自我做主而不皈依于外在的上帝;都主张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之城。

(摘编自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礼记》的作者在“礼运”篇中的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特点的大同之世主张是通过孔子之口描绘出来的。

B . 公天下与家天下不同,前者认为天下是天下人共同的天下,后者则主张把天下当作个人或家族的私有财产。

C . 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与儒士集团的不一样,两者经常发生冲突,儒士集团虽无权势,但因人数众多,始终不落下风。

D . 虽然朱熹根据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性反省,但他的言论却都是间接性的社会批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黄宗羲将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与世袭社会的家天下进行对比,提出了把以天下为公的取向作为社会评判标准的观点。

B . 真正的儒者是拥有超越家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的,这从张载的“横渠四句”中可以看出。

C . 儒士集团“以道抗势”的行为虽然不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所期许的影响,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D . 儒学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被完全封限的,在家天下逝去的当今社会,更有条件为它发挥作用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实现公天下,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采取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B . 儒士集团无位、无势和以“道”的化身自任相矛盾,这一根本原因使儒家在传统社会中处于尴尬境遇,也限制了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C . 那些不认同家天下观点的后世儒者,对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进行社会批判时,都会遵循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

D . 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都主张人自我做主,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这就使得两者之间在某些理论上表现出相当的契合性。

3. (9分) (2019高二上·绍兴月考)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后劲,都取决于包括科学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地不断提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需要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能工巧匠,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广大民众是基础和支撑。

没有公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大军,难以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实力。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加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在公民科学素质。

创新型人才深深植根于综合素质高、科学素质好的国民群体之中,植根于激励有章、赏罚得法的良好体制机制环境之中,如果没有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宏大公众群体,就不可能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利于促进科普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有利于广大群众充分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有利于培育理解支持创新的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摘编自《公民科学素质也是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
本课题组针对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答题的方式,题目包含三个领域: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能力。

调查结果如下:
各地区分领域答对率
(资料来自《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研究报告(2015-2016)》)
材料三:
科学素质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

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在当前是一个紧迫任务。

2011年,日本发生的9.0级强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在我国公众中掀起了一场抢购食盐风波,这凸显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紧迫性。

而2007年广东和海南等地“吃了得香蕉黄叶病的香蕉会得癌症”的谣传传闻满天飞,致使香蕉价格不正常地大幅下跌,蕉农损失惨重。

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人理所当然地相信了缺乏科学依据的谣传。

(摘编自《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紧迫任务》)
材料四:
新时期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问题和挑战依然严峻。

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水平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发达省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远高于中部和西部省份;城镇居民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妇女和少数民族是
最薄弱的短板。

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不高,基础条件薄弱,发展不均衡,机制体制不健全,科普能力发展不平衡。

科普产业弱小,科普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脱节。

科普经费投入不足,各级财政投入偏低,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

(来源同材料一)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参与调查的各省市公民在三个领域的答对率都超过了60%,答对率较高的是北京市和陕西省。

B . 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能力三个领域中,参与调查的各省市公民的答对率都呈依次递减的趋势。

C . 从参与调查的公民来看,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呈正比例关系:科学知识越丰富,科学思想就越突出。

D . 图表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市,其公民的科学素质整体高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省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后劲,提升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迫在眉睫。

B . 当前,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这会影响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C .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公民的科学素质普遍偏低、城乡之间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且目前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D . 我国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高于农村居民,这说明在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上,城镇的科普经费投入足,各级财政投入多。

4. (12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末)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

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

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

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

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用少数事实来作说明,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

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因为我十分清楚: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

一一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1)
从这段文字的表述中体现了达尔文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2)
“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这句话中“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为什么?
5. (11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挺,字仲烈,以门功补官。

从父璘为中郎将,部西兵诣行在。

高宗问西边形势、兵力与战守之宜,挺占对称旨,超授右武郎、浙西都监兼御前祗候,赐金带。

绍兴三十一年,王师既复秦州,金将合喜孛堇介叛将张中彦以兵来争,已而南市城贼亦掎角为援,转战竟日。

挺令前军统制梅彦麾众直据城门,众弗喻,彦亦惧力不敌。

挺督之,彦出兵殊死战,挺率背嵬骑尽易黄旗绕出敌后,凭高突之。

敌哗曰:“黄旗儿至矣!”遂惊败。

挺不自为功,状彦第一,士颇多之。

璘亦引嫌,并匿其功。

明年,挺被檄与都统制姚仲率东西路兵攻德顺。

金左都监空平凉之众以援合喜孛堇,又遣精兵数万自凤翔来会。

仲驻军六盘,挺独趋瓦亭,身冒矢石,众从之。

金人舍骑操短兵奋斗,挺遣别将尽夺其马,金众遂溃。

挺每燕见从容,尝论两淮形势旷漫,备多力分,宜择胜地扼以重兵,敌仰攻则不克,越西南又不敢,我以全力乘其弊,蔑不济者。

帝颇嘉纳。

光宗即位,御笔奖劳。

而西和、阶、成、凤、文、龙六州器械弗缮,挺节冗费,屯工徒,悉创为之。

御军虽严,而能时其缓急,士以不困。

郡东北有二谷水,挺作二堤以捍之。

绍熙二年,水暴发入城。

挺既振被水者,复增筑长堤,民赖以安。

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挺少起勋阀,弗居其贵,礼贤下士,虽遇小官贱吏,不敢怠忽。

拊循将士,人人有恩。

璘故部曲拜于庭下,辄降答之。

即失律,诛治无少贷。

璘尝对孝宗言,诸子中惟挺可任。

孝宗亦曰:“挺是朕千百人中选者。

”岁时问劳不绝,被遇尤深厚。

光宗赐内府珍奇,以示殊礼。

论曰:挺累从征讨,功效甚著,有父风矣。

(节选自《宋史·吴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B . 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C . 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D . 诏问备边/急务即建增储之策/由是粮糗不乏/四年春/以疾乞致仕/诏加太尉/卒/年五十六/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B . 矢石,古时守城的武器,指箭和垒石。

C . 勋阀,指功臣的门第,即古代社会里对朝廷有功勋的大家族。

D . 部曲,本为古代军队编制的单位,文中指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吴挺勇而有谋。

在南市城,他率领背嵬军骑兵将旗帜换成黄旗绕到敌人背后,大败敌军;论说两淮地区军事,认为应当选择有利地形重兵把守,颇得皇上赞赏。

B . 吴挺抚爱百姓。

绍熙二年,谷水暴涨流入城内,吴挺救济遭遇水灾的百姓,又增筑了长堤,百姓赖此得以安宁。

C . 吴挺出身显贵,却能礼贤下士。

他即使遇到地位低的小官,也不敢怠慢轻视;抚恤士卒,人人得到他的恩泽。

D . 吴挺深得光宗皇帝宠信。

光宗曾说吴挺是难得的人才,对吴挺慰问不断,恩遇有加,赐给他内官的珍奇宝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挺不自为功,状彦第一,士颇多之。

②即失律,诛治无少贷。

璘尝对孝宗言,诸子中惟挺可任。

6. (7分) (2018高一上·上饶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新晴山月
文同
高松漏疏月① ,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②。

(注)①疏月:稀疏的月光。

②络纬:一种草虫,又名“络丝娘”,即纺织娘。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松下久久徘徊,不愿离去,更不愿匆匆入睡而要充分享受这良辰美景的心境。

B . 五、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池塘里的荷花好像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

C . 七、八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在自问自答中结束全诗。

D . 作者以诗人兼画家的双重眼光,观察和体会月夜美景,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荷卷、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

7. (3分) (2016高二上·六安期中)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陈情表》)
8. (5分) (2017高二上·河北开学考)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
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9. (5分)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

10. (5分) (2019高二上·宝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人们对于过外国节日和传统节日的讨论好像从来没有停止过。

有人说推崇外国节日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认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顺其自然即可。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思考。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69分)
1-1、
2-1、
2-2、
2-3、
3-1、
3-2、
4-1、
4-2、
5-1、
5-2、
5-3、
5-4、
6-1、
6-2、
7-1、
7-2、
7-3、
8-1、
9-1、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