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四教育署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了岛上树木茂盛、野草繁密 画面,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让诗人生发出豪迈之气。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萧瑟秋风吹拂,汹涌的波涛溅起阵阵浪花的景象,诗人不禁产生些许落寞之情。
D.这首诗选取了沧海、日月、洪波、星汉等宏大的景物,在苍凉中又有慷慨之气,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③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④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⑤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样,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C.《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回忆性小说集,原名《旧事重提》,共10篇。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寓意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5.七年级开展《西游记》名著读书活动,请你参与。
《西游记》目录(摘选)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
唐王秉诚修大会
观音显圣化金蝉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1)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 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爱慕虚荣 缥缈 御骋 头衔
B.神通广大 气慨 笼罩 凯歌
C.骇人听闻 炫耀 闲游 暴燥
D.眉开眼笑 勋章 精致 掺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都是形容词)
B.当我最后能正确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都是动词)
五行山收孙悟空→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请你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西游记》(不得用“忠”“义”“情”这三个字),并简述理由。
二、阅读
C.“我”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艰难完成新专业的学习。
D.“我”给自己插上希望的旗子,一步步创造了奇迹。
(4)标题“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的一方面指_____,另一方面喻指_____。
三、作文
11.题目:美好的回忆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避免出现个人相关信息,不要抄袭。
②麦畦真的是太长了,一眼望不到边,金黄色的麦田一直绵延到邻村。我简直有些绝望了,觉得这辈子都割不完这么多麦子。我们开始割麦,镰刀飞快地舞动着,发出“唰唰”的声响,麦子应声倒地。可是,我们像蠕动的蚕一样,慢慢地行进着,丝毫看不到希望。有时候,漫长是一件让人恐惧和绝望的事。即使父亲割得那么快,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也只是割了一个地头。我彻底不想干了,放下镰刀坐在地上,赖着不肯再动。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都表现了狼的狡猾。
C.“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 斗争精神。
D.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金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①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注释:①感:怨恨
(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
①或曰
②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2)“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的原因是“_____”。(原句)
(3)概括文中金忠的形象。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①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3)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4)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写出一点即可)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以时间为序,讲述了牧羊人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
B.标题“植树的牧羊人”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的意思是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沧海”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写到人,但让读者似乎看到了诗人登临碣石观海时的英姿。
⑤我们吃过饭,稍作歇息。父亲又把小红旗插到前面不远的位置,对我说:“瞧见没有,今天上午咱割到这里就歇了回家,下午凉快了再来割。”小红旗插在不远处,依旧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招摇着。对我来说,小红旗就是一种希望,只要与它相遇,就意味着完成任务,可以休息一下了。很快,上午的任务又完成了。
⑥下午的时候,父亲如法炮制,用小红旗做标记,让我奔着目标一点点前进。父亲不停地对我说:“胜利在望了,都看到地头了,加把劲!”胜利在望,真是个鼓舞人心的词,让我觉得目标不是那么遍远,胜利就在眼前,也不觉得累了。到了天部黑的时候,大片的麦子都被我们割倒了。就这样,在父亲这面小红旗的鼓励下,我顺利完成了任务。
C.结尾段体现人的伟大力量,歌颂了牧羊人的精神,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
D.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我”是牧羊人植树的见证者,可见故事真实可信。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
马亚伟
①记得小时候,麦收时节我要跟父母下地割麦。天还没亮,父母和我已经站在田边挥着镰刀跃跃欲试。我看了看长长的地头,觉得要开始一场漫长的苦旅,忍不住叹了口气:“爸,这么多麦子,咱们啥时候才能割完呢!”
⑥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很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hé)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尔泽•布菲的老人。
③父亲见我这样,从小拉车上拿下一面自制的小红旗。这面小红旗是干农活时用来做标记的,插到地上很鲜明。父亲往前走了一小段,把小红旗插上,对我说:“割吧,割到小红旗那里咱就歇会儿,把早饭吃了。”那时候麦收时节大家都抢时间,一般人都早早去割麦,把早饭带到地里吃。
④我看了看小红旗的位置,还好不算远,割到那里就能吃饭歇息了。心里这样想着,立即觉得有了力量。我跟在父母的身后,卖力地割了起来,并没有感觉到有多累。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割到了小红旗那里。那面小旗子真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让人欢欣鼓舞。我欢呼起来:“吃饭喽!”
7.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⑦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看拼音写汉字:干(hé)_____
(2)“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句话运用了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
忍不住叹气

太阳升起
彻底不想干了,赖着不动
绝望(丝毫看不到希望)
吃早饭前

充满希望和信心
下午到天擦黑时
大片麦子被割倒,顺利完成任务

(2)请具体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下列对第⑧﹣⑨段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毕业后要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面心里犯怵。
B.“我”用“插小红旗”的方法,攻克了工作中的难关。
2022-2023学年上海市第四教育署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五四学制)
一、积累、运用
1.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秋词(其一)》)
(3)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在《诫子书》中,表达不把眼前的名利看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⑦父亲的做法让我领悟到,再漫长的征程,只要前行的路上有希望的旗帜,心中就不会恐惧绝望,慢慢走下去,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⑧我毕业以后,分配到一家单位,可是我的专业不对口,需要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我看着十几本专业书籍,心里很犯怵。忽然,我想起父亲插小红旗的做法。于是,我把十几本专业书籍依次排好顺序,按照三本一组分成几组。我对自己说:别怕,一组一组地学,一组一组地过,过完一组就是一次小小的胜利,要好好庆贺一回,给自己一些奖赏!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 ,绿绿的。(都是名词)
D.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都是代词)
4.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猫》一文的作者是郑振铎先生,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诚子书》中的“书“是信,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和劝勉。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一书,作者是_____。
(2)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屠暴起
(3)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⑨这样开始此次的征程,我同样没感到有多累,反而觉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不到一年时间,我就轻松地学完了这些专业,别人都说我创造了奇迹。
⑩生活漫长,人生坎坷,只要你在前行的路上插上希望的旗子,就会带给自己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1)阅读第①﹣⑥段,根据要求完成下表。
时间
我的行为
我的心理
天还没亮
②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