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鳟.
(zūn)鱼 阈.(yù)值 蚁冢.(zhǒng) 苜.
(mù)蓿 蜂窠.(kē) 黏.(nián)菌 毗.
(pí)邻 鲱.(fēi)鱼 木屑.
(xiè) 迄.
(qì)今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畜⎩⎪⎨⎪⎧家畜.(chù)畜.
养(xù) 角⎩⎪⎨⎪⎧触角.(jiǎo)角.色(jué) 似⎩⎪⎨⎪⎧相似.(sì)似.的(shì) 缝⎩⎪⎨⎪⎧见缝.插针(fèng)缝.纫(féng) 2.语境辨析法
(1)纤.(qiàn)夫们拉的纤.(qiàn)绳十分结实,均是由各种棉麻等纤.
(xiān)维制作的。

(2)这位大学生根据儿时记忆里的模.(mú)样制造了一个模.
(mó)型。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q ì(迄)今收qì(讫)yì(屹)立
⎩⎪⎨⎪⎧骨gěng(鲠)gěng(哽)咽gěng(梗)节 ⎩⎪⎨⎪⎧su ō(梭)子jùn(峻)峭英jùn(俊)
⎩⎪⎨⎪⎧乱cuàn(窜)cuān(撺)掇cuān(蹿)火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1.明确词义
(1)青天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苦口婆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富丽堂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雄心勃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白天(含有强调意)。

(2)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破
绽。

(3)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4)指外表上
庞大的东西。

(5)多形容建筑物高大宏伟,陈设华丽。

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6)形容理想和抱负非常远大。

勃勃,旺盛的样子。

2.理解辨析
(1)停止·停滞
两者意义很相近,但是也有区别。

停止:表示不再前进,不再继续的意思。

也就是指行为、动作的终止。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振动·震动
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震动:①颤动;使颤动;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二者侧重点不同,“振动”侧重指机械运动;“震动”侧重受外力影响而颤动或人心情不平静。

(3)独来独往·特立独行
两者都有“不受约束”“独立”的意思,但两词的词义有细微的区别。

独来独往: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

多指行动。

特立独行: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多指个性。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就像那些贪官污吏,一面大会小会上表白着自己的“清白”,一面又自以为天衣无
...缝.地在背地里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 )
(2)只要是工作时间,他们就不间断地巡查道路,一会车上飘,一会路上跑,严禁“乱
开乱建,乱排乱挖,乱摆乱挂”。

每逢乡镇集市,他们就清晨出发,苦口婆心
....地制止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人。

( )
(3)航空母舰在海上毕竟是庞然大物
....,称为海上霸王当之无愧。

( )
(4)习近平总书记去武汉考察时看到“武汉市民之家”很恢宏、很宽敞时所说的一番话
颇让我们感动,那就是老百姓的服务场所要搞得好一些,官衙富丽堂皇
....看着不舒服。

( ) 【答案】(1)×用错对象。

(2)√(3)√(4)√
[常识·速览]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病理学家、
教授、行政官员、诗人和散文作家。

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
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有《细胞生命的礼赞》《水母与蜗牛》《最年轻的科学》等。

1970年,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时,应邀参加一个“定调演说”。

他轻松幽默的讲话被录了音,整理稿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的手上。

那位主编是托马斯实习医生时期的高一年级的校友,他喜欢这篇东西,便找托马斯为他的杂志写一系列短文,让他照此泛泛而谈,条件是题目不限,一文不给,一字不改。

托马斯本具文才,可惜大半生献身研究,只好搁起他的锦心绣口,去作那些刻板的学术论文。

得此机会,他自然乐于应命。

一连写了六篇,甫议搁笔,但已经欲罢不能了。

热情的读者和批评家们要他把专栏写下去。

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连写了四年。

这时,出版商已争相出版。

TheViking Press条件最惠,许他不加修补,原样付梓。

于是,我们就有幸看到了这本辉煌的小册子——《细胞生命的礼赞》。

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即文艺性说明文,但它与文艺作品不同,它运用文艺手法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切实可靠的知识,而不是塑造形象,因此也称之为生动说明文。

科学小品是科普创作中的轻骑兵。

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既可“小题大做”,也可“大题小做”;它可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

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而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歌的醇郁,是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理想文体。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

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

[文脉·梳理]
【答案】①生物社会行为②对生物行为的反差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第一段中,作者先从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参加年会从各处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写起,然后由人及物,产生类似联想,把这个聚会比作昆虫大聚会,再将话题引向昆虫,引起对昆虫等生物的生活习性的探索。

所以说,第一段引出了话题,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2.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似点
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①在生物社会中,不同的群体有着明显的分工。

如蜂巢中,工蜂负责建蜂房和
采集食物。

②有相互协作的精神。

这个方面蚂蚁比人类表现得要出众。

它们会全力以赴,
全部出动完成一项任务。

③善于运用集体的智慧,群体越大,“智慧”越高,处理困难的能力就越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结尾,作者以科研为例,援引权威人士的观点,再次强调个体的智慧与群体智慧,就像一个锯齿与整条大锯的关系,个人的孤独静默也许有助于一些发明创造,但这些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

所以,我们要像昆虫那样,发扬光大“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的古老传统,经常接通我们与社会组织这个庞大网络的电路。

4.作者对生物行为进行反思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对生物行为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为了检讨人类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结。

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

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这个世界,但人类的行为方式还具有和其他社会性生物相类似的特点,有着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彼此之间还需要联合,需要团结,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

■合作探究··············································································
5.作者花大量笔墨对生物的社会行为进行论述,其用意是什么?请大家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作者的目的在于揭示生物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批判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存危机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示例二)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
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示例三)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

6.本文介绍了许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特别奇怪于蚂蚁、蜜蜂这些看似平常、我们认为低等的动物的习性。

它们有着两种对立生活:单个时,他们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行走的神经节而已,但当它们集合在一起,便具有了与人类相当的智慧,有了与人类相似的组织性和协作性,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活物,每一个个体似乎变成了这个庞大动物的细胞类的事物。

(示例二)在人类与自然的交往中,自然的博大、平和、宽容使人类日益自高自大起来,像一个被溺爱的孩子,任性、烦躁、毫无羞耻地向自然索取自己喜爱的一切。

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也遭到了自然的报复,受到了来自大自然的惩罚。

人类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候了,不能再单方面地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很多的不正常的自然现象已经警醒我们人类了。

温室效应、沙尘暴、冰川融化,等等,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语言幽默,化雅为俗
《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作者在行文中,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作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

2.写法指导
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论述的问题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易于读者接受,这就是文章最为出彩的地方。

那么,如何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呢?
(1)仿拟改编,呈现雅致幽默
根据表达的需要有创意地仿拟一些古诗文或流行歌曲,是一种雅致的幽默方式。

这种方式还能折射出自己对某些问题的个性思考,让人深思。

如:“找点时间,找点空间,放下麻将,到基层看看;带上私心,带上杂念,走出酒店,到基层转转……”
【点评】将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进行了巧妙改编,形象逼真地揭露了某些官僚主义者的丑恶灵魂和整天无所事事、贪得无厌的嘴脸。

(2)错位反差出幽默
错位反差主要有古今反差、身份反差、感情色彩反差等形式。

如: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不隐讳地说出全篇的真理。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点评】“诲人不倦”本是褒义词,文中却指连篇累牍、喋喋不休地兜售反动说教的艾奇逊。

通过这一错位反差,人物的厚颜无耻更暴露无遗。

(3)大小互用现幽默
在特定的场合,将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可以使语言变得鲜活,富有情趣。

如:“不买电脑,电脑特毁眼睛,再说这几天家里有‘经济危机’,以后再说!当惯了‘皇帝’的妈妈‘圣旨’一下,便准备‘拂袖退朝’。

我们哪里肯依,爸爸和我轮流‘奏本’,妹妹也揪着妈妈的裤腿‘死死苦谏’,也许真是众怒难犯吧,妈妈勉强答应了。


【点评】句中的“圣旨”“拂袖退朝”“奏本”“死死苦谏”,本来是描写宫廷生活的词语,这里临时移用来写家庭生活,大词小用,风趣生动,写出了家庭生活的情趣。

(4)巧用拟人化的手法,增强语言的幽默效果
拟人的手法有时会对增强语言的幽默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驴子下去检查工作,他对随行人员说:‘这地方的问题够严重的。

你们看,蜘蛛大白天空张着网,定是睡懒觉去了。

’‘蜜蜂成天泡在花丛里,已经腐化变质。

’‘啄木鸟极端利己,从不关心集体,成天砍树,损公肥私……’‘我看就只有苍蝇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臭,整天忙个不停,充分体现了敬业精神。

’”
【点评】语段巧妙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某种社会现象,既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又达到了幽默讽刺的效果。

3.迁移运用
常见的“动物语录”往往充满智慧、幽默和讽喻性,请你仿照下面示例的风格,分别以“蜜蜂”“狐狸”“鱼”的口吻写一句话。

[示例]
猫头鹰:要是凭发言来评先进,我这一辈子怕是与先进无缘了。

羊:同胞们,请注意,当一匹狼向你大谈仁义道德时,它肯定是要参加竞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蜜蜂:这世界上贪占别人的“甜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是不得已才配备这杆“枪”的。

狐狸:我是骗过乌鸦口里的肉,可是说到底,真正骗了乌鸦的是它自己的虚荣心。

鱼:明明知道有人在垂钓,仍然免不了接二连三地上钩。

唉,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心灵呢?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平等、合作、尊重
《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让我们知道,生物界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秘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蚂蚁、蜜蜂乃至细菌,都有着与我们人类十分相似的社会性和高度的生存智慧,人类千万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要学会与我们的“同胞”和谐相处。

我们不仅要认识生物,热爱生物,更要尊重生物,敬畏生物,甚至向生物学习。

我们既要像蚂蚁和蜜蜂那样,注重发挥个性的智慧,也要重视群体的智慧。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尊重自然,尊重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正是这些生命的存在,才有了如此美丽的世界。

【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合作”“切忌盲目自大”“生存危机”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

2.精彩应用
一枝红梅,独立寒冬,美在它的傲雪,美在它增添了风景的内容。

一只雄鹰,直冲云霄,美在它的勇猛,美在它划破了苍穹的寂静。

它们之所以美,是因为与自然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它们美的和谐,美得永恒。

刘易斯·托马斯在《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中告诫我们: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是大自然的一员。

因此,我们人类应该呵护自然的这种和谐之美,学会与大自然相处,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和谐宁静。

[佳作·领悟]
导读:本文通过动物和我们人类对待生存环境的行为作对比,感叹动物行为的悲壮和伟大,谴责我们人类对生存环境任意破坏行为的可耻。

这篇文章发人深思,给人警醒,阅读时要学会梳理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鳟.(zūn)鱼拱券.(xuàn)
阈.(yù)值模.(mó)型
B.蚁冢.(zhǒng) 穹.(qióng)顶
苜.(mù)蓿岛屿.(yǔ)
C.蜂窠.(kē) 迄.(qì)今
黏.(nián)菌毛茸.(róng)茸
D.触角.(jiǎo) 毗.(pì)邻
贮.(zhù)存鲱.(fēi)鱼
D[D项,“毗”应读“pí”。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蜂窠谜惑岛屿清天白日
B.骚动穹顶木屑讫今为止
C.毗邻筹画阈值富丽堂黄
D.格调蚁冢书籍苦口婆心
D[A项,谜—迷,清—青;B项,讫—迄;C项,画—划,黄—皇。

]
3.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

B.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C.离窠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去南偏东南七百
米,有苜蓿——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

”)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

D.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B[“蚁冢,蚁穴,蜂窠”之间以及“扭动着,思考着”之间的逗号全部改为顿号。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30782102】A.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
独来独往,野心勃勃
....。

B.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

它们这
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

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
.......的事。

C.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
....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D.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
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做成天衣无缝
....的拱券。

A[A项,“野心勃勃”含贬义,不合语境,应用“雄心勃勃”。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导学号:30782103】A.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诸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

B.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C.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生物的,几乎还是非人性、非世俗。

D.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处理、贮存、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

B[A项,“公诸于世”重复赘余,可改为“公布于世”;C项,应改为“完全是非生物的,几乎还是非人性、非世俗的”;D项,“处理、贮存”不合逻辑,应改为“贮存、处理”。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