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相关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相关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曹菁
【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35例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苏醒期躁动程度指标判断躁动发生情况,比较躁动组与平静组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6.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麻醉苏醒期躁动因素为:术前焦虑(OR=4.32,95%CI:1.31~29.56)、术中留置尿管(OR=3.98,95%CI:2.25~30.49)、术中低体温(OR=3.62,95%CI:1.71~27.26),拮抗催醒(OR=2.96,95%CI:1.63~18.65).结论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引起因素复杂,给予个性化心理支持、采取麻醉前清醒导尿、恢复室应采取恰当的保温措施、术毕尽量避免应用拮抗药催醒,降低全麻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6(008)036
【总页数】3页(P40-42)
【关键词】全麻;麻醉苏醒期;躁动;相关因素
【作者】曹菁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如皋 2265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全麻手术麻醉恢复期躁动是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严重者可致手术创面大量出血、气管痉挛或返流误吸等,影
响患者术后的恢复[1],因此,分析麻醉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或干预,有
助于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病率[2]。
本文分析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全麻
苏醒期躁动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2月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实施全麻患者435例,男性225例,女性210例,年龄18个月~88岁,平均年龄(58.37±8.22)岁,手术类别:普外科130例、胸科70例、骨科55例、神经外科43例、乳腺39例、耳鼻喉手术31例、泌尿手术29例、妇科手术25例、口腔手术13例。
全凭静脉麻醉265例,静吸复合全麻170例,手术结束之前5 min停止使用麻醉手段。
术毕使用拮抗催醒药78例,镇痛20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麻醉苏醒期躁动组与平静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术前脑功能障碍(脑疾病、精神疾病史)、术前焦虑、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留置尿管时间、拮抗催醒、镇痛、术中低体温、约束方式等因素上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进行χ2检验,选择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的
指标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导致全麻麻醉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检
验水准α=0.05。
2.1 引起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单因素检验结果
435例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轻度躁动10例、中度躁动9例、重度躁动6例,躁动发生率(6.41%,25/435)。
麻醉苏醒期躁动组年龄≥70岁、男性、脑功能障碍、术前焦虑、手术时间≥4 h、手术中留置尿管、拮抗催醒、未镇痛、术中低体温、
约束方式不恰当比例高于平静组(P<0.05),见表1。
2.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为躁动为因变量(躁动=1,平静=0),单因素赋值(术前焦虑=1,无术前焦虑=0;术中留置尿管=1,术前=0;术中低体温=1,术中体温正常=0;拮抗催醒=1,未拮抗催醒=0)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麻苏醒期躁动独立因素为:术
前焦虑(OR=4.32,95%CI:1.31~29.56)、术中留置尿管(OR=3.98,
95%CI:2.25~30.49)、术中低体温(OR=3.62,95%CI:1.71~27.26),拮
抗催醒(OR=2.96,95%CI:1.63~18.65),见表2。
麻醉苏醒期躁动为全身麻醉药物停止,手术结束以后患者出现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的不适当行为,虽然时间短暂的,但可引起意外性伤害等严重并发症[3]。
本文435例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轻度躁动20例、中度躁动18例、重度躁动12例,躁动发生率(6.41%),与文献报道一致[4-5],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涉及疾病、医源性、患者等多方面[6],本研究χ2检验显示麻醉苏醒期躁动组年龄
≥70岁、男性、脑功能障碍、术前焦虑、手术时间≥4 h、手术中留置尿管、拮抗
催醒、未镇痛、术中低体温、约束方式不恰当比例高于平静组组(P<0.05)。
Logistic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术前焦虑(OR=4.32,95%CI:1.31~
29.56)、术中留置尿管(OR=3.98,95%CI:2.25~30.49)、术中低体温(OR=3.62,95%CI:1.71~27.26),拮抗催醒(OR=2.96,95%CI:1.63~18.65)。
表2 全麻苏醒期躁动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术前焦虑患者躁动发生率高,如果患者在术前对手术有恐惧感,随着手术时间的临近,加上手术生理的干扰和来自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可导致患者生理一系列的紊乱引起术后躁动[7](OR=4.32,95%CI:1.31~29.56)。
进行术前访,向患者
解释全麻的过程、客观感受及配合方法,讲解手术过程结束时可能出现感觉的不适(如气管导管、胃管、尿管的刺激),是属于正常现象,要尽可能配合;给予个性化心理指导,减少患者对手术恐惧心理,帮助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使之产生
陈述性记忆,提高心理阈值,缓解患者术前恐惧-紧张情绪[8];在全麻恢复期向患者说明手术情况,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从而使其产生安全感,减少躁动。
患者术前清醒时行导尿术,能感觉到不同程度的不适与疼痛感,大脑皮层对这一过程有着短暂的记忆,术后容易接受尿管的异物感,能耐受尿管的刺激反应[9],但
当麻醉作用消失,由于没有经过适应和体验,患者对导尿管的刺激症状反应强烈,表现为患者要下床小便或大声喊憋尿等躁动现象(OR=3.98,95%CI:2.25~30.49)。
可以采取麻醉前清醒导尿,增加患者对尿管刺激的心理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尿管并且在其表面涂抹利多卡因乳膏,降低尿管刺激所致的不适感[10-11]。
麻醉过程中低体温使代谢率降低,肌松药、麻醉药在肝脏代谢缓慢,使患者苏醒期时间明显延长,躁动的发生率随之增加(OR=3.62,95%CI:1.71~27.26)。
故恢复室应采取恰当的保温措施,如毛毯、电热毯的使用、液体及血液的加温、室温的调节等非常重要,尽可能降低由于体温而引发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
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的作用及麻醉药物在体内残留有一定关系,当患者还处于较深麻醉状态时,强行用拮抗药物将患者催醒时会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用药后易使患者出现躁动(OR=2.96,95%CI:1.63~18.65)。
因此,术毕最好不用拮抗药催醒,而是待患者自然苏醒,如确需使用,可小量、多次试探给药,避免一次足量应用。
【相关文献】
[1]马良,王忠慧. 不同麻醉药物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2):87-89,95.
[2]邹磊,李晓理. 中老年患者行肝叶切除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4,43(6):690-691.
[3]孙明. 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16(5):113-115,121.
[4]宁海涛,辛险锋.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相关因素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1):
126-127.
[5]童珊珊,李军,彭春玲,等. 麻醉恢复室的成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2015,44(10):1340-1342.
[6]王玉田,周升柱,王泽平,等. 麻醉相关的术后谵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5):865-868.
[7]李晖,李清,杨风顺,等. 多模式镇痛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影响[J]. 中华骨科杂志,2013,33(7):736-740.
[8]黎祖荣,王明德,魏佳,等. 麻醉恢复室患者躁动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6):536.
[9]郑热容. 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躁动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97-98.
[10]沈一维,魏珂,闵苏,等. 全麻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危险因素[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
32(11):1317-1319.
[11] 宫兵,孙洋,刘海艳,等. 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老年胃癌术后苏醒期躁动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
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