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生鲜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辉超市生鲜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
本文对超市生鲜利润做出了模型计算。

我运用了数学的常规方法对生鲜商品的价格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运用Lingo软件进行了结果计算。

这些得到的数据可以帮助销售者制定最佳价格,以获得最大利润,而且还可以防止货物存量太多,导致变质,造成经济损失。

关键词:超市生鲜,Lingo,最佳价格,最大利润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making a calculation on the profits of the supermarket fresh. I use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so that it can simulate calculate to the price of fresh goods and use Lingo in order to calculate result.The data obtained can help the seller to develop the best prices to maximize profits, but also to prevent too much stock of goods, leading to deterioration, resulting in economic losses.
Keywords:fresh supermarket,Lingo,best price,maximum profit
第1章前言
1.1超市的定义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美国大恐慌的时代背景下,Michael Cullon 想出低成本大量进货,大量陈列,低价销售的商品销售方式,第一家超级市场便应运而生了。

由此可知,超级市场是一位消费者提供廉价商品这一形象出现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一开始的小型自选商场到大型的仓储型超市,中间经历了各式形态并最终形成现在的多样超市形态。

关于超市的定义,美国食品市场营销协会(Food Marketing Institute)联合COCA-COLA,P&G、Kurt Salmon Associations对供应链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得到改进供应链管理的详细报告,提出了ECR的概念体系,被零售商和制造商采用,广泛应用于实践。

从零售商的角度来说,新的零售业如仓储商店、折扣店的大量涌
现,日杂百货业的竞争更趋于激烈,于是零售商们在此基础上开始寻求新的管理方法。

从生产商的角度来说,为了获得销售渠道,直接或间接的降价,牺牲了厂家的自身利益。

生产商希望与零售商结成更为紧密的联盟,对双方都有利。

同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过度的竞争机制,会导致消费者的需求被忽视,高质量,新鲜,良好的服务以及合理的价格得不到可靠的保证。

许多企业通过诱导性广告和促销来吸引消费者转移品牌,可见ERC产生的背景是要求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有很多企业就是仅仅依靠诱导性广告和促销来吸引消费者转移消费品牌,以获取利润,几乎不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ERC产生的背景就是要求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超级市场的大本营是在美国,同时美国也是最早将超级市场这种运营手法向世界推广的国家。

但美国零售业对各类店铺的划分也是十分复杂的,根据经营规模和结构,概括起来主要有超级市场(super market) 、超级商店(super store)、联合商店(combination store)、特级市场(hyper market)、折扣商店(discount store)和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六种类型。

其中:
A、综合性超级市场特点:
1、选址在住宅区、城乡结合部或商业密集区。

2、营业面积在2500平方米以上。

3、商品结构:生鲜食品、衣食用品齐全。

重点在商品的深度(指同一商品的规格、等级、品种的多少)。

4、目标顾客:满足消费者中比率最大的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

5、设施装饰较仓储式商店好。

B、食品超市的特点:
1、选址在居民住宅区、交通要道、商业区。

2、营业面积在5OO至1000平方米。

3、商品结构:以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为主。

4、营业时间不低于16小时。

5、以居民为消费对象,1O分钟左右可到达。

C、便利店的特点:
1、选址在居民住宅区、主干线公路边以及车站、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

2、营业面积在1OO平方米左右,营业面积利用率极高。

3、营业时间一般在16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

4、商品结构:以速成食品、小包装商品、文具杂志为主,有即时消费性、少容量、应急性等特点。

5、目标顾客:居民徒步购物5分钟可到达,8O%顾客为有目的的购物。

便利店在时间上、空间上及品项上都是对其它业态的一种弥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D、大卖场的特点:
1、营业面积在7000—12,000平方米,能较完整地涵盖标准食品超市和百货商店的经营内容。

这里的营业面积是指顾客能够走到和接触到的地方,不包括后面的到货区和加工场所。

7000平方米左右的营业面积是大卖场的下限,太小就无法综合化经营。

2、12,000平方米是大卖场的上限,超过这个上限顾客会感到太累。

大卖场对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大店一般会采取两个楼面方法分设,使消费者不至于太累并在心理上产生逛了两个商店的乐趣。

3、选址的要求很高,在中国要更接近中心城区和大型居住区。

4、商品定位特性,大卖场的商品组合采取将销售额向少数品种高度集中的方法,以达到大量销售(量贩)的目标。

这一商品组合方法在总体上能够满足消费者一次性购足的要求,但在商品线的宽度和深度上受到少数品种量贩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
费者的选择度。

5、价格定位,大卖场采取了严格按商品的品种别定价的方法:
a. 10%的商品高毛利销售,这些商品一般是自己加工、自有品牌或消费者对其价格不敏感的商品。

b. 20%的商品簿利多销,这些商品一般是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品,消费者对其价格特别敏感。

c. 对一些供应商品牌的商品占到了70%市场份额的商品,则按无毛利销售,最多加2~3%的卖场费用。

d. 大卖场一般的价格政策和价格形象是,最优的品质最优的价格,天天平价;
6、以自己加工的商品(面包、熟食、配菜等)为第二利润源。

7、合理组织供应商的商品配送以获取第三利润源。

8、出租场地给商品品项相关联和互补的供应商,以降低经营成本,化解由于选址的中心城区化所带来的经营压力。

1.2 超市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超市已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代人的生活脚步越来越快,这种方便又快捷的购物方式自然大受人们的欢迎。

摆脱了传统商场中商品与顾客分离,由售货员充当二者之间桥梁的模式,让顾客与商品直接“亲密接触”,既满足了顾客精挑细选的愿望,又提升了产品的销售量,与传统意义上的商场相比,现代超市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

作为一种相对新兴的业态,一些商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一般大约是每1万人的社区范围就可设置一家超市,以连锁形式逐年增长。

随着市场体制的变革使我国经济日渐蓬勃,各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零售业一些头脑灵活眼光敏锐的经营者开始把视线放到国际大环境中,使得具有种种优势的超级市场被引入我国。

尽管超市进入我国的历史较为短暂,但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国内超市日益兴盛证明,超市也在我国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超级市场在我国产生于80年代初期,1981年,广州市友谊商店开办了我国第一家超级市场,后称为自选商场。

但是在80年代初,社会经济条件和市场需求条件尚不具备,比如生产力水平较低,很多商品供不应求;工农业生产部门的加工包装能力差,适合超市选购的小包装产品有限;加上超市本身的规模不大,缺少超市内部对产品进行加工的能力,管理、供应链等也不完善,使得超市货源供应并不十分充足,难以满足顾客“一站式购齐”的需要。

从试产需求角度来说,居民消费水平较低,电冰
箱的使用也并不普及,所以顾客一次性购齐备用的消费欲望也并
不强烈。

在我国超市发展的初期,大部分经营者对于超市这个概念也是很陌生,加上经验的欠缺,一开始大都是盲目地借鉴甚至是照搬国外超市的经营模式.由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很多超市都是由原先的食品站食品商店等转变而来,匆匆忙忙的改建匆匆忙忙的开业,也就使得早期超市对于超市的经营定位非常模糊,对于超市所在地区的市场状况不甚了解,从而使得超市在日后的运营中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最终难以持久经营.因此,80年代初期出现的自选商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市场,只能算作超级市场的雏形。

但是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经过兴起、萎缩、停滞、成长等阶段后,我国超级市场的发展也日渐成熟。

目前,我国超市业态类型也已经由初期的单一形态逐渐分化出超级市场、大型综合性卖场、仓储商店和便利店等不同类型,同时各个地区的超市也对本地市场有了一定的深入了解,从而形成了各个地区的超市有着自己不同的经营定位和风格。

随着零售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20世纪90年代初,超级市场开始在中国大面积发芽,尤其是到90年代中期以后,超级市场已经成为了中国百姓购物的重要场所,消费者购买日用消费品、食品、副食品、冷冻食品、生鲜食品等生活用品的场地已经从食杂店、百货店转向了超级市场,方便快捷舒适的购物享受,物美价廉的商品,使得超市已经渐渐地成为了大众生活消费的首选场所。

我国加入WTO后,国外资本大规模进入我国流通领域已经是势不可挡,一是入世以后,国家越来越开放的势头已经不可避免,外商来华投资的政策相对宽松;二是外国零售商对我国市场的逐步了解,看到了开拓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一批国际连锁超市巨头更是加快了在我国内地市场占领的速度,世界上著名的“巨无霸”级超市集团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如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隆”、法国的“家乐福”等,它们以自己先进的管理经验灵活丰富的销售方式和低廉的价格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并且在中国许多发达地区的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使中国本土超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超市自身在其经营管理水平和营销理念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

我国超市的发展还只能算是起步不久,目前仍处于不完
全成熟的阶段,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加上管理的科技含量比较低,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管理技巧,各层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体现不出超市这种零售业态的精髓。

除此之外,我国大多数超市的营销策略仿佛如出一辙,超市之间的营销策略相似度很高,缺乏个性以及创新的特点,这样势必会拉开顾客与超市之间的距离。

如此严峻的形势迫使国内业界人士开始反思,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固自己在市
场中的地位。

国内政治经济政策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同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渗入到各行各业各部门。

国内零售业开始掀起一股创新求变的改革热风,各地超市越来越关注自己地区的特色,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地域文化,居民消费特性,地区政策环境等,国内零售业又开始走向另一个高地。

在这样的国内背景下,永辉超市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经历着同样的转变。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98年,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将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的流通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以零售业为龙头,以现代物流为支撑,以食品工业和现代农业为两翼,以实业开发为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是福建省“商业流通及农业产业化”的双龙头企业。

截至2009年,拥有连锁超市122家,连锁经营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2009年公司年销售总额将超过100亿元,位列中国连锁百强企业45强。

永辉超市是福建省在推动传统农贸市场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过程中培育起来的民营股份制大型企业集团。

2001年3月,已经经营有几家小超市的张轩松积极响应省、市政府“杜绝餐桌污染,改善社区生活,建设放心市场”的号召,开设了福州市首家“农改超”超市——永辉屏西超市,尝试把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

永辉屏西超市经营面积为1500平方米,其中“生鲜区”的经营面积就占到整个超市的50%~70%,以家庭主妇、上班族为主要客户群,涵盖了各种海鲜、农副产品、餐桌食品等,他们还投入资金,营造干净、有序、舒适的购物环境,配备果蔬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告别传统农贸市场的脏、乱、
差。

这种经营业态刚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准确的市场定位大获成功,并迅速得到滚雪球式的快速发展,得到百姓的广泛认可,被誉为“民生超市、百姓永辉”,被国家七部委誉为中国“农改超”的开创者,其经营模式被列入《中国零售十大创新案例》,永辉黎明店被福建省经贸委评为"福建十佳超市"。

2003年永辉超市成为福州市"千万元以上纳税大户百强企业";2004年销售总额超过20亿元;2008年实现营业额超过70 亿元,拥有各种业态的连锁超市达122家,连锁经营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其中福建省76家,北京市2家,重庆市34 家;2006年实现年销售额逾40亿元,上缴税收约7000万元,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位列中国连锁企业50强;2009年1月和6月,永辉北京六里桥店、石景山鲁谷店先后开业,标志着永辉进入北京市场。

永辉超市在实施稳健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在全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力争在五年内,实现年销售总额150亿元,进入全国商业零售企业前列。

公司董事长张轩松被中国连锁协会评为“2005年度中国连锁企业风云人物”、被福建省经贸委评为“福建十佳商贸企业家”。

独具特色的生鲜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