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西高铁沿线惊现东汉帝陵,千年谜团终于大白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西高铁沿线惊现东汉帝陵,千年谜团终于大白天下
公元25年,西汉宗亲刘秀于河北鄗城千秋亭称帝,为了表示是对汉朝正统的继承,仍然定国号为“汉”,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经过十几年的南征北战,刘秀终于实现天下一统。
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十二位皇帝除汉献帝死后葬在焦作外,其他11位都葬在了洛阳。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东汉皇陵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处名为北兆域,位于洛阳城北、黄河以南的邙山,埋葬了东汉5位皇帝。
有汉光武帝原陵,汉恭帝安陵,汉顺帝宪陵,汉冲帝怀陵,以及汉灵帝文陵。
一处名为南兆域,埋葬着6位东汉皇帝。
有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汉章帝刘炟敬陵,汉和帝刘肇慎陵,汉殇帝刘隆康陵,汉质帝刘瓒静陵,以及汉桓帝刘志宣陵。
而关于南兆域的位置,考古界的争议非常大。
汉明帝是第一位葬入南兆域的皇帝,在《帝王世纪》和《后汉书》记载他的陵墓在“故富寿亭也,去雒阳三十七里”的位置。
但富寿亭在哪里,史书中没有记载,成为千古之谜。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2007年,国家级工程郑西高铁准备开工,根据相关的规定,大型建筑施工之前,文物部门要首先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性挖掘。
考古专家翻阅相关的史料发现,郑西高铁途经的白草坡村所处的位置与史书记载相印证,因此推断出它有很大概率就是东汉时期皇帝陵园的所在地。
河南省文物局的考古队早早地就进入到白草坡村,进行前期的勘探工作。
白草坡村是洛阳市伊滨区庞村镇下辖的一个普通的村子,在村子的东北和东南方向,自古就有两个巨大的封土堆,村民口口相传说下面埋葬的是一位皇帝和一位皇后。
考古队在村中走访时,立刻被村子中的一些特殊情况所吸引。
村中汉代的砖石随处可见,很多村民家盖房、砌院墙都会去捡汉代的砖块。
在村中一处晒谷场上,考古队发现一口井,井边一块大青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经过仔细观察,考古队认定这块大石板是一座大型陵墓的封门石。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随后,考古队围绕着村中的晒谷场开始了勘探,果然发现广场下面是一座帝王级的大型的陵墓。
村中上年纪的老人回忆,几十年前,这里确实有一座巨大的封土堆,只不过后来村民取土被挖平了。
接下来的三个月中,考古队在白草坡村进行了细致的勘探和抢救性发掘。
共计发现墓葬168座,其中达到帝陵规模的就有6座。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考古队发现这六座皇陵与史书所载的六位皇帝安葬之处非常吻合,他们把陵墓所在的位置画在地图上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余的五座陵墓都围绕在村中心晒谷场那一座皇陵的四周,像卫兵一样守护着它,而且中间这一座的规模比其他的都大许多,因此专家推断这一座陵墓应该是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的显节陵。
考古队曾多次向上级部门申请发掘其中的两座帝陵,以便研究东汉帝陵的丧葬制度,但都遭到了拒绝。
因为国家规定,只有遭到了盗窃或者天灾导致损毁之后才能挖掘地下的古墓,所以这六座帝陵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挖掘出来。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但东汉帝陵的发现还是震动了考古界,白草坡东汉帝陵考古勘探因此入围“2007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目前,百草坡村村民自行成立了守墓队,每天傍晚都会对陵墓区
域进行一次巡逻,为国家守护着这一座地下宝藏。
司马光说过,“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作为13个朝代的都城,他真的蕴藏了太多的历史等待我们去发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