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海外华语及华文教学专业考研面试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海外华语及华文教学专业考研面试总结
海外华语及华文教学期刊,会议:
从1990年起,国务院侨办等单位共主办了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其中首届原名为“华文教学工作研讨会”,第二届原名为“海外华文教育交流会”)。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出版了《华文教学与研究》。
厦门大学主办了两次华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会议,出版了《海外华文教育》杂志。
2005年,商务印书馆世界汉语教学中心决定组织撰写《华文教学概论》,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选修课程教材。
这将是我国第一本以海外华语教学问题为对象的著作。
1995年起,东盟十国每两年举办一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
一.华语:指以普通话为核心的华人共同语。
(郭熙)
二.华文:指以普通话为核心的华人共同语的书面语。
(郭熙)三.汉语:
四.普通话:
五.汉语教学的分类: 海外华语教学漫议(李宇明.2009)
分类依据:第一,汉语与学习者的文化关系;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序1.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教学
汉语是学习者的母语,而且也是学习者的第一语言。
这种类型的学习,主要发生在中国本土,在海外华人华侨家庭、华族社区也会存在。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学习,具有语言和文化的双重学习任务。
2.作为第二语言的母语教学
由于某种原因,学习者的第一语言不是母语,或者同时掌握了包括母语在内的两种语言,但是母语不如另一种语言发育完备。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海外华
人华侨家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母语学习者,其学习起点有的为零起点,但多数是发育不完善的汉语口语;其学习任务是重建母语,包括完善口语和掌握书面语,培养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也有文化植入的任务,通过汉语学习实现深度的民族文化认同,重建母语文化,使其民族身份更为合格。
3.少数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言教学
这种类型的学习者,汉语虽然是第二语言性质的,但是由于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因此必须全面掌握汉语,培养出“准母语”的汉语交际能力,对于没有书面语的少数民族更是如此。
4.东亚型的第二语言教学
日韩越南与中国汉字有相关性,并且文化上有很多相似性,所以是特殊的第二语言教学。
5.纯粹的第二语言教学
一般的外国人同汉语、汉文化没有特殊的文化关系,对他们来说,汉语学习属于纯粹的第二语言学习。
六.华语教学:华语教学,还是一个有待定义、有待学界约定的概念。
本文的华语教学,又称华文教学、华语文教学,指的是海外华人华侨(或曰华族)子弟的汉语教学。
(张从兴.2003.)(李宇明.2009)
七.对外汉语教学:
八.海外华语教学的性质:学术界存在多种观点(郭熙(2004)·新加坡为例)
1.第二语言教学说。
(吕必松(1991一)蔡振翔(1994)周健(2000))
2.特殊的第二语言教学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少,主要有罗庆铭(1997)、贾益民
(1998)、潘憋元(2000)等。
贾益民(1998)认为“华文教育既是一种非母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王爱平(2001)引述了张绍滔(1995)的观点:华文教育“不是一般的第二语言教学,而是带有特殊性质的华文第二语言教学”,并十分强调它是“族语”教学,“因而也是一种母语教学”。
3.其他一些说法。
李方(1998)则提出,海外汉语教学是一种含有母语基因的非母
语教学。
4.郭熙观点:海外华语教学的性质要从语言出发,但是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
语文教育。
它既不同于中国国内的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的语文教育,也不同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更不是纯粹的对外汉语教学。
就新加坡华人社会而言,其母语教育在宏观上和中国有两个明显的不同:
(l)语言环境和语言政策不同。
多元民族、多种语言、多种文化、多种宗教的社会特性决定了新加坡独特的语言环境,决定了新加坡特有的语言政策。
这一点毋庸赘述。
(2)语言教育目标和语言教育体系不同。
在中国,语文教育是母语文的教育,除了少数关心语文教育的人以外,很少有人会有语言的忧患意识或危机感。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学校的语文教育只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而有关部门则考虑得似乎更全面,因为除了工具以外,还要通过“载道”的“文”来教化下一代。
中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这种母语教育是强制性的。
这里的强制性,是一种同时来自主客观两方面的强制性。
只要在这个环境里,必须也必然要接受这种教育。
导致这一状况的因素来自政府、家庭和社会。
新加坡特定的历史条件以及对经济发展等的追求,促使政府确定了特定的语言教育目标,形成了新加坡特有的语言教育体系。
新加坡以英语为行政语言,就使得华语在客观上成了第二语文。
而新加坡的华语教育也就是第二语文教育。
新加坡政府把华文教育分作三个层次:(1)培养华文文化精英的华文课程;(2)普通华文;(3)不强调读写能力的华文“B”课程。
“高级华文”是属于精英的水平,“华文”是属于大部分华人所能够掌握的水平。
对于那些竭尽所能仍无法掌握华文的学生,他们则将达到华文“B”课程的水平。
由于政府把华
文作为第二语文教育来设置,那么,为儿童选择母语或非母语教育的任务更多地就落在了家长身上。
家长的主观态度对教育语文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各种因素也会影响到这些受教育者自身的态度,进而影响到教育效果。
第三,不应把海外华人社会汉语教学模式简单化。
海外华人社会不是一个整齐划一的社会,不能笼统地用一个单一的模式来概括。
不同的国家情况不同,例如新加坡不同于马来西亚,也不同于菲律宾,更不同于加拿大和美国。
同时,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内部,情况也不一样。
因为在同一族群里,各自的背景、追求、社会地位等又分化成各种各样的群体。
讨论海世界汉语教学《)4年第期(总第9期)外华人社会的汉语教学,必须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差异。
海外华人社会的汉语教学总体可以分为不同性质的四类。
(1)多元环境下的母语—华族共同语—的第一语文(也是母语文)教育,如马来西亚华人;(2)多元环境下的母语—华族共同语—的第
二语文(也是母语文)教育,如部分新加坡华人;(3)多元环境下的
母语—汉语方言—的第二语文(也是母语文)教育,如部分新加坡
华人;(4)学龄阶段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这是海外华人社
会大多数的情况。
九.海外华文教育和教学模式的思考
不同的语言背景、教育目标和教育环境决定了华社不同群体不可能采用同样的教学和教育模式。
上面说到的四种类型在教学上就需要不同的模式。
考虑语文教学必须抓住实质性方面。
决定新加坡语文教育模式的实质只有两个东西:第一,它是母语教学;第二,它是第二语文教学。
十.海外华语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郭熙.2006)
(一).研究阶段
1.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华语”意识下的海外华语教学研究.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热”背景下的海外华语教学研究.
(二)研究内容
1.海外华文教学状况研究
2.华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3.课程、教材和水平测试研究
4.学习工具改进和提高的研究
5.现代科技手段下的教学研究
6.汉字教学研究
(三)。
研究特点
1.中外学者的直接交流和对话
2.开展合作研究
3.语言观念和方法上的更新
4.发展不平衡
5.研究领域也不平衡
(四)展望
1.理论研究
2.华文教学规律研究
3.队伍建设
4.教材研究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材?或者说什么样的教材最适合他们使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看到
5.华语教学研究和华语研究的关系
苏启祯(2000:79)
(五).亟待关注领域
(1)常用词研究;(2)常用字研究;(3)常用句式研究;(4)华语使用状况研究;(5)词汇研究;(6)语用研究;(7)修辞手段研究;(8)华语语音系统的研究;(9)华语分布研究;(10)方言分布研究;(11)识字教学研究;(12)华文水平测试研究;(13)教材词汇比较研究;(14)教学通用词表和专用词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