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8dk-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理工大学2008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71201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进行电子学和信息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和科技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通讯、电子、经济、企业,特别是IT行业、机关等部门,从事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设计、管理、生产等方面的开发应用,或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三、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一定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运用外语的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具有一定的现代电路设计能力。
3.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进行信息处理,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和设计能力,以及较强的编程能力。
4.掌握必要的相关学科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文字语音视觉图像处理、光电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
四、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英语4,高等数学A1,C程序设计,电路原理与实验,模拟电子技术A,数字电子技术B,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图像处理A。
六、特色课程
自学课程:英语听说、名著阅读
网络教学、研究型课程: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
双语教学课程:数字图像处理、机器视觉
七、学制:3-8年最低毕业学分:187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课内总学时:2619 独立实践教学:30周+64学时
八、培养方案的学分分配比例
类别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合计比例通识课程63+8 16 87 46.5% 学科基础课程36+5 12 53 28.4% 专业课程11+16 15+1 43 23.0% 第二课堂 4 4 2.1% 合计139 48 187 100%
比例74.3% 25.7% 实践教学54学分比例28.9%
注:各课程类别中均包含实践教学。
九、说明
1.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学生必须至少修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语言类和综合类课程各2学分,人文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课程各4学分,共计16学分。
2.在专业教育选修课程中,学生必须至少修满15学分。
其中,专业方向一侧重于培养学生在智能信息处理领域中的算法分析、理论实践以及相应的软件编程能力;专业方向二侧重于培养学生设计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的能力。
当学生选择了某一专业方向后,必须修读该方向中所有3门课程,其余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
3.辅修本专业的学生,必须至少修满培养计划表备注栏2中带“★”的课程,计35学分,方可授予辅修专业证书。
4.名著阅读为自学课程,建议在第三学期的19~21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