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结核患者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护理措施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肺结核患者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护理措施探讨
吴彦媛;高佩凤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在2016年7月开始在静脉穿刺留置针的固定中使用水胶体敷料代替常规敷料,以我院2016年7—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为例,作为观察组,使用水胶体敷料固定,另选取2016年1—6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敷料固定,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实施静脉穿刺留置针并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经护理后穿刺部位红肿、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两组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4%、14.2%,两组的视觉疼痛评分(VAS)分别为
(1.0±0.5)分、(3.5±1.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可避免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减少穿刺过程中的不良情况,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使用水胶体敷料对留置针进行固定后有效的减少了穿刺部位红肿、渗漏、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7(031)006
【总页数】3页(P123-125)
【关键词】肺结核;老年;静脉穿刺留置针;护理措施
【作者】吴彦媛;高佩凤
【作者单位】天津海河医院结核科,天津 300070;天津海河医院结核科,天津30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肺结核是一种肺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多数肺结核患者在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就诊时已有较长的病程,且该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治疗过程缓慢,病情容易反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1]。
在对肺结核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对于老年肺结核患者来说,其血管的弹性差,回血缓慢,长期的静脉穿刺对患者的浅表静脉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增加了穿刺的难度[2],因此为了提高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其实施静脉穿刺留置针,但是长期的静脉留置针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因此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做好相关的护理非常重要[3]。
本文主要对我院老年肺结核患者静脉穿刺留置针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为临床对肺结核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护理提供借鉴,并将结果做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6年1—6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3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0.2±1.5)岁;体温37.5℃~39℃,平均体温(38.2±0.5)℃;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0.5±2.0)岁;患者体温37.5℃~39℃,平均体温(38.5±0.5)℃。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温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水胶体敷料固定,对照组使用常规敷料固定。
1.2.1 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
操作护士洗手后打开导管针外包装套,选好所穿刺血管及穿刺点,在所选穿刺点的上方10 cm处结扎止血带,对所选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将导管针取出,与静脉输液器接头连接,将空气排尽,并关闭输液器开关。
将
留置针与穿刺部位皮肤呈15°~30°角穿刺,回血后稍降低角度并将穿刺针引退0.5 cm左右,右手将导管针固定,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观察液体流速,将针芯撤出,使用水胶体敷料固定,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滴速。
1.2.2 护理方法。
(1)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增加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的认识,使留置针护理的过程中患者更加的配合护理工作的实施。
向患者讲解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静脉留置针部位不可沾水,避免静脉留置针处有大幅度的动作,以免留置针脱落,留置针肢体避免提重物并避免长时间下垂,若留置针有脱落情况要及时通知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处理。
(2)固定物的更换:要定时对固定物进行更换,由于老年患者的皮下脂肪较薄,血管的弹性差,常规的透明胶布敷料容易发生静脉炎,而且为保持敷料的固定需要常常进行更换,本院的使用敷料为水胶体敷料,为患者更换水胶体敷料后,在更换固定物时观察穿刺部位的红肿情况明显减轻。
(3)保持输液的通畅:叮嘱患者静脉留置针部位应着宽松衣物。
为避免回血凝固出现堵塞情况,应及时更换液体,另外在每次输液完成后常规封管,封管后使用无菌纱布将正压接包扎和固定。
1.2.3 并发症护理。
(1)套管堵塞: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套管堵塞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某些药物的输注浓度比较高,输液后未对导管进行彻底冲洗,另外患者的年龄较大,多数合并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导致患者的血管破坏严重,容易发生导管堵塞的情况。
因此患者在输注高浓度、大分子的药物时要减缓输液速度,并进行足够的稀释,完成输液后要将导管彻底冲洗,并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正确封管,封管时要脉冲式封管,若有导管堵塞发生,要进行回抽,切忌不可用注射器推注,防止凝固的血栓进入血管内发生不良情况[4]。
(2)皮下血肿:皮下血肿出现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管的选择不合理,或者护理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留置针刺破血管所致。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时,要慎重选择血管,尽量选
择清晰、弹性好的血管,另外穿刺技术不熟练的护士要多向老护士学习,增加穿刺技术的熟练度,若患者出现血肿情况要及时停止输液,并更换穿刺部位,对出现血肿部进行按压和冰敷。
(3)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静脉炎与老年患者的血管弹性差有关,另外与插管的时间过长、导管移位以及药物的化学刺激等因素也有关,目前我国对于管套针的留置时间尚无明确规定,但是临床一般认为留置时间为5 d左右[5]。
另外在输液的过程中要注意管套针的选择,若不对输液有影响,尽量选择细、短的留置针,并调整输液速度,另外患者的固定敷料选择水胶体敷料,具有更好的清创功能,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液体渗漏:在对静脉留置针进行操作时固定不牢、进针角度过小都会引起液体渗漏,在输注过程中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也会引起液体渗漏。
因此在对静脉留置针进行操作时要严格把控进针角度,做好固定,对固定物进行固定时也要仔细认真的做好固定,在输液过程中要叮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的过度活动,同时利用水胶体敷料来促进创面渗液的吸收。
(5)感染: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身体体质较差,抵抗力弱,容易发生感染,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过长、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未严格准守无菌操作也可使患者发生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时要严格准守无菌操作原则,穿刺时要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另外患者也要加强营养,增加身体抵抗力,从而增强血管的自我修复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疼痛情况使用VAS视觉
模拟疼痛评分法,分值0~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局部静脉炎,2例出现导管堵塞,4例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渗漏,共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2%。
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1,P<0.05)。
2.2 两组的疼痛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VAS评分为(3.5±0.3)分,观察组的VAS评分为(1.0±0.2)分,两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11 9,P<0.05)。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适合于任何的穿刺部位,可避免反复操作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讲,也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另外静脉留置针可进入血管内一定长度,其导管的柔性较好,可随着血管的形状而随意弯曲,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6]。
常规的静脉留置针中多使用透明贴膜,透明贴膜的透气性差、粘性差,容易发生渗液红肿、静脉炎等并发症,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我院自2016年7月起在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时选择水胶体敷料固定,敷料中的亲水性颗粒,有利于穿刺口的愈合,同时具有较好粘性,可形成密闭创面,水胶体含有内源性的酶,能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静脉留置针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同时使用水胶体敷料对留置针进行固定以减少并穿刺部位红肿、渗漏、疼痛等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献】
[1]毕旭晶. 老年肺结核患者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护理方法[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4):118-119.
[2]王以枫,潘远瑜. 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15(z2):
249-251.
[3]王芸.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住院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 全科护理,2015,13(28):2856-2857.
[4]任丽. 改进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 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2(6):82.
[5]戴丽萍.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及护理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7):201.
[6]田霞. 细节护理对改善静脉留置针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