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测试题八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测试题八年级数学
上册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填写。

2.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是,写桃花源人厌恶
战争的句子是
②《爱莲说》中最能体现莲花洁身自好的名句是,表现莲花正直的语
句是
③《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以古代
名贤自比,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的句子是。

④《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的诗句是
3.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
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有情,更突出了
诗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

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景象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混沌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尾联以诗人望后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诗人的愁苦之心。

4.问题探究。

①《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痰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不独子其子()②壮有所用()
③矜、寡、孤、独、废疾者()()()()()
④女有归()⑤货恶其弃于地也()
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⑦外户而不闭()
⑧是谓大同()
6.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7.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8.简答。

①课文采用的是什么结构形式用“‖”标出层次。

②课文说明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二)
【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乙】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
9.《石壕吏》中写了“夜色”,《木兰诗》中也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什么作用
11.从《石壕吏》和《木兰诗》中,你一定对古代战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观点明确,不少于50字)
(三)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12.下面句中“此”字分别指代什么
①此公欲来。

()
②老人肯相引之此。

()
③此殊不缺也。

()
13.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落:落英缤纷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处志之故可同处
14.补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 )与老人出。

15.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②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四)吟
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7.这首诗的体裁是,韵脚是、、
18.解释文中的词语。

①锤()②等闲()
③浑()④留()
19.本诗也是托物言志的佳作,本诗所咏之是什么请写在诗题的横线上。

20.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
三、写作(3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仙人球是一种很贱生的植物,在干旱缺少肥料的条件下仍能生长旺盛。

有人曾经给一棵仙人球以优厚的待遇——水肥充足的供应。

结果,这棵仙
人球很快地就腐烂了。

这则材料中的“仙人球”由于“溺爱”死去了。

它能引发你想些什么
呢请以“溺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
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溺爱”的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二、(一)5.①以……为儿子;②发挥作用;③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
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④女子出嫁;⑤到,在;⑥从,自;⑦用门闩插门;⑧这6.不能颠倒。

因为这是按照年龄的大小顺序排列的。

7.因此,人们不仅以他的亲人为亲人,不仅以他的儿子为儿子,让年
老的人有快乐的晚年,让成年的人发挥作用,让年幼的人正常的生长,让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和残疾人有
正常的生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8.①总分总结构。

层次:大道之
行也……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
兴,……是谓大同。

②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
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12.①杨氏;②大穴;③金珠锦绣珍异等物13.C 14.穴中人;杨
氏15.D 16.①这个人想到这里来,你们能接纳他吗②您亲自把他引来,那他一定是很贤能的人了。

(四)17.七言绝句;山、闲、间18.①锤打;②平常;③全、都;④保留
19.石灰20.借咏石灰以言志,表现自己正直为人、不畏艰险、勇于自我
牺牲的精神。

三、21.略
看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测试题的还看了: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能力测试卷
2.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同步测试题
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4.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综合检测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