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拴住学生的心——浅谈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06
新视角
据相关机构调查表明,思想品德学科是在校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之一。

出现此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教师自身因素,应当引起思想品德教师的关注。

教师的观念没有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法单一,不注重即时更
新,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课堂缺乏激情或情感,四平八稳的课堂不是中学生想要的课堂。

要想让学生喜欢课堂,最重要的是要上好课。

要上好课,
就得讲究上课的艺术,一位优秀教师,上讲台后,用不了多少话就能吸引住学生,这就叫基本功,这就是艺术,而这种艺术是怎么来的呢?影响因素很多,技巧要领也不少。

现在从思想品德学科来谈一谈,有什么技巧可运用呢?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较知识点更加零碎,
而以前我们对付它就是读读背背,而现如今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依靠老一套已经行不通了。

面对这场教育界的改革大潮,
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在自己的心中不止一次地问自己,
其实答案早已在我们身边出现。

你可以归纳一下,听过的公开课中,你也许不难发现凡是上得成功的课中,授课教师总会在课堂中,运用情感这种授课方式,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我们为什么把它运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来呢?
一、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我听过一位物理老师上课,她把上课时“起立,敬礼”等呆板模式用著名主持人刘仪伟主持的做菜节目中的“我爱厨房”主题歌来代替它,只是变成了“我爱物理”了。

幽默生动的语言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神效。

我想,如果把
它引用到思想品德课堂也会收到同样的效果。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于是我在课堂试着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

即用祝福学生生日这种方式,没想到这种方式收效特别的好。

学生的心中都有了一种祈盼,祈盼着思想品德课的到来。

我还记得有一次下课后,有位女生追到办公室,眼泪汪汪地对我说,老师今天为什么没有为她唱生日歌,原来是我的疏忽伤害了一位学生的心。

下节课时我特意为她补上了迟了一天的生日歌,她又重新回到快乐中来。

如今,这种上课祝福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也成为我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二、展示激情
把情感融入教学过程中去。

这叫真正进入角色,
以情动人,移情于听讲者,引起共鸣,达到讲课的目的。

老师动情感的前提是要调整好自己的精神面貌,即精力、气势和神采。

多少烦恼事,不管身体多么不适只要一上讲台,老师的面貌就要焕然一新,一下就精力旺盛、神采飞扬。

甚至于有气吞山河之势,以师之情来感染整个课堂,带动全体学生的情绪。

我校有位老思想品德老师———赵老师,他每天总是精神焕发,天生喜欢讲课,虽然年近花甲,但是面对上百听众,还能声嘶力竭,他的话语就像磁铁一样“粘”住听众。

他的挚友评价他说:“语言并不优美,普通话水平,更不敢恭维,但听课者却如此入神,确实使人惊讶万分。

细细分析,除了内容有新意之外,主要是把自己的感情
投入进去了,他的情感感染了听众。


三、寓“情”于教
对学生设置情感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
也是我们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步骤。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来讲,情感教育主要指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设置爱国主义教育呢?
1.要有丰富多样的情感类别
“情感”两个字,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一般被体现在:民族之情感、爱国之情感、自豪之情感、缅怀或悼念之情感。

对不同的事件或方面设置展现的情感也应不同,例如,当我们讲解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我们应设置“缅怀”或“悼念”,因此,合理的情感安排也应把握准确度。

2.要有形式多样的情感展示方式
好的情感,更需要好的展示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衬托出好的“情感”表现。

情感设置展示方式,大致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展现:图片、影视或纪录片、表格、舞台剧、教师语言叙述。

例如,讲为国争光的詹天佑时,我会用舞台剧来展示;而冯如在国际飞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时,我会用语言去描述万人欢呼的场面;
在讲说日本法西斯的暴行时我会用图片和影视纪录片来展示法西斯残暴的一面;
面对被屠杀的中国人的画面,我会让学生起立,默哀一分钟的方式来悼念死去的亲人;在我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我会让学生模拟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的场景。

3.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情感
备课时应特别注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其时间不应过长,俗话
说过由不及,
恰当的爱国情感的展示会,会让人感觉到有起有伏的波峰迭荡,使人荡气回肠。

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我试着在课中插入5分钟左右的情感教育。

课始,我设置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引领世界科技潮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话锋一转,语调作沉重
缓慢地说:“在近代史上,中国落后于西方了。

”引发学生陷入沉思中。

在讲到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时,此处刚好处于课时中段,我又掀起了一场情感浪潮,让学生扮演外国人和詹天佑进行话剧表演,生动形象地展现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詹天佑为中国人争气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本课结尾处,我又设置对飞机设计师冯如的爱国情感教育。

本来这是一节枯燥的文化课,由于合理安排三个情感设
置在里面,
一下子变得生动、活跃起来了。

用“情”拴住学生的心
——
—浅谈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文/黄以桥

要:探索最有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探究学习、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师生情感互动;情感展示平台
140--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06新视角
课改的大潮已经来临,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涛声依旧的话,我想我们的教学会止步不前。

我们要去改变旧的课程模式,去探索最有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探究学习、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我们沉下去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

有一天,学生突然对你说:“老师,我们真喜欢听您讲课。

”你会不会露出笑容呢?我正在为此而努力,我想所有的老师都在为此而努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图河中学)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感情支配多于理智的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
兴趣占主导地位。

十三四岁的年龄,毕竟对某些事物的理解不是特
别的到位和准确。

作为英语教师,就应在教学环节中去利用学生的
心理特征,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激发
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学工作者长期研
究的课题。

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上好第一堂英语课
初中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中,这是一个半幼
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
的充满矛盾的时期。

兴趣常常建立在猎奇、求异的基础上,初一新
生对英语学习都有一定的好奇心,怀有学好英语的愿望。

能否上好
第一堂外语课,对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对他们以后能
否学好英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在上第一节课时,我用启发
式问学生:“你们是否接触过英语?”学生回答:“没有。

”我又问:
“Bye-bye是什么意思?”学生高声回答:“再见。

”此时我表扬他们
说得对,并解释说,其实英语早就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了。

比如,
每天看电视时,荧屏上出现的CCTV,电话、电视中常听到的“Thank you.”“Yes,sir.”等等。

这样一启发,学生觉得英语就在身边,很自然地与英语缩短了距离,减少了陌生感、忧虑感。

接着,我给他们讲英
语的广泛应用以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二、切实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在课堂上教师是指挥或导演,学生是演唱的主角。

初一学生由
于年龄小、对周围环境不熟悉,需要互相帮助关怀,但他们记忆力、
好奇心、求知欲强。

如,课本中的问答部分,可让学生进行抢答比
赛;教单词时,可让学生根据语音规则争先拼读,然后由教师纠正
发音并领读;学习课文前可先来个“英译汉”比赛,看谁译得快,译
得准确。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热情高昂、跃跃欲试的气氛之中进行学
习。

又如,教名词复数形式时,教师可以说出几组名词,每组的第一
个词是单数形式,第二个词是复数形式。

教师边说边出示图片,让
学生辨别每组词的不同之处,学生会立即说出答案。

然后,教师再
问,学生会自己总结出,教师再作解答,这样,效果会更好。

这样做,
既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
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抓两头,带中间,面向全体”。

叛逆期的学生贪玩、好动,不满现状。

也有些学生表现出消沉、多疑的现象。

教师要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课堂教学。

也就是说,每节课应该使班上最差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也应该使尖子生能发挥学习潜力。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因材施教,有意识、有计划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听、说、读、写、唱、演、画、做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经过自我努力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

四、重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音、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做语言形式的练习,要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要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语言技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可见,课堂教学应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实践进行语言操练。

每节课都要确保一定量的集体训练和学生个人操练。

如,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或前后桌四人为一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相互问答,做模拟表演或语言游戏,进行会话比赛等,这样做无疑对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而且,教师应尽可能地用英语组织教学,并充分运用幻灯片、录像、电影等教学手段,创造语言环境,尽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英语。

对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要坚持,如,值日生汇报、看图说话、复数课文、听写等。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如,唱英语歌曲、讲小故事、介绍国外一些风土人情等。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无私敬业的进取精神,大胆创新改革,勇于探索实践,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英语课堂变成英语操练的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德元.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海学林出版社,2012.
[2]何旭明.学习兴趣的唤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山西省孝义市第九中学校)
研究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张改珍
摘要: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这是每一位英语教学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全体学生;心理特征;学习兴趣;教学原则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