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铁路局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存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铁路局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存在问题及对策
张志国
【摘要】在阐述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存在的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流失严重、人员培训力度不够、安全管理有待加强、装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的基础上,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装卸机械化比重和集装化水平、加强外包装卸企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外包装卸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外包装卸企业装卸服务质量等提高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工作质量的对策.
【期刊名称】《铁道货运》
【年(卷),期】2016(000)012
【总页数】5页(P53-57)
【关键词】铁路货物;装卸;装卸企业;业务外包
【作者】张志国
【作者单位】兰州铁路局货运处,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94.1
铁路货物装卸业务主要由铁路路工装卸业务和外包装卸业务 2 个部分组成,其中装卸业务外包是利用社会资源完成铁路货物装卸任务的重要方式,是铁路货物装卸工作的有效补充。

为满足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提高铁路现代物流服务质量,改善客户对铁路货物运输的偏见,铁路货物装卸作业必须从以往“装得上、卸得下”这种最低端的装卸服务要求,向“安全、高效、环保、方便、快捷”
等高端装卸服务要求转变。

铁路运输企业(铁路局、专业运输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装卸业务外包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规定,强化管理,确保装卸业务外包工作依法合规,以及装卸工作质量满足铁路现代物流全面发展的要求[1]。

1.1 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流失严重
2015 年兰州铁路局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完成装卸作业量 2 438 万 t,业务外包作业量占铁路局总作业量 3 996 万 t 的 61%,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在铁路装卸作业总量中占一定优势。

但是,兰州铁路局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装卸企业从业人员从 2009 年的5 532 人下降至 2015 年的 3 322 人,流失了 2 210 人,主要原因如下。

(1)纯人力和年轻的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

铁路货物装卸机械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装卸作业机械化程度和效率的不断提高,迫使从事纯人力装卸作业的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和下降。

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年轻劳动力中从事的保养维护维修尚存在没有按照一级、二级和大中修的要求及时进行保养和维护维修的情况。

三是部分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还存在无证操作的现象。

(2)外包装卸企业在人身安全管理方面有待提高[3]。

一是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没有完全按照每季度 1 次的要求进行。

二是外包装
卸企业作业人员现场作业出退勤没有按照集体出退勤的要求进行。

三是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用电安全不能保证。

四是外包装卸企业现场作业人员在人身安全方面的违章违纪频繁。

(3)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在现场进行装卸作业时相关标准执行不到位[4]。

一是外包装卸企业人员对老规章学习不够透彻,对新规章学习不全面、不到位,造成现场作业人员执行规章不到位。

二是外包装卸企业对装卸作业标准更新不及时或对新招人员装卸作业标准培训不到位,造成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执行标准达不到要求。

三是外包装卸企业现场作业人员对铁路运输企业规章、标准、作业指导书学习不够,
加上外包装卸企业管理人员管理不够严格,造成外包装卸企业安全隐患突出。

(4)外包装卸企业各种安全和生产制度制定有待完善。

外包装卸企业没有按照现场作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管理、生产组织、工资分配、人员和机械保证措施、装卸应急、职工培训等办法,各种安全和生产制度不够完善。

1.4 外包装卸企业装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1)外包装卸企业缺乏有影响力的装卸服务品牌。

承担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工作的装卸企业还停留在“装得上、卸得下”的自然工作水平上,尚未创建“快装快卸、保质保量”有影响力的装卸品牌。

(2)外包装卸企业人员的“吃、拿、卡、要”现象仍然存在。

由于铁路装卸工作的特殊性,极个别对铁路路风工作认识不到位、对铁路形象不顾及、对社会影响欠考虑、对个人前途不负责的装卸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对货主“吃、拿、卡、要”。

(3)外包装卸企业人员的仪容仪表有待改善。

由于装卸工作的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差别,外包装卸企业人员普遍存在衣着不统一等现象,铁路货物装卸人力装卸作业的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在兰州铁路局从事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的作业人员中,35岁以下有 940 人,占外包装卸企业总人数的 28.3%;35~45 岁有 1 346 人,占 40.5%;45~55 岁有 981人,占 29.5%;55 岁以上有 53 人,占 1.5%。

(2)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的收入较低。

从事铁路货物装卸人力作业的人员,绝大部分都是重体力劳动者,与其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员收入相比,近年来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收入普遍比较低。

(3)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普遍较高。

部分货物集装化程度较低,通用的装卸机械对铁路货物、车辆适用性较差,只有大量依靠人力装卸或人力配合装卸机械作业才能完成铁路运输货物的装卸作业,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普遍较高[2]。

1.2 外包装卸企业人员培训力度不够
(1)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造成培训效果较差。

在兰州铁路局从事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作业的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有 10 人,高中文化程度有 84 人,初中文化程度有 1 233 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有 1 995 人,分别占总人数 3 322人的 0.3%,2.5%,37.1% 和 60.0%,偏低的文化程度对培训效果影响较大。

(2)外包装卸企业管理人员中培训师资力量较少。

目前承担装卸业务外包的装卸企业,绝大多数是由原来的委托装卸队伍转变而来,这些外包装卸企业基本没有自己的培训师资力量,主要靠铁路运输企业的培训师资力量或现场作业经验进行代代传授。

(3)外包装卸企业基本没有理论学习和实训基地。

外包装卸企业人员的培训主要依托铁路运输企业的理论学习基地或实训基地进行,而外包装卸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相应培训场所。

1.3 外包装卸企业安全管理有待加强
外包装卸企业在装卸机械安全、装卸人员人身安全、现场作业规章和标准执行、制度和办法等方面都存在着短板。

(1)外包装卸企业装卸机械在安全方面有待加强。

一是装卸特种设备尚存在没有按照《特种设备法》进行登记、注册、检验和建档的情况。

二是日常业务外包从业人员对外服务的形象还存在差距,不能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

(4)外包装卸企业作业效率和质量不高。

一是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不能够按照提前出工作业的要求,在装卸车作业时提前出工。

二是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在爱车爱货方面还存在不够珍惜的现象。

三是外包装卸企业作业人员对落实装车方案不能实现一车一案。

1.5 外包装卸企业动态评价机制有待补充
对外包装卸企业的动态评价是对企业的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外包装卸企业实行末位淘汰制也是树立铁路装卸作业良好形象的必然措施。

因此,对外包装卸企业的动态评价机制还有待补充。

(1)对外包装卸企业管理还存在失之于宽的问题。

铁路局、货运中心、营业部虽然都有铁路货物装卸外包业务主管人员,但主要是一种协议管理,最基层的单位没有将外包装卸企业真正管理起来。

(2)外包装卸企业内部管理比较混乱,外包装卸企业的法人对其队伍的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实现精细化管理。

(3)铁路企业对外包装卸企业的动态评价不够。

虽然铁路企业建立了对外包装卸企业的动态评价机制,但系统性不够,在落实动态评价和考核上千差万别,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铁路局、货运中心、营业部等管理层面,对外包装卸企业内部检查的比较少,检查也只停留在现场作业上,而对其内部管理没有真正进行检查和分析,动态评价也只停留在表面上。

2.1 提高装卸机械化比重和集装化水平
外包装卸企业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集装化是解决装卸人员流失的根本途径。

(1)铁路货物装卸机械化是铁路货物装卸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外包装卸企业应依据现场装卸作业实际情况,结合现场装卸作业场地、装卸货物品名、货物性质购置或研发合适的装卸机械和锁具,以方便装卸机械作业和降低装卸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从而留住从事装卸业务外包的人员。

(2)外包装卸企业引进的装卸人员应以操作装卸机械、辅助集装化装卸作业、装卸流水线作业为主,以重体力装卸作业为辅,吸引青年人员从事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工作。

(3)外包装卸企业应尽可能减少管理人员和管理层级,将装卸费最大程度地清算
给现场装卸人员,并建立多劳多得的装卸作业量考核机制,提高外包装卸企业装卸作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

(4)对能够实现集装化运输的货物进行强推集装化,为物流中的装卸环节打好基础,节省物流和装卸成本。

(5)装卸集装化应针对不同品类货物,研究和设计不同的集装化用具,并且集装化用具能够多次循环使用,在降低货运成本的同时,提高装卸机械化水平,降低装卸职工作业劳动强度。

2.2 加强外包装卸企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外包装卸企业在承包铁路货物装卸业务时,应做好队伍设置、队伍组建、队伍培养和培训。

(1)根据铁路货物装卸作业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装卸作业量、装卸作业品类、装卸作业机械配备、线路及仓库设施和作业性质,提前对装卸作业工种和班制进行设置,对所用人员数量进行测算,使装卸工种、班制和人员配置合理,实现铁路货物的优质装卸。

(2)根据装卸机械配置、作业性质、作业岗位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的要求,按照老、中、青人员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做好装卸队伍“传、帮、带”工作,使优质的装卸作业能够有序衔接。

一是挑选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优秀的老装卸职工作为装卸队伍的骨干。

二是选拔敬业爱岗的中年装卸职工与老装卸职工进行合理搭配,促进铁路货物外包装卸工作的向前发展。

三是补充年轻的装卸职工,做好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接续工作。

(3)根据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建立外包装卸企业职工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基地,提高外包装卸企业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2.3 提升外包装卸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1)进入铁路企业的外包装卸企业的特种设备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法》进行登记、
注册、检验和建档,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在装卸业务外包招标时进行备案。

(2)外包装卸企业必须对装卸人员进行每季度1次的人身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并且按照铁路企业装卸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要求,经考试合格后才准上岗作业[5]。

(3)进入货场作业的外包装卸企业人员必须集体出退勤,由装卸工组长和安全员负责上道作业人身安全,并且对外包装卸企业人员执行作业标准情况进行违约考核,提高外包装卸企业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4)外包装卸企业必须按照现场作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管理、生产组织、工资分配、人员和机械保证措施、装卸应急、职工培训等制度或办法,确保外包装卸企业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6]。

2.4 提高外包装卸企业装卸服务质量
外包装卸企业的装卸服务水平和装卸作业服务质量,对铁路运输企业形象非常重要。

(1)合理配置和调剂装卸设备。

外包装卸企业应根据各装卸作业点货源结构和性质配置质量良好、数量足够的装卸机械、装卸及防湿托盘、防湿篷布、照明设备等[7-8]。

(2)配足配齐足够的装卸劳力。

外包装卸企业应按照装卸合同签订的人数配齐装卸人员,货运中心应加强对外包装卸企业履行合同情况的检查力度,发现现场作业人员与合同签订人数相差较大、影响作业时,应按照合同进行动态评价,外包装卸企业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人员从事装卸车作业。

(3)认真执行装卸作业标准。

装卸工组严格按照货运人员车前会布置的装卸车注意事项和装车方案进行装卸车作业,不得野蛮装卸,确保装车质量和装卸车货物完好,提高装卸车作业质量。

(4)提高装卸作业的服务质量。

一是装卸作业人员应按照《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标准》要求使用礼貌用语,并且按规定着装,佩戴标志。

二是装卸工组在装卸车
作业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客户收取“好处费”,不得“吃、拿、卡、要”,不得刁难货主。

三是装卸作业人员必须爱惜货物,由装卸人员造成货损货差的按规定进行赔偿。

2.5 强化对外包装卸企业的动态评价
(1)铁路运输企业必须从外包装卸企业基础管理、装卸人员教育培训、装卸设备、日常管理、装卸效率及装载质量、装卸作业标准的执行、服务质量、退出条件等方面对外包装卸企业进行季度动态评估。

(2)铁路运输企业应在有外包装卸企业人员作业的地方引入竞争机制,每个货场或装卸作业点有条件的必须引入 2 个及以上外包装卸企业进行装卸作业。

(3)铁路运输企业对进入铁路装卸作业的外包装卸企业应严格按照引入条件把关,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签订《铁路装卸业务外包合同》。

(4)铁路运输企业须根据现场作业实际建立外包装卸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监督和动态评价排序等办法,实现对外包装卸企业的引进和退出管理。

(5)铁路运输企业应充分了解区域内装卸职工素质高、装备先进、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的社会装卸队伍,适时积极引进到铁路装卸队伍中来,对管理弱、服务差达到退出条件的委托承包装卸队伍及时进行退出替换。

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在铁路装卸作业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是铁路货物装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铁路外包装卸业务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是一项亟需解决的课题。

通过对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其存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对提高铁路货物装卸安全系数和装卸作业效率,增加客户对铁路货物装卸工作的认可度,减少因铁路货物装卸服务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升铁路现代物流服务质量,完善铁路货运形象,维护正常的运输秩序和货物运输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献】
[1]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规范铁路货物装卸业务外包工作的指导意见:铁总运[2015]324号[A].北京:中国铁路总公司,2015.
[2] 王华.关于对铁路货运改革新增装卸业务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投资与创业,2016(4):178-179.
[3] 焦文根,李晓宇,刘敬辉.铁路安全管理职责标准体系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38(1):58-62.JIAO Wen-gen,LI Xiao-yu,LIU Jing-hui.Discussion on Standard System of Raitway Safety Management Responsibitity[J].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6,38(1):58-62.
[4] 秦洪.铁路货场门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思考[J].铁道货运,2016,34(4):57-60.QIN Hao.Application and Thoughts on Safety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Gantry Crane in Railway Freight Yard[J].Railway Freight Transport,2016,34(4):57-60.
[5]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货物装卸安全技术规则[A].北京:中国铁路总公司,2015.
[6] 张质文,孙桂林,唐金云.装卸作业安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9.
[7] 朱晓宁.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8] 宋瑞.交通运输设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吴文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