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常用标准分析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介绍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介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用于评估一个特定区域内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人、财产和环境造成的风险。
这个评估过程通常由专业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风险评估专家组成的团队完成。
以下是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一般标准介绍:1. 确定评估区域:首先,需要明确评估的具体区域范围。
这可以是一个城市、乡镇、建筑物、公共场所或任何需要评估雷电风险的地方。
2. 收集历史记录:收集区域内过去发生的雷电灾害的历史记录是评估的关键步骤之一。
这包括雷电事故报告、灾害损失数据和天气记录等。
这些数据将提供评估区域的雷电灾害风险的起点。
3. 分析气象条件:评估团队将分析区域的气象条件,包括雷暴频率、雷电活动的季节分布和雷电活动的强度等。
这需要收集历史天气数据和使用天气预报模型来分析。
4. 分析地理特征:评估团队还将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雷电活动的分布和强度。
5. 评估人口和财产暴露:评估团队将确定区域内的人口和财产暴露情况。
这包括人口密度、建筑物类型和用途、重要基础设施和环境敏感区域等。
6.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以上收集到的数据,评估团队将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确定不同区域内各种程度的雷电灾害风险等级。
这些等级通常包括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7. 提供风险管理建议:最后,评估团队将提供相应的雷电灾害风险管理建议。
这些建议可能包括改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雷措施、制定应急计划和加强公众的风险意识等。
总的来说,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旨在提供科学的、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以帮助决策者和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并提高公众对雷电灾害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减轻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对雷电灾害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雷电灾害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雷电灾害是指大气中发生的由云与地面之间或云之间产生的电荷反应所伴随的一切有害现象。
常见的雷电灾害包括雷电击中人、电器设备和建筑物等。
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大气中水汽的凝结过程会产生正负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雷电。
因此,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主要是通过研究雷电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来进行的。
其次,雷电灾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
地形是影响雷电发生的重要因素,山脉、河流和海洋等地形特征对雷电的形成和传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气象条件是雷电灾害发生的关键因素,例如高温、高湿和大气层中的湍流等都会促进雷电的发生。
此外,人为因素也是影响雷电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建筑物的高度、电力线路的分布等都会增加雷电灾害的概率。
最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通过综合分析和计算各种影响因素来评估雷电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数据分析、气象观测和数值模拟等。
历史数据分析是通过搜集和分析过去的雷电发生情况来评估将来的雷电灾害风险。
气象观测是通过对大气电场、电荷分布和风暴活动等进行观测来评估雷电灾害的可能性。
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大气中的物理过程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来评估雷电灾害的严重程度。
总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雷电灾害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雷电灾害的风险特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减轻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直接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收集雷电灾 害的损失数据,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雷电灾害 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大小。
间接法
总结词
间接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间接评估雷电灾害 风险的方法。
详细描述
间接法需要利用气象、地理、环境等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 型和统计分析方法,预测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影响范围 和程度。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评估大量区域和不同情况下的雷 电灾害风险。
技术更新滞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雷电监测和预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但目前部分地 区仍存在技术更新滞后的问题,影响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跨学科合作不足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气象、地质、建筑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目前各 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仍显不足。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提高数据获取能力 完善评估方法 加强跨学科合作 提高公众意识
建议措施
加强防雷设施建设,提高建筑 物防雷等级,加强雷电预警和
应急响应机制。
案例二:某大型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评估目的
对某大型建筑物进行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
评估结果
该建筑物存在一定的雷电灾害 风险,主要集中在屋顶和外墙 等暴露区域。
评估方法
收集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数据 、地形地貌信息,结合建筑物 结构、防雷设施情况,进行风 险评估。
综合法
总结词
综合法是结合直接法和间接法,综合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方法。
详细描述
综合法可以充分发挥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优点,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获取雷电灾害 的损失数据,结合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雷电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大小。 综合法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结果。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专业:学号:班级:姓名:第一章雷击风险评估概述1.1 雷击风险评估的概念雷击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虑当地的气象环境、地质、地理环境,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和其内部结构、外部邻近区域的状况等。
雷击风险评估就是将所有考虑到的诸多因素如雷击点的地理环境,天气气候状况、建筑物的状况、入户设施状况、电气电子系统状况,实体活体状况等罗列出来,分级分类赋值,然后用和或积的算法将其集合,最后按其总的指数来确定风险总量,将总风险值与可承受的风险最大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经济损失估算,来确定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等级的防护工程的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复杂的技术工作。
雷击风险评估主要分为项目预评估、方案评估、现状评估三种。
1、项目预评估是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规划的建筑物参数、选址、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分布,结合当地的雷电资料、现场的勘察情况,对雷电灾害的风险量进行计算分析,给出选址、功能布局、重要设备的布设、防雷类别及措施、风险管理、应急方案等建议,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立项、核准、总平规划等提供防雷科学依据。
2、方案评估是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雷电灾害风险量的计算分析,给出设计方案的雷电防护措施是否能将雷电灾害风险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给出科学、经济和安全的雷电防护建议措施,提供风险管理、雷灾事故应急方案、指导施工图设计。
根据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位置地理参数,得出3km范围雷电流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图3-4),由分布曲线得出雷电流累积概率对应的雷电流强度值。
图3-4 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所在地3km范围闪电雷电流强度累积概率曲线图(单位kA)根据图可知,莱茵达财富广场商务中心项目(3km)所在地区域范围内4年雷电流幅值:1%→115.6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115.6kA的地闪概率为1%;2%→68.8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68.8kA的地闪概率为2%;3%→63.8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63.8kA的地闪概率为3%;10%→33.1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33.1kA的地闪概率为10%。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依据及计算方法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依据及计算方法我跟你说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这事儿,我一开始真是瞎摸索。
当时就觉得很迷茫,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去做这个评估。
先说说依据吧。
我开始到处找资料,发现相关的国家标准那肯定是个重要依据,比如说关于防雷建筑物分类的标准之类的。
把不同的建筑物、设施按照它的功能、性质、人员密集程度等进行分类,这个分类结果就对后面的风险评估有很大影响。
我有一次就是没太弄清楚一个仓库到底该归到哪类防雷建筑,结果后面计算得出的风险特离谱。
后来就学乖了,把标准研究透彻才是正道。
还有像雷击密度的统计数据也是依据的一部分。
你就想啊,这个地方以前经常被雷劈,那这个就是个事儿,风险肯定相对大些。
我当时为了获取本地比较准确的雷击密度数据,折腾了好久。
找气象部门的数据,结果他们的格式我还不太会处理,就像你拿到一堆零件却不知道该怎么组装成一个完整的东西。
一顿研究后才顺利搞到了有用的数据。
再聊聊计算方法。
我试了好多种呢。
其中有一种是利用了一个比较常见的风险计算公式,这里面会涉及到像雷击概率、雷电危害造成损失的程度之类的参数。
这个雷击概率就像是抽奖中奖的概率一样,不同的雷击环境下,概率不一样。
我就试着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还有避雷设施配备情况这些来确定这个概率。
但是这中间有个困难点就是不同损失程度量化很难。
比如说人的生命损失量化起来多揪心,又复杂,我就参考了一些专家的论文,从里面找思路。
对于雷电危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那又得考虑好多方面,像建筑物本身价值,内部设施价值,一旦被雷劈了停产或者停业带来的连锁损失。
我有一回计算一个小工厂的雷电灾害风险的时候,只顾着算厂房和设备价格,忘记了停产的损失,结果就不准确了。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借助一些专业的软件来进行风险评估计算。
但是软件这东西,也不是拿来就能用好的。
得熟悉每个参数怎么设置,我刚开始用的时候,好多默认的参数没改,以为它挺智能能自动适应我的评估对象呢,结果那计算结果偏离实际情况老远。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雷电灾害的风险情况,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首先,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雷电活动的频率、灾害发生的概率、雷暴活动的强度等因素。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在某一特定地区雷电灾害发生的概率,并根据该概率确定相应的风险。
其次,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还需要考虑区域内的防护措施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
一些地方可能有专门的雷电防护设施,如避雷针、避雷网等,这些设施可以降低雷电灾害的风险。
此外,建筑物的结构也会影响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如高耸建筑物更容易成为雷击点。
最后,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还需要考虑在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能力。
人们应该有预防雷电灾害的意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雷暴天气中尽量避免户外活动、避免接触金属物品等。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总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雷电活动的频率、灾害发生的概率、防护设施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
通过全面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我们可以更好地采取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降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不确定性。
雷电活动的频率和灾害发生的概率通常会受到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地形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某些地区更容易发生雷电灾害,而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雷暴活动的变化,从而改变灾害发生的概率。
在评估雷电灾害风险时,还需要考虑强度因素。
雷电灾害的强度可以通过电流、能量释放等参数来衡量。
通常来说,电流较大、能量较高的雷电活动更容易造成严重的灾害。
因此,评估雷电灾害风险时,需要考虑雷电活动的强度分布以及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是评估雷电灾害风险的重要考虑因素。
人类的活动可能会增加雷电灾害的风险,例如高耸建筑物、电力设施和无线电发射设备等可能会成为雷击点,增加雷电灾害发生的概率。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尊敬的上级领导:本报告是针对当前雷电灾害风险进行的综合评估,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本次评估主要分析了雷电灾害的潜在风险、可能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潜在风险1.1 雷电的季节和频率尽管雷电活动在全年的不同季节都会发生,但在夏季和初秋时节,雷电活动更为频繁。
在这个时段内,雷电灾害的潜在风险更高。
1.2 潜在影响区域由于雷电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其影响范围可能覆盖整个城市范围。
然而,一般来说,高海拔山区、空旷的开阔地和高层建筑等易受雷击的区域更容易成为灾害的重点区域。
二、可能影响范围2.1 生命安全雷电灾害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当雷电直接击中人体时,可能引发电击伤害、烧伤和其他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2 电力系统雷电灾害对电力系统产生的影响范围广,可能引发电压的瞬时剧烈变化,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和供电中断,进而影响到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2.3 通信系统雷电灾害对通信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雷电击毁通信线路和站点设备可能导致通信中断,影响应急救援以及广大市民和企业的日常通信需求。
三、可能造成的损失3.1 人员伤亡雷电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尤其是在户外活动频繁的场所,如公园、露天场馆等。
其可能造成的死亡和伤害数量是需要格外关注的。
3.2 财产损失雷电灾害可能对建筑、设备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坏。
由于天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这些损失可能是难以预估和弥补的。
3.3 经济损失雷电灾害对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停电、通信中断和基础设施损坏等影响将导致企业生产和服务的中断,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四、建议4.1 完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加强雷电观测网的建设,提高雷电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人们提供更有效的预警信息。
4.2 增加防雷设施对于易受雷击的区域,如高层建筑、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应加强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减少雷电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雷电风险评估如何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减少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

雷电风险评估如何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减少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在各种气象灾害中,雷电灾害的破坏性是非常大的。
因此,对雷电风险评估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减少安全事故和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雷电风险评估以及如何减少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
一、雷电风险评估的过程雷电风险评估是一项根据现有气象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来评估特定区域内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和风险程度的科学方法。
根据雷电风险评估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提高人们应对雷电灾害的能力。
雷电风险评估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气象数据收集:收集特定区域内的气象数据,如雷电频率、闪电密度、雷电电荷量、高度、强度等。
2. 环境风险评估:分析区域内的环境因素,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建筑物结构等是否会影响雷电灾害的发生和破坏程度。
3. 风险评估计算: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计算,评估特定区域内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和风险程度。
4. 风险识别和分析:分析可能会因雷击引起的危害和损失,识别存在的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
5. 风险评估报告:总结以上分析结果,制定出预防、应对和恢复措施,形成雷电风险评估报告。
二、减少因雷击引起的安全事故1. 雷电监测预警:对于雷电灾害的发生和进一步加剧,制定及时的预案和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对可疑区域进行预警,准确预测雷电灾害的时间和范围。
2. 泄雷装置:在某些场合下,可以设置专门的泄雷装置来减少雷击引起的损害。
例如,在高层建筑物、通讯塔、电力水利设施和空港等场合,都可以设置防雷设备、避雷针等设备来吸收静电,减轻雷击带来的损失。
3. 防护措施:包括建筑物的防雷制度、地下设施、电子设备等接地电位方面的防护措施,都是防止雷击导致的电磁干扰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
4. 雷电保险:对于某些重要物业,可以考虑购买雷电保险,降低雷电引起的损失和风险。
这些物业包括地下建筑、公共通信电视轨道交通设施、大型高层建筑物等。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标准分析

的选择 程 序 , 以及 风险 管理 的方法 。
国 内 标 准 如 G 0 5 - 19 2 0 B 5 0 7 9 4( 0 0年 版 )
《 建筑 物 防雷设 计 规 范 》 出 了雷 击 风 险 评 估 的 提
原 则 , 未 给 出 方 法 。之 后 , 出 了 Q _ 2 0 但 提 x3 -o0
雷设 施 却发 生雷 击事 故 时 , 须 进行 雷击 风 险评 必 估, 以评 价现 有 防 雷 设 施 的 防雷 功 能 , 确 分 析 正 引起 雷 击 事 故 的 主 要 原 因 , 出相 应 的补 救 措 提
施, 以免造 成难 以弥补 的损 失 。
原 则 和评估 流程 的说 明不 够 清 楚 , 有 重视 用 户 没
雷 电灾害 风 险评估 Biblioteka 前 仍 处 于 起 步 阶段 , 为
了对 该项 工作 进行 研 究 分析 , 首先 了解 一 下其 现
状 及存 在 的 问题 。 5 1 雷 电灾 害风 险评 估现 状 .
数 的确 定 主 要 取 决 于 专 家 经 验 , 主观 性 强 , 策 政 性 大于 科学 性 , 理论 性 与 工 程性 相 矛 盾 。如 采用
( )发生 了雷 击事 故后 进行 评估 : 当该 建 3 ①
筑 物本 身未 安装 防雷 设 施 而 发 生雷 击 事 故 后 , 可
选 择进 行雷 电损 害 风 险评 估 , 而 全 面 了解 该 建 从
( )对风 险 的理 解不 够 全 面 和 准确 , 评 估 1 对
筑 物 的雷 电风 险 以及 其 自身 的 承受 能 力 , 以便 采 取恰 当的 防雷措 施 ; 当该 建筑 物本 身 已安装 防 ②
・
雷电灾害预防技术及风险评估

雷电灾害预防技术及风险评估一、引言自从世界进入电气化的时代以来,雷电灾害不可避免地发生在各个领域中,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此情况下,雷电灾害预防技术和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探讨雷电灾害预防技术以及风险评估。
二、雷电灾害的分类及危害雷电灾害可分为天然雷电灾害和人为雷电灾害两种。
天然雷电灾害是由自然界产生的天然雷电引发的灾害事件,通常包括雷电爆炸、雷击、雷暴风、雷电火、雷电电磁辐射、雷电磁环境扰动等多种形式。
人为雷电灾害是由工业、建筑、电气等人为活动所引发的雷电灾害事件。
雷电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极大的威胁。
在农业、林业、渔业等生产活动中,雷电灾害会对作物、森林、渔船等造成极大的损失。
特别是在工矿企业、医疗机构、金融机构、电力、通讯、交通等生产部门中,雷电灾害的危害更是巨大。
例如,雷击会破坏或损坏各种设施,甚至导致火灾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三、雷电灾害预防技术在工业、建筑、电气等人为活动中,雷电灾害预防技术是预防和减轻雷电灾害的主要方法。
目前,常用的防雷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接地技术接地技术是最基本的防雷技术之一。
通过接地,将设备的电荷释放到地面上,避免设备继续积累电荷的过程。
接地系统要求阻抗低,确保防雷安全。
(二)防雷装置技术防雷装置技术是指将防雷装置安装在需要保护的设施上,通过防雷装置阻挡雷电,将雷电按照一定的路径导入地下,进而降低雷电灾害的发生。
(三)避雷针技术避雷针技术是通过在建筑、工业设备上安装避雷针,使之成为雷电的放电路径和集中放电点,从而保护设施和人员免受雷电的损害。
(四)电缆阻抗补偿技术电缆阻抗补偿技术是指在电装置通过电缆串联电阻、电感等额外装置,通过技术手段补偿导线电阻和电感,让整个电缆系统的阻抗保持在符合防雷要求的范围内,从而达到防雷的目的。
四、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是对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所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电子工程系 林刚
第一部分 雷电风险评估
雷电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 虑当地的气象环境、地质、地理环境,建 筑物的重要性,结构特点和其内部结构、 外部邻近区域的状况等。雷击风险评估就 是将所有考虑到的诸多因素如雷击点的地 理环境,天气气候状况、建筑物的状况、 入户设施状况、电气电子系统状况,实体 活体状况等罗列出来,分级分类赋值,然 后用一定的算法将其集合,最后按其总的 指数来确定风险总量,将总风险值与可承 受的风险最大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经济损 失估算,来确定是否需要和需要什么等级 的防护工程的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复杂 的技术工作。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流程图 接受委托 资料收集 资料分析
现场勘测与调研
制定评估方案 计算与评估
编制评估报告 主管部门审查
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份完整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应主要包
括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评估目的 ——评估依据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等相关文件;其他需要的资料 ——建设项目概况 ——评估内容 ——评估结论 ——其他重要附件 评估资质;评估技术人员资格;评估委托书;
1区爆炸环境的建筑物: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11区爆炸环境的建筑物:指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 合物的场所。
2区爆炸环境的建筑物:指短时存在爆炸性混合物的 场所。 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国家级重要建筑物(或预计年雷击次数大 于0.06次/年省级、人员密集的建筑物)
(2)预计年雷击次数大于0.3次/年的一般建筑物 (3)具有1区、2区或11区爆炸环境的建筑物。
(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按建设项目规划、设 计和建设进度可分为预评估、方案评 估与现状评估三大类,其中:
浅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225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学 术 论 坛雷电是发生在因强对流天气而形成的雷雨云层间和雷雨层与大地之间强烈瞬间放电现象。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伴有强烈的闪光和隆隆的雷声的同时,还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雷电往往对人员、牲畜、建筑物、电子电器设备等带来损害,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事件。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和大量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投入使用,雷电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危害越来越大,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严重。
加强雷击防范,对雷电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已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向前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关系着国计民生重大工程项目的增多,提高重大工程项目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其安全正常运转,是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终极目的。
无数事例足以证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十分重要,它对完善防雷减灾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1 雷电灾害的危害自然界的雷击分为直击雷、感应雷。
直击雷是雷雨云对大地和建筑物的放电现象。
它以强大的冲击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强烈的电磁辐射损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电线、室外电子设备、击死击伤人、畜等造成局部财产损失和人畜伤亡。
而感应雷是由于雷云层之间和雷云与大地之间放电时,在放电通道周围产生的电磁感应、雷电电磁脉冲辐射以及雷云电场的静电感应、使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管道、钢筋、和由室外进入室内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天馈线等感应的雷电高电压,通过这些线路以及进入室内的管道、电缆、走线桥架等引入室内造成放电,损坏电子、微电子设备。
直击雷和感应雷的入侵通道不同,其次是由于被保护的系统屏蔽差、没有采取等电位连接措施、综合布线不合理、接地不规范、没有安装浪涌保护器(SPD)或安装的浪涌保护器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等,使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入侵概率大大提高,损坏相应的电子、电气设备。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一、前言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不仅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为了应对雷电灾害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必须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以减少或避免相关损失。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1、雷电灾害的定义与特点雷电灾害是指雷电活动对人工设施、自然环境和人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
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多发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2、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内容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内容通常包括:雷电灾害的潜在危害、影响程度、可能发生的频次、风险的评估、应急预案、监测预警等方面。
3、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常见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有:统计分析法、风险评估模型法、多因素综合评估法、GIS技术法等。
2、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制定1、制定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制定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能够为相关单位在雷电灾害来临时提供及时、有效的保护,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各部门的应急处理水平。
2、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应当符合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环境特点。
3、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责任部门、制度运行机制、风险评估标准、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应急预案制定和落实、监测和预警等方面。
4、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审核与修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应当定期进行审核,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修订完善,以确保其符合实际需求。
3、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1、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督导与检查各级行政部门应当督导和检查相关单位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各级行政部门应当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宣传培训,提高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意识。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常用标准分析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常用标准分析【摘要】对常用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标准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常用的两类评估方法,并从标准的局限性、标准确定重点及标准所采用的公式、指数、因子等方面对不同的标准认真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标准防雷1 引言从标准角度看,目前国内外有多个关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本文主要就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各种标准进行对比,并分析其优缺点。
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介绍我国各个省市所应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规范并不相同,例如江苏省评估工作基于iec62305和gb21714,重庆、西安则基于qx/t85-2007,但总体来说,有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3-2000),适用范围是由雷击电磁脉冲(lemp)对气象信息系统造成损失的风险的评估,所用的方法基于早期国外防雷标准中的因子分析法,评估的重点是确定年平均直击雷次数和年平均允许雷击次数;(2)《通信局站雷电损坏危险的评估》(itu-t k.39),适用于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过电流)造成的设备危害和人员安全危害的风险的评估;(3)《建筑物电子信息体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处环境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4)《雷击损害风险评估》(iec6166),主要阐述了建筑物与服务设施的分类、雷灾风险、防护措施的选择过程以及建筑物与服务设施防护的基本标准等问题;(5)《雷电防护》(iec 62305),共分5个部分,iec 62305-1清楚地说明了在防雷电保护结构中遵循的一般原则;iec 62305-2表述了保护的需要、安装保护措施的经济利益和适当的保护措施的选择程序,以及风险管理的方法;iec 62305-3涉及减少对建筑物的物理损害和威胁生命安全的方法;iec 62305-4阐述了减少建筑物内电器和电子系统故障的方法;iec 62305-5涉及减少与建筑物有关的服务(主要是电力和电信)的物理损害和出现故障的方法;(6)《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qx/t85—2007),此规范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分为预评估、方案评估与现状评估,主要包括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损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雷电灾害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IEC62305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公式参数
因素分析
N
• Ng为雷击密度
• Ad为建筑物等效截收面积
• Am为建筑物附近地面等效截收面积
A
• AL为线路等效截收面积
• AI为线路附近地面等效截收面积
• Cd为位置因子
C
• Ce为环境因子
• Ct变压器因子
精选课件
公式参数
因素分析
• PA为雷击建筑物导致生物伤害的概率 • PB为雷击建筑物导致物理伤害的概率 • PC为雷击建筑物导致内部系统失效的概率 • PM 为雷击建筑物附近导致内部系统失效的概率 P • PU为雷击服务设施导致生物伤害的概率 • PV为雷击服务设施导致物理伤害的概率 • PW为雷击服务设施导致内部系统失效的概率 • PZ 为雷击服务设施附近导致内部系统失效的概率
简介
雷击损害风险来源及类型
雷击类型(S):S1-雷 击建筑物;S2-雷击建筑物 的邻近区域;S3-雷击在电 力和通信线路上;S4-雷击 在电力和通信线路附近的 地面。
损害类型(D):D1-接 触和跨步电压导致的人员 伤亡;D2-建筑物或其他物 体损害;D3-电涌导致的电 气和电子系统的失效。
损失类型(L):对于建 筑物,L1-生命损失;L2公众服务损失;L3-文化遗 产损失;L4-财产经济损失。 对于服务设施,L’2-公众 服务损失;L’4-经济损失。
对比
容许值RT 10-5 10-3 10-3
当R<RT说明现有的雷电防护 措施能够满足要求,评估完毕。
精选课件
当R>RT时说明风险值过高, 应对现有的防护措施进行改进。
改进措施
4
我们须将措施改进直至每一风险总值小于允许值。
改进措施应与实际相结合,一些不切实际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常用标准分析
作者:李萍蔡和章马秀玉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07期
【摘要】对常用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标准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常用的两类评估方法,并从标准的局限性、标准确定重点及标准所采用的公式、指数、因子等方面对不同的标准认真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标准防雷
1 引言
从标准角度看,目前国内外有多个关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本文主要就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各种标准进行对比,并分析其优缺点。
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介绍
我国各个省市所应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规范并不相同,例如江苏省评估工作基于
IEC62305和GB21714,重庆、西安则基于QX/T85-2007,但总体来说,有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1)《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3-2000),适用范围是由雷击电磁脉冲(LEMP)对气象信息系统造成损失的风险的评估,所用的方法基于早期国外防雷标准中的因子分析法,评估的重点是确定年平均直击雷次数和年平均允许雷击次数;(2)《通信局站雷电损坏危险的评估》(ITU-T K.39),适用于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过电流)造成的设备危害和人员安全危害的风险的评估;(3)《建筑物电子信息体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处环境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4)《雷击损害风险评估》(IEC6166),主要阐述了建筑物与服务设施的分类、雷灾风险、防护措施的选择过程以及建筑物与服务设施防护的基本标准等问题;(5)《雷电防护》(IEC 62305),共分5个部分,IEC 62305-1清楚地说明了在防雷电保护结构中遵循的一般原则;IEC 62305-2表述了保护的需要、安装保护措施的经济利益和适当的保护措施的选择程序,以及风险管理的方法;IEC 62305-3涉及减少对建筑物的物理损害和威胁生命安全的方法;IEC 62305-4阐述了减少建筑物内电器和电子系统故障的方法;IEC 62305-5涉及减少与建筑物有关的服务(主要是电力和电信)的物理损害和出现故障的方法;(6)《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QX/T85—2007),此规范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分为预评估、方案评估与现状评估,主要包括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损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雷电灾害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3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目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定性评估,一种是定量评估。
GB50057-2010中规定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这属于定性评估。
而IEC62305-2以及由此衍生出的GB/T21714、 QX/T85-2007则通过对损失量的影响因子的选择,然后进行计算,得出雷击风险的各种损失的数值,这属于定量评估。
综合来看,我国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的方法,有的地方用定性,有的地方用定量,还没有统一。
在该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在个别参数的选取上细化或有少许变动。
4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标准的分析
4.1 评估标准的局限性
任何方法都是有其适用的范围的,同样,评估中经常用到的标准也是有其适用范围的,下面对常用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标准的范围进行简单的分析:
IEC62305-1适用于建筑物包括其中的装备和设备,也包括人身以及进入建筑物的公共设施。
不适用于铁路设施,车辆、船只、飞行器、海岸设施以及地下高压管道。
IEC62305-2适用于由雷击导致的建筑物内或公共设施内的风险评估。
GB/T21714.2适用于建筑物和服务设施的雷击风险评估。
QX/T85-2007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以上三个规范,均不适用于铁路设施,车辆、船只、飞行器、海岸设施以及地下高压管道。
因此,当评估对象出现特殊化时,雷击风险评估需要加入新的技术标准。
4.2 评估标准的比较
4.2.1 评估标准的相似性
(1)各评估标准都把重点放在雷电灾害损害次数这个参数上,而决定损害次数的子参数的选取大多以经验为主。
(2)各评估标准都需要计算出实际损害次数(实际风险)和允许损害次数(允许风险),然后给出风险级别并提供适当的防护措施。
(3)各评估标准在处理雷电灾害损失和雷电灾害风险时,都使用相对值,且大部分参数都以表格等形式给出一定的典型值,取值不连续而且很难达到比较高的精度。
(4)各评估标准都要求精确得到评估对象(建筑物或服务设施)的雷击有效面积,乘上当地的雷击密度而计算其可能雷击次数,然后需要求得允许雷灾水平(可承受雷灾水平)。
4.2.2 评估标准的区别
虽然个标准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区别:(1)从评估结果考虑,通过对各个标准之间做比较,可以发现ITU-T k.39和IEC61662都是以公式R=N×P×δ基本计算公式,两个标准都考虑了人身损失和财产损失等,都是通过计算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E来最终确定评估对象的雷电防护必要性和防护等级(防护级别)。
而IEC62305、GB/T21714.2和
QX/T85-2007都是以公式Rx=Nx×Px×Lx基本公式,三个标准都考率了人身伤亡损失风险、公众服务损失风险、文化遗产损失风险及经济损失风险,都是通过确定风险分量并计算风险分量值,将其分量值与其分量最大允许值相比较最终确定该建筑物是否在风险允许范围内
(2)IEC61662、IEC62305标准包括尤其衍生出来的GB/T21714.2和QX/T85-2007是最复杂、准确度及可信度最高的,也是我国目前气象行业开展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技术规范,综合了建筑物所在区域预计年遭受雷击次数N、在建筑物区域内遭受到雷击后可能发生雷电灾害损失的概率P及建筑物在遭受雷击后可能发生的后果及损失程度L三个因素,而每个因素的计算都是通过一系列的相关限制因子来确定的。
但是GB/T21714.2里面的分量、因子、概率、损失率等数据是德国人根据欧洲的雷电特性、雷电环境、年平均雷暴日、土壤电阻率等统计、计算出的,适合欧洲情况。
而中国在雷电特性、雷电环境、年平均雷暴日、土壤电阻率等各方面是截然不同的。
因此,还需要将GB/T21714.2的分量、因子、概率、损失率等统计、计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数据(3)QX3-2000与GB50343—2004标准的评估重点是确定年平均允许雷击次数Nc,但其所采用的公式不同,QX3-2000计算Nc的公式为Nc=5.8*10-3/C或
Nc=5.8*10-4/C,其中C=C1+C2+C3+C4+C5,因此其评估精度主要取决于建筑材料因子、信息系统重要程度因子、设备耐冲击类型因子、设备的LPZ因子和雷击后果因子。
而GB50343—2004计算Nc的公式为Nc=5.8*10-1.5/C,其中C=C1+C2+C3+C4+C5+C6,C1~C5同QX3-2000中规定的,C6为区域雷暴等级因子。
两种标准虽然计算公式类似,但所用的指数不同,同时GB50343—2004也比QX3-2000多了一个因子(4)QX3-2000和GB50343—2004与
IEC61662标准在计算雷击大地的平局密度Ng的计算公式上也是不同的,QX3-2000和
GB50343—2004计算Ng的公式为Ng=0.024Td1.3,而IEC61662中为Ng=0.04Td1.25(5)ITU-Tk.39标准的评估重点是确定雷电损害次数F,F=Fd +Fn +Fs+Fa,其中Fd=Ng*Ad*Pd,
Fn=Ng*An*Pn,Fs =Ng*As*Ps,Fa=Ng*Aa*Pa,一般情况下以Fs为主;而面积Ad,An,As 和Aa,在评估时要注意各类面积可能重叠,概率因子P的确定方法基本上来自于经验,其大小与设备自身性质和特定的保护措施有关。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常用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标准中包含了三个评估评估重点,即确定雷击风险R,确定年平均雷击次数Nc以及确定雷电损害次数F,并且各标准所采用的公式及所需因子等也不尽相同,采用的方法也不相同,但各有其优缺点,应当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进行选取。
5 结语
通过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常用标准的分析,各标准都对雷击损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流程及各因子的选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但是对大气雷电环境的评价都是简单介绍,而进行大气雷电环境评价的基础是拥有数量足够、信息可靠的闪电资料,对目标地点周边一定距离内雷电环境分析,区别于以往一贯的基于雷暴日进行大气雷电环境分析的粗略计算;即使是同一地区相距较近的两地,也有可能得到不同的雷电环境分析结论。
参考文献:
[1]QX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
[2]ITU-T K.39《通信局站雷电损坏危险的评估》.
[3]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体统防雷技术规范》.
[4]IEC6166《雷击损害风险评估》.
[5]IEC 62305《雷电防护》.
[6]QX/T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7]GB/T21714.2-2008《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
[8]钟万强,肖稳安.建筑物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体系和方法,http://qxbzjk.cma,/servlet/News?Node=15611.
[9]严春银.论雷击风险评估的技术规则与法制制度.气象软科学,2006年第2期.
[10]金雯晴,林冠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对比.现代建筑电气,No.6 Vo1.2(Serial No.18)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