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环境文化影响——以西藏拉萨为例

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环境文化影响——以西藏拉萨为例

2020年1月下半月刊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环境文化影响——以西藏拉萨为例肖榕泽 陈 邃旅游环境指在旅游活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各种因素的存在状况和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因素。

本文以拉萨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内与旅游活动相关的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文化造成的影响,并对进一步更好地发展和保护拉萨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建议和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2006年以来,西藏的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有着“日光城”美称的拉萨,以其壮美的寺庙建筑和周边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快速发展,大量旅游者的进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基于游客和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不断的交往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促进了文化交流,并对当地的环境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本文是基于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文化,探寻在拉萨旅游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旅游活动会对当地的环境文化造成何种影响,这种影响的利弊会造就什么样的后果,针对此类题材,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针对旅游活动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拉萨地区的节庆旅游等优秀的学刊论文等,除了查阅借鉴相关论文期刊,在研究拉萨旅游发展时,采取了大数据分析法,通过大数据反映出拉萨当地的旅游发展,从中和旅游活动相结合起来,共同探寻对策及相关建议。

三、西藏(拉萨)旅游发展概况拉萨在藏语中意思为“圣地”“佛城”,是西藏自治区的行政首府,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理位置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的河谷地带,海拔3 658米,总人口约50多万人,10多个民族聚集于此,其中藏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87%,全年日照时间达3 000小时以上,因此又称“日光城”。

在拉萨同时有着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著名的宗教寺院以及虔诚的朝拜者,宗教的神秘感一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

除此以外,拉萨凭借独特的高原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自20世纪80年代拉萨旅游业开始发展以来,截至2014年,拉萨的旅游业及旅游收入逐年递增,历年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如表1所示。

论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影响

论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影响

论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影响[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与此同时,更多的城市和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被相继开发,大量的外来旅游者进入旅游目的地,为当地带来了许多可观的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对当地发展不利的因素。

本文以旅游文化学的角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简单的论述了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活动旅游目的地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目录1.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积极影响1.1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1.2有助于增进旅游目的地与国际间的相互了解1.3通过旅游宣传促使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2.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消极影响2.1民族文化的弱化以至同化2.2文化舞台化、商品化2.3文化价值观的退化甚至遗失3.目的地社会文化变化的控制原则和方法3.1控制指导原则―坚持发展可持续旅游3.2控制方法―严格按照旅游社会文化规划开展旅游活动[引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各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大群外来人口在接待地之间流动,在与当地主人的接触中产生了一系列交流活动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些活动和关系对客人和主人两方面都将产生影响。

然而由于客人在接待地活动的时间短暂而分散,对外来旅游者和个人和其所属社会产生的影响远不如接待地居民和社会所受影响那样集中和深刻。

旅游活动带来的社会接触和文化交流对旅游者和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1、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积极影响旅游能够促进旅游地的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旅游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有利于旅游地社会文化与科技进步,能够为旅游接待地提供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等已为人们所普遍认同。

1.1、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国内旅游而言的。

其一,旅游活动具有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作用。

大量的外来游客为当地居民带来现代消费观念,是当地人愿意走出去了解外界事物,提高了当地居民的自身修养。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从文化交流、文化保护、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四个方面探讨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交流旅游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得以通过旅游得以展开。

旅游可以使不同背景的人们相互了解、尊重和包容,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使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往往会结识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从而促进国际间的友谊和团结。

二、文化保护很多旅游景点都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旅游业对保护这些文化遗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地政府和旅游从业者为维护这些景点的原貌和历史价值积极努力,加强其管理和维护。

同时,这些景点也成为游客学习了解历史文化的好去处,促进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文化创新旅游业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创新的发展。

当地政府和旅游从业者通过对旅游景点的改建和创意设计提高景点的吸引力,创造独特的旅游文化。

并不断的创新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促进了文化创新。

四、文化产业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的兴起也使得文化产品和服务得到迅速发展,旅游消费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旅游业对于社会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旅游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保护了历史文化,推动了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规划,也是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国内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理论综述

国内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理论综述

Vo . 4. . 1 2 No4
20 0 6年 8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u 2 0 g. 0 6
国 内旅游对 目的地社 会文化 影响研 究的理论综述
王璐璐
(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系 ,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4
[ 摘
要 ]旅 游 对 目的 地 的 社 会 文 化 影 响是 近 年 来 旅 游 学界 研 究 的 热 点 问题 , 文 章 通 过 回 ̄ 18 年 以 来 国 内有 关 I9 0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4期
黔 东 南 民族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u a fS uh at ih uNa o a a h rsColg o r l o tes z o t n l n o Gu i Te c e ' l e e
法。
[ 键 词 ]旅 游 ; 会 文 化 影 响 ; 论 研 究 关 社 理 [ 中图 分 类 号 ]F 9 [ 献 标 识 码 ]A [ 50 文 文章 编 号 ]10 — 9 120 )4 0 1 — 4 0 2 6 9 (0 6 0 — 0 0 0
A u m a y o m e t n a e t lRe e r h o h m p c f S m r fDo si Fu d m n a s a c n t e I a to c To rs n De tn t I S ca l r 1 u im o si a i l ns 0 o O S o i lCu t e u
W ANG L - u u l
( u - et l n e l fr ao a t s Wua u e 4 0 7, hn) S t C n a U l r t o N t n l e, h nH b i 3 0 4 C i oh r v sr i i i a

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与文化交流

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与文化交流

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与文化交流旅游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促进社会影响和文化交流。

当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他们往往会考虑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旅游目的地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旅游带来的文化交流。

首先,旅游目的地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一些热门旅游城市如巴塞罗那和巴黎,依靠旅游业成为了世界级的经济中心。

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这些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

其次,旅游也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机会。

当人们到达一个新的目的地时,他们往往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理解和尊重。

旅游者可以通过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艺术展览和历史遗迹来了解目的地的文化背景。

此外,与当地人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旅游者可以通过与当地人交谈、参加当地的节日庆典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种文化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然而,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交流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业的过度发展可能会对当地社会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依赖旅游业的地区可能面临经济波动和失业问题。

此外,大量的旅游者涌入一个地区可能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例如,一些著名的海滩目的地常常面临垃圾问题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此外,文化交流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

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旅游者应该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避免对当地人的冒犯。

同时,当地人也应该接纳和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

只有通过互相理解和尊重,文化交流才能真正实现。

为了解决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影响和促进文化交流,各方面的努力都是必要的。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二 、 国 内相 关研 究
相 比较 而言 ,在旅 游对 目的地 社会 文化影 响研 究 这 一领 域里 ,国 内的研究 远远滞 后于 国外 。 中国 当代 旅游 业 的 发展 起 步 于 17 90年代 末 ,在 三 十余 年 的时 间里 ,旅 游 学 术研 究 显 得 非 常 薄弱 。尤 其 , 旅游 给 目的地 所 带来 的 社 会 文 化 影 响 研 究 更 是 如 此 。 同时 ,由于旅 游影 响研究 从起 步之 初就并 非建 构在 对旅 游 业 发 展 高 屋 建瓴 式 的 前 瞻 性 防范 研 究 上 ,而是 一种 由于 问题 的暴 露而 不得 已进行 的检 讨 和探 因式 的后 补性 研究 ,因而旅 游影 响研究 一直滞 后于 旅游 学研 究 的其 他 领 域 。 直 到 2 0世 纪 9 0年 代 ,随着 人们 对旅 游 的认识 不断 深化 ,许 多有 识 之 士认 识 到 :旅 游 经济不 是旅 游 的领头学 科 ,仅仅 是 旅游 研究 的一个 分支 。 国 内的旅 游社 会影 响就是 在 这种 背 景下 产生 的 。 19 9 1年 南 开 大 学 的 刘 振礼 教 授 在 河 北 野 三 坡 进行 了有 关旅 游对 接待 地 的社会 效应 调查 研究 ,得 出了旅 游 的社会 影 响以有 利方面 占主导地 位 ,尤 其 以经济 方 面 最 为 突 出 的结论 ,研究 结 果发 表 于 19 92年 《 旅游学刊》 的第 3期上 ,这是 国内第一 篇 公 开发 表 的关 于 旅 游 社 会 影 响 的学 术 论 文 。但

要 :随着旅游 开发 的进一 步深化 和旅 游业规模 的不 断扩 大 ,旅 游给 目的地 带来的社会 文化影响 日益
明显 ,逐渐 引起 了学术界 的广泛关注 ,使 之成为旅 游学研 究的热点 问题 。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综述引言旅游是一种特殊的行为,通过游客的流动和交流,可以对目的地社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综述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研究,探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和研究成果。

1.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1.1 经济影响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目的地带来经济收益,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税收的提高。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和零售业等。

这些经济影响可以带动目的地的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1.2 社会影响旅游对目的地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导致目的地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旅游季节和旅游热点地区。

旅游业的兴起可能增加了季节性工作机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此外,旅游活动可能对目的地社会关系产生影响,如增加社会交流和文化融合的机会,同时也可能带来文化冲突和社会紧张。

1.3 文化影响旅游对目的地文化的影响是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重要方面。

旅游活动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增强目的地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同时,旅游活动也可能对目的地文化造成扭曲或消解,出现文化商业化和文化浅尝辄止的现象。

因此,旅游对目的地文化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方法2.1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方式,研究者可以了解和解释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揭示其中的机制和规律。

定性研究方法具有灵活性和深入性的优势,可以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意义和感受。

2.2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也是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实地观测和统计分析等手段,研究者可以量化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社会文化的影响

其划 分为旅游 的经济影 响、 旅游 的物 质环 对 目的地 的 社 会文 化 影 响是 指 , 游 活 动 8 . % 。之 后 , 调 查 结果 进 行 了统 计 分 旅 21 2 对 境影 响和旅游 的社会文化影 响三个大 的 对 目的地 社 会 的价 值 观和 意 义 体 系 ( 语 析 , 括 频 次分 布 均 值 、 如 包 因子 分 析 、 差 分 方 类 别 。其 中 , 就 旅游 的社 会 文 化影 响而 言 、 饰 、 间 艺术 、 教 等 ) 单 服 民 宗 以及 社 会 生 析 等 方法 。其 中 , 问卷 调 查 表 明 旅游 给 当 言, 又可细分 为对旅 游者 ( 客人) 的影响、 活 质 量 ( 家庭 结 构 、 别 角色 、 会 结构 地社区带来相 当大的变化, 如 性 社 同时居 民们也 对 日的地居民 ( 主人) 的影响和对主一 客关 等) 所产生的影响 。旅游者一旦进入接待 是 喜 欢 这种 变 化 的 。因 此 可 以说 , 于 旅 对
。而 史 密斯 则把 旅游 开发 的社 会 影 响 四个 不 同 旅 游 发 展 程 度 的 居 民 点 作 为 调 释对旅游社会 文化影响的认知 , 研究分析 变 ” 自 即西 街 、 益 、 坪 和 高 田 。调 普 兴 旅 游对 当地 居 民所 造 成 的 社会 文化 影 响 。 归 结为 示 范效 应 、社 会 分 层 与 社会 化 、 查 对 象 地 , 文化 复 兴 和憎 畏 感 。 马西 森 和 沃 尔 认 查 问 卷 是 依 据 A &Co po p rm t n提 出 的 旅 游 并在 此 基 础 上 , 出旅 游对 社 会 丈化 影 响 尊 、 提 的有 效调 控措 施 。
安全水 平、 道德 规范 、 创造 2 阳 朔社 会 调 查及 结 果分 析 。 阳朔 、 在 朔县 为 例 , 过 实证 调 查 , 用 旅 游地 理 体生活方 式、 通 运 力、 传统 庆 典 以及 社 区 组织 等 几 方 面 的 改 县 旅 游 局 的帮 助 下 , 次 问卷 调 查 确 定 了 本 学、 社会 学、 文化人类学等理论 与方法, 阐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摘要:当今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既有积极促进也有不少消极影响,如目的地居民心理和行为、社会生活的消极变化;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的破坏;文化传统遭到异地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民俗文化出现庸俗化的倾向;文化限制宽松化,旅游犯罪率上升等。

这类负面影响给该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消极影响随着现代化步伐和全球范围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旅游业以自身鲜明的行业特色在国民经济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旅游影响研究是旅游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旅游经济影响及旅游的物质环境影响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同时,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特别是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也逐步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旅游地(即旅游接待地或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所要到达和游览的地方,也是旅游的主要活动和接待工作展开的地方。

它可以是某个国家、地区或城市,也可以指某个特定的区域。

旅游地社会文化是旅游者所携带的异质文化和当地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和整合的结果。

大众化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如促进旅游地的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旅游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有利于旅游地社会文化与科技进步,能够为旅游接待地提供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等已为人们所普遍认同。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旅游也是一把“双刃剑”。

当前不少地区发展旅游业主要着眼于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对旅游浪潮给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重视不足,给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目前蒸蒸日上的旅游浪潮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和行为、社会生活的消极变化。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接待地社会中,引起接待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从而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示范效应是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摘要:当今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既有积极促进也有不少消极影响,如目的地居民心理和行为、社会生活的消极变化;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的破坏;文化传统遭到异地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民俗文化出现庸俗化的倾向;文化限制宽松化,旅游犯罪率上升等。

这类负面影响给该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消极影响随着现代化步伐和全球范围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旅游业以自身鲜明的行业特色在国民经济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旅游影响研究是旅游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旅游经济影响及旅游的物质环境影响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同时,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特别是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也逐步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旅游地(即旅游接待地或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所要到达和游览的地方,也是旅游的主要活动和接待工作展开的地方。

它可以是某个国家、地区或城市,也可以指某个特定的区域。

旅游地社会文化是旅游者所携带的异质文化和当地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和整合的结果。

大众化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如促进旅游地的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旅游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复兴,有利于旅游地社会文化与科技进步,能够为旅游接待地提供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等已为人们所普遍认同。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旅游也是一把“双刃剑”。

当前不少地区发展旅游业主要着眼于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对旅游浪潮给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重视不足,给该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目前蒸蒸日上的旅游浪潮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和行为、社会生活的消极变化。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接待地社会中,引起接待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从而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示范效应是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

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维普资讯
2 0 / 4 总第 3 6期 061 4
文章编号 :10 —18 (0 6 1 0 6 0 0 1 4 X 20 ) 4— 12~ 3
商 业 研 究
旅 游 业对 旅 游 目硇 地社 合文 化 影 响 研 夯
邢 慧斌 ,王子新
( 河北大学 管理 学院 ,河北 保定 0 10 ) 7 02 摘要 :中国旅 游业迅速发展而带来的巨大经济利润 的同时 ,其对社会 、文化的 负面影响也是 不容忽视
种作用很难明确地加以界定和区分。同时两者也是经 常转化 的,超过 了 目的地承 受能力所允许 的 “ , 度” 积极影响也会转化为消极影响,不利因素如加 以有效 控制也可 以变为促进 的力量。可见正确科学的评价和 认识旅游业所带来的一系列影 响是 比较困难的。笔者 试图从当地居 民、当地社会文化本身、当地经济和社 会的大环境等三个 方面构 建旅游 影响 “ 度” 的理论 评价体系 ,为评价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提供一条新的 思路 ,同时也为解决当前我 国旅游业发展 中产生 的负 面社会文化影响提供决策依据和行动参考 。
长速度

对 当地居 民的 影响
具体原因可以从 以下几 方面分析 : ( )旅游业 1 为 当地居 民所提供 的工作一般是较 为初级的工作 ,而
当地居民是旅游 目的地文化 的载体 ,扮演着 当地
资源、环境 、文 化的继承者 、保护 者和传播 者 的角 色。文化的最核心 的价值观 、本质特征都在当地居 民 的言谈举止 、音容笑貌、穿衣戴 帽、为人处事中一一 得到体现。影响和改变 了当地文化的载体—— 当地居 民 ,也就意味着 目的地文化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旅游 业对当地居 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以下三方面 : ( 一)有助于增加 当地居 民的收入 ,但是实际购 买力并没有 以相应 的比例增长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空间分异研究进展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空间分异研究进展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 目 ( 170 9 4 0 19 ). 作者简介 :蒋辉 ( 9 6一) 18 ,男 ,安徽省滁 州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为旅游地理与 对目 地 会 化 空 分 研 进 等: 游 的 社 文 影响 向 异 究 展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旅游社会文化影响 ;空间分异 ;旅游影 响空间分 异理 论
中图分类号 :F 9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82 2 1 ) 1— 0 8一 7 0 1 7 5 (02 0 09 O
( )旅游者的空间分异研究 ,对旅游影 响的空 间分 4
异 的 7个基 本规律 :( ) 区域旅 游影 响空 间分 异 总 1
体符合距离衰减规律 ;( )不同性质的旅游影响具 2
有不 同的空间分 异规 律 ;( )不 同尺度 、性 质 的旅 3 游 区具有 不 同的旅游 影 响空 间分异 格局 ;( ) 区域 4 旅 游影 响具有 沿交通 线路 扩散 的规 律 ;( ) 不 同类 5
民感知和态 度作 为旅 游 影 响 的测 量指标 ,并 认 为这 指标具有一定 的可行性 和 有效性 j 国外 关于 目 。

的地居 民旅 游影 响 感 知 与态 度 的研究 成 果 主要 集 中 在居 民对旅 游 影 响 的感 知 与态 度 、影响 居 民感 知 与 态度 的因素 以及 相应 的理 论解 释 3方 面 ,对旅 游 现
为在 旅游 规划 中 ,旅 游 区域 是一 个 用来 提供 旅行 者
有较 大差 异 。根 据旅 游设 施 、店 面 的数 量 以及 旅 游 者 与居 民 的人 数 比 ,李东 和 把案 例 地 三 河古 镇 区 划 分为 核心 区、过 渡 区 、外 围区 ,通 过对 3个 区 域 的 居 民对旅 游影 响感 知 和态 度 的 调查 ,分 析 了旅 游影 响 的空 间分 异 ¨ 。另 外 在 研 究 大 尺 度 的 黄 山 风 景

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参考文献
刘赵平,再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J],旅游学刊1998(1), 全华,从武陵源看自然风景开发区的区域社会效应[[ J],经济地理, 1994, (4). 张晓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 J],思想战线2002, 28(1), 马晓京,民族旅游文化商品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J],中南民 族人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6) 马波.《现代旅游学》第一版.山东 青岛出版,2001 张波.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4, 24(4):68—71 黄建军.昆明旅游犯罪研究.旅游学刊,2000, (3):60—64
谢谢 观赏
社会结构
社会文化
民俗风情 结语
旅游对目的地民俗风情的影响
居民
目前学术界就旅游对民俗风情所造成的影响,大多数人倾向于将其定 位在消极影响方面。
胡绍林(1999 )等人对张家界民俗旅游发展中的民俗风情粗糙低俗的现 象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规范发展民俗旅游的对策。 马晓京((2002)则认为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商品化视为旅游对民族文 化的消极影响过于片面,指出在商品经济还非常落后的民族地区,旅 游对接待地民俗风情的影响,其积极影响远远大于消极影响,积极影 响主要有树立现代商品经济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实现民族文化的良性 变迁;加速民族文化的世界化进程等方面。 于岚(2003)对旅游的真实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在研究民俗旅游 产品的真实性问题时,应侧重于真实性的体验而不是本体意义上的真 实。 徐乐娜(2007 )认为广西文化旅游的开展对当地壮族民歌在现代社会中 的转型有着很大的影响。
社会结构 社会文化 民俗风情 结语
旅游对目的地社会结构的影响

旅游在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影响

旅游在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影响

旅游在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旅游业的“无烟工业”之谓道出了它的经济属性,这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表现在初级阶段的主要目的。

但旅游业的发展带给目的地社会文化方面的变迁也是不容忽视的,恰如旅游人类学所认为的“旅游过程也是游客与东道主进行文化接触、碰撞的过程”;换言之,面对游客所持文化姿态,不管旅游目的地的人们是否愿意,这种文化的接触与碰撞是必然的,其社会文化的变化生发也是必然的。

基于此种认识,本文对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所施加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加以论述。

一、旅游是一种有效的的文化传播媒介旅游并不是文化传播的主体,但于无意间却在事实上制造了旅游者的本土文化与旅游目的地的异地文化之间的接触或碰撞,并在此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同程度上的交流。

仅就目的地来说,这种交流带给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的积极或者消极的属性是不确定的,而这种不确定性又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居民人文素养水平、自然環境的承载能力、文化背景发展的态势强弱等。

从目的地的社会文化角度来说,如果旅游者所持文化背景及其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程度、道德认知等诸多方面与目的地居民大致相同或类似——尽管事实上的文化差异存在是必然的,这也是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之所在——属于同属文化传播,那么这种文化上的交流或碰撞就会因主客双方经验的大量重叠而使交流保持在一种较为顺畅的状态。

如现在国内游中比较热的云南风情游、西藏观光游、大美新疆游等均属此类,同属中华儒家文化圈,却又因地域、民族等诸多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旅游者的到来在感受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差异性的同时,也会带给目的地居民看待自身社会文化的新视角以及因新的文化信息融入而在有意无意中改变原有的文化生态。

当然,如果这种文化接触或碰撞属于异属文化传播,即旅游者所持文化背景与目的地居民的文化背景非属同类,则双方在价值观念、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认知等方面发生与存在文化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浅析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1)

浅析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1)

浅析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旅游业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对目的地环境造成了影响。

本文将从旅游业的角度探讨其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

一、经济方面的影响旅游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旅游业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例如,在中国,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相关企业提供了灵活就业和服务岗位,助力地方经济增长。

然而,旅游业也会对当地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首先,大规模旅游活动会导致物价上涨、资源短缺等问题,损害当地人民利益。

其次,由于旅游业的季节性特征,当地经济对旅游业的依赖性过高,一旦旅游业发展出现问题,当地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社会方面的影响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也比较显著。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加强地区间的联系,扩大社会交流,提升文化品位。

例如,旅游活动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流通,增加文化交流和理解。

然而,旅游业也会带来诸如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旅游垃圾、文化冲突等问题,对当地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当地一些文化资源被商业化,失去了其原有的魅力和价值,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

三、文化方面的影响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

文化旅游不仅能够传承文化,更能够提高文化的弘扬度。

旅游活动可以让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

然而,过度商业化的文化旅游会破坏当地文化,文化被削弱和殖民化。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保持文化和旅游业的平衡,保持文化传承和原貌性,成为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四、环境方面的影响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资源,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环境破坏。

例如,促进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控制旅游的规模和密度,降低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旅游业对目的地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良好的规划和管理,实现旅游产业和环境的双赢局面。

近10年文化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Management》、《AnnalsofTourism

近10年文化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Management》、《AnnalsofTourism

近10年文化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Management》、《AnnalsofTourismResearch》和《旅游学刊》研究评述近10年来,文化旅游研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三本权威旅游研究期刊所发表的有关文化旅游研究的论文进行评述和总结,分别是《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旅游学刊》。

《Tourism Management》是国际旅游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期刊之一,发表了许多有关文化旅游研究的高水平论文。

近年来,该期刊中的文化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关注如何保护和管理不同地区的文化遗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者通过对文化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和保护措施,例如加强执法力度、建立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等。

其次,关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吸引游客的文化旅游产品,并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开发策略,例如设计特色文化旅游线路、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加强网络宣传等。

此外,近年来,《Tourism Management》也关注了文化旅游与当地社区的关系。

这类研究讨论了文化旅游对当地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实现当地社区的参与和共赢。

研究者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探索了促进文化旅游与当地社区融合发展的模式和机制。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是旅游研究领域的国际顶尖期刊之一,也发表了很多重要的文化旅游研究论文。

近年来,该期刊中的文化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游客体验和满意度的研究。

这类研究试图从游客角度认识文化旅游,探索游客在文化旅游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满意度,并分析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

浅析旅游开发对目的地文化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浅析旅游开发对目的地文化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浅析旅游开发对目的地文化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旅游管理浅析旅游开发对目的地文化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看似拥有极积极正面的价值,实则对旅游目的地文化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如果无视旅游对目的地的消极作用,就有可能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那么旅游开发对目的地文化会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我们需要怎样的对策雷艳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担当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旅游影响研究是旅游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旅游经济影响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同时,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特别是旅游对目的地的文化的消极影响也逐步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一、旅游发展对目的地文化的消极影响(一)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传统的民间习俗和庆典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地点,按照传统习俗的方式举行的,有其独特的内容。

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很多民间习俗或庆典活动逐渐被商品化。

为了迎合与取悦旅游者,随时都被搬上“舞台”,改变时间、地点、程序、方式或者内容。

这些习俗或活动虽然被保留下来,但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其传统的意义和价值,可悲可叹。

比如现下,有些寺庙与导游沆瀣一气,宣传所谓的发财香、智慧香、长寿香,把原本单纯的烧香复杂化、贵族化,诱导人们成套购香、重复购香、高价购香,以此牟取暴利,致使景区中的寺院焚香成灾,空气恶化。

这样不仅改变了宗教的本色,还败坏了旅游目的地的风气。

还有,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纪念品的需要,当地工艺品大量生产,很多粗制滥造的产品充斥于市,这些产品实际上已不能表现传统的风格和制造技艺,使得当地文化的形象和价值受到损害和贬低。

(二)地方文化的独特性逐渐消失文化的独特性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紧密相连,而旅游的开发却与当地的可进入性息息相关。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地理的封闭性被打破,旅游地文化的独特性也必然会受到冲击。

“旅游一旦开发到哪里,哪里的传统面貌便会发生急剧的改变,从衣着、建筑到生活方式都迅速地与外来者趋同”;大同小异的“竹竿舞”从海南的黎族跳到云南的傣族,从贵州的苗族跳到广西的侗族,被人笑称为少数民族民俗风情舞蹈表演的“跳竹竿”现象;另外,与10年前相比,现在丽江城区和坝区,讲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从小就直接单一的教小孩学说汉语已成为风气,约70%的当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已不再说纳西语,这无意中忽略了本土语言文明的传承,甚至可能导致本土语言文明的消逝。

旅游的影响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的影响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的影响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还对整个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一、旅游对社会的经济影响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行业之一,在全球GDP中占比约为10%,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超过了20%。

旅游业不仅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此外,旅游业还能够吸引投资、促进对外贸易、增加税收收入、改善地方基础设施等,为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二、旅游对社会的文化影响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了解。

旅游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记录和传承方式,许多旅游景点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迹,如乐山大佛、故宫等。

旅游也能够激发人们对文化的热爱,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同时也为广大游客带来愉悦和丰富的文化生活体验。

三、旅游对社会的环境影响旅游业因为大规模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利用,所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损害,如水污染、土壤侵蚀、草地损坏等。

同时,大规模的旅游活动也会增加当地环境的压力,损害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因此,保护环境和可持续旅游的理念也逐渐被视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四、旅游对社会的政治影响旅游业有时会被用作政治代理的工具。

许多国家和地区利用旅游业来增进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对外进行旅游交流活动来推动国际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同时,旅游业也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与文化的融合,缓解地区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为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五、旅游对社会的道德影响旅游业也对当地社会的道德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许多旅游目的地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也受到了游客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自身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此外,旅游业还经常伴随着游客的道德问题,如不文明的行为、伤害当地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等问题。

因此,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应该尊重当地的文化和道德,遵守当地的文化规范和价值观。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的物质生活变得十分丰富。

然而,物质的丰富变得让人满足后,不少人开始寻找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最能让我们丰富精神生活的方式——旅游,变得越来越流行。

许多城市也开始着力发展自己的旅游业,来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

下面,我将分析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影响:旅游会带来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绿化、环境的净化和美化、旅游透明度的提高。

通过到自然风景旅游区旅游,公众对环境问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游客需要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游览和体验城市风光、风情、历史和文化,这样就促使旅游接待地政府重视环境问题,下工夫改善环境,搞好接待地卫生。

使道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和完善。

为了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接待地会采取措施改善和完善已有的基础设施,如河湖的疏浚、交通的顺畅等。

促进地区饮食、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由于旅游是个综合性产业,既以其他部门的发展为基础,又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旅游兴而百业兴,旅游的发展可以促使旅游接待地增加酒店餐饮休闲和娱乐场所,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暂居条件,从而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

所有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主要的吸引物。

为发展旅游业,当地有关部门必然会加强管理,维护、恢复这些旅游发展的基础。

如果管理得当,就能促进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从而为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种经济保障。

这些资源的持续利用能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和收入,能长期为政府增加税收。

促进了环境的改善,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旅游,特别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依赖于健康、完好的生态系统。

为保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决策者就必须下决心改善森林、水、空气和风景区的环境状况。

有些地方是以林业和煤矿业为经济支柱的,如黑龙江。

旅游业的兴起,使得当地在失去林业和煤矿业方面的生活机遇后,逐渐从旅游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中找到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5期2006年9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INGEOGRAPHYVol.25,No.5Sept.,2006收稿日期:2006-05;修订日期:2006-07.基金项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XIOG-B04-04)。

作者简介:谢婷(1979-),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发展、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

E-mail:xiet.04b@igsnrr.ac.cn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谢婷1,2,钟林生1,陈田1,袁弘1,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旅游发展使旅游目的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并作为热点问题持续至今。

本文结合人类学家的部分研究成果,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入手,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模型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实证研究较多,理论总结少;定性方法多,定量测算少;研究观点的片面性;研究指标各异,可比性不强。

从长远的角度看,研究成果和实际发展管理的紧密结合、研究技术的突破和理论体系的确立、多学科融合综合研究将成为这个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旅游影响;社会文化;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F590.1;K901.21引言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对目的地而言,大量游客涌入会对目的地区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地理学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1]。

对旅游影响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研究主要偏重于经济影响;随着旅游业逐渐成熟,学者们的研究更趋向于理性和全面,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开始成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3年,T.Nunez分析了一个墨西哥山村开展周末旅游后,居民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变迁情况。

《主人和客人:旅游人类学》、《旅游: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等著作的出版都引起了重大反响。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准确测度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方法开始向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最著名的是旅游影响的态度尺度模型(TIAS)和旅游影响的评估尺度模型(TIS)。

国内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比较早的是徐崇云和顾铮在1984年发表的《旅游对社会文化影响初探》[2],此后这个问题吸引了诸如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关注,旅游对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成为一个极有意义的子课题[3]。

1215期谢婷等: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2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内容及成果2.1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成果的数量及分类国外学者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开始时间较早,成果丰富,截止2006年6月,通过检索ScienceDirect、Springer等数据库,同时收集了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数量如表1所示。

表1国外相关研究成果Tab.1Abroadliteraturesabouttourismsocio-culturalimpacts表1可获取的数据库有限,统计结果仅为作者对目前可获取的国外文献资料的统计结果。

通过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国内主要的相关研究成果如表2所示,从数量统计可知,国内对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量增加,进入21世纪之后,逐渐出现了借鉴国外研究方法,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趋势。

表2国内相关研究成果Tab.2Domesticliteraturesabouttourismsocio-culturalimpacts122地理科学进展25卷2.2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主要研究内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涉及面很广,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2.2.1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示范效应当两种文化接触时,东道主往往轻视自身文化,盲目模仿旅游者。

示范效应的模仿行为会从微观转向宏观,放大成一种社会意识。

示范效应所产生的结果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6],而受示范效应影响最大的是年轻人[22],老一代居民虽不同程度地受到外国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仍保持着祖先们传下来的生活习惯[23,1]。

如果能正确处理好传统和现代化的关系,则能实现社会心理的现代化,社会心理的现代化则有利于实现社会文化的现代化[24]。

示范效应不仅反映在当地居民,在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身上也有明显反映,尤其是涉外酒店的员工[25]。

2.2.2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及其解释Mathieson和Wall[6]曾在1982年指出:过去对旅游正负社会影响的存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应更关注目的地居民对旅游者存在的感知和态度。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量的研究开始集中在居民对旅游、旅游者和旅游发展的态度问题上[26~30],因为居民的态度能够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享受[31,32],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有可能成为成功开发、营销、运作现有或未来旅游项目的一个重要的规划和政策因素[33]。

影响居民旅游感知的生成及其相互间差异的因素[34]:一是旅游地社会经济特征及旅游资源特性,二是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在旅游地社会经济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三是旅游地的发展阶段,案例可参见刘炳献等[35]对广西扬美古镇的研究;四是居民从旅游业中获益的客观差异,案例可参见陆林[36]、Pe-terMason[37]的研究。

人口学特征是影响居民感知差异的因素:不同的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可能会导致对旅游发展的不同态度。

例如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越愿意与外来旅游者交流[38];年老者对旅游能“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感知更强烈[18];在职人员比退休者和家庭妇女更为支持旅游业发展[34]。

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旅游决策参与度相关性大:旅游地居民参与制定旅游规划应当成为旅游发展早期阶段的组成部分[39]。

当地居民感知到他们对旅游发展的控制,会积极地影响他们对旅游的态度;忽略或缺乏地方居民参与,则会导致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反对,削弱他们对旅游者的容忍度,并增强他们对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敏感度[12,40]。

居民态度模型:1975年,Doxey[41]根据在巴巴多斯和尼亚加拉湖区的案例调查,总结得出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可根据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而划分为五个阶段:陶醉阶段、冷漠阶段、恼怒阶段、对抗阶段、后续阶段。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调查研究个案的积累,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建立一个统一的、适用性较强定量评价模型,比较著名的是LanktordV,HowardD的旅游影响态度量表(TourismImpactAttitudeScale)[12],这是一套由27个变量指标所组成,包含2个因子大类的态度尺度模型,该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后的不少学者都对TIAS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实用性进行了探讨[42~45]。

1235期谢婷等: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对居民感知的人类学解释———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人类学和行为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在旅游影响研究中开始提及这一理论。

Perdue[46]指出,居民通过为旅游开发者、旅游经销商及游客提供旅游资源等,以期获得他们认为与之相当的利益。

Ap[13]指出,原有学术研究缺乏关于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的态度的理论解释,而社会交换理论则为更好地解释居民感知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

2.2.3旅游对接待地社会结构的影响当地妇女对自我原有角色认识的转变:旅游也改变了当地妇女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识,她们抓住旅游开发带来的就业机会,积极进行“角色再造”,在当地的旅游服务业中占据了大量岗位,改变了她们在家庭经济中的“附庸”地位[47]。

特别是在某些具有传统禁忌的国家和地区,旅游就业对她们自身的解放起到了促进作用[22]。

但是有些妇女却变成了吸引旅游客源的赚钱机器,其社会地位反倒比过去更低。

而那些通过旅游接待确实提高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妇女,其婚姻状况又可能发生变异[48]。

贫富差距和人际关系交往尺度的变化:由于难以平衡旅游收入方面的差别以及诸多条件对各方参与旅游的限制,可能会造成区域性社会结构的严重分化,加速旅游地贫富悬殊的进程[49]。

旅游使接待地居民的经济观念越来越强烈,经济上的计算成为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标尺[48]。

移民问题:国外学者对旅游移民的研究开始较早,而且探讨比较深入,很多学者都从动机、类型和影响上对旅游移民进行了长期研究[50~54]。

国内学者也根据具体的案例研究了旅游移民带来的影响:旅游的开发不但帮助社区留住了将要迁移的人员,而且将那些寻求工作与发展机会的外来人也吸引进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那些处于边远地带的旅游接待地的城市化进程[54];旅游业也使人们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增多,使许多人从农村迁到城市[1]。

张干[55]对重庆、王宪礼[56]对长白山都作了旅游移民分析。

2.2.4旅游对目的地道德、文化的影响(1)旅游与犯罪:一些学者认为,旅游是导致犯罪的潜在决定因素[57]。

旅游业的发展致使旅游接待地人民的道德水准下降,甚至出现卖淫、犯罪率上升和赌博成风等现象。

自然风景区内的犯罪类型,除了卖淫和赌博外,主要是偷盗、抢劫、贪污、受贿和黑市交易[58],黄建军[59]系统分析了旅游犯罪的类型、侵害对象、空间特征及诱发旅游犯罪的条件和因素。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在现代旅游产生之前,犯罪、赌博、卖淫等现象早已存在,因此,这些社会不良道德问题并非是发展旅游导致的必然结果[1]。

但是受旅游者思想文化的冲击,以及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利益驱使,旅游接待地的价值标准和道德确实发生了变化[6]。

而李经龙等[4]认为旅游地的社会道德感虽然下降了,但却很少有威胁本地居民自身安全的行为发生。

(2)旅游与文化变迁:旅游所导致的文化变迁是不可规避的。

东道社区或社会的文化变迁实质,也就是旅游地原始文化和旅游者外来文化,这两个相互开放的文化系统之间,随着碰撞发生持续的交互适应[39]。

尽管说旅游活动中的文化扩散是双向的,但实际上旅游者给目的地带来的影响比他们受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可能性要大的多[60]。

124地理科学进展25卷文化变更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从另一个角度说,旅游对文化的影响也要辩证的看待,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好与坏来形容旅游业给文化带来的变革,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不能改变的观点[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