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复线船闸测量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儿庄复线船闸测量报告
台儿庄复线船闸测量报告
台儿庄复线船闸测量报告
一、概述
台儿庄复线船闸位于京杭运河韩庄运河段下游、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南部,上游距万年闸枢纽16.7km,下游距江苏省皂河船闸71.5km,为京杭运河长江以北的第九个、山东省境内的第一个通航梯级。
复线船闸建在已建二线船闸南侧,两闸轴线相距100m。
台儿庄复线船闸建设等级为II级,船闸有效尺度为
230×23×5m(长×宽×槛上水深)。
水工建筑物分级标准为:上、下闸首、闸室为2级,上、下游导航、靠船建筑物为3级,临时建筑物为4级。
为了完成整个工程施工测量任务,施工进场开始,我部根据工程施工进展需要陆续调配了具有相应素质的测量技术人员、测量工和相应等级的测量仪器设备,为整个工程施工测量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施工测量的主要目的是把在设计图纸、文件上的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大小、高程以足够的精度在实地上标定出来;用以指导施工,并检测建筑物的竣工形状;而无论是标定建筑物的位置,还是检测其竣工形状均是以施工控制网为基准的;因此在施工放样前都需要建立与工程主体建筑物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网。
1、测量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xx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4.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对测量的特殊性要求。
2、施工测量步骤
进场后首先对业主所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校核,然后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工程的特点,编制相应的施工测量放线方案,加设工程测量控制网,测设平面及高程控制点,测量方案须在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实施。
所引测的现场控制点经复核无误后提交监理工程师复测,满足规范精度要求后进行定点加固保护,以作为建筑物施工的控制依据。
所有放样工作严格按照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执行。
1、平面控制
根据接引的控制网坐标,建立施工现场的三角网,并绘制放样图,将建筑物位置标注在平面坐标图中,然后在施工现场放样定位,复测无误后对定位桩进行浇筑混凝土加固保护。
本工程的平面控制点布设如下:沿闸室顺水流方向在基坑外布设一组纵轴线控制点,在上下闸首两侧各布置一组闸首横轴线控制点。
布设现场控制网点选埋于通视良好、有利方便测量、地质坚硬且能较长时期保存的地方。
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定期进行复测。
2、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网与平面控制网同步布设。
为了便于保护,施工水准点尽量与平面控制点一致。
本工程在闸主体两侧及上、下游等位置建立工地高程控制点,并从提供的水准点上引测高程,高程点控制设在不受施工开挖、填筑、堆料影响的范围外,且选埋于通视良好,地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方便使用的地方,高程点采用不锈钢制成。
高程控制点建立后,定期进行复测、校验。
3、施工放样
基坑开挖前放开挖边线,并在四周设控制桩,以便下步工作复核之用。
建筑物基础现浇混凝土工程立模时放结构物外形线及纵横向控制轴线,以确保立模、绑扎钢筋位置的准确性。
在闸首及闸室底板浇筑完成后将轴线控制点移至其表面,并定期进行复核。
施工期间测放人员与有关施工作业队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安装工程开工前,在建筑物上定出安装控制线和安装轴线、高程控制点。
安装过程中及时检查调整,确保安装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4、施工监测
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需要编制详细的沉降位移观测计划。
沉降位移观测计划中包括观测点位布置、点位埋设、观测周期、记录格式、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
设计对沉降、位移观测有要求时,点位设置、观测周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埋设:设计有要求时,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埋设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当设计没有要求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施工进度情况,选择便于观测、便于点位保护的位置,及时埋设沉降、位移观测点。
从建筑物底板开始建立纵横向轴线、高程观测点,各观测点除定期观测外,在荷载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观测,必要情况下,进行加密观测。
沉降、位移观测记录填写清晰、整洁,每次观测均有记录,并绘制相应图表,及时进行数据分析,以指导后期施工。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业主、监理工程师汇报。
3、主要测量人员及设备
人员:项目部测量技术员四人;主要设备:
仪器类型全站仪水准仪仪器名称拓普康GTS722拓普康AT-G2制造厂家日本日本购置日期20xx年20xx年使用状况良好良好三、实体测量检测
在船闸主体及上下游引航道完成后,对结构物的尺寸、底板高程、顶面高程及平面位置等进行了实际测量,均符合设计要求;依据变形测量数据得知,实体基本稳定;引航道高程经实测符合设计要求。
山东省筑港总公司
台儿庄复线船闸工程A标段项目经理部
20xx年07月26日
扩展阅读:台儿庄大桥洪评报告(修订20xx7)
枣徐线台儿庄大桥工程跨韩庄运河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
设计证章:水利行业甲级证章号:110006-sj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八年七月前言
枣庄市台儿庄区位于山东省的最南部,地处苏鲁交界地区。
枣徐线(S244)叶庄至苏鲁省界公路是连接苏鲁两省的主要道路,现状为二级公路。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路运输飞速发展,现有二级公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根据山东省公路局指导意见,山东省拟将该路段拓宽改造为一级公路。
枣徐线(S244)于台儿庄南通过台儿庄大桥跨越韩庄运河,现状台儿庄大桥不满足一级公路要求,枣徐线拓宽改造工程中,拟对该桥进行扩建。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受枣徐线叶庄至江苏界改建工程建设办公室委托,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枣徐线台儿庄大桥工程跨韩庄运河的防
洪评价工作,并于20xx年6月编制完成了《枣徐线台儿庄大桥工程跨韩庄运河防洪评价报告》。
20xx年6月,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在蚌埠主持召开了《枣徐线台儿庄大桥工程跨韩庄运河防洪评价报告》专家评审会,提出了《枣徐线台儿庄大桥工程跨韩庄运河防洪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附后)。
根据审查意见,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对洪评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编制完成了《枣徐线台儿庄大桥工程跨韩庄运河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
报告主要在以下几处进行了修改完善:
1、补充河道扩挖对桥梁的安全影响分析;
2、完善施工方案及评价;
3、复核壅水计算及分析;
4、补充台儿庄大桥工程位置图及堤防断面补偿示意图。
本报告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高程换算关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废黄河高程=-0.20m。
批准:章敏审定:张少华审核:曾桂菊校核:周立霞项目负责人:殷卫国
报告编写:殷卫国周立霞
主要参加人员:周立霞殷卫国曾桂菊周广盈刘辉
目录
1概述11.1项目背景11.2评价依据2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42基本情况5
2.1建设项目概况52.2流域概况122.3河道基本情况13
2.4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142.5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163河道演变19
3.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193.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203.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214防洪评价计算22
4.1水文分析计算224.2壅水分析计算254.3冲刷分析计算265防洪综合评价29
5.1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29
5.2与现有防洪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5.3对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305.4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315.5对现有防洪工程的影响分析315.6对防洪抢险的影响分析32
5.7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325.8洪水对工程的影响分析326防治与补救措施34
6.1平交道口的设计346.2堤防断面补偿工程346.3护坡工程357结论与建议36
7.1结论36
7.2建议36
附件:
《枣徐线台儿庄大桥工程跨韩庄运河防洪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枣庄市航运管理局《关于枣徐线台儿庄大桥扩建工程建设的复函》附图:
附图一:台儿庄大桥工程位置图附图二:台儿庄大桥平面布置图
附图三:台儿庄大桥桥型布置及桥墩一般构造图附图四:台儿庄大桥地质剖面图附图五:平交道口设计图
1概述1.1项目背景
枣庄市台儿庄区位于山东省的最南部,地处苏鲁交界地区。
枣徐线(S244)叶庄至苏鲁省界公路是连接苏鲁两省的主要道路,是枣庄市红色旅游重要通道,现状为二级公路。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路运输飞速发展,现有二级公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根据山东省公路局指导意见,山东省拟将该路段拓
宽改造为一级公路。
枣徐线台儿庄路段在省界北跨韩庄段京杭运河(以下称韩庄运河),老台儿庄大桥位于该线路上。
老桥于1989年开工建设,1992年建成通车,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通航等级为Ⅱ级,桥梁全长758m,桥面宽14.5m。
枣徐线路段拓宽改造工程中,拟将本桥加宽。
如果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宽度(24.5m)直接加宽,桥梁接缝不在路中心;不同荷载标准的老桥与新桥位于同一行车道上,在车辆冲击荷载的作用下,不同刚度的新、老桥变形不一致,易引起桥面系损坏、行车颠簸;低标准的老桥悬臂端在重车之下极易疲劳破坏,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上,新、老桥不宜直接拼接,因此设计采用分离式加宽方案。
为顺利完成枣徐线拓宽改造工程,受枣徐线叶庄至江苏界改建工程建设办公室的委托,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承担了该桥的施工图设计工作,于20xx年10
月编制完成了《枣徐线~江苏省界路面加宽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要求,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防洪评价报告。
20xx年4月,受枣徐线叶庄至江苏界改建工程建设办公室委托,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枣徐线台儿庄大桥工程跨韩庄运河的防洪评价工作。
20xx年6月,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在蚌埠主持召开了《枣徐线台儿庄大桥工程跨韩庄运河防洪评价报告》专家评审会,会后根据审查意见(附后)进行了修改,形成本报告。
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xx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国务院令发布)。
1.2.2规范规程1、《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
(JTJ062-91);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xx);5、《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办公厅文件办建管[20xx]109号);6、《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xx);7、水利部、国家计委关于颁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1992年4月3日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
8、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通知(20xx年12月25日水利部水建管[20xx]618号);
9、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20xx年1月6日水利部办建管[20xx]2号);
10、水利部淮委关于实施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的通知(1993年4月24日淮委水政资[1993]06号)。
1.2.3有关规划、设计报告及参考资料
1、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20xx年9月编制的《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规划(修订)》;
2、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20xx年12月编制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
3、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设计院1996年1月编制的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近期工程总体设计《南下工程总体设计报告》;
4、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20xx年4月编制的《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韩庄运河、中运河及骆马湖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20xx年4月编制的《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韩庄运河、中运河及骆马湖堤防工程总体初步设计报告》;
6、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10月编制的《京杭运河台儿庄复线船闸工程防洪大堤专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修订)》;
7、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xx年3月编制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台儿庄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8、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印发的国汛[20xx]年8号《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9、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20xx年9月编写的《沂沭泗防汛手册》;10、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1996年11月编写的《沂沭泗河道志》。
1.2.4合同及委托方提供的资料1、枣徐线叶庄至江苏界改建工程建设办公室(委托方)和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方)签定的技术咨询合同;
2、委托方提供的有关桥梁设计图和地质资料等。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1.3.1技术路线
1、资料收集与查勘
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定合同后,立即成立项目组,根据防洪评价要求,于20xx年4月22日至23日进行实地查勘,了解建设项目总体布局以及项目区
基本情况;收集桥梁所在河道有关水文、河道历史、现状、规划治理等方面资料,请委托方提供工程设计相关图纸、地质勘探资料等。
2、计算方法
根据《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实施规划(修订)》(以下简称“实施规划”)对桥址处行洪流量、水位分析计算,依据《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进行冲刷、壅水分析计算。
3、防洪评价
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河道、堤防管理规范对拟建桥梁进行防洪影响评价。
1.3.2工作内容
根据枣徐线叶庄至江苏界改建工程建设办公室(委托方)与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方)签定的技术咨询合同书的要求,本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该段河流的概况、形态及堤防等工程简介。
2、1/20、1/50频率洪水流量、洪水位。
3、建桥后的壅水分析。
4、桥址处在设计洪水时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
5、评价工程对河道防洪及水利工程管理的影响。
6、评价河道行洪对工程的影响。
2
基本情况
2.1建设项目概况
本节所述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工程地质等内容,依据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枣徐线叶庄~江苏省界路面加宽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枣徐线叶庄~江苏省界路面加宽工程台儿庄大桥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以及枣徐线叶庄至江苏界改建工程建设办公室提供的《台儿庄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报告》编写。
2.1.1工程概况
拟建台儿庄大桥在枣庄市台儿庄区境内省道枣徐线(S244)上,于台儿庄南跨越京杭大运河韩庄段(称为韩庄运河),跨越处河道桩号为35+193(起始点为韩庄节制闸),位于台儿庄闸上游0.909km处,距苏鲁省界7.995km(苏鲁省界桩号为43+188),建设范围为运河南北堤之间。
老桥于1992年建成通车,桥梁全长758m,桥面宽14.5m。
拟建桥梁位于老桥下游3m,单向双车道,桥孔布置与老桥一一对应。
工程总投资为3400万元。
台儿庄大桥工程位置图见附图一。
2.1.2桥梁工程概况2.1.2.1设计指标1、建设规模
(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人群荷载:3.3kN/m;(2)偶然荷载:桥墩受船舶撞击力,按内河航道要求验算,顺桥向900kN,横桥向1100kN;(3)桥梁宽度:14.0m(0.5m防撞护栏+4.0m非机动车道(含新泽西护栏)+0.75m路缘带+2×3.75m机动车道+0.75m路缘带+0.5m防撞护栏);(4)计算行车速度:80km/h;(5)最大纵坡:≯3.0%;(6)桥面横坡:1.5%;(7)通航净空(同老桥):京杭大运河标准:净高7m,顶宽50m,侧高5m,净宽70m(二级航道);(8)设计洪水频率:100年一遇;(9)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
2、防洪标准
结合道路功能、等级和桥梁的重要性等因素,本桥设计洪水频率采用1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8500m3/s,相应设计洪水位为30.933m。
梁底最小控制高程为36.74m。
2.1.2.2桥位方案
拟建桥梁工程路线全长758m,范围为K5+653.433~K6+412.12m(公路里程桩号),其中主线桥长172m,设南北引桥,两侧引桥与堤防采用锥坡防护接石砌护堤方式。
综合考虑桥梁过水及行洪要求等因素,该桥墩台轴线布置同水流方向一致,夹角为00。
台儿庄大桥平面布置见附图二。
2.1.2.3桥梁设计方案
拟建台儿庄大桥位于老桥下游3m,两侧桥头与改建道路顺接。
老桥于1992年竣工,跨径组合为(10×20)m+(46+80+46)m+
(8×20+2×20.26+5×20+20.127+2×30)m,桥面净宽13m,总宽14.5m。
老桥主桥为80m预应力砼连续刚构,引桥上部为钢筋砼箱梁、T梁,下部为圆柱式墩、桩基础,桥台为埋置台。
老桥引桥20m跨径的有26孔,新桥引桥设计时,曾分析比较了30m跨径和40m跨径两种方案。
但由于新、老两桥间距较近,考虑新、老桥整体协调,新桥桥孔与老桥孔径对应布置。
1、总体布置
拟建桥梁主桥采用(46+80+46)m预应力砼连续刚构,引桥为20m的预应力砼空心板(桥面连续)、30m的简支转连续预应力砼小箱梁,跨径组合为(10×20)m+(8×20+2×20.26+5×20+20.127+2×30)m。
桥面宽14m,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共11.5m,两侧各设置0.5m防撞护栏和0.75m路缘带,全桥长758m。
2、结构设计(1)上部结构
本工程主桥为(46+80+46)m的预应力砼连续钢构桥,其中19#、20#墩采用墩梁固结,18#、21#墩顶设置盆式橡胶活动支座,采用悬臂浇注的施工方法。
主箱梁采用单箱单室,竖直腹板断面,箱顶面宽为14.0m,底面宽7.4m,翼缘板悬臂长度3.3m,翼缘板端部厚22cm,根部厚55cm,箱梁顶面向外侧斜1.5%的单向横坡,是由内、外腹板高差形成,箱梁底板横向保持水平,纵坡通过梁底预埋钢板形成。
墩顶0号梁段长10m,两个“T构”的悬臂分为9对梁段,梁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各为:4×3.5m、5×4.0m,累计悬臂总长34m,悬臂浇筑梁段最大控制重量约为1230kN,合拢段长度为2.0m(中跨)、1.0m(边跨),边跨现浇梁段各长6.0m。
箱梁高1.8~4.5m,按2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顶板厚25cm;箱梁底板根部厚跨中为30cm,悬臂根部为70cm,箱梁底板也按2次抛物线变化;腹板厚度:0#梁段及1~6号梁段为70cm,7号梁段由70cm线性变化为50cm,8~10号梁段及边跨现浇段为50cm。
主桥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结构。
纵向预应力钢束设置了顶板悬浇束、腹板束、边跨底板连续束、中跨底板连续束、边跨顶板连续束等多种型式;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BW15-3边锚体系,一端张拉,沿桥纵向按50cm间距布置,预应力张拉端与锚固端交错布置;竖向预应力钢筋采用JL32精轧螺纹钢筋,采用梁顶一端张拉方式。
引桥上部采用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和简支转连续预应力砼小箱梁,北引桥跨径组合为(8×20+2×20.26+5×20+20.127+2×30)m,南引桥跨径组合为10×20m。
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采用桥面连续。
横向设置13块板,中板宽1.0m,边板宽1.5m,预制板高0.85m。
桥面横坡为1.5%,纵横坡通过梁底预埋钢板或梁底砼锲形端块形成。
简支转连续预应力砼小箱梁横向设置5片梁,预制梁高1.6m,梁长29.78m,桥面纵横坡通过梁底预埋钢板形成,为增加横向整体性,在各箱梁之间设横向湿接缝。
(2)下部结构
主桥桥墩采用薄壁空心墩,横向墩宽和箱梁一致,为7.4m,19#、20#墩与主梁固结,顺桥向φ2.0m;18#、21#共用墩顶设置盆式橡胶活动支座,顺桥向为φ1.8m。
主桥的4个墩采用群桩基础,φ1.2m的钻孔灌注桩按嵌岩桩设计。
引桥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墩台,桥墩采用双柱式,桥台采用三柱式,空心板桥墩墩径φ1.3m、桩径φ1.5m,空心板与小箱梁之间共用墩及小箱梁桥墩墩径
φ1.5m、桩径φ1.8m,桥台桩径采用φ1.2m。
桩基有摩擦桩和嵌岩桩两种。
台儿庄大桥桥型布置及桥墩一般构造见附图三。
2.1.2.4桥梁施工方案1、施工总平面布置(1)驻地布置
①项目经理部设置在大桥北岸的闫浅村村委会三楼。
②在大桥北大堤桥东滩地一个废弃的旧码头卸货场设置预制场及料场,钢筋、模板加工场,同时设砼拌和站。
③桥梁施工一处、桥梁施工二处及路面施工处驻地同拌和站一起设置,布置在滩地上。
(2)生产及生活用水:施工及生活用水采用地下水,自行打井解决。
(3)生产、办公及生活用房:由于工期较短,工地拟采用较经济的活动板房作为生产、办公及生活用房的主要形式。
(4)工地通讯:项目经理部设程控电话及移动电话,各施工队配备移动电话及对讲机,以加强通讯联络,协调各方关系。
(5)施工便道:施工期间老桥照常通行,因此,利用老桥作为施工便道,以保证河道左、右岸施工的衔接。
桥下东侧设置施工便道,与堤防相接,水上租用小船,保证运输人员的畅通。
(6)弃土区:钻孔灌注桩产生的弃土培护在堤防外侧或远运至引道工程弃土场。
2、施工准备
本工程15#、16#、17#、18#、19#、20#桩基、承台均在水中。
15#采用单排木桩围堰,搭设平台施工作业;20#采用双排木桩围堰施工作业;18#、19#采用钢管桩施工平台,钢套箱围堰方式;16#、17#采用钢管桩施工平台。
3、主要施工方法
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冲击钻和20xx型以上回旋钻机;主桥连续钢构箱梁施工采用挂篮法,引桥采用预制安装法。
2.1.2.5施工进度安排
本工程计划于20xx年8月开工,20xx年10月建成,总工期15个月。
施工进度见表2.1。
表2.1台儿庄大桥施工进度表阶段内容日期工期一
施工准备
8月15日~9月30日45天二主桥灌注桩施工10月1日~12月9日70天三
主桥墩身施工
12月10日~1月31日50天四
主桥连续刚梁施工8月5日~11月10日25天五
引桥桩基与墩台施工10月1日~4月30日7个月六
梁板安装
5月1日~8月31日3个月七
桥面系铺装与护栏9月1日~10月31日1个月
2.1.3工程地质
2.1.
3.1勘察工作概述
本次勘察共完成地质钻孔7个,钻探总进尺293.30m;采取土样60件,试验土样60件;采取岩样42组;作岩石抗压试验12组;做标准贯入试验46次;作水质分析试验2组。
结合老台儿庄大桥勘察钻孔10个,进尺292.3m。
2.1.3.2地形地貌
桥梁桥位区地形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为黄泛区,属于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海拔24~31m左右,地面起伏平缓。
2.1.3.3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