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大青树下的小学【第2课时】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大青树下的小学》第2课时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
我会认 bà hàn yàn bàn yáng
坝 汉 艳 扮扬
dú shuāi jiāo fâng jiã
读 摔跤凤洁
我会写
(鲜艳) (鲜有)
xiān
鲜
xiǎn
奇
qí (好奇)
jī
(奇数)
我会写
早晨 文
绒球 安静
汉族 停下 穿戴不同
鲜艳 粗壮
服装 影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shuāi)跤( jiāo)、做游戏, 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当成会看热闹的 人来写,从侧面衬托了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们的 愉快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边疆小学是一所快乐 的学校,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打扮 绚丽多彩
读课
高高飘扬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当,当当!当,当当!”是描写什么
的词语?这段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 上的铜钟敲响了。
课文讲解 “当,当当!当,当当!”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当,当当!当,当当!”是拟声词,让我们 仿佛听到了悠悠不断的钟声,这钟声引着我们走进
欢快的课堂。
这段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用钟声表明上课了,引出下文。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这段话描写了同学们怎样的生活情景?作者为 什么要描写窗外的景物和小动物?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 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dú)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好听”说明同学们读课文声音整齐、 响亮、有感情。
人教部编版(三上)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优秀版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美。
2.学习并尝试运用拟人化的表达,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3.关注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教学重点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教学学习并尝试运用拟人化的表达,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一)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课件出示:松鼠山狸绒球花凤尾竹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1.谁来读?2.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3.看看你们读得流畅吗?我们开火车读。
4.火眼金睛的你们,看看这些词语的排列,你发现了什么?(三)这些你在自己的学校中都见过吗?是啊!这些词语就给了我们一种新鲜感。
这所小学跟我们小学一样吗?多么特别啊!【板书:特别】【设计意图:本单元的阅读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上课伊始,以词语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的同时,发现词语排列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二、细读文本,学习表达(一)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请自由地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
教师巡视指导。
(二)预设一: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哪里特别呢?这真是一个多民族的小学。
2.你能读出它的特别吗?(三)预设二: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1.窗外有多安静呢?先是(树枝不摇了)再写了(鸟儿不叫了)又写了(蝴蝶停在花朵上),都为了表达什么?(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啊!他听得多认真,这样的氛围更加突出了什么?(窗外十分安静)2.让我们合作来读一读。
我读第一句,温柔的女生来读这三句,开朗的男生来读这一句,让我们一起读出安静。
3.作者是怎样写出安静呢?(1)先写了(树枝不摇了,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再写了(鸟儿不叫了,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又写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他们都被同学们的读书声吸引了。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精品课件 (2)

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穿长册语文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朗读要求:
1、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
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这所民族小学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坪坝 绒球花 凤尾竹 蝴蝶 孔雀舞 山狸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摔跤 铜钟 摇晃 绚丽多彩 穿戴 敬礼 招引 欢唱 招呼
我的
我的课余生活
做了什么 收获和感受 或发生什么趣事等
什么时候
蝴 蝶
招 铜 粗 尾
像这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的“向”字,这样 结构的句子叫做“
排比句”。
坪 坝
加在头、面、颈、手:
戴帽子 戴眼镜 戴手表 戴面具
戴 舞 孔 雀
第二课时
坪坝 绒球花 凤尾竹 蝴蝶 孔雀舞 山狸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摔跤 铜钟 摇晃 绚丽多彩
穿戴 敬礼 招引 欢唱 招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 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缩句方法: 1、认真读句子,明白意思。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删掉次要部分。 (什么)(怎么样)。 (谁)(干什么)。 3、检查短句是否保持原意思。
例:穿戴不同的民族小朋友高高兴兴地上学。
小朋友上学。
1、找句子主干。
2、去掉修饰部分。
3、连一连。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 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什么) 钟声 (怎么样) 敲响了。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 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 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看热闹。
兴高采烈 热闹非凡 热火朝天
小练笔:课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的情景。
1、读范文,理清四部分。
谁玩什么游戏 怎样玩 结果如何 抒发心情
2、分析:哪一部分最具体,抓住什么来写?
1《大青树下的小学》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落、荒”等13个生字,理解“边疆、招呼、穿戴”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和边疆小学的欢快气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体会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词语学习:坝、汉、旗、赛、疆、舞、艳、蝶、雀、巾。
2. 课文理解: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朗读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我国边疆小学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词语学习:利用PPT展示生字,引导学生跟读、拼写,理解词语意思。
3.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 课后习题: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第2课时2. 板书内容:- 生字:坝、汉、旗、赛、疆、舞、艳、蝶、雀、巾- 词语:边疆、招呼、穿戴- 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幸福生活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每个3遍。
2. 抄写词语,每个3遍。
3.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 完成课后习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词语学习、课文阅读、朗读指导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

课后作业
1.阅读《点拨》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 2.完成《典中点》第2课时的练习题。
课文结构
想象画面,感悟严肃、活泼
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这
两个自然段描写了学校怎样的场景,有什么特别的
地方。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过渡段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承上启下
上承孩子们来到学校, 下启孩子们开始上课。
这个画面描写的是什么场景? 上课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 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 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 地听着。
这个场景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严肃安静
树枝为什么不摇了?小鸟为什么不叫了? 蝴蝶为什么一直停在花朵上?小猴子不是最喜 欢玩了吗,现在怎么变得那么安静了?作者为 什么要这样写呢?
通过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 的安静,衬托出学生们上课时的专心,这也表现了这 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可爱
这些小学生有哪些不同?
来处不同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
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
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排比
民族不同
“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哪些词语可以替换它?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
认读词语
坪坝 汉族 鲜艳 打扮 飘扬 朗读 摔跤 凤尾竹 洁白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可爱、热闹欢乐、 祥和的小学。
围绕“新鲜”,感悟团结友爱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第2课时(教案)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上课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总写大青树下的学校的美丽。
(二)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1.文中划线使用了什么句式?使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本句是排比句,“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2.文章中一共提到了几个民族,作者运用了什么句式,体现了什么?
叮铃铃,叮铃铃同学们伴着愉快的铃声,高兴地跑进了教室,热闹的操场又恢复了平静。
四、课堂练习
1.阅读了课文的第一段 你觉得这个学校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2.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其中一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完成练习,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节的生字、词语,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把文章分为几部分,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通过分析文章第二部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分析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加深对最后一点段落的理解。
总结、拓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拓展阅读,增长见识,开拓眼界。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2.这段文章中描写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鸟儿、蝴蝶、猴子,上课时它们在学生读课文。作者采取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写可以使文中更加生动,形象。
3.谈谈,你对文章中“安静”一词的理解?
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第2课时教案课堂练习及答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练习第二课时一、读一读,写一写。
qiúdútínɡ篮()()书()下cūyǐnɡshuāi jiāo()心()子()二、多音字组词。
鲜xiǎn ()好hào ()xiān ()hǎo ( )奇jī()qí( )三、把词语与解释连起来。
鲜艳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打扮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好奇指粗大而结实。
招引绚丽,灿烂美丽。
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粗壮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枝干吸引。
四、词语连连看。
跳课文做孔雀舞读游戏欢唱的小鸟洁白的老师敬爱的粉墙五、排序:课文写了下面三个场景,请按顺序排列,加上序号。
( )下课了,大家一起开展活动。
( )早晨,小学生来到学校。
( )上课了,大家一起读课文。
六、按照课文内容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我知道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写了四个民族的学生一起上学的情景。
( )2.我知道本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场景。
( ) 3.读完课文我知道这是一所美丽、团结、和睦的学校。
( )4.本文描写的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在于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同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 )七、课外阅读。
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每当星期一早晨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一开始,就听小主持人热情高昂的话语:“升旗!”紧接着就是鼓号队敲锣打鼓吹小号合奏洪亮的进行曲。
我们庄.()重地敬着队礼,目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时,学校就热闹非凡了。
站在走廊上俯视,瞧,在那棵枝繁叶茂、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樟树下,站着一队整齐的队伍,左手挎腰鼓,右手持鼓捶,只见他们右手轻轻一挥,便响起了清脆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那铿锵有力的鼓点舞动着每一位腰鼓手的澎湃激情。
宽敞明.()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那美丽的舞姿有时像燕子从空中掠过,有时像流水婉转,有时像斜风细雨,让人驻足长留。
(精品)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两课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分享资料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从刚才的歌曲中你知道了什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
你知道哪些民族?各个民族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自由介绍。
)3.快速扫读,思考: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个民族?(学生交流,教师出示民族名称: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1)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教师出示这几个民族的图片,简要介绍这几个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4.过渡: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
在我国边疆地区,有不同的民族居住在一起,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非常快乐。
那里的孩子们也在同一所学校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这所边疆小学去看一看。
(板书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3)读通课文。
(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巡视。
4.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1)出示词语:坪坝汉族鲜艳打扮飘扬朗读摔跤凤尾竹洁白①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1《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同学们想一想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 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美丽、可爱、团结。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 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附近有小鸟、松鼠 和山狸、校园里还有蝴蝶、花朵、大树。
结构板书
大 青 来处不同
树 民族不同
下 语言不同 的 穿戴不同 小
学
一起上课 一起读课文 一起跳舞 一起游戏
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 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不忍 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 认真,
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 这些小动物呢?
突出小学特点; 突出孩子们读书认真 突出小鸟们快乐自由
同学们想一想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什么?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是“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 小学”。
民族团结 其乐无穷
课文主旨
课文主要写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学 生,齐聚在一所大青树下的学校,共 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美好景象。
民族团结之歌 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 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 五十六窑砖瓦筑成一栋房, 五十六车矿石炼成一炉钢。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粗壮 )的枝干 (可爱)的小学
再读课文说一说文是按照什么 顺序写的?
按照时间顺序:上学路上——来到 学校——上课——下课——点题。
同学们读课文后,说一说这所学校有什么 特别的地方?
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 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 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 校听讲……。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 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 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 不同的地方,通往小学的路很美。
“有...有...有...还有...”表现了这所 学校的学生很多,而且来自不同的民族。
“向...向...向...”表现了同学们天真 可爱、有礼貌和热爱祖国的特点。
鲜艳 绚丽多彩
“鲜艳 ”和 “绚丽多彩”都是
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让我们感受 到不同民族小朋友服饰的亮丽、多 彩和美丽。
谢谢观看!
大青树下的小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课文优美的语 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体会文章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感受民族团结友好的氛围。
学习课文
• 边读边想,你有什么 想说的?民族小学和 我们的小学一样吗?
学习课文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 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课时作业
一、我会选。 1、放学了,操场上十分(安静 宁静 平静)。 2、想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安静 宁静 平静)。
二、这所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要和小伙伴说说。 1、我喜欢这所小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喜欢这所小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喜欢这所小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读课文
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 在这样一所边疆的小学,教室里坐着穿戴不同的各民族小学生,他们 是那么认真地读着课文,如果你就站在窗外,你会……?同学们,就 在小学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作者吴然爷爷就站在窗外,你们猜他心里 面在想什么?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册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学会用“又”字描述动态。
教学重点1.学会用“又”字描述动态;2.用“又”字组成句子描述事物的动态。
教学难点学会用“又”字描述动态,弥补说明文中使用“因为”、“所以”等连接词的不足。
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背景提示、金句探究、启发式提问、填空练习、口头表达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
教学准备准备教学课件、纸笔、课本、活动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先看一会儿,询问他们这幅画里有什么(可以让学生口头描述,如“看这幅画,里面有一棵大树,树下有小学,还有一些孩子在玩耍”);2.导入本节课的内容,提示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是:用“又”字描述动态。
二、学习1.学习课文,带着问题阅读,并让学生跟读;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回答问题(如“为什么‘又’字在这篇文章中非常重要?”);3.分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上面的问题,并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4.学习句型,让学生模仿课文,用“又”字描述学习的事物的动态。
三、练习1.教师向学生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先看一会儿,然后依据图片描述(如“我看到了一只小鸟在树上跳跃,又在树下飞翔”);2.教师让学生自己用“又”字写句子来描述生活中的动态;3.小组之间分享练习结果,交流学习心得。
四、总结1.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和方法;2.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课后作业1.练习书写汉字,并用“又”字描述动态;2.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并请家长帮忙练习写字;总结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又”字的用法,帮助学生用“又”字描述事物的动态,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理解动态描述的方法,并从中实现私有化的学习效果。
最后,通过练习和游戏形式,让学生加深对“又”字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说课课件(第2课时)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1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齐聚 在一所大青树下的学校,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的美好景象。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2
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 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上学路上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上课时的景象。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1
1.表现了学校年代的久远。 2.钟声悠悠不绝,凤尾竹的影子绵绵萦绕,更增添了学
校的乡土气息和特色。
对比
大青树下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大青树 凤尾竹 洁白的墙
我们的学校
一排杨树 热闹的操场 美丽的花坛 安静的图书室 ……
➢ 学完课文,说一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何特别之处。 1.请同学们按照课文描写的先后顺序说一说:上学路 上……上课时……下课时…… 2.可以从课文描写的几个方面来说: ①学生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 ②学校里的景物有民族特色; ③学生们下课的活动也很丰富多彩; ④校园周围有很多山林里的小动物。
➢ 结合课后第三题,练习仿说。 要求:说说我们自已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我
们在学校里都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也可以写一写。
指导书写 相同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不同点:左右两部分宽窄不一样
影 左边要写得紧凑,右边的三撇最后一撇最长。
➢ 分类摘抄词语,写一写自己学校的一个场景。
(1)分类整理并摘抄词语。 表示事物名称的:服装、国旗、树枝、树干、影子 表示动作的:穿戴、打扮、敬礼、招引。 描写事物或人物的:鲜艳、敬爱、好奇、安静、粗壮等。
➢ 第3自然段的第三至五句都是在写窗外十分安静, 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窗外的安静?
第三至五句描写了“窗外十分安静”的面 面。这些句子从( 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 了)、( 蝴蝶停在花朵上 )和(跑来两只猴子 好奇地听着 )四个方面表现了窗外的安静。
1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内容1. 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习。
2. 阅读理解练习。
3. 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小学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阅读理解练习: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回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练习:教师给学生一个写作主题,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板书设计1. 大青树下的小学2. 主要内容: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习,阅读理解练习,写作练习。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根据课文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小学的作文。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案)知识目标•了解大树的特点和生命周期•掌握描述事物的方法和用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大树的特点和生命周期•通过模仿和创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时间教学内容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15分钟讲解大树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大树的特点20分钟模仿描述大树的方法和用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10分钟分组创作大树的描写作文,培养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通过问题互动的形式,复习上节课内容:“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出现过哪些自然事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孩子们喜欢在大树下上学?步骤二:讲解大树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大树的特点•利用图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讲解大树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包括:种子、幼苗、成树、衰老、死亡等阶段。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大树的特点,包括树冠、树干、根系等,想象和描述大树在不同阶段的外观和状态。
•教师和学生一起用简单的语言组织和表达所观察到的事物,例如:大树的皮是厚厚的,像拐杖一样;树叶是绿色的,像小手掌一样;树枝和树干结实粗壮,像英雄一样强壮……步骤三:模仿描述大树的方法和用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给学生展示几组描写大树的文章或短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读,仔细观察,并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篇。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文章或短文,模仿里面的描写方法和用语,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大树或景观。
•学生分组将自己的描述汇总讨论,评选出最好的一篇。
步骤四:分组创作大树的描写作文,培养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要求组内成员共同创作一篇关于大树的描写作文。
作文可以从生长环境、外观特点、生命历程、生态意义等角度进行描述,要求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情感真实。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第2课时】

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
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 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
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
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
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 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看热闹。
阅读链接:
读《语文主题学习》1第7页《校园交响曲》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 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
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 汉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 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 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
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 的国旗敬礼。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 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
下课了,操场上顿时如同沸腾 的油锅,连云朵和小鸟也赶来凑热 闹。听,那欢呼声、跑步声、风声 、球撞击地面声、鸟儿的欢唱声、 裁判员的哨子声……谱写成了一首 动听的交响曲。
新名词
新鲜感
学习导航: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
的画面,从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与自己的学校
有什么不同?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我会读
坪坝
服装
早晨
打扮
绒球
摔跤
汉族
停下
鲜艳
粗壮
影子 凤尾竹
读课文
绚丽多彩
高高飘扬
穿戴不同
Hale Waihona Puke 课文主要内容回顾这所学校学生( 来处 )不同、
( 民族 )不同、( 语言 )不同、 ( 穿戴 )不同,却在一起( 上课 )、一 起( 读书 )、一起( 跳舞 )、一起 ( 游戏 ),这就是我们大青树下的小学。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第2课时(教案)

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 解文章,组
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织答案。
4.作者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分 析重点 词语加 深对课 文的理 解。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作者运
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
的人,说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愉快心情,同时
上一节课 所学的生
的生字、 词语,巩
一段校园生活场景;
字。
(3)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
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固对知 识的掌
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握。
二、复习检查 (一) 朗读课文,思考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 意是什么?(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上学路上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 2、3 自然段):上课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 4 自然段):总写大青树下的学校的 美丽。
4.读了这段话中的绚丽多彩,你能够联想到什
么?
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
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 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 ,
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5.这句话描写了什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出了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
时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三、 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课件
2.这段文章中描写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作
文章的
者为什么这样写?
理解。
鸟儿、蝴蝶、猴子,上课时它们在学生读课文。
作者采取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写可以使文中更
加生动,形象。
3.谈谈,你对文章中“安静”一词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名师课件

上课的画面
两只小猴子躲在窗 外听小学生读书
铜钟敲响了
大家一起认真地朗 读课文
侧面衬托出小学 上课的画面 生上课时的专心。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 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 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 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拟人
这所小学“上课时”有什么特别的
地方?和我们的学校作对比,填一填吧!
大青树下的小学
我们的学校
大青树下的小学上课 我们的上课铃声是电脑 铃声是铜钟敲响的。 控制播放的一段音乐。
班上许多不同民族的 我们教室里没有那么多民
学生一起上课。
族的学生坐在一起上课。
教室外还有山林里的 我们教室外面没有山林
小动物来听课。
里的小动物。
下课的画面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 写出了下课 后同学们的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 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 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 参观一下?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吧!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
听范读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要写得窄而长,右
上横折钩的折要短
一些,右下的捺要
舒展。
zhuāng
上半部分的“壮” 要写得略扁,下半 部分的“衣”横画 不要太长,撇、捺 要舒展。
课堂演练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来。
扬·起(yá√nɡ yán) 摔·跤(jiáo j√iāo) 打扮·(b√àn pàn)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2课时有反思)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二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
园生活场景。(重点)
3.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
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
民族团结的教育。(难点)
在课文中用笔画出你觉得新奇的词语或者句子。
(串珠问题2)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 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 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
小组成员互相说说:读到这些词句你眼前出 现的画面?(串珠问题3)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学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 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课文中第1自然段中这句话是排比句。 写出了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深化了民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拓展: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
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其中一
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跳得可精彩了!一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像是孔雀在林中散步,一会儿像是在小溪边喝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羽毛…… 一只只小孔雀美丽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结构
来处不同 民族不同 语言不同 穿戴不同
一起上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
(民族团结
一起读课文
其乐无穷) 一起跳舞
一起游戏
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
“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
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
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 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 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 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仿写: 仿照这段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
两头丢包的同学密 操场上“丢沙包”的同学玩得最有劲。___________________
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的同学胜利了,他们跺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 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边读课文边想象,在脑海中就 会出现学生不同方式向小鸟打招呼, 有的……有的……有的……向老师
问候的画面,以及敬礼的样子。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 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 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
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 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 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 扰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
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边读边想象画面
方法指导:朗读课文时,书上的文字进入眼睛的同时好像变成了一 幅幅画,出现在眼前。这种方法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到将来你 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想到这些句子。 读课文时想画面可以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想与描述画面 一样的生活场景、可以猜测可能发生了什么…… 运用:本文第三自然段朗读时,想象同学们怎样朗读课文的,树枝 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我们就 能感受到同学们上课学习多么认真,窗外多么安静,也能感受到大 青树下小学生与我们生活的不同。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试试,看你的 眼前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和同学说说。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及孩子
们的学习生活情景是什么样的?
边读边想象,说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
地方?(核心问题)
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 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 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 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
这是课后第1题哦!
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串珠问题1) 不同穿着的学生从各处来上学,他们主动给小鸟打 招呼,向老师问好,给国旗敬礼,上课了郎朗的读书声 传出来,很多山林里的动物走进校园,停在窗外静静地 听课,下课了大家一块跳孔雀舞,做游戏……
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 , 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
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
装,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 情景。作者运 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突出了孩子 们的愉快心情,同时小动物的出现更 加突出了边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 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