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轧工艺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轧工艺操作规程
一.铸轧配料工艺操作规程:
1. 本标准适用于氧化铝、冰晶石熔盐电解法生产的铝锭和配制合金用的铝中间合金锭;
2. 所用的原材料和废料不得带有泥土、煤炭、油污、冰雪及雨水等赃物;
3. 三级废料用量不得超过装炉量的5%,不许使用纯铝以外的挤压制品的废料;
4. 镁可直接以金属形式配入成品合金中,其他元素必须以中间合金形式配入;
5. 配料计算时,中间合金加入量按其他化学成分分析单进行计算;
6. AL-Ti-B溜槽加入量在0.01%左右,如没有AL-Ti-B丝,可用AL-Ti 中间合金代替使用,在熔炉倒炉前加入,彻底搅拌,使成分均匀;
7. 用于铝箔坯料的铸轧板,铝钛硼丝必须按AL-3Ti-0.2B加入,其余的为AL -5Ti-1B。
二.熔炼工艺操作规程
1. 装炉
(1)装炉前必须清炉,应将炉墙、炉角、炉底的渣子及其他赃物彻底清净;(2)装炉前必须按配料工艺操作过程的要求检查炉料,未经检查员检查或不符合要求的不准装炉;
(3)装炉顺序:板带箔——废料——铝锭——大块废料——中间合金;
(4)装炉料应尽量一次加入,余料可在第二次加入,但炉料内的中间合金除AL-Ti-B或AL-Ti外,必须在第一次加入。
(5)第一次炉料融化之前,应根据融化情况尽量提早第二次装炉,不能等化成液体后再加料;
(6)备料中有镁时,必须在炉料全部融化扒渣后加入。
2. 熔炼
(1)按燃气熔炼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点火,先明火后燃气,如一次点不着,立即关闭燃气阀,打开空气吹尽炉膛内残余燃气,再进行第二次点火,点燃后检查燃烧情况,调整风量,已达到最佳燃烧;
(2)当炉料已大部分熔化时,可用耙子将液面上的凸包推平或进行轻微搅拌;
(3)炉料全部熔化后,在熔炼温度范围内进行彻底搅拌,时间不能低于10—15分钟,扒渣时,操作要平稳,要先近后远,要扒净,并尽量避免带出金属;(4)熔炼温度范围:纯铝700-760°C,合金720-760°C;
(5)取样:在熔炼温度范围内,用干净的取样勺,在炉子两个炉门的中间,液体宽度和深度的中部舀取试样,试样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
(6)根据快速分析结果,按合金化学成分标准和铸轧工艺要求调整成分;(7)冲淡要用原铝锭或确知成份和牌号的纯铝一级废料。
补料要用中间合金,待炉料全部熔化后进行充分搅拌;
(8)其他情况由当班工艺技术人员决定。
3. 倒炉清炉
(1)当炉料融化完毕,成分均匀,经快速分析合格,温度合格时可倒炉,炉底不平而有剩料时以自然停正流出为准,但合金转组时必须将剩料扒出;
(2)倒炉时熔体温度为735-750°C,强行倒炉例外;
(3)倒炉时静置炉炉膛温度不得低于800°C,静置炉熔体温度不得低于730°C;(4)倒炉时当班人员检查静置炉放流孔处是否通畅,如有堵塞应及时清理扒净,防止跑漏;
(5)生产相同牌号的纯铝合金,在静置炉内尚剩有液体金属时,可以连续倒炉以保证铸轧连续进行;
(6)每一生产周期应进行一次大清炉;
(7)大清炉前,应将金属放平,把炉渣彻底清除,然后撒入10-15kg的粉状熔剂,并将炉温升至800°C以上,用清炉铲把炉角、炉墙、炉底的渣子清除彻底扒出;
(8)生产纯铝时,快速分析结果未还回,且要断流时,可以先倒炉,Fe/Si在静置炉内调整。
三.铸轧工艺操作规程
1. 铸轧前的准备
(1)将所有钎子把按要求缠上石棉绳,表面抹上石棉泥;
(2)所有工具(溜槽、钎子、漏斗)必须彻底干燥,保持清洁无渣;
(3)启动铸轧机,检查机械、电气及水冷却系统,液压系统是否正常,将各个
辊子表面清理干净,必要时要用120-180目砂纸打磨辊面,新换轧辊,辊面必须要经烫辊处理;
(4)启动高压泵,调整压力,调好辊缝,两端辊缝差的调整以保证同板差小于0.03mm为原则;
(5)将静置炉熔体温度调至750-760°C;
(6)供料咀的检查与安装,按铸轧区大小的要求安装到位,咀、辊间隙调至到位,耳、辊间隙调至到位;
(7)启动铸轧机使之反转观察调整情况;
(8)架好溜槽,做到密封完好,严防漏铝,前箱加热到一定温度,测量好正常铸轧时前箱液面的高度(约比辊中心线高10-20mm),堵好前箱与直流道的接口;(9)准备好渣箱、接渣盘、大小渣铲、撬杠等立板工具。
2. 立板过程
(1)操作人员按分工进入岗位,启动铸轧机,使辊面速度达到最大(约1600mm/min以上);
(2)打开流眼放流烘烫前箱,除气箱底部适当开通氮气,争取用尽量少的铝液烫好前箱;
(3)当前箱熔体温度超过720°C时方可准备跑渣,铸轧轧辊给冷却水,当前箱液面高度超过正常液面20-30mm时方可跑渣,跑渣时调整好液面高度,以防漏铝;
(4)跑渣正常后,当贴附下辊的铝片均匀,咀腔无堵塞现象时开始降速,并随时调整前箱液面高度,当速度降至约1000-1200mm/min时开始立板,立板后适当调整铸轧速度;
(5)出板正常后,加入钛丝,开动喷涂,正常生产;
(6)及时认真填写好记录本,切卷时外径最大不超过规定要求;
(7)铸轧卷堆放前,在卷端面用蜡笔写明合金牌号、炉号、熔次号、卷号、生产班组及质量;
(8)试样的切取:
a.每熔次静置炉内有3-5吨料时,从溜槽内取光谱试样一个做化学成份最终分析(试样表面不允许有夹渣、气孔);
B.在每卷末尾处切取宽70-80mm一块铸轧板试片,做晶粒度、同板差和穿透气孔检查。
3. 精炼
(1)一般采取CCl4精炼或氮气吹粉精炼,时间:直到反应停止(10-15分钟);(2)熔炼炉倒炉前精炼一次,倒炉后根据温度静置炉精炼一次,在正常铸轧过程中,静置炉两小时精炼一次,确保铝液含氢量达到标准。
四.铸轧CCl4精炼砖的制备及溶剂管理
1. 精炼采用干燥的硅藻土砖,使用前必须干燥6小时以上;
2. 干燥好的硅藻土砖应直接浸入CCl4熔体中,不得在空气中存放;
3. 使用时应选用沉在底部的砖块,浸泡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
4. 溶剂分覆盖剂和精炼剂两种规格,都是粉粒状,其粒不大于1.5mm;
5. 溶剂的存放位置必须干净、干燥。
铝业公司
1.及时汇报。
列车工作人员发现旅客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时要立即向列车长汇报。
2.判明情况。
列车长接到乘务员的汇报后,组织乘警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判明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
⑴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旅客的症状;
⑵旅客所食用的食物名称;
⑶旅客所食用的食物来源渠道。
列车长应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利用列车广播或乘务员口头宣传寻找医务人员到场,对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旅客的症状反映情况做出病情诊断。
3.立即报告。
列车长根据现场医务人员的诊断确认为食物中毒或无医务人员诊断直观反映为食物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向前方停车站、前方卫生防疫部门和段领导(车队)进行报告;怀疑投毒导致旅客食物中毒时,乘警同时向所在地铁路公安机关报告。
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日期、车次、旅客发病时间、地点、发病旅客的主要症状、发病旅客人数、旅客到站、所乘坐的车厢、所食用的食物名称等。
4.组织救治。
列车长组织有关人员对患病旅客想方设法实施救治,由现场医务人员(无医务人员时由列车急救员)采取催吐等初级抢救措施,要掌握医务人员的身份、证件、单位和给发病旅客所服用的药品等情况。
组织列车救护人员提前做好移交旅客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与移交车站办理交接有关手续;对中毒较为严重,危及生命安全需立即停车急救的,列车长立即向所在地铁路局客调汇报或立即使用车辆乘务员电台与调度取得联系,在就近具有抢救条件的停车站临时停车,实施交站急救,同时组织急救人员做好移交的各项准备工作,协助车站将病人尽快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5.保护现场。
列车长、乘警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做好稳定旅客情绪的工作,属于列车出售的可疑食物,要立即追回已售出的可疑食物,并在低温下封存可疑食物、原材料,保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包装、器皿;采集旅客的呕吐物、排泄物样品,封闭被污染的厕所,等待卫生检疫人员的查验。
如不能排除食物中毒属于车下供应的食物所致,要立即停止餐车及其他食品的供应工作。
6.移交患者。
列车长对发生食物中毒的旅客要编制客运记录,移交车站进行救治,重点名注明旅客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单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所持车票发到站、票号、座卧别、所在车厢位置等详细情况,并把封存的样品及病人一并与车站办理交接,拍发铁路电报(电报及记录内容仅供参考)。
7.调查取证。
列车工作人员要主动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和公安部门调查发病的原因及所食用的食物来源,列车长会同乘警收集有关证据材料。
被取证人包括发病旅客、发病旅客的同行人、周围旅客的见证人及有关列车工作人员。
8.特殊处理。
列车如接到移交车站的反馈信息,称下交发病旅客不属于食物中毒所致,而属于传染性疾病所致,列车长应会同乘警立即将发病旅客所乘坐过的车厢进行封闭,与其它车厢隔离,对乘坐在发病旅客周围的旅客进行登记,并密切注视其身体状况,并电告前方卫生防疫部门,等待卫生防疫部门人员上车进行处理。
铁路电传电报拟稿人
铁路局客统1
客运记录
第号记录事由:移交食物中毒旅客
xx站:
x年x月x日,xx站开xx次列车,列车在xx站开车后x时x 分,乘坐在xx车厢xx号座位(铺位)x名旅客因食用xx食品出现
食物中毒特征,并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列车进行了全力救治,症状未见缓解。
旅客xxx,性别x,年龄xx,x族,xxxxxx单位(职业)家庭住址xxxxxx,持有xx站至xx站有效客票,票号xxxxxx,身份证号码xxxxxx,携有xxxxxx物品。
旅客急需下车治疗,特此记录,移交贵站按章处理。
注:1.站、车需要编制纪录时均使用。
站
段编制单位印
2、本记录不能作为乘车凭证。
站
段签收人员印
20 年月日编制
附件4
旅客列车发生疑似重大疫情时的处理预案
1.及时报告。
乘务员在车厢内发现多人伴有同等高烧、咳嗽、痰中带血、呕吐、全身疼痛、呼吸急促传染性症状疾病时,要立即向列车长和乘警报告,并立即锁闭车厢,严禁任何人穿行,及时疏散周围旅客,对密切接触者严禁离开本车厢。
2.迅速到场。
列车长和乘警接到乘务员的报告后,迅速赶到现场,调查了解情况,对疑似疫情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登记的主要内容:旅客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到站、票号。
3.果断隔离。
对疑似传染病患者采取强制隔离,并保持车内通风,采取“三级”隔离法,一级是疑似传染病患者远离其他旅客隔离(硬卧、硬席车的乘务室;软卧车的包房为隔离场所);二级是密切接触者于其他旅客适当隔离(硬卧、硬席车紧靠乘务室车厢一端;软卧车紧邻发生疫情的包房为隔离场所);三级是本车厢旅客与其他车厢旅客封闭隔离(远离乘务室的车厢另一端),防止疫情交叉传染。
4.立即上报。
列车长掌握疑似疫情后,要在第一时间运用多种通讯手段向当地铁路局客调、防疫部门和前方就近有检疫能力的车站及本段领导报告情况,请求防疫部门上车进行检疫和对列车进行消毒。
报告的内容:日期、车次、发病人数、发病时间、病人的主要症状、密切接触者的人数、旅客的到站、所乘坐的车厢位置、列车所采取的措施。
5.安全防护。
列车工作人员在进入疑似疫情现场时,必须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工作,严禁未做安全防护任何人进入疑似疫情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如下:
⑴进入疑似疫情现场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戴口罩和手套、穿着防护鞋套、扎紧袖领。
⑵询问疑似疫情患者病情和对疑似疫情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时,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严禁面对面径直询问,应采取侧面式询问。
⑶严禁接触和动用疑似疫情患者任何物品,同时,还应尽量避免接触密切接触者的物品。
⑷设置专用厕所,并备足垃圾袋,对疑似疫情患者排泄的粪便、尿液、呕吐物、食剩下的食品、使用过的物品实行袋装密封保管,严禁直接排放到车外。
⑸对疑似疫情患者做过的坐席套和使用过的卧具,要实行袋装密封、隔离保管,严禁与其它物品混放。
⑹对疑似疫情患者乘坐的车厢所清扫出的垃圾,要袋装密封保管,严禁到站投放。
6.拍发电报。
列车长及时拍发铁路电报,向各级领导进行报告(电报内容仅供参考)。
7.办理移交。
列车长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做好各项移交的准备工作,编制客运记录。
列车到达移交站后,将疑似疫情患者、密切接触者,连同登记材料、排泄的粪便、尿液、呕吐物、食剩下的食品、使用过的物品、清扫的垃圾一并移交给防疫部门。
疑似疫情患者使用过的列车备品和列车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移交给防疫部门进行车下消毒处理。
8.协助消毒。
防疫部门在为列车消毒时,列车长要组织有关人员协助防疫部门对列车进行消毒。
铁路电传电报拟稿人
签发核稿电话
铁路局
客运记录
第号记录事由:移交疑似传染病旅客
xx站:
x年x月x日,xx次列车,列车上发现xx名旅客患同等xx疑似
传染性病症(简述病症表现),特编此纪录,交贵站按章处理。
患
病旅客xxx,男(女),x岁,x族,xxxxxx(工作单位或职业),家住x省x市x区x街x号,持x x站至xx站有效客票,票号:xxxxxx,身份证号码:xxxxxx,携带xxxx行李物品。
另移交患病旅客xx排泄物xx件,请按章处理。
注:1.站、车需要编制纪录时均使用。
站
段编制单位印
2、本记录不能作为乘车凭证。
站
段签收人员印
20 年月日编制
铁路局客统1
客运记录
第号记录事由:移交密切接触者旅客
xx站:
x年x月x日,xx次列车,列车上发现xx名旅客患同等xx疑似
传染性病症(简述病症表现),列车上共有xx名旅客与患病旅客有过密切接触,特编此纪录,交贵站按章处理。
密切接触者旅客xxx,
男(女),x岁,x族,xxxxxx(工作单位或职业),家住x省x市x 住x省x市x区x街x号,持x x站至xx站有效客票,票号:xxxxxx,身份证号码:xxxxxx,携带xxxx行李物品。
注:1.站、车需要编制纪录时均使用。
站
段编制单位印
2、本记录不能作为乘车凭证。
站
段签收人员印
20 年月日编制
附件5
旅客列车严重超员时应急处理预案
1.加强预报。
⑴列车出现严重超员时,列车长要准确核实车内旅客人数,及时、客观、准确地拍发超员电报,拍发超员电报时要详细说明列车定员、现员、超员率以及要求停剪、停售的车站。
⑵列车长可利用其他通讯手段,直接向最近前方停车站或所在地铁路局客调汇报客流情况。
2.乘降组织:
⑴列车广播员和车厢乘务员要严格执行“一站三报”制度,即:开车后下一站的预报、到站前的通报、到站后的确报,主动提醒下车的旅客提前换乘到车门口处等候下车。
⑵各车厢乘务员主动协助本车厢的重点旅客做好下车准备,并协助其乘降。
⑶列车长要组织供水员等特殊工种(必要时乘警、检车员参与)每人负责一个重点车厢,与乘务员共同维护车内秩序和组织旅客乘降。
⑷在客流较大的车站或途中预留票额较多的车站,列车长要组之双开车门、快上快下。
⑸各车厢乘务员要认真执行车门验票制度,发现车次不符或中转换乘未签证的旅客严禁
上车。
⑹组织引导旅客分散乘车,均衡各车厢旅客数量,防止旅客集中,压死弹簧。
⑺超员区段每当到站,列车长必须与车站值班员联系,通报下车人数,保证关门开车。
3.车内组织:
⑴各车厢乘务员做好“三清”工作,即:清理通道,将旅客的行李物品放在行李架上或座席下面,做到不堵通道,保证通道畅通;清理车门,对乘坐在车门口处不下车的旅客挤堆放
在车门口处的行李物品清理疏导到车厢内,做到旅客或行李物品不堵车门,保证车门正常开启;清理四间,对乘坐在四间处的旅客及堆放在四间处的行李物品清理疏通到车厢内,做到旅客或行李物品不堵四间,保证旅客的正常使用。
⑵各车厢乘务员对本车厢的重点旅客做到“三知、三有”,即:知座位、知困难、知到站;有登记、有交接、有服务。
⑶各车厢乘务员在本车厢做好“一站三报”的基础上,列车到站前相邻车厢乘务员还要做好双通告,互相提示下车旅客提前做好下车准备,防止旅客做过站。
⑷在列车超员区段,列车长和乘务员要经常巡视车厢,随时掌握车内旅客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对不能处理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⑸当列车严重超员,构成危机行车安全时,在确保车内秩序和不影响卧车旅客休息的情况下,要组织引导旅客向餐车、卧车、行李车疏散。
在车内分流前,列车长必须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得到上级领导的同意后,方可实施车内分流。
4.安全防范
⑴加强车内禁烟的宣传,防止火灾隐患的发生。
⑵加强车内禁止向窗抛扔杂物的宣传,及时回收小桌上硬质杂物,防止旅客向窗外抛扔杂物,影响临线列车行车安全。
⑶加强“三品”检查,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⑷加强车门和车窗的管理,防止旅客坠车和跳车事故的发生。
⑸加强对乘坐在厕所和乘务室周围及风挡处的旅客进行安全提示,逐人提示不要将手扶在门框、门缝处,防止列车晃动或开关乘务室、厕所门时将手挤伤。
⑹灭火器上严禁旅客挂放任何行李物品,防止灭火器自喷,造成车内旅客混乱。
⑺电茶炉上严禁旅客堆放任何行李物品和放置杂物,防止电源引燃行李物品或杂物。
⑻列车严重超员或行包、邮件超载发生弹簧压死时,启动旅客列车发生弹簧压死应急处理预案。
附:超员电报范文,仅供参考。
铁路电传电报拟稿人
签发核稿电话
附件6
旅客在列车上突发疾病或病危时的应急处理预案
一、立即向列车长报告:
1.旅客在列车上发生疾病或病危时,当班乘务员要立即向列车长报告。
2.列车长接到乘务员的报告后,会同乘警、列车急救员携带急救药箱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寻找患者的同行人和知情旅客,细致了解患病旅客的情况。
二、广播寻找医生急救:
1.列车长到达现场后立即察看患病旅客的病情,并通知列车广播员利用列车广播找大夫,请求专业医务人员实施抢救。
广播用语为(仅供参考)“旅客们:现在列车上的x号车厢有一位旅客发生急病,哪位旅客是医务工作者,请到x号车厢协助治疗,我代表患者旅客
及列车上的全体工作人员向您表示十分感谢”。
2.列车长在通知广播员广播找大夫的同时,通知相邻车厢的乘务员在车厢内寻找医务人员。
三、组织实施进行抢救:
1.在医务人员未到达现场或列车上无义务人员时,列车长组织列车红十字救护员询问了解旅客病史,根据旅客患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应急救护工作。
2.有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时,列车长应查验医务人员从医证件,登记医务人员的姓名、单位、职称和身份证号码。
3.在紧急救护过程中,列车工作人员要将其他旅客疏散到其它席位,维护好车内秩序,确保患病旅客所在位置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