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德育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8月上旬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话题。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几乎每一个人每天都会花费一定时间在互联网上浏览各种信息。

虽然网络的发展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上一些负面信息也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更好的去开展德育工作成为当前很多高校重点研究的内容。

以往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一般是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学生教育的,网络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德育教育的开展途径。

这一点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而且网络信息量非常大,这些均是其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

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这把“双刃剑”也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首先,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意识形态,容易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型的环境,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查阅网络上的任何信息。

这些信息中肯定既有有益信息,同时又有有害信息,既有真实信息,又有虚假信息,从技术手段上可以一定程度的进行过滤,但这种过滤并不是绝对的。

这就给西方一些国家发动“文化战争”提供了便利条件。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念通过网
络,不断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导致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容易误入歧途,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挑战;其次,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信息垃圾同样会对大学生思想和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以往,大学生均是通过课堂、图书、新闻等途径接受信息,这些信息均是通过筛选过的有利信息,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较大帮助。

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自行利用网络获取多种信息。

这里面不乏一些黄色、暴力、封建迷信等垃圾信息,这样无疑会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思想比较单纯、意志力不坚定的大学生,他们很容易受到这些垃圾信息的影响,不仅浪费他们的宝贵青春,还影响着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强大阻力。

网络是一个自由且隐秘的空间,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既可以享受到海量信息带来的便利,同时又要接受同样巨大的负面信息侵蚀,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地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具体工作:
第一,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效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输出式”德育教育工作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逐渐将其转变为引导式教育方式是未来发展的主
网络时代德育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策略
张建宁
(宁夏第一工业学校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全面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当
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网络时代德育教育挑战【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9-022.缺乏道德情感
所谓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一种爱憎或好恶的情绪态度体验,它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处理相互道德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体验到的心理活动”。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照顾,大部分留守儿童不懂得感恩,只是一味的索取,生活中随性散漫,诚信缺失,只考虑个人自身利益而对身边的人都感情淡漠,没有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感冷漠。

3.缺乏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儿童身心尚未发育完全,缺乏自制力,由于父母不能面对面的进行管教,加之监护人不加要求,留守儿童吃不得苦,只顾贪图享乐,努力学习、艰苦朴素的意志得不到磨练,学习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生活中不懂勤俭节约,只顾自己吃好、喝好、玩好。

4.道德行为失范
思想品德表现出来就是道德行为,他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父母外出,留守儿童留给监护人看管,但由于监护人责任意识淡薄,留守儿童存在小偷小摸、违反校规校纪、抽烟、酗酒等行为失范,他们漠视监护人和学校的管教,旷课、打架是常有的行为。

二、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儿童则由隔辈亲人或其它亲戚照顾,存在家庭教育的不完整。

亲子教育对培养儿童基本的情感、健全人格和身心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也是形成德性的关键时期,缺少正常的父母的关心不利于低龄儿童德性的养成。

与父母长期见不到面,只能与父母电话或网络沟通,留守儿童大多安全感不足,人际关系冷谈。

父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儿童的行为,外出务工的家长不能在生活中给予儿童行为的指引,监护人则忽视自身的模范作用,只限于给儿童提供吃穿,却不会特别给予儿童道德上的教育与引导,处在身心发展的儿童遇到问题时得不到的解决,不利于身心的发展。

(二)农村学校德育不到位
德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教学观念落后、教师自身素质不
高,农村学校的德育状况堪忧,学校的德育不断被弱化。

首先,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将德育弃置一边,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品德教育,尤其是在农村中,很多人认为儿童上学只要学会写字、会算算数就可以了。

即使学校会进行品德教育,由于学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除了智育老师,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来给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的疏导与引导。

同时德育的内容只是空有理论的,不符合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只有概念上的道德,却不知道生活中的道德。

(三)社会德育教育不完善
所处生活环境的范围较小,电视、网络以及人们街头巷尾的谈论是儿童信息的主要来源。

随着城乡文化的不断融合,传统的民俗乡风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外出打工的人们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带回的错误观念。

父母不在身边但给予比较充足的零用钱,容易形成儿童错误的价值观。

同时网络、电视作品中不断宣扬着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缺乏自控力的儿童没有父母的悉心照顾与开导,容易陷入网络的虚拟环境中。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德育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育是农村留守儿童不可缺少的,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

参考文献:
[1]王娟.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1):47-48.
[2]冯文全.德育原理[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3-7.[3]马多秀.心灵关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诉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1:76-79.
[4]杨娟丽.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6.
[5]洪涛,睢艳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前沿,2014,351、352:126-127.
[6]王辉.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12,26(3):23-24.
作者简介:
孙喜杰(1988-),女,山东潍坊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基础教育研究方向。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思想·
政治59··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8月上旬刊要方向。

高校在开展具体德育教育工作时,要充分全面学习网络信息传播及过滤技术,继而从一个灌输者转变为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应该积极利用网络技术,通过这种高科技手段,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工作。

课堂教学是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筛选出有意义能够勾起学生兴趣的网络信息,在课堂上图文并茂的讲授给学生。

第二,通过网络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联系紧密度。

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任何一方都会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能够实现三方面的信息共享,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三方面的沟通。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家长和社会反馈群,鼓励家长同学校保持紧密沟通,时刻关注学生思想上的变化,特别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家长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与学校实现对接。

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个人行为产生一定约束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时刻帮助学生调整思想动向。

但这种做法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学校、家庭、学生三方面要保持沟通,不能够单方面的采取这种措施,以免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第三,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监控,充分净化网络传播渠道。


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且数据量庞大,学校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一些负面信息进行过滤。

虽然这种办法并不能完全过滤掉垃圾信息,但是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的。

大学生思想正处于成长期,很容易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所以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校园网络管理部门,对流入的网络信息加强管理和监控,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适时采取技术手段进行删除和过滤。

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要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不断增强他们的辨识能力、
自控能力等。

参考文献:[1]路璐.网络信息化时代对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和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8:40+55.[2]苏洁.网络对德育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探析[J].电子制作,2015,09:206.[3]潘小妹.“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J].大众文艺,2013,23:212-213.作者简介:张建宁(1963.5.20-),男,安徽省萧县人,大学,中级,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西部落后地区思想政治教师是思想政治教师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笔者作为这个群体的成员,对于这个群体的教育教学及教育教研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外来因素笔者和这个群体的成员一样,无法抗拒。

然我们可以从自身去找找原因,希望对这个群体有所帮助。

一、职业和学科认同度低影响西部落后地区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成长
职业认同正在成为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

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不容乐观,不少老师从读师范到工作,都是比较被动的,更多地是根据外在的东西决定自己的行为;还有的教师不得已选择的师范,或觉得教师职业稳定而选择做教师。

学科认同类似于职业认同,也可以成为专业认同,用于学科教师而言笔者认为用学科认同更为科学更加具体化,学科认同就是说学科教师对于本学科的现状、地位、作用等的个人化理解及接受程度,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严重的重理轻文导致政史地等学科教师学科认同度普遍不高,而这种情况在西部落后地区尤为严重,而作为思想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学科,学科认同度极低而学科地位定位较高产生较大反差,对西部落后地区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持续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自身素养有待提升却无力提高制约西部落后地区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持续成长
思想政治学科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部分教师为了轻松起见,抽去了教材创设的教育教学情境,只留下干巴巴的概念体系,照本宣科,不能有效与生活情景、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教育教学的现实化、灵活化,进而出现:课堂呆板,学生不爱听—学生不爱听,教师生气,讲解出现问题—教师讲解出现问题,学生更不爱听的恶性循环之中,学科价值如何实现?
当前思想政治教材生活化特色明显,但是我们知道政治知识、生活知识变化比较快,教材所列情境甚至知识可能有所变化,所以应该随变化在讲解中有所变动,政治学科教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

心态决定行动。

然当前教师的心理压力空前的大:第一,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心理痛苦。

一个带着理想的新教师在进人中小学工作半年后,多数教师必然感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与原有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从而产生失望的心理痛苦。

主要表现在个人的努力和相应的成绩还得不到学生、同伴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第二,对教师同伴的、“失望”带来的心理楚痛。

新教师总是希
望自己的工作环境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能和睦、快乐地相处。

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同伴成了自己工作业绩的竞争对象。

这些现象都是与大学的理论教育截然相反的,也是自己意料之外的,这就自然引起教师的心灵伤痛。

第三,对领导的“失望”带来的心理困惑。

在新教师心目中,学校领导是慈爱的、宽容的,爱新教师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只关注自己学校的业绩,对新教师的工作业绩要求过高,对新教师的情感和心理感受关心较为欠缺。

三、自身专业素养欠缺极大的影响了西部落后地区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的持续成长
“不论在学校的地位如何,关键在于追求学科本身”,部分思想政治教师自己对于学科理解不到位,自愿放弃了学科育人功能而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了纯粹的智育课,使学科教育教学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致使其政治学科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及自身专业成长成为恶性循环。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明确: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德育教育诸多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

任何时候不得以任何理由放弃自己思想教育的责任,在思想教育方面政治教师必须有担当!
毋庸置疑,学科知识是学科教师的立身之本,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没有完备的思想政治学科体系,想要实现专业的持续成长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现实生活中,或由于自身学科认同度低,或由于学校不甚重视等多种原因,造成了西部落后地区部分而且是不少的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身专业知识不去完备,自身专业成长没有想法,得过且过,是以严重影响到这一学科的学科价值的实现。

四、学科教育教研能力不足制约西部落后地区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持续成长
在西部较多的地区,为促进自身教育教学而进行教育教研的教师有,可是寥寥无几,种种因素导致西部落后地区教师教育教研能力普遍欠缺,而作为弱势学科的思想政治学科更甚。

不研究学科课程标准,不研究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教材,不研究自己的学生,甚至不研究自己,如何能够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教研是推动学科教育教学的长足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学科教师专业持续成长的根基,而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则更需要不断研究变化着的实际,研究变动中的教材,有力促动自身专业的持续成长。

西部落后地区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相对滞后之内因浅析
魏建仪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甘肃白银730799)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60-01
思想·
政治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60··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