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石油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代石油情
作者:暂无
来源:《国企管理·石油经理人》 2019年第2期
改革开放40 年,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石化职工,我们更深切感受到
了企业的迅猛腾飞。
40 年前,我的父亲和我差不多大的年纪,却早已“头戴铝盔走天涯”,他从玉门到四川,然后又转战到河南南阳,还没来得及放下背包喘口气,就急匆匆地加入了建设开发油田的队伍,把自己的汗水洒向了石油会战的热土;当时父亲可能没有想到,他的儿子女儿,四十年后也都
成了中国石化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一茎根须,把个人同企业的命运紧紧相连,荣辱与共,
甘苦共尝。
记得前不久的某个时候,当我习惯性地把发表自己文章的报纸放在父亲面前的时候,父亲却对登在头版的一条消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就是普光气田产气量累计超700 亿立方米,父
亲一个劲地感叹:“不容易,真是不容易啊!我年轻时在四川打了近十年井,知道天然气开采
的难度,普光气田位于复杂山地,超深、高压、高含硫,开采难度是世界级的。
能在保证安全
的前提下,持续这么久高产稳产,咱们中石化了不起,比我们那时候真强了不少。
”
我说:“你退休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信息化、智能化吧?现在我工作的西北油田,智
能化不再是遥远的梦想,机器人已经开始代替职工巡检油田变电站,无人值守井站越来越多,
大漠深处油井生产参数的异常波动,千里之外也能第一时间收到异常报警,并与前方进行了联
动分析,电子巡井、中心巡护、人机联动、快速响应正在成为现实。
”短短几句话,又引起了
父亲的诸多感慨。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石化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
一代接一代人的拼搏付出,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父亲告诉我,为了建河南油田的第一套原油处理装置,数九寒天里,第一任指挥带领几百
名职工不论工作岗位,也不分白天黑夜,大家渴了喝几口河沟水,饿了啃几口冻得像石头一样
硬的黑面馍,从最初的打桩、立罐、焊管线、定设备,到后期的吹扫、试压、水油联运,再到
正式投入生产,所有人拼了命地往前赶,有时候一口气干了近20 个小时。
就这样,处理装置
比计划提前一个多月投入使用,保证了原油开采后的集输正常,为油田开发立下了头功。
那时的生产装置落后,仪表都用的是最原始的一次表,只能进行最简单的参数调节,天气
稍一变化就会失灵。
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工人们一上班就屋里屋外来回跑,看温度、查液位、观察压力和阀门开度,久而久之,人人都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操作技术,不管碰到任何紧急情况,都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父亲甚至“幽默”地说:“只有在那种简陋条件下,才能培养出真
正好的石油工人。
”
采油树是最好的见证,就在父亲当年奋斗和战斗过的地方,就在父亲释放和燃烧激情的地方,我接过了父亲的枪,成了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现在我转战西北油田,继续在大漠戈壁坚
守“油二代”的理想。
40 年时光变迁,见证了我们父子两代人的石油情缘。
我也坚信,父亲他们那一代人的信念和荣光,将在我们的手里永远传承和发扬。
(作者单位: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