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6月在我院产科住院且足月分娩的健康新生儿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根据新生儿的喂养方式不同,将20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
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的喂养方式分别是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

记录两组新生儿
出生后第1、3、5、8天的黄疸指数。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的第3天、第5天、第8天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新生儿给予纯母乳喂养可有效降低黄疸发生率以及黄疸指数,促进新生儿健康
成长,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喂养方式;经皮胆红素;随着母
乳喂养的宣传,对新生儿采取纯母乳喂养的逐渐增加,也仍有部分孕产妇因为产
奶量不够或其他原因而采取混合喂养,无论哪一种喂养方式,新生儿均会出现黄
疸病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生一周内常常出现的表现之一,黄疸程度衡量以
胆红素值为参考值,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泛黄、眼球泛黄等。

高胆红素会永
久性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严重时会危及其生命。

因此,为寻求一种更为科学、更适宜的喂养方式,本院对在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的不同喂养方式下的胆
红素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6
月在我院产科住院且足月分娩的健康新生儿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根据新
生儿的喂养方式不同,将20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15例,其中,男60例,女55例,剖宫产54例,顺产61例,;平均体质量(3.23±0.58)kg,所有孕产妇的羊水均为清亮。

对照组85例,其中,男44例,女41例,剖
宫产39例,顺产46例,平均体质量(3.15±0.52)kg,所有孕产妇的羊水均为清亮。

所有入选新生儿均为足月生产,体重在2.5kg以上,母亲与新生儿均无合并
症及并发症,产妇及其家属均已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两组新
生儿的临床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的喂养方式分别是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两组产妇
均是根据自身条件且自愿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

观察组因产妇奶水量充足,因此
给予纯母乳按需喂养,母乳喂养期间不增加包括水在内的任何事物。

对照组因产
妇奶水分泌不足,无法满足新生儿所需,因此采取混合喂养方式,即在母乳喂养
外额外增加一定量的配方奶喂养,喂养方式为按时喂养。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
新生儿出生后第1、3、5、8天的黄疸指数。

两组新生儿根据不同方式喂养后,
利用我院同一型号的经皮测黄疸仪(型号:JH20-IC)进行黄疸指数检测,测量方式:在新生儿正中眉弓上方作垂直测量,每次测量次数≥3次,再综合确定检测数
据并得以结论。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当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时用±s描述,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
1天的黄疸指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经过不同方式喂
养后第3、5、8天时,观察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均明显比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低,两组黄疸指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由于
新生儿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在血清胆红素值>85μmol/L时,新生儿皮肤即会呈
现出肉眼可见黄疸。

有文献显示[1],足月生产的新生儿中约有85%的新生儿会发
生生理性黄疸,但其黄疸指数<221μmol/L;而约有6.1%的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指
数>221μmol/L,则称之为高胆红素血症。

初乳是指产妇在生产后的4天内的乳汁,颜色为深柠檬色,质略稠,量少。

初乳中的营养非常丰富,在丰富的盐类中,
其镁盐含量比常奶的含量高出1倍有余,对胃肠道具有刺激作用,帮助新生儿胎便的排除,继而是新生儿机体中的血清胆红素值下降。

母乳中的蛋白质及水等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对新生儿黄疸指数的降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同时,母乳中的免疫因子(如乳铁蛋白)能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再结合纯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有助于新生儿的胎便排除,促进黄疸指数降低的同时缩短其持续时间,有助于新生儿的发育[2]。

母乳喂养对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及意义已经得到全球公认[3],纯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出生半年内最佳的喂养方式。

但是,部分产妇生产后其奶水分泌量无法满足新生儿成长需求,这时需要借助额外的食物进行喂养,即母乳加一定量的配方奶粉的混合喂养,因为母乳喂养量不足以及次数不够、喂养时间不及时,都会造成新生儿肠道蠕动缓慢,延迟菌群建立,降低胎便中未结合胆红素的排出,增加回收,这与早期母乳性黄疸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会增加黄疸指数。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给予纯母乳喂养的观察组新生儿的在第3天、第5天、第8天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纯母乳喂养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促进新生儿发育。

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后要尽早的让新生儿与母亲接触,并协助母亲开奶以及新生儿的吸吮,使新生儿在离开母体后第一时间得到充分的热量及水分补给,降低黄疸发生率,有利于新生儿的发育健康。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给予纯母乳喂养可有效降低黄疸发生率以及黄疸指数,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厚容,黄承益,陈庚容.喂养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程度的影响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1(2):279-280. [2] 丁娟,刘延锦,刘阳阳,等.基于手机和互联网的社区干预对婴儿期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527-530. [3] 沈晓桦,夏杰,胡丽,等.纯母乳喂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
志,2017,33(3):223-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