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泰和彭氏九公月池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泰和彭氏九公月池派
世彭源流谱基本表格
代数各地代数基本情况 1代始祖
2代
3代
4代
5代
6代
7代
8代
9代
10代
11代
12代
说明
堂号
字辈
说明:
1、该表是彭氏源流谱的基本形式,即母表。

2、表格的左上角的“代数”表示该栏纵向的数字是连续的,即从第“1代”起,到“2代、3代、4代、5代……N代”。

3、表中的“各地代数”表示祖先发生迁移,到新的县域居住地后各代的定性情况。

例如:
第“1代”的“始祖”是指你的族谱上记载的最早的祖先。

他不是齿录上记载的始祖,而多是族谱上源流介绍、谱序等
部分记载的情况)。

第“2代”右边一栏填写“二世”。

如果该“二世”迁移到其
他县域,该“二世”在此栏就应该填“始祖”,即某某县某某
村彭氏始祖。

4、具体填写时要注意凡是发生祖先迁移时,要空一行。

即这一
行的“代数”和“各地代数”栏内不要填写,在“基本情况”
栏里填写“某某县某某村彭氏始祖”。

接着在下一行的“代数”
栏内填写相应的代数,在“各地代数”填写“始祖”。

5、从以上简介中可以了解“代数”栏的数字是连续,不可断“代”的。

“各地代数”栏的内容是以迁徙来决定的,没有迁徙的就按世
系传承填写;发生迁徙后就按新的县域里始祖的世系填写。


它是一个变化的栏目。

6、此二栏可以清楚的反映在第“几代”发生迁徙,同时也可以
知道祖先们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多少代后又发生迁徙。

结合“基
本情况”栏的内容从而折射出迁移的原因、动机、时间、方
式等社会情况。

所以该表的设置不仅仅是解决人口迁移后最
容易产生与祖居地世系传承脱钩而出现一系列错讹情况的基
本矛盾。

世界彭氏通谱编修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卅日
“世界彭氏源流谱”表格填写说明
这里填写:第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宋体四号字加粗)
最后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宋体小四号字加粗)
代数各地代数基本情况
第一个始祖地始祖的名讳,包括名、字、号等;何时从何地(省、
府、县、乡、村)来到这里(省、府、县、乡、村);生、殁、葬;配(包1代始祖括多次婚姻情况);子女数量及子的名讳、女的婚配对象姓名。

(小四号字,下同)
2代二世二世祖的基本情况:始祖的第几子,生、殁、葬、配及子女介绍同上。

3代三世三世祖(同上)。

(这里假设第二、三、四代没有发生迁移) 4代四世四世祖(同上)。

(空) (空) 第二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这里假设第五代发生迁移)
如在第5代有祖先迁移到其他县域住居,这个先祖就是新县域的始5代始祖祖。

在“代数”纵栏的“4代”和“四世”下面不填写,在“基本情况”
填写:第二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

其他内容与“1代始祖”相同。

二世祖的基本情况:始祖的第几子、名讳等;生、殁、葬、配以及子女6代二世介绍同上。

7代三世三世祖(同上)。

(这里假设第六、七、八代没有发生迁移) 8代四世四世祖(同上)。

(空) (空) 第三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
如在第9代有祖先迁移到其他县域居住,这个先祖就是新的县域的9代始祖始祖。

在“代数”纵栏的“8代”下面要空一行,在“基本情况”填写: 第三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

其他内容与“1代始祖”相同。

二世祖的基本情况:始祖的第几子、名讳等;生、殁、葬、配以及子女 10代二世介绍同上。

11代三世三世祖(同上)。

(空) (空) 第四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最后的)
如在第12代有祖先迁移到其他县域居住,这个先祖就是新的县域的
始祖。

在“代数”纵栏的“11代”下面要空一行,在“基本情况”填写: 12
代始祖第四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

其他内容与“1代始祖”相同。

这里的(最后的)三个字表示你所属原籍的始祖,即最后的始祖地。

简介该族基本情况:在该地繁衍的代数、人口数、县域内居住地名、说明主要外迁地名;族谱创修时间、历届编修时间;特殊事件和人物介绍。

堂号族谱中缝下方的大体字,或祠堂名。

由四言或五言或七言组成的诗句,从何代启用,至今到哪个字辈,字辈以及该族字辈的修订和续订情况等。

各栏填写内容要求和说明:
一、根据《彭氏源流谱编修实施细则草案》“以支系自主编修(如由延年公后裔编修延年支系、由九公后裔编修九公支系)和以县为单位,从支系的始祖往上编修的原则”规定,第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是指时间在明代以前、人口在10万以上的支系。

鉴于彭氏约95%属构云公的后裔,可以其第十代为“第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来称谓,也可以第十二代为“第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来称谓(如延年公和九公)。

有些支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不能达到上述条件,在时间上可以向后移至明末清初,人口数量也可以低于10万人。

上述要求只是充要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不做硬性规定。

只要求宗亲们上报正确的世系,待该支系的全部资料采集后就可以基本或近似满足上述条件。

例如:
1、延年公从江西庐陵迁广东揭阳县浦口村,他的支系可以这样定名称:广东揭阳县浦口(竹浦)延年公世系。

考虑到延年公以下的支系特别多,为避免重复工作延年公以上的世系由编委会完成。

2、九公从江西庐陵迁泰和白下街口,其三子定居月池,九公后裔习惯称泰和彭氏九公月池派,九公的支系定名称:江西泰和彭氏九公月池派。

“派”也可以用“世系”。

二、最后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是指发生一次以上迁移后有其后裔世代居住此地繁衍至今,并是上传“彭氏源流谱”的支系。

凡多次发生迁移的支系,任何一支系都可能是“最后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的,故这是一个变化的称谓,或者说发生多少次迁移的支系就可能有多少次“最后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的称谓。

例如:在样式“江西泰和彭氏九公月池派——湖南衡山濠头彭氏世系”里,如果在“湖南茶陵黄堂彭氏世系”里有后裔世居在茶陵黄堂村并繁衍至今。

这一支系上传的源流谱中只能以“江西泰和彭氏九公月池派——湖南茶陵黄堂彭氏世系”称谓,“湖南茶陵黄堂彭氏世系”就是最后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

同理,在“江西泰和彭氏九公月池派——湖南衡山濠头彭氏世系”里的“江西吉安县浬田高陂彭氏世系”,有后裔世居安福(吉安)县高陂,即楚南公的长子潮浪的后裔世居至今。

九公的高陂支系上传的源流谱就要以“江西泰和彭氏九公月池派——江西吉安县浬田高陂彭氏世系”称谓上报。

在“高陂”支完整的源流谱表格里排序是“江西泰和彭氏九公月池派”、“湖南茶陵黄堂彭氏世系”、“ 湘乡青
蘭彭氏世系”、“江西安福县彭家山彭氏世系”和最后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江西吉安县浬田高陂彭氏世系”。

从例子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确定“第一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后,任何一次人口的迁移都会有二种变化,一是有先人世居该地并繁衍至今。

二是任何时候都有先人迁居他县居住。

一般的情况下,世居地的世系传承由于地缘关系较少出现断代和差错,或差错的概率较小,而迁移的先人世系传承就会因各种原因与迁出地产生差错,即差错的概率相对较高。

因此源流谱的目的就是要把最容易出现差错环节作为工作重点和难点,把每一个迁移地的世系传承衔接起来,即把每一代的世系正确而有序的连接起来。

就具体的第N个始祖地来分析,所有迁出先人的支系都与迁出地的正确传承,再把世居始祖地加以连接,那么第N个始祖地的世系就是完整有序的传承。

若每个始祖地都如此,该支系就是世彭通谱中的一支。

三、各地始祖在“基本情况”栏内的字数以50-80个字为宜,其他“各地代数”的世祖以25个字介绍为宜。

整个世系约1500-2000个字。

四、从二世祖开始,任意一代祖迁移到该县以外的其他县域,均是新县域的始祖,需在填写该始祖的上面一行填写第二个“始祖地的彭氏世系名称”。

县域是指以清末、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为基准。

这是鉴于上一次的族谱编修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并传承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

五、始祖为构云公世系的原则上以构云公为第一始祖地记载,其以上世系由编委会处理。

六、第一个“始祖地彭氏世系名称”采用宋体四号字加粗的字型,余均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字型;表内其他各栏采用宋体小四号字型。

如“代数”、“各地代数”、“基本情况”、“说明”,等等。

世界彭氏通谱编修委员会
2011年6月30日
此为“世界彭氏源流谱”上传样式,各位宗亲可以对照“《世界彭氏源流谱》表格填写说明”予以理解。

对自己世系在认真解读族谱后,提出合符“表格”要
求的内容填写在“世界彭氏源流谱”表格相应的栏目里,在仔细校对无误后上传
本网(世界彭氏网-www.world-peng.or g)“世彭族谱”的“世系递交”栏目。

江西泰和彭氏九公月池派
湖南衡山濠头彭氏世系
代数各地代数基本情况
彭九,字省庵,其先世居长沙,后唐末避马殷乱,有来江西庐陵者。

九携子由庐陵隐源山口迁徙泰和街口,为月池派始祖。

1代始祖元配贾氏,继配宋氏。

子三:暹(六郎),达(四郎),逵。

九公三子逵,字少庵,承事郎。

徙居城西吹塘,寻迁匡村月池。

2代二世子一:述。

逵公子述,字仲明,遗腹子。

授宣义郎,创求志堂。

3代三世子五:琮、珵、常、珏、頊
述公长子琮,字国宝,又庭瑞,朝奉郎。

4代四世子二:仲弼,仲文。

湖南茶陵黄堂彭氏世系
仲文,字彦秀,行珊二郎,江西泰和月池人。

宋进士,授清江令,后5代一世擢茶陵州守因择治南黄堂而居,葬黄堂南冲虎形丙午山壬子向,有碑。

原配柳溪陈氏,葬黄堂虎形。

继配酉阳山田陈氏。

子四:长思永,次思贤,三思默,四思旦。

仲文次子思贤,行十六郎,宋赐进士第,官监察御史。

宋嘉祐年间迁
居邑之秩堂,为秩堂彭氏始祖。

6代二世
子一:汝历。

汝历,字可安,行二十六郎,授宣义郎。

7代三世子四:长千十一郎,次千十郎,三千九郎,四千七郎。

湘乡青蘭彭氏世系
汝历公三子机,字乡宾,行千九郎。

公于元初客省城,后游至湘乡,
购田大陂头遂居,成湘乡青蘭彭氏始祖(今湖南双峰县梓门桥)。

卒后返8代
一世葬茶陵秩堂东二里之善友亭南120米的坳上鸦岭流星赶月形卯山酉向。

配刘氏或谭氏,子二:仁俊,仁佳。

江西安福县彭家山彭氏世系
机长子仁俊,迁江西安福县彭家山,为茶陵派开彭家山彭氏始祖。

9代一世配康氏,子二:长子天泽分居安福县(今吉安县内)高陂,次子天显居安福县彭家山。

江西吉安县浬田高陂彭氏世系
仁俊公长子天泽,分居安福县高陂(今吉安县浬田镇高陂村,原或属
安福)成为高陂彭氏始祖。

10代一世
配唐氏,子一:楚南
11代二世楚南配刘氏,子三:潮浪,潮涌,贵十郎。

湖南衡山濠头彭氏世系
楚南公次子潮涌,明代永乐初年官衡山教谕,遂家衡山县西门外濠头
(今南字头),为濠头彭氏始祖。

12代一世
配张氏,子三:友德、友恭、友仪。

恭、仪返迁高陂。

濠头彭氏六百年已繁衍二十余代,600人主要居邑之石桥铺、霞流冲、
熬洲、大源渡。

另有300人居株洲株亭、攸县等地。

该族已八修其谱:
创修清雍正元年壬寅(1722年);
说明续修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年);
三修道光三年癸未(1823年);四修咸丰八年戊午(1858年);
五修光绪十年甲申(1884); 六修宣统二年庚戌(1910);
七修民国二十七年戊寅(1939年);八修一九九九年乙卯。

堂号淮阳堂
智勇仁为达,福从大德生。

前卿芳自远,继善必其诚。

为”字辈平乾隆壬寅(公元1782年)旧谱总班行“东”字辈。

又“从” 字辈字辈平黄子堂潮伟公房“积”字辈。

东楚文章第,南邦礼仪家。

枝开由一本,同望发英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