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_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激发兴趣,营造创新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即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我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就利用了小学生天真活泼,爱表演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故事的情节,熟记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赋予新的内容。

其结果是学生兴趣盎然,表演得活灵活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利用课文中的有利因素,创设情景,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尊重自主,唤醒感悟的喜悦〗
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

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如在《酸的和甜的》一文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心里想些什么呢?大多数人从童话故事中对狐狸狡猾的本性来理解:因为狐狸自己吃不到葡萄,它也不想让别人吃到葡萄,所以说葡萄是酸的'。

可是有一部份学生却从自荷钍导食龇⒗蠢斫猓醯煤昕吹侥且淮蟠淮蟠墒斓钠咸压以诩苌希髯趴水却吃不到,只好自我安慰,那是酸的,不好吃!这样的想法你又怎能轻易否定呢?
〖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的结合〗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感情不是靠单纯模仿和朗读技巧,而是产生于理解和感悟中。

因此,我们要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的结合。

如何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觉得去年区里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栅堰小学两位老师上的《酸的和甜的》这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这篇课文中,要让学生明白“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要盲从”这些道理有点难。

充分感知是深入阅读的基础,对于像《酸的和甜的》这样比较长的课文,首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听全文、读全文、分段读,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够自主提出“为什春辍⑿⊥谩松鼠认为葡萄是酸的,而猴子认为葡萄是甜的”的中心问题,然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条主线(话题)展开学习。

现在提倡“以读为本”,于是我们的课堂上听到读声一片,但是,读不是一遍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读。

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

只有在朗读中渗入巧妙的语言训练,才能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内涵。

在《酸的和甜的》中,两位老师引入了核心句式“____说葡萄是酸的是因为_____。

____说葡萄是甜的是因为____。

”引导学生从句式提供的思路去读去感悟,既梳理了内容、成全了板书,又解决了难点。

同时,学生利用句式自主感悟,读中悟、悟中读!让教学不是老师的一种“告诉”,而是朗读基础上的理解和感悟,给人水到渠成的感觉。

虽然课文长了,但我们千万不要拿机械朗读作“挡箭牌”,而是要让朗读和理解、感悟有效地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真正的帮助。

这两课时具体的教学设计挂在南湖教研网小学语文这一版块中,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精心导课〗
“上课!”“起立!”“小朋友好!”“老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上……”多么严肃的一个场面!每天,同样的表情,重复同样的语言,对学生们
而言是何等的枯燥和乏味,我想,如果蹲下来问问他们,有几个学生会喜欢这样的安排呢?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其实,只要细心钻研,我们许多课文可以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教学《酸的和甜的》时,我校的朱老师带着一脸的期待说:“小朋友,老师也非常想尝尝这葡萄,可是又特别怕酸。

你能告诉我这葡萄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呢?”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结果发现了葡萄原来是甜的,学生的审美阅读也就此展开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践。

”语文园地意在让学生自主,有趣且相对集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时间能力。

所以我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达建了一个有趣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有趣中练,在练习中达成活动目标。

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巩固了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读读认认”是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其中的生字。

主要培养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词,再让学生发现排列的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口语交际在创设情景中,引导学生展开互动的有趣的口语交流,并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学生的认识,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生成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四、展示台在教学时,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所以我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搜集有关的资料,以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时间机会,使得语文训练扎实而有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课文《农业的变化真大》主要介绍了夜昀丛谠咏凰尽⒋笈锬P汀⑽尥猎耘嗪筒噬花几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们了解农业科技知识,感受农业的变化,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反思点一:开课引入
开课伊始,我出示一张巨型茄子图,请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蔬菜,孩子们顿时兴趣昂然,有的孩子根据形状猜是南瓜,有的孩子根据颜色猜是茄子,教室里一片哗然:“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茄子呀?!”我告诉他们:“这的确是茄子,是现代农业培养出的新品种。

今天我们将和小作者一起去参观农业展览馆,去感受农业变化。


反思点二:读文、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我会认”中的14个字。

读的方式有借助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找朋友游戏等。

以多种方式、变化节奏让孩子们在高效的、张弛有度的氛围中始终保持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

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这样有层次性,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识字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
动,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以回忆的方式既记住字形,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识字,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观。

反思点三:感知、交流:
通读课文后,提问:文中介绍了几种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读一读,再交流你的看法。

孩子们自己选择读,有的孩子读出了对袁隆平爷爷的敬佩之情,有的孩子读出对蔬菜大棚的新奇,彩棉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自由练读后再全班练读评议,这样探究读文,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评价的能力。

对大棚模型感兴趣的同学在交流时,引用了书上的词语:百花盛开、瓜果飘香,把收集的有关资料和丰富的想象融汇在一起,描述了寒冬时节大棚内百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和瓜果飘香的丰收景象——“大棚装进了春天和秋天。

”对杂交水稻感兴趣的孩子把以前水稻的产量和现在杂交水稻的产量进行了对比,认识到了袁隆平的伟大成就的确引人注目。

我也相机把在网上收集的有关袁隆平的照片展示给孩子们看,孩子们对科学家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孩子们交流的过程既增加了对农业新科技的知识,对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理解得很准确。

反思点四:想象拓展
最后的想象拓展,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虽然五花八门,异想天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样想象是可能成为现实的呀!我对孩子们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__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

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

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地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地破坏了。

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

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

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玲玲的画》__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

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

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

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

通过检查学生的识字率达99。

8%。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坐在办公室里,耳边传来琅琅的英语声,吸引我的是他们夸张的读法。

“IliveinHaiyan.IloveHaiyan.Hello!”他们把“Hello!”读得非常夸张,很有戏剧性的味道。

我想,正因为如此,学生才读得那么有劲,连我在办公室里都能感觉到。

英语可以读得如此夸张,语文为什么不可以呢?《识字二》中只有一组动宾结构的词语,怎样让学生进行感兴趣的朗读?我想,也可以尝试读得夸张一些,让孩子读得带劲一些。

课堂上,我先给小朋友示范“练/书法”,我在读的时候每个字的发音都很到位,第一个字和后面两个字之间停顿略微长一些。

学生果然感觉很有趣,读得比平时要带劲。

然后我又尝试,让学生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读词语,学生更来劲了。

最后,老师读“练”,学生接“书法”,同桌之间共同练习读,效果相当不错。

课上不到10分钟,部分学生已能将这些词语背诵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上有小朋友调皮捣蛋,是因为教师没有让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孩子的注意力便不能集中。

我想正是如此,让孩子们进行夸张的朗读,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效果很不错,课堂上开小差的小朋友也明显减少了。

看来,这真是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的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大伙不妨也去试试!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占最重要的位置,是学好句,段、篇的基础。

在上这课时,我的思路比较清晰,我设置了语言悬念,现在是什么季节?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说:“对,现在是金秋时节。

”借机板书“金秋时节”,我再设悬念,设问: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许多孩子举手了,教室里活开了,一个男孩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树上的柿子红了。

”又一孩子说:“秋天是黄色的,因为稻谷是黄色的.”又一女孩儿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枫叶红了。

”……孩子们说得太好了,我再次设问:秋天像什么?教室里又热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像一首诗,一首秋收的诗;像一幅画,画上有成熟的果子,庄稼、蔬菜……还有落叶……”,我抓住学生的激情不放,咬住学生虔诚的目光,深情地说:“孩子们,我们快走进凉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田野里五谷丰登,爪果飘香。

看,那秋收冬藏的场面更是让山河壮美,有好几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诵起来,作为老师,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时,我更不忽视字词的教学,我边画草图边板书词语,把生字显示出来,学生自拼自学,在证音,我也拓宽了一些知识面,如:在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壮”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称。

古时以三十岁为壮,还有形近字,同时也注重了自己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出示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之秋,春兰秋菊,春种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时节……
总之,对本识字课教学还是有收获的,100%的学生生字过关,在词语的理解上,通过自己在教学中设置的语言,学生能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到祖国山河之美。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认读带有木字旁的字,引导学生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可以联系起来记。

2、创设情景,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地观察,主动认字。

3、朗诵古诗,达到巩固积累语言文字的目的。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4教学过程
4。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看,这是谁?喜羊羊!大家和他打个招呼吧!我们这节课就和喜羊羊一起学习语文园地四。

喜羊羊喜欢我们一(9)班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三份礼物。

第一份礼物是什么呢?
二、采摘苹果
1、喜羊羊的村子里有许多棵苹果树,苹果都成熟了。

邀请我们一(9)班小朋友去品尝呢!看,这么多的苹果啊!闻一闻,好香呀!小朋友们想摘苹果吧!(画面上出现一棵苹果树,树上挂着八个大苹果。


2、老师点一下,请一个学生读出这个苹果的名称。

3、开火车来读。

全班齐读。

4、在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小秘密,哪个小朋友眼睛最尖,已经发现了?
这些生字宝宝都是“木”氏家族的兄弟姐妹。

你们知道他们都与“木”家有什么关系吗?(指名回答:都有一个“木”;点击:“木”变红色)
5、那为什么这些字都有个“木”呢?
6、指一生来回答。

杏、桃、松——都是树的一种。

休: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

森:三木成森,指树木多的地方
林:二木成林,森林里有很多树木。

机:原来的意思是织布机,后来沿用为机器。

桥:最早的桥是用木头做的。

“木”字可有礼貌了,如果右边还有别的部件,它就会把伸得长长的腿收一下,这不,捺就成了点。

7、过渡: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回答得真好,摘到了这些苹果。

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

谁知道“木”氏家族还有哪些兄弟姐妹?(梅、李、梨、桌……)
游戏园里还有另外一棵苹果树等着大家呢。

(点击出现另一棵苹果树)
早星香春阳晚晨
8、你们发现了什么?(点击“日”变红色)
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字吧!小火车谁来开?
9、在我们学过的字里,你能说出草字头的字吗?
草字头萝菜藏黄花草苗蓝
过渡:刚才小朋友不仅发现了秘密,而且说出了很多相同偏旁的字。

说明大家平时都在认真学习。

喜羊羊送的这份礼物喜欢吗?他送的第二份礼物是什么?
三、识字大礼包
1、让我们一起随着喜羊羊去识字吧!
2、这个小女孩在读什么?(出示儿童电影院)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
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

你们注意过吗?
3、小朋友在生活中学过不少字了,下面标牌谁会读?
出示“第五食品加工厂”字牌
“食品”二个字你怎么认识的?
(买东西也不忘记识字,真能干!)
4、出示“六一幼儿园”谁会读?大声读出来!小朋友刚从幼儿园毕业,迈进了小学的大门。

5、出示“十人民医院”
你怎么发现这是医院的?(“十字”表示那是医院。


借助小标志可以认识字,真会学!
老师把刚才这些标牌藏在迷宫里,老师点一下,你们快速读出来。

6、我们在生活中再去看看熟悉的字!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园,瞧!出示图片——箬横镇中心小学。

读得那么自豪、骄傲,这可是咱们的学校啊!
这又读什么呢?——一年级办公室(这是谁的办公室?)
我们再去看看学校其它标牌。

男厕所、女厕所。

你怎么认识的?厕所上面也有一个小标志,男的图标,女的图标。

请男同学站起来,读——男厕所。

女同学站起来,读——女厕所。

我们学校对面有一个幼儿园,我们班很多小朋友都在那读过。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大门上的标牌呢?——箬横镇中心幼儿园。

请在那读过的小朋友站起来,重温一下在箬横镇中心幼儿园的美好时光。

请没在那读过的小朋友也站起来,认识一下。

7、走出校园,让我们一起去逛街吧!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很多的标牌。

“肯德基”小朋友很爱去的一个地方。

“苏宁电器”
出示“工商银行”、
谁会读?
“三和连锁”很多小朋友经常去三和连锁吧!
原来,在商店的广告牌上,路标上,高楼大厦的身上,我们都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问身边的人)
师:小朋友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在任何地方都没忘了学习生字!
8、小朋友在平时也积累了很多生字,拿出来展示一下吧!
四、背诵大挑战
过渡:小朋友积累的生字越来越多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喜羊羊送的第三份礼物是什么?
1、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背古诗,现在就请把自己爱背的古诗展示给同学们。

2、这节课我们要学一首新的古诗——《悯农》。

(1)配乐,范读,老师把这首古诗读一遍,好吗?
(2)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古诗读正确。

(自己读,与同桌互读。


(3)指名读。

3、感悟诗意。

请小朋友看这一幅图,这位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

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十分炎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谁来读一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4、出示图,你们知道我们碗里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吗?
(每粒都是农民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读。

6、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

7、看了图画,读了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农民伯伯真辛苦呀!粮食来得真不容易啊!我们要爱惜粮食……)
8、李绅写的另外一首《悯农二》也是写农民伯伯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
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课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主题性教学”的开展,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在一年级下册中就有八个主题,它们分别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

当我们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时,当我们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也结合进行思想教育,把学科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当我在教学第二个主题——“家庭生活”时,面对“识字2、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这几篇课文,一下子便被文中孩子们那深深的孝心所感动,为他们出色的表现而骄傲。

那么,如何让我的孩子们也能这样做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变学习为行动呢?我便思索怎样把课堂上的习得与平时的真实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文本简介】:
识字2
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

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

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

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

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

这是一篇“三字经式”的课文,我们也称之为“新三字经”,它读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明快,__内容也浅显易懂,教师不需要多加解释,学生也能自己学会,关键是如何把文本中的内容真正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想这才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关注】:
在对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孩子们初读的基础上,让他(她)们自己来说说、悟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聊一聊。

而我则根据平时的家访,以及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在教学中才穿插进来让孩子们进行辨析:他(或她)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
1、“父母教,认真听”
早在上学期结束时我就听说了玮玮的任性和顽劣,让妈妈头疼万分,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一致,爸爸和妈妈的教育方法完全相反,使得小家伙有恃无恐,对于妈妈的话完全是“耳边风”,甚至是“充耳不闻”。

这让妈妈不仅累,更是急,因为孩子的学习差强人意。

于是,当有孩子讲到“父母教,认真听”时,我便讲述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我们班有这么一个孩子,特别的任性。

有一天,妈妈在做晚饭让他自己写作业,大概二十分钟过去了,妈妈出来一看,他一个字也没写,便提醒他不要玩了快点写作业。

可是等到妈妈把饭菜端上桌他仍然一个字也没写。

妈妈一看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小时,很生气,就要求他写完作业才能吃饭。

接着,妈妈就坐在他旁边看他写,可是这个孩子不仅没有抓紧时间写作业,仍旧这里弄弄,那里弄弄就是不写。

一个小时也过去了,可他的本子上还是一个字也没有。

妈妈非常非常地生气,就把他的作业本撕了。

可他呢?还在一边笑呢。

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
针对这个事例,孩子们进行了剖析,一致认为这个孩子太不应该了,作业本来就是自己的事,现在妈妈陪你写作业你还不写,这就说明他根本没有做到“父母教,认真听”。

有人说到“父母平时工作那么辛苦,我们应该乖一点,这样他们就会开心一点的”。

还有人说“沈老师平时就教育我们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