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

合集下载

《寻隐者不遇》唐代诗人贾岛书写隐士的诗词赏析

《寻隐者不遇》唐代诗人贾岛书写隐士的诗词赏析

《寻隐者不遇》唐代诗人贾岛书写隐士的诗词赏析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诗人贾岛书写的古诗鉴赏吧。

【寻隐者不遇】唐代: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译文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注释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寻隐者不遇】创作背景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只知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

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

【寻隐者不遇】鉴赏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

“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去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相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在这里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词,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在这首诗中,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取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意思全解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意思全解

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意思全解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四句,表现了诗人寻找隐士的过程中,始终未能找到的遗憾和失落。

全诗原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全诗意思解析: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指的是诗人贾岛问一个年轻人,他知不知道隐士的去向。

这里的“松下”是指隐居在松树下面的隐士。

诗人可能已经在寻找隐士的路上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没有找到,所以这里问询。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说明寻找的隐士是一位隐居山林中的道士,他离开了这个地方去采药,让诗人在这里等待他的归来。

这里的“师”指的是道士,而“药”则是指虽不是药物,但能带来清新的气息和能量的自然环境。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说明隐士是存在的,只是诗人没有找到
他而已。

山林中也常流传有道士修行故事或者是道家修行经验。

诗人可能已经在山中漫步很久,但是却始终未能找到隐士的踪迹和所在位置。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说明虽然隐士在山中,但到底在哪里却是未知的。

云深则是隐士藏身之处,以隐藏身影和突出自己的修行成就。

诗人可能已经走很远很远了,但是还是未能找到隐士,挫折沮丧之感由此而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的是缘分的难易和稀缺性,表现了人类能力有限的恐惧和迷茫,同时也体现了寻求养心之道的不懈努力。

寻隐者不遇古诗

寻隐者不遇古诗

寻隐者不遇古诗寻隐者不遇古诗《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寻隐者不遇古诗等相关内容,欢迎借鉴!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汉族。

字浪仙。

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寻隐者不遇》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创作一首五言绝句,遣词通俗清丽,是一篇难得简练诗作。

【注释】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人。

不遇:没有见到。

童子:小孩。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年少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行踪。

注释解释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虽:一作“唯”。

带:近。

郭:外城,泛指城墙。

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寻隐者不遇的诗意和译文

寻隐者不遇的诗意和译文

寻隐者不遇的诗意和译文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意是表达诗人在山
林中寻找隐士却不曾相遇的心情。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隐士高洁清高
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俗的失望和愤懑。

诗中的“寻隐者不遇,寻
寻觅觅”表达了诗人孤独追寻的心情,而“寻隐者不遇,寻寻觅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则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
对道德沦丧的感慨。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
追求和对现实的失望,充满了哲理意蕴和禅意。

至于译文,有多种版本。

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译文是,“松下
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个译文较为
贴近原意,表达了诗人在山林中寻找隐士却不曾相遇的心情。

当然,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所以还有其他版本的译文
可以参考。

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

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言:说。

处:去处。

1寻:寻访。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2.不遇:没有见到。

3.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言:回答说。

5.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地方。

【诗文解释】一: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二: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

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作者】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练,刻意求工。

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赏析】《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

诗中有一「问」三答,将三番问答精简为二十字。

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入及对友人的关切,又表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

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寻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遇
【唐】贾岛
诗人档案
•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 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 (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 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古诗赏读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字词注释
• 寻:寻访。 •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 不遇:没有遇到。 • 言:回答,说。 •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 处:行踪,所在。
诗意解读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 经去山中采药了。
诗意解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 不知道他的行踪。
诗情解析
• 这首诗描述了贾岛寻访隐者未成的事,表 现了诗人对隐者高洁情操的赞美,也有寻 访不成的怅惘。
课后练习
• 发挥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寻隐者不遇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寻隐者不遇

小学语文-小学生古诗——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④,言⑤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⑥不知处⑦。

【注释】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说。

⑥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⑦处:去处,地方。

【大意】我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他的师傅已上山采药去了。

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中,可山高云深,不知道他现在身在何处。

【赏析】诗人去拜访一位隐士,却没有遇上,于是他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出诗人的问话,但可以从童子的回答中想象出当时的问话:你师傅在家吗?师傅去哪里啦?师傅在哪里采药?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由希望失望一线希望无可奈何的起伏变化。

松下问童子点明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时诗人心情轻快,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介绍师傅外出的目的,诗人专程拜访却没有遇上,不禁有些失望。

只在此山中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诗人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迷漫,不知他在何处,委婉地请来访者不要白费工夫去寻找。

【链接】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阆(làng)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屡次应试不第,出家为僧,法名无本。

他出身于没有什么名望的布衣之家。

他很有才华,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书法家。

贾岛的作品,现行于世的有《长江集》十卷,收诗三百七十余首。

贾岛是有名的苦吟诗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炼,刻意求工。

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相传贾岛构思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僧推月下门,他拿不准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由于思考这个问题太入迷,撞上了韩愈的车队。

韩愈也是著名的文学家,知道这个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帮助他确定用了敲字,推敲一词就来源于此。

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全诗语言精练,也让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谋篇构思方面的锤炼和推敲。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鉴赏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鉴赏

《寻隐者不遇》古诗词鉴赏
导语:《寻隐者不遇》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下面为您收集整理了《寻隐者不遇》古诗词的文学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古诗注释 1.寻:寻访。

2.隐者:古代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3.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处:地方。

作者简介:贾岛(799-843),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唐代诗人。

古树简析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首句“松下问童子”,点明会晤地点在“松下”,接待人是“童子”,这就把“不遇”的情节作了交代。

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

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此句也是为了突出隐士的高洁。

以下三句全是童子的回答。

首先回答的是“言师采药去”,采药是隐者经常性的活动,用“采药”一词十分切合隐者的身份,介绍师父外出的目的。

第三句的回答是承第二句来的,
说师傅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对师傅的大致去向给予明确的回答,是热情的指引。

第四句来个转折,“云深不知处”,说虽在山中,但云雾弥漫,不知他在何处,作了婉转的辞谢,请来访者不要作徒劳的寻觅。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

隐者虽未出现,但通过侧面描写,他的形象已十分清晰地展现出来了。

贾岛《寻隐者不遇》全诗及赏析

贾岛《寻隐者不遇》全诗及赏析

贾岛《寻隐者不遇》全诗及赏析【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出处】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意思1】松树下问童子,师父哪里去了? 他说师父采药去了,就在大山之中,却因白云缭绕; 不知他的去处。

【意思2】我去寻访隐者,在松树下碰见一个男孩,问起他的老师,他说老师出门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但云深林密不知究竟在何处。

这首诗采用自为问答的形式,诗句浅显近于口语,虽未正面写隐者,而隐者幽居之意自在。

【鉴赏】我在松下问童子,童子说先生上山采药去了; 只知道他是在这座山中,而山里的云雾深重,却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

原诗描写隐者远离尘俗,悠闲自在的生活,诗中颇富禅机,并有清逸高妙之趣。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幽访胜的人,最喜爱这两句诗。

若是问路找人,知道人在某处,却偏偏找不着,也可用这两句诗来形容。

【全诗】《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①童子:未成年的人。

《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

”【全诗鉴赏1】写隐居者特殊生活方式的诗;短小而内涵丰富、结构很有特点的诗。

标题用“不遇”,实际上是文学上安排的“不遇”,“遇”则无题,就不能宣扬远离红尘的生活方式,遇其人反是毫无意义的事了。

古典诗歌中借“云深”“云中”“云外”来写的人生,大多表达一个主题:远离俗世,自由随性。

由诗中的“隐者”可以分析出作者潜意识流露出来的人生观。

作者是有出尘经历(当和尚)的人,后经韩愈的劝说而还俗,但在红尘中并未显达,还是仕途蹭蹬。

他潜意识会向往那空寂的天地,对那里的人感兴趣,那正是其价值取向所在。

诗中的隐者有童子,不是修行学道的人,就是求长生的人。

说“采药”正是修炼的需要,而不是采药来卖的人,不然怎么会隐居呢?因此,诗的主题是赞赏修道求长生的人生,表达了对尘世生活的鄙夷思想。

诗的.结构很有特点。

短短四句,容量却不少。

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

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诗翻译赏析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言:说。

处:去处。

1寻:寻访。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2.不遇:没有见到。

3.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4.言:回答说。

5.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地方。

【诗文解释】一:在松树下,我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座山里,然而山高云深,真不知道他在哪里。

二: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

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作者】贾岛(779-843),唐代诗人。

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练,刻意求工。

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赏析】《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

诗中有一「问」三答,将三番问答精简为二十字。

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入及对友人的关切,又表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

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

寻隐者不遇的全诗意思是什么

寻隐者不遇的全诗意思是什么

寻隐者不遇的全诗意思是什么《寻隐者不遇》古诗翻译是如下:在山林中的一棵松树下,我向隐者的小弟子询问他师父的去向。

他回答说师父采药材去了。

隐者师父其实就在这座旷远的大山里。

但是山上云雾迷蒙,那个小弟子也不知道他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了。

寻隐者不遇的全诗意思是什么在山林中的一棵松树下,我向隐者的小弟子询问他师父的去向。

他回答说师父采药材去了。

隐者师父其实就在这座旷远的大山里。

但是山上云雾迷蒙,那个小弟子也不知道他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了。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寻隐者不遇赏析这首诗写作者去寻访一位隐士没有见到,通过与童子的对话,反映出了隐士游踪不定、无羁无绊的生活。

首句“松下问童子”,入题极为自然。

可以想见,作者兴致勃勃去拜访朋友,经过山林跋涉,途中劳顿,却没有找到这位隐士,这时幸好在苍翠欲滴的青松之下看到了他的徒弟,便急切地询问起来。

自第二句“言”字之下,全是童子的答话。

他的回答巧妙而真实,既提供了师父的去踪“采药去”,给予作者可寻的希望;又指出师父只是在这大山之中,但山林茂密,白云缭绕,具体在什么地方,徒弟说不清楚,客人也无法寻觅。

自“言”字以下的寥寥十余字,写得既有波折,又有情趣,把隐士的飘游生活和他所处的幽深环境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寻隐者不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寻隐者不遇一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于自我认同的迷茫。

首先,诗歌的标题“寻隐者不遇”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

寻隐者是隐居的人,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从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真正的精神追求的重视。

但是,标题的“不遇”二字却表达了寻找隐居者不可遇见的情况,对于这种失望的心情,诗人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次,诗歌的描述和写作手法也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中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此时诗人却看不到自己所渴望追求的寻隐者,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失望情感。

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贾岛《寻隐者不遇》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

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翻译: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释:
〔寻〕寻访。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地方。

唐诗《寻隐者不遇》原文及赏析

唐诗《寻隐者不遇》原文及赏析

寻隐者不遇【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1、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2、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3、言:回答,说。

4、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鉴赏】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寻隐者不遇》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

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寓问于答,几问几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

“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

“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

“隐者”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

”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我”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

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唐诗 寻隐者不遇

唐诗 寻隐者不遇

唐诗寻隐者不遇《寻隐者不遇》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诗人介绍贾岛早年家境贫寒,落发为僧,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

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

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

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但后又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

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

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

以五言律诗见长。

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

“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的。

著有《长江集》。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

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

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

《寻隐者不遇》赏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这是一首名作,评者甚众。

蒋一葵《唐诗选汇解》:“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

”李锳《诗法易简录》:“一句问,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

”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此诗一答,四句开合变化,令人莫测。

古诗魏野《寻隐者不遇》原文注释,诗意及赏析

古诗魏野《寻隐者不遇》原文注释,诗意及赏析

古诗魏野《寻隐者不遇》原文注释,诗意及赏析寻隐者不遇作者:魏野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作者简介: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北宋诗人。

他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

诗效法姚合、贾岛,苦力求工;但诗风清淡朴实,并没有艰涩苦瘦的不足。

寻隐者不遇魏野。

他一生清贫,却又不随波逐流,为后人称道。

代表诗作有等。

注释:1、隐者:隐士,脱离尘世回归自然的人,这里指所谓的仙人。

2、真:即仙人,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蓬莱:又称“蓬壶”。

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

3、松花:松树的花。

寻隐者不遇魏野。

老:衰老,引申为花的衰老,即下落的意思。

4、采芝:摘采芝草。

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此处代指作者所要寻找的仙人。

5、遍:一作“满”。

诗意:寻仙问道,没成想却来到了蓬莱仙岛,这里到处香气弥漫,松花自落。

仙人到底去了哪里呢?怎么到现在还不回来,这满地的白云幸好没人打扫。

赏析:唐诗中寻访隐者不遇为题材的小诗有好几首。

而似贾岛的最为后人激赏。

魏野这首七绝的意境很像贾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题中的“隐者”为谁,人们已不得而知,魏野本人即是宋初有名的隐士,他与不少隐逸者有交往,这里反映的就是诗人生活的这一方面,写的是隐者相寻,终未得遇。

与贾岛诗相比,诗题虽同,内中含义却昭然有别。

贾岛诗中,隐者在“云深不知处”,但毕竟“只在此山中”,还是有目标可见的,而此诗中的隐者,行迹更加漂泊不定,难以捉摸。

“寻真误入蓬莱岛”,首句点出寻访的地点,这位隐士看来是个道士,诗人称之为得道成仙的“真人”,足见敬仰之情。

“误”二字,既说明诗人是不知不觉中来到此地的,也表现了他对此幽寂之景的惊异之情、“香风不动松花老”具休写所见之景。

香风不动,松花自落,隐者居处之清幽可见。

第三句“采芝何处未归来”为一转折。

贾岛诗中虽略去问句,却还有一回答的童子出现,魏野则将发问的对象也略去了。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唐]贾岛 松下问童⼦,⾔师采药去。

只在此⼭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寻:寻访。

【2】隐者:隐⼠,隐居在⼭林中的⼈。

古代指不肯做官⽽隐居在⼭野之间的⼈。

⼀般指的是贤⼠。

【3】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4】童⼦:没有成年的⼈,⼩孩。

在这⾥是指“隐者”的弟⼦、学⽣。

【5】⾔:回答,说。

【6】云深:指⼭上的云雾。

【7】处:⾏踪,所在。

【注解】: 1、云深:指⼭深云雾浓。

【韵译】: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踪。

【评析】: 这是⼀⾸问答诗,但诗⼈采⽤了寓问于答的⼿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繁,其笔简,情深意切,⽩描⽆华。

以⽩云⽐隐者的⾼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仰。

这⾸诗有⼈认为是孙⾰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

⼀般认为他只是在⽤字⽅⾯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也是同样煞费苦⼼的。

此诗就是⼀个例证。

这⾸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

“松下问童⼦”,必有所问,⽽这⾥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接着⼜把“采药在何处”这⼀问句省掉,⽽以“只在此⼭中”的童⼦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句“云深不知处”,⼜是童⼦答复对⽅采药究竟在⼭前、⼭后、⼭顶、⼭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少须六句⽅能表达的,贾岛采⽤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法,精简为⼆⼗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字⼀句间了。

然⽽,这⾸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繁简,还不⾜以说明它的妙处。

诗贵善于抒情。

这⾸诗的抒情特⾊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然扫兴⽽返了。

但这⾸诗中,⼀问之后并不罢休,⼜继之以⼆问三问,其⾔甚繁,⽽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寻隐者不遇的意思

寻隐者不遇的意思

寻隐者不遇的意思
寻隐者不遇: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全诗意思: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寻隐者不遇》原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

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赏析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寻隐者不遇古诗的意思

寻隐者不遇古诗的意思

寻隐者不遇古诗的意思
1、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2、《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第 1 页共1 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寻隐者不遇体裁:诗题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名字:贾岛年代:唐代描述: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

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翻译: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父到哪里去了,他说师父已经采药去了。

原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

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以白云喻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寻访不遇,却愈发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赏析三:艺术特色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只是白描无华。

事实上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

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

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

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诗中的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题诗后:即写在另一诗之后。 吟:读、诵。 赏:欣赏、赞赏。 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 来。知音如果不欣赏这两句诗,我只好回到以前住过的山里在秋 风中睡大觉了。 [题解]:作者作诗每字每句都精益求精,反复推敲,这首诗就是 他视艺术为生命、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
四、明诗意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 说师傅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 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与童子之间的对话, 但诗人的问句并没有写出来,你可以根据童子 的“答”来推测出诗人的“问”吗?
诗人问: 你师父在家吗? 童子答: 师父采药去了
诗人问: 他到哪里采药?
• 1、背诵并默写古诗。 • 2、把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 3、搜集并诵读贾岛的其它诗篇。
贾岛
三、读诗文
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借助插图感知诗文大意。
寻隐者不遇 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云 深 不 知 处。
两个人是什么谁? 他们在什么地方? 在做什么?
四、明诗意
松树下,交代事情发 生的地点,也是隐者 的隐居之地 儿童,诗中指 隐者的徒弟
两个人是什么谁? 他们在什么地方? 在做什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3、古诗两首
寻隐者不遇
古诗学习五步法
一、解诗题 二、知诗人
三、读诗文 四、明诗意 五、悟诗情
一、解诗题
寻隐者不遇
寻:寻访
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通常
为有学问的贤士
遇:遇到,碰到

二、知诗人
贾岛(779~843),字浪(阆) 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早年 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 山人”。贾岛作诗,以苦思苦吟 著称,因“推敲”字眼被韩愈发 现其才华,并还俗参加科举,但 仕途并不顺利。是中唐著名的苦 吟派诗人。名句有“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童子答: 就在这座山里
诗人问: 那在山的什么地方呢?
童子答: 山中云雾弥漫,我也
不知道师父到底在哪里。
这种把问话内容寓于答话之中,使读者可
从答话里体味和推导出所问的内容的写作手
法叫做寓问于答 。
五、悟诗情
再读诗文,你能从诗人寻隐者却不遇的 这件事情中,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吗?
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问 松 下 ,童子 师 采 药 去。 言

四、明诗意
松树下,交代事情发 生的地点,也是隐者 的隐居之地 儿童,诗中指 隐者的徒弟
问 松 下 ,童子 师 采 药 去。 言 只 在 此 山 中,

云雾弥漫的深处
云 深 不 知 。处
不知道在何处
试一试: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云深不知处
云深不知处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失落失望)
(一线希望) (彻底失望)
诗人为什么再三追问隐者的行踪呢? 这个隐者究竟是什么人呢?
小结: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是 代诗人 所 写,诗歌主要记叙了 这件事情。 通过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 的 品格以及诗人对他的 。
题诗后 (唐)贾岛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