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肺内ARDS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侧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肺内ARDS临床观察
安艳丽
【摘要】目的:分析侧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肺内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就诊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30例,使用机械呼吸机对其进行侧卧机械通气治疗,同时使用监控仪采集血氧指数、呼气末肺容积EELV、血流动力学数据,观察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侧卧位通气明显提高了氧合指数和EELV(P <0.05),同时对血流动力参数和肺机械力参数无明显影响(P >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侧卧位通气和呼吸支持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ARDS的临床疗效.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2(021)004
【总页数】3页(P452-453,456)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氧合指数;呼气末肺容积;血流动力学【作者】安艳丽
【作者单位】郑州人民医院呼吸科河南郑州4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一种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疾病,主要由心源性以外的多种致病因素导致[1]。
本研究探讨分析采用侧卧位通气治疗肺内ARDS的临
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背景资料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就诊的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为30~81岁,平均年龄为(5
2.3±10.2)岁。
排除患者主要包括:有严重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有肺叶切除手术史的患者;常规血流动力检测指标不稳定的患者(如心率低于65次/min;收缩压高于190 mmHg或低于90 mm-Hg);无法侧卧的患者(如手术后、麻醉后的患者)等。
根据欧美ARDS联合会指标(1994)[2],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可以确诊为ARDS:患者发病迅速,呼吸频率快且呼吸窘迫;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低于200 mmHg(约为26.7 kPa);肺毛细血管压力低于18 mm-Hg;影像资料显示双肺有浸润阴影。
1.2 方法使用迈瑞PM9000病人监护仪持续监控患者的各项心血管指标如心脏指数、心率、血压、指脉血氧饱和度等。
使用i-STAT血气分析仪采集患者动脉血气数据。
使用西门子SERVO-i呼吸机辅助患者通气并采集患者的功能残气量数据(FRC)。
机械通气开始后给予患者适度的镇静剂维持患者肌肉松弛。
根据睡眠障碍镇静评分标准(Ramasy评分)[3]对患者的清醒程度进行评价,当患者Ramasy评分达到2~3分并持续稳定1 h后对患者进行侧卧位机械通气。
具体方法为:将患者平移到床侧,由对侧开始小心翻转使患者侧卧,根据X线胸片结果决定患者侧卧位:对于双肺病变不一致的患者将病变严重的一侧置于上方;对于双肺病变一致的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决定侧卧位。
侧卧位的具体摆放方法为:将患者头部置于侧卧位同侧,用枕头顶住患者背部和臀部使之与床面形成的角度大于70°,将患者侧卧位的腿伸直,另一条腿则呈90°的并膝关节弯曲状,为了预防压伤可以在患者两腿之间放置枕头。
对患者的侧卧位状态进行1 h的监控,然后改变为仰卧位机械通气(1 h)。
进行体位改变时要严格仔细监控各种插管和医疗器械,防止由于移
动而造成脱离。
在整个监控过程中对患者持续注射咪达唑仑[0.01~0.1
mg/(kg·h)]使患者保持镇静。
1.3 观测项目不同体位机械通气结束时采集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血氧指数
PaO2/FiO2;收集EELV、FRC数据;收集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均压(Pm)、气道阻力(Raw)、肺部动态顺应性(Cdyn)等数据;收集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等心血管指数;记录机械通气期间任何不良反应事件。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
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侧卧位机械通气对血氧指数和EELV的影响血氧指数PaO2/FiO2:侧卧位通气
后与侧卧位通气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ELV:侧卧位通气
后与侧卧位通气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侧卧位机械通气对血氧指数和EELV的影响分组 PaO2/FiO2
EELV(ml)228±26 1201±256治疗后268±45 1346±281 t 2.348 2.154 P治疗前0.029 0.038
2.2 侧卧位机械通气对血流动力参数和肺机械力参数的影响侧卧位通气前后HR和MAP变化不大(P>0.05);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均压(Pm)、气道阻力(Raw)、肺部动态顺应性(Cdyn)等肺机械力参数也无明显变化(P>0.05)。
见表2。
表2 侧卧位机械通气对血流动力参数和肺机械力参数的影响Cdyn治疗前 88.6
±12 79 ±17 15.2 ±3.4 20 ±11 9.2 ±6.2 11.6 ±2.分组 HR(次/分) MAP(mmHg) Pplat PIP(cmH2O) Pm Raw(cmH2O/l.s)6 63.1 ±11.2治疗后92.5 ±16 81 ±19 15.6 ±2.7 19 ±12 10.1 ±4.3 11.7 ±3.2 62.1 ±14.7 t 1.297 1.286 1.006 0.675 1.305 1.134 0.573 P 0.231 0.271 0.332 0.521 0.246 0.315 0.621
2.3 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未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3 讨论
ARDS的治疗目的是有效降低患者耗氧和并发症的发生,侧卧位通气有促进分泌物引流、降低患者胸腔压力等作用,和呼吸支持相结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以下几个方面:防止导管和插管的脱离;保持引流管的畅通(及时吸净气管插管和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患者各项监控参数和生理状态是否正常);对患者翻身时方法要得当(动作轻柔,支垫合适,不正确的支垫可能造成呼吸阻力增大);预防患者压伤(可以在患者压迫部位给予局部按摩进行改善)[4,5]。
本研究结果显示侧卧位通气明显提高了氧合指数和EELV,同时对血流动力参数和肺机械力参数无明显影响,很可能是由于侧卧位有助于扩张肺泡使气体重新进行分布所致,而血流的重新分布则比较缓慢,说明侧卧位通气和呼吸支持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ARDS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于湘友,杨春波,王毅,等.侧卧位通气治疗肺内/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对比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3):249-251.
[2]高景利,李晓岚,赵宏艳,等.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8):487-490.
[3]夏宋伶,彭小贝,唐春炫,等.ARDS患者侧俯卧位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观察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9):47 -48.
[4]于湘友,潘鹏飞,拜合提尼沙·吐尔地,等.侧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容积和氧合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6):555 -557.
[5]赵双平,艾宇航,张丽娜,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侧俯卧位机械通气
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8):765 -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