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晚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 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方的 劳亚大陆,与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各大陆的分裂 形成大西洋沿岸的被动大陆边缘,例如美国的东 部海岸。 • 在中生代期间,各大陆逐渐移动到接近现在的位 置。劳亚大陆分裂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方的冈 瓦纳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 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 印度在新生代时期与欧亚大陆碰撞、聚合,形成 喜马拉雅山脉。
•
•
•
在侏罗纪时期,海平面开始上升,原因可能是海底扩张的加速。新形成的海 洋地壳,使海平面上升至现今的海拔200米左右。此外,盘古大陆开始分裂, 形成特提斯洋。气温逐渐上升、稳定。由于各大陆接邻海洋,沙漠缩小,大 气中的湿度增加。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使热带与极区的温度梯度较为平顺,各地区的 气温差异不大。平均气温高于现今约摄氏10°。在白垩纪中期,赤道地区的 海洋底层温度约为摄氏20°,邻近赤道海洋的陆地反而成为沙漠。海洋低层 的氧气循环系统,可能因此缓慢、中断。因此,大量的生物有机体无法顺利 分解,进而大量堆积,最终沉积成油页岩。 在中生代时期,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约12到15 %,低于现今的20到21 %。 某些科学家甚至提出12%的氧气含量,因为这是自然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 但是一个2008年的研究,认为自然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是15%。
三角龙
• • • 三角龙,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 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三角龙出现的较晚,是最晚出 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三角龙也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也 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恐龙。
谢谢大家
植物
• 中生代以真蕨类和裸子植物最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得到了很
大的发展,而裸子植物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中生代末发生著名的生物 绝灭事件,特别是恐龙类绝灭,菊石类全部绝灭。有人认为生物绝灭 事件与地外小天体撞击地球有关,但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
动物
• 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 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 可能是由犹加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造成的白垩纪 -第三纪灭绝事件,此次灭绝事件造成当时的50%物种消 失,包含所有的非鸟类恐龙。
中生代晚期
2组
目 录
中生代环境及气候
中生代动植物
中生代中、晚,各板块的漂移加速,在具有俯 冲带的洋、陆壳的接触带上俯冲、挤压,导致著 名的燕山运动(或称太平洋运动),形成规模宏 大的环太平洋岩浆岩带、地体增生带和多种内生 金属、非金属矿带。中生代气候总体处于温暖状 态,通常只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差异。
暴龙
• 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和最著名的恐龙之一,陆地的霸王,它是恐龙中 发现最晚的种类之一,平均体长12米,最长达14.6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 高臀高超过5米,平均体重9吨,最重14.85吨,是最大的兽脚亚目恐龙之一。 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0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 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 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