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1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21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1为了迎接市教科院的评估,学校领导要求每位教师必需预备一节课,我选择了《太阳是大家的》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拟人化的儿童诗,描写了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小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健壮成长,小朋友在阳光下欢快地玩耍。
诗歌文辞很简洁,但含义却不简单领悟。
《太阳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强理解和信任,各国人民才能和平共处,人类才会有更美妙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太阳的暖和、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安静。
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太阳落山时的漂亮,太阳一天的工作以及别国小朋友对太阳的期盼”。
(由于朗读是语文课中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我以学生熟识的“晚霞”为切入点,带出“红彤彤的晚霞”,再引出第一节和整首诗歌,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所描写的美景和太阳给小朋友带去的欢乐和盼望;再通过品读、评读相结合,又以教师的范读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培育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歌所蕴涵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也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让这节课学生读得充分,悟得也轻松。
在这节课上,读是重点,可就在读这一方面,由于我的评价语的模糊没有针对性,导致学生在读上没有一点进步;朗读的次数虽然许多,但只是少数同学在读没有照看到全体学生。
结果在后半节课时,有少数同学觉得无所事事,有些散了。
学生的问题我在课堂上感觉了事情的变化,可不知道怎么挽回。
这可能是阅历不够吧,或者是我没有把面对全体学生这个理念贯彻到脑海里吧。
而且学生和我预想的也有差距,当我在出示卡片“彤”和“红彤彤”让学生读,并问学生你发觉了什么时,(由于朝读课时我指导过预习范读过课文)竟然学生都说是多音字。
害得我解释了半天。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熬炼自己。
备课时不光备课本,更要备学生。
备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6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6篇】1.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吹泡泡》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作家冰心写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吹肥皂泡泡的童年趣事。
表达了冰心对自己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写吹泡泡的,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的。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学习吹泡泡的环节。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参与课堂实践,培养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教学之初,我先用一段柔和的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让学生边吹边观察:那我吹的泡泡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接下来,描述一下泡沫。
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知,并提出听的要求:课文中说的是谁?它在哪里?您说什么?学生反馈后,再放一遍录音,让学生回答。
如何在磁带中引入气泡,主要靠学生模仿。
然后得出结论,从颜色、大小、形状三个点来介绍。
在说的过程中,我安排学生先模仿再展开,采用先易后难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也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
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美丽的小兴安岭》本文按照季节变化的顺序,一年四季轮流描绘小兴安岭的景色,突出小兴安岭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是一个美丽的花园。
文字以清晰的段落层次展开,抓住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色特征,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
在教学中,我重点介绍了四季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图片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然后说出喜欢的原因。
在给出理由时,分析句子中使用的好词,说出它们的美。
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快速评价好的单词和句子,并准确说出它们的功能。
春季部分,我主要引导学生说,夏季部分,学生分组学习。
按照上一节学习的方法,同学们基本都能按照我的思路来,句子分析也很到位。
秋冬的内容比较简单。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掌声》一文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小英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这样一篇感人致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
为此,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堂情意交融,开放、扎实而有效的语文课,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首先,我关注了学生多种方式的阅读。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课文、引读、齐读等多层次多角度地读,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在阅读中感知课文大意。
一、课件出示,品味重点语段。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通过出示重点语段,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读中体会情感,并将关键字词下面点上圆点,让学生于细微处体味细腻的感情,领会其中包含的深刻内涵。
如出示小英在那次演讲前后变化的语段时,抓住“总是默默地”、“一角”来感受小英因身体缺陷而表现出的自卑忧郁,通过掌声给小英带来的变化之大,不但不再忧郁,而是更加乐观自信了。
再如出示小英上讲台之前的表现一段时,抓住了“把头低了下去”、“犹豫”、“慢吞吞”、“眼圈儿红了”这些词语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小英当时痛苦无奈的心情和矛盾心理,也更突显出紧接着那骤然间响起的掌声的.重要!这当中尤以表现小英神态变化的词语为重,使学生由表及里,感受小英内心的情感变化,从而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全心投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如今的语文教学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它标志着语文教学不再是单调地传授文本知识,而是注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人格。
《掌声》一课情文并茂,加上我动情的讲述,感染打动学生则是必然的事情。
我在研读教材时,首先被贯穿全文的“情”打动,课堂上我带着这样的“情”全身心地投入,带领学生产生共鸣,达到移情效果,教会做人的道理。
就在学生还沉浸其中时,我那感人至深的话语再次响起:“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就这样,以情激情,情中悟理,给人美的享受,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不光是上了一节语文课,更是上了一节思想品德课。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0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0篇)1.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一《拉萨的天空》优美抒情,通篇文质兼美,读来令人余香满口。
在写作特色上格外引人注目。
全文紧扣一个“蓝”字来写,通观全文,一个“蓝”字贯穿始终,湛蓝、蓝宝石、蓝天、蓝得令人神往、蓝晶晶,作者浓墨重彩去描绘眼中溢满的“蓝”,让人无限神游于拉萨的天空上。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中我重视指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引导他(她)们熟读深思。
如教学“掬”——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让生思考这个字为什么是“提手旁”?用动作去体验一下。
一个学生说是用手舀,其他学生马上作出双手并起、高高捧住的姿态,这下所有的学生立即理解了:“掬”就是捧起的意思,文中用“掬”字更体现出一种圣洁,轻轻用手捧起仿佛就能碰到蓝天,用这美丽的蓝天流泻的“透亮”洗脸,这是多么奇妙的啊!再带着这种奇妙的感受去读课文,学生在读中仿佛身临其境,于是便比原来读得绘声绘色了。
再如第2段作者运用比较手法,写到“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合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学生们已经感受到这句写出了拉萨天空的蓝。
可是,怎样把这种蓝让我们感受到呢?对是和白云比,和草地比,这样就衬托出天空之蓝了。
可惜,当时没有利用多媒体,假如能让学生看画面,亲自感受一下,对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会体会得更深一些。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班里的许多后进生学习存在困难,尤其是读书的时候,生字太多,课文读不通顺,我想他们以前阅读时太依赖拼音了,希望我能帮助他们突破识字关,能像其他同学一样顺利阅读。
2.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二《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
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022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学反思共8篇
2022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学反思共8篇篇一:1《大青树下小学》教学反思《《大青树下小学》》教学反思《《大青树下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表达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资源,引发兴趣我设《大青树下小学》了“民族风情展示会〞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环节。
我搜集了表达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学生们兴趣很高,知道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生活,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美丽的学校共同学习。
二、以想促悟,激发兴趣学生在阅读中转换、补充、生成。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到达保持学生注意力,以到达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
孩子们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
〞有的说:“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有的说:“他们读的书声朗朗。
“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 三、朗读生情,提快乐趣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读,然后在指导课文朗读时,老师充满激情,与学生一起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小学》的赞美与自豪的感情,教师讲得很动情,学生读得很投入。
课堂效果也到达了。
但自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 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创造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才能,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二、过程与方法:1.自读,自由选择读的方式。
在充分朗读的根底上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引导读课后资料袋,理解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创造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培养学生观察才能,增强创造意识,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创造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资料。
2.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构造。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都玩什么?玩耍可使我们得到许多快乐;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5.玩出了名堂》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师边听边板书、归类。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1.同学们都很会考虑,相信通过深化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2.刚刚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课件: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3.词语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当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些多音字找出来,〔出示课件:看、磨、待、调〕4.这两个多音字都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几个多音字读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教学《灰雀》这一课时,主要通过让小组采用角色表演,情境模拟法进行教学,在课尾延伸、深化感悟时我有意识地提出几个问题,给足孩子想像空间,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孩子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由放飞心灵,那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回答让师生共同感受到语文课堂轻松、活泼、有效。
孩子们依托文本创造想象的回答精彩纷呈,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文本的情感目标无需太多讲解,在大胆想象、角色表演、情境模拟中得以巩固、升华。
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在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唤起他们已有的感受与体验,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
在识字、识词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工具书一同来帮助学生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以优带差,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让优等生体验到了快乐。
最后是全班进行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达到了局部带动整体的目的。
在层层递进中,使学困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优等生讲解了知识,从而达到了“学困生能吃饱,优等生能吃好”的目的。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的有信息的能力”,课前我收集了一些灰雀料提供给学生,虽然这样做加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整合。
从课堂教学的反馈来看,让学生自己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资料,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间的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好地激起学生的热情,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取长补短,快乐成长。
篇二: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二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北京离他们太远了,如果仅仅只限于对文本的解读,我想孩子们是很难感受到北京夜晚的美,更不能激发他们对北京的热爱。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1篇)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1篇)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1篇)1《太阳》这篇__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此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上来。
如本篇课文共分了两大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1——3自然段,重点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第二部分为4——8自然段,写了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__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能基本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
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
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
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
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
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
其实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6篇)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6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裕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富裕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2课,描写了我国南海西沙群岛美丽的风光和富裕的物产。
课文语言美丽,条理清楚,是培育学生酷爱祖国的好教材。
教学本课,我主要抓住中心句,让学生通过读、看、说、想,从两大方面感受西沙群岛的漂亮和富裕。
注意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回顾课中比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几个: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提高参加的主动性闻名教化家顾泠沅说:“酷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学生有了爱好,才会产生剧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我在整堂课上创设了去西沙群岛旅游观光的情境,以生动的导语贯穿整堂课。
如开头“今日我们要去遥远的西沙群岛游玩,作好打算,我们动身了”,初读课文时,指出“下面我们该去了解一下西沙群岛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
学习“海水”部分时,我说:“ 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西沙群岛的大海边,这就是西沙群岛的海水,你感觉海水怎么样呢?”学习“海底”部分时,我又说:“每个地方都很美,让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那五花八门的海水中,去找寻那些好玩的海底生物吧……”这样的情境创设很能吸引三年级的小学生,课堂上他们对西沙群岛始终充溢了新奇和探究的欲望,学习主动性很高。
二、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课堂教学中我从解题入手,在祖国的南海边有个西沙群岛,你们想了解它吗?随后我先为同学们播放一段事前打算好的西沙群岛的风景视频激发他们探究的爱好。
接着我又借助网络资料将西沙群岛的位置和大小呈现给孩子,这是怎样的一个群岛呢?于是让孩子在老师的充溢激情的范读声中初步感知西沙群岛,随后是初读,总体感受西沙群岛的特点,找出课文的中心句——那里风景美丽,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深化研读3、4两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大青树下的小学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因此,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有差距,因此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
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马上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
当她再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
我马上提议:“你能用现在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片段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
接着,我又让在座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
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2花的学校对《花的学校》一文,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当真地读了这首诗,每读一遍都市有新的感受,都市想到孩子们在念书时会遇到哪些艰巨,什么中央要给予帮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如许的浏览中,我被作者打动着,也被自己打动着。
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要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熏染打动,才能够打动学生,动员学生。
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当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宛如彷佛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惬意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6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6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阅。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篇一: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比较简单,只要让学生从读悟中理解孔子与老子的优良品质。
本文我采用了变序的方法进行教学,先从课文的最后一句入手进行解决,让学生先了解孔子与老子的品行,然后让学生根据概括出来的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行理解。
不过我在理解课文时,为学习课文作了一个铺垫,从复习入手,针对前一节课出现的容易出错的进行复习,其二是让学生找近义词,为下面的词语区别作好铺垫。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读书符号进行学习,如找反映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的用“__”划出有关句子,找反映老子尊重他人、诲人不倦的句子用“﹋﹋”划出有关句子,而且找到相关句子进行品读、齐读,读悟介乎尚可,但是整堂课下来,发现在教学时方法较单一,读得还不够充分,在区分“等候与迎候”时,还只停留在了表面,不够深入,有点走过场的味道,在概括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时,有点牵强,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还是不够的,教师过于草率地解释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环节有些拖沓,时间显得较仓促,以至于没有时间进行分角色朗读了。
这些不足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
篇二: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
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
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
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1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1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1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1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拟粗浅,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我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时首先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展开读书让学生知道: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导学生进展表演。
首先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表演,学生能体会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第二件事作的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
比方:“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 呢?让学生联络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
“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如今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认。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篇2《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石头书》是一篇科普文,这类文章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5篇】1.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地球清洁工》是一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科学小品文,课文通过拟人化的写法和课文连带的可爱的卡通图画通俗形象地说明了动物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反映了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为了帮助孩子感悟课文内容,内化文中信息,同时能适应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先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自读中悟,在自读中学,尝试交流自读的收获,体会“自读所取得收获”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的兴趣,同时根据自学提示读中质疑,有疑则思,思则进步。
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然后在读中感悟,三年级语文学习,“以读代讲”还是一种很实用的教学方法。
对于语言积累还很薄弱的孩子们来讲,声情并茂的读要比用语言表达读书的想法与对文章的理解容易做到,并且更能帮助其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感悟理解的的。
接着采用分角色朗读和演一演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快乐学语文,也就是在愉快的游戏中学语文。
把语文学习镀上欢快的色彩,使学生因为乐意学语文而学语文,从而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最后通过学生谈想法,教师提建议的方式,深化孩子的情感,让孩子通过课文的学习,与文本的内涵产生共鸣。
2.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
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全文一共有三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三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针对学生喜欢童话故事这一特点,教学中,我着重体现了以下几方面: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写好提示语,让对话更精彩》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写好提示语,让对话更精彩》——教学反思一、语言要再简练。
上完课,感觉像是自己一个人在演讲,教师的话占用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
课堂犹如写文章,教师的语言也应该是精炼的。
为了让学生明白闭眼想象的好处,即使学生读了幻灯片上的听录音要求,我还是要在解释一遍。
学生回答出问题,为了让学生听清楚,我都会重复一遍。
这种做法,导致了学生倾听能力下降。
我应该鼓励发言声音低的同学再来一遍,让其余学生站起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评价一下发言的同学。
这样,学生动口的机会就会多很多。
静下心来思考,我明白:当一个教学内容表达清楚之后,就不要一遍遍地去提醒学生,要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
相信学生才是尊重学生的开始。
二、引导要准确。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纵观我的课堂,发现是教师的教远远多于学生的学。
课堂上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的空间、发现的时间。
每次提出问题,教师都急于说出准确答案。
细细听来,是因为教师的引导语不准确,学生没有弄明白意思,不知该干什么。
就说第一环节。
师:“这几段文字中有几个说字呀?”学生回答:“三个。
”文章中确实有三个说字,可教师要引导学生仅仅是提示语中的说,不是说话内容中的说。
这里就得教师再举例,再引导,耗费了大量时间。
三、思维训练要扎实。
一人一段的书写格式,变换提示语的位置,这些技巧看起来简单,但对某些同学来是有难度的。
教师在第一环节讲解之后,第二环节的成语竞赛中就可以充分练习。
让学生在对话的描述中训练提示语的位置变换;让学生细看不分段的文字谈谈分段的好处。
思维的过程才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紧靠教师灌输是不够的。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6篇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6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最近,我执教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感受很深。
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
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
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
一段视频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
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
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过程,努力营造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
西沙群岛位于祖国的南端,那里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有着独特的特点,对于生长于城市的孩子来说,比较遥远、陌生。
故此,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采用了放配音录像的方式导入,在放片子的同时,我认真观察学生,发现孩子们在观看的时候,一个个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小眼放光。
看完后,当我问:“你觉得西沙群岛怎么样?”时,孩子们争着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特别美。
”“风景优美。
”“鱼很多,鸟很多。
”看到孩子们投入的样子和积极地回答,我知道我的这一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难怪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
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课文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文本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
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
”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突出。
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细心斟酌,多加锤炼,精心准备。
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2.《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金色的草地》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
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地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这一维度,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3.《爬天都峰》教后反思今天上课分别在两个班讲了《爬天都峰》这一课。
开课时以《黄山奇石》一课为导入,本计划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回忆着背一下,结果两班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只得引学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学生回忆起当时的金鸡叫天都了。
接着以爬的前后为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
在找自然段时,三班学生先讲学生们说前两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过程,我当时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很赞同,然后我们就这样进行了练习朗读及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对话和动作,说明他俩在比,这一点学生体会得较好,边想象了当时的情况边述说,不少学生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大笑起来。
到第二节在一班讲课时,学生在找时说一到五是爬山前,六七是爬山过程,并也说了理由,我觉得也算对,也赞许了,当时心里很矛盾:两个班讲的不一样,但两种答案我也不知到底哪个最准,觉得似乎都有理,就两种都同意了吧,反正也不影响学生体会文意。
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作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让他们对比想象爷爷爬时的样子。
有的学生就开玩笑似的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我和其余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几个说一说,但却和学生一样笑得肚子疼,这时候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住笑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
”然后进行读七八九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在一班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说:“她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她真动脑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
4.《槐乡的孩子》教后反思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
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
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
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
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5.《灰雀》教后反思开课前学生准备了部分关于各个名人的故事,所以课前主要以交流有关于列宁的资料为主,结果发现学生找的并不多,后来我只好给他们介绍一下,看来学生还是不太会抓住重点进行预习。
在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写事情经过的段落最后落到第一段时指导读。
然后学生分别练读列宁和小男孩的话交流自已的体会,这时就解决了列宁说话的技巧和爱鸟的真心,最后思想问题列宁为什么对灰雀问,却没问小男孩呢,简单叫了几个学生回答。
在指导读第一段时时间用得太多,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教学设计还是将识字和课文穿在一起每课时都分配一部分,我想这样的话可能学生会好消化一点,否则课文读起来不是很流利,学生练读时读了很长时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是很熟练。
6.《小摄影师》教后反思小摄影师》是第二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
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
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由于本课的对话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体意思。
因此,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并通过小组赛读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然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梳理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问题,交流答案。
再次,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内心活动。
最后,续写《小摄影师》。
因为有了课堂上对课文对话和心理的分析和理解,所以对孩子们来说,续写就不那么难了。
有几个同学写得还很精彩,下面是几位同学的习作。
7.《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
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
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
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
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8.《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
我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并让学生进行表演,从学生的表演中,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她父母是怎么劝说的?她又是怎么说的?然后再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
二是关于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
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通过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明晰道理,又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9.《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王祥光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
这时有的学生一想也开始赞同了他的意见,我舒了口气随即赞同了王祥光的意见,因为开课前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正在这个书上为难呢,这个书字是应作写来讲,但很容易让人感到是诗人在看书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们说不出来都认为是看书的话,也不能说错,但学生竟能悟出来,看来多读确实有好处。
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
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学生就马上能理解了,第二首诗学生基本可以自学成功。